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特点。方法 连续16年间收集32例资料完整的胃肠道间质瘤病例,对其临床、影像学表现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胃肠道间质瘤相对多见于胃、十二指肠及空、回肠,少见于结肠和食管,术前较难确诊;诊断多依靠免疫组化,其表型为肌源性及神经源性双向分化,CD117阳性,CD34多数阳性;良恶性判断取决于肿瘤大小及核分裂相计数;间质瘤微血管密度(MVD)增高及CT肿瘤强化明显,可提示其恶性程度高。结论 结合影像学、内镜和组织学检查术前确诊胃肠道间质瘤是可能的;术前准确显示肿瘤部位、大小与比邻关系及其良、恶性,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和彻底切除有很重要的作用;术后随访是间质瘤复发早发现早治疗的唯一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X线在消化道穿孔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胃肠道穿孔病例34例的X线诊断资料。结果胃溃疡穿孔16例,胃癌穿孔2例,胃镜检查术后并发穿孔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14例,外伤所致结肠穿孔1例,X线表现为腹腔内游离气体,腹液,小网膜囊积气,肠胀气,肝肾隐窝积气,双壁征,镰状韧带征,腹脂线异常,并可见少量胸腔积液。结论 X线诊断消化道穿孔,准确、快捷、经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刘琰  诸伟  张文  朱兰香 《江苏医药》2005,31(5):390-390
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探讨诊断和判断预后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急性胃肠道穿孔的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芳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9):770-771
急性胃肠道穿孔为临床常见急腹症,发现腹腔游离气体是作出诊断的有力依据。既往诊断急性胃肠道穿孔一般依赖于临床症状、立位X线腹透和腹穿,超声诊断则相对困难,我科经超声检查急性胃肠道穿孔20例,现将其声像图特征总结如下。1资料及方法患者20例,年龄36~78岁,男14例,女6例,均因急性腹痛来我科行常规腹部超声检查。临床症状为:中上腹剧烈疼痛、部分合并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严重者有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等。检查仪器为SIMEMENS—Adara ,探头频率2 6~5 0MHz。受检患者取仰卧位、部分增加侧卧位,行常规中上腹超声检查后,扩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具体研究其胃肠道间质瘤螺旋CT的检测影像结果,分析其临床意义,进一步探讨一种就诊断及鉴别胃肠道间质瘤理想方法。方法将收录出于2008年8月至2012年12月甘肃省临洮县人民医院住院疑似为胃肠道间质瘤的28例患者中经病理及手术确诊的18例患者作为其研究对象。特采用回顾性的方法,针对其患者临床资料及CT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该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病灶均发生在食管、胃、肠系膜、空肠部位,其人数分别为1、10、5、2例。经螺旋CT扫描,其影像学显示有11例患者肿瘤形状呈椭圆型或类圆形,有7例患者肿瘤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状,经增强CT扫描发现,肿瘤呈现出明显的不均匀强化。与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螺旋CT对肿瘤的定位准确率可达92.3%;对良性和恶性肿瘤的鉴别准确率为81.8%;对肿瘤转移的鉴别准确率为90.7%。结论通过螺旋CT检查可以提高肿瘤的定位准确率、区分良性与恶性肿瘤的鉴别率及肿瘤转移的鉴别准确率,在临床上诊断和鉴别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胃肠道穿孔的螺旋CT直接征象与间接改变,提高螺旋CT对胃肠道穿孔诊断的准确性,并进一步探讨螺旋CT在穿孔部位及穿孔病因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胃肠道穿孔的螺旋CT征象;主要观察37例胃肠道穿孔中:有无腹腔内游离气体、有无腹腔积液(血)存在、胃肠道壁有无异常增厚、水肿等改变、是否合并腹膜炎等相关征象,并对穿孔部位、原因加以分析、判定,最后对相关数据加以统计、分析、总结。结果本组病例中,CT诊断与术后病理符合者34例(91.9%);腹腔内发现游离气体32例(86.5%),腹腔积液(血)29例(78.4%),可见胃肠道壁增厚或软组织肿块形成,腹膜、筋膜增厚或系膜增粗等征象者总计26例(70.3%),脓肿3例(8.1%);CT提示穿孔部位与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对照:胃(11/13)、十二指肠球部(11/15)、阑尾(2/3)、小肠(1/3)、结肠(2/3)。结论螺旋CT对于胃肠道穿孔所致腹腔内游离气体、腹腔积液、胃肠道壁增厚等异常征象的显示明显优越于传统放射线(透视、平片)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将有助于提高胃肠道穿孔诊断的准确性;除此,尚可对穿孔部位、病因做出较为科学的诊断提示,能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CT扫描检查胃肠道穿孔的诊断.方法 分析本科于2009年11月~2012年12月通过手术证实为成人胃肠道穿孔的CT检查资料.结果 所有16例患者中,十二指肠穿孔1例,胃小弯穿孔5例;因外伤致十二指肠穿孔1例,回肠部穿孔2例,空肠段穿孔1例,横结肠穿孔2例;因肠坏死致回肠穿孔2例;降结肠穿孔1例,直肠肿瘤致降状结肠穿孔1例.CT检查提示肝圆韧带积气6例,剑突下积气14例,腹腔积液4例,腹膜间隙积气3例.结论 CT可准确的判断腹腔游离气体的多少,能更早地确定胃肠道穿孔的部位,为外科手术提供临床动态信息.  相似文献   

8.
<正>急性胰腺炎和上消化道穿孔是普通外科常见的临床病症。由于二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相似,临床实践中极易造成误诊。二者的鉴别诊断,对于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意义。尤其是,近年来对急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趋于保守,认为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手术引流、规则切除或胆道切除并不能减少其病死率。事实上,这种手术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是有害的。对于上消化道穿孔来说,争取早期手术是良好预后的关  相似文献   

9.
佟银燕  王恩杰 《河北医药》2008,30(11):1701-1702
目的准确认识胃肠道间质瘤(GIST),掌握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外科手术标本102例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其中确诊82例GIST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重新切片、染色、分析观察,选择肿瘤细胞丰富的蜡块连续切片,每例均用CD117、CD34、SMA、S-100、desmin抗体进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结果82例GIST占同期消化道间叶肿瘤的80.4%,其中发生于胃65例,小肠6例,结肠2例,网膜、肠系膜9例。镜下:梭形细胞为主型63例,上皮样细胞为主型8例,2种细胞混合型11例。免疫组化显示CD117及CD34的阳性率分别为92.7%和76.8%、SMA、S-100蛋白灶性弱阳性为13.4%和7.3%,desmin均为阴性表达。结论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结合发病部位,CD117、CD34高表达率是GIST确诊的依据,SMA、S-100蛋白,desmin的联合使用可协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胃肠道脂肪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 ,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 4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男 ,5 3岁。主诉中上腹部不适伴嗳气十余年 ,一个月前出现柏油样便 ,每天 1次 ,每次 2 0 0~ 30 0 ml,3天后自行停止。近一周发现黑便 ,感头晕、疲乏无力、心悸、气短 ,大便隐血试验 +++,于 1986年 4月 2 2日住院。查体 :T、P、BP均正常。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软 ,未触及包块 ,剑突下深压痛。临床诊断 :胃溃疡病 ,胃癌待排除。 X线钡餐造影 :幽门前区胃窦部见一 6 cm× 7cm椭圆形透亮影 ,形态规则 ,边缘锐利 ,在充盈缺损区当中示一 2 cm× 4c…  相似文献   

11.
王金星 《江苏医药》2002,28(1):68-68
特发性胃肠道穿孔 (IGIP)是新生儿胃肠道穿孔的常见病因之一。如能早期诊断并及时手术 ,存活率较高。 1984年 1月至 2 0 0 1年 10月我院小儿外科收治新生儿 (日龄≤ 2 8天 )IGIP10例 ,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 :本组病例均采用Zamir等提出的IGIP诊断标准 :穿孔前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EC)的临床表现和X线征象 ;剖腹探查无肠胃坏死证据或仅在穿孔周围数毫米有坏死 ;穿孔很小 ,直径 <1 0cm ,绝大多数为单个穿孔 ,少数两处穿孔 ;无器质性肠梗阻及切除标本病理检查有神经节细胞[1] 。二、一般资料 :本组 10例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BAC)的X线、CT诊断,X线分型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28例病理证实的BAC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单纯结节或肿块型21例,肺炎实变型5例,弥漫型2例。单纯结节或肿块型可见空泡征、毛刺征、胸膜牵拉征、支气管征,血管聚束征;肺炎实变型呈边界不清斑片状毛玻璃样影;弥漫型呈弥散分布大小不等结节影。结论:BAC影像学表现多样化,应与肺炎、肺结核球、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肺转移瘤、肺蛋白沉积症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肠穿孔中在超声中的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将40例胃肠道穿孔患者分别进行常规X线平片及超声检查,并进行诊断分析.结果 40例胃肠道穿孔患者手术后证实:胃穿孔7例,十二指肠穿孔26例,空回肠穿孔3例,结肠穿孔4例.腹部超声检查阳性率为100%,直接显示穿孔点13例占32.5%.X线平片诊断23例阳性率为57.5%.结论 胃肠道超声检查应用于胃肠道穿孔病变的诊断,不仅弥补了X线的不足,提高了胃肠道穿孔的诊断率,还为临床决定治疗方案,手术探查部位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螺旋CT在早期胃肠道穿孔中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确诊早期胃肠道穿孔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腹部X线检查和双层螺旋CT扫描,比较和观察两种方法诊断结果以及患者肠壁增厚、腹腔游离气体、腹腔及腹膜后腔积液在两种方法中显示情况。结果腔积气20例(66.7%)、腹腔积液6例(20%)、腹腔脓肿2例(6.7%)、有其他并发症者2例(6.7%)。结论依据SCT征象对胃肠的道穿孔部位可在术前做出较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肺囊肿术前确诊有时困难,甚至误诊。我们曾遇到8例。其中基层医院误诊7例,我院误诊1例。现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先天性肺囊肿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在外伤性胃肠道穿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文所选100例外伤性胃肠道穿孔患者均为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10月所收治,术前全部患者均给予X线检查和超声检查,观察比较检查结果。结果在定位诊断率、外伤性胃肠道穿孔检出率、腹腔包块检出率以及腹腔积液检出率方面,超声检查均显著高于X线检查(P <0.05)。结论在对外伤性胃肠道穿孔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时,超声检查能进行准确定位,具有较高的胃肠疾病检出率,能让误诊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穿孔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为胃肠穿孔患者的多层螺旋CT扫描的相关资料共42例,探究MSCT所得影像资料,分析腹腔内部各种特征和游离气体比例等。结果在所有42例病患中,经MSCT确诊的有39例,约占92.86%。此外,准确确定穿孔位置的有25例,约占59.52%。同时观察到胃肠道有肿块、脓肿、积液等病变。结论多层螺旋CT应用于胃肠道穿孔诊断方面有很好的效果,有利于提高确诊率和孔道位置准确率,此方法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庞业勤 《北方药学》2011,8(5):73-74
目的:探讨螺旋CT在早期胃肠道穿孔中的临床诊断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确诊的早期胃肠道穿孔患者2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双层螺旋CT扫描和腹部X线检查,观察和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以及患者腹腔游离气体、肠壁增厚、腹腔及腹膜后腔积液在两种方法中的显示情况。结果:X线检查准确率为64.3%,螺旋CT检查准确率为89.3%,螺旋CT扫描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二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7.26,P〈0.01);患者腹腔游离气体、肠壁增厚、腹腔及腹膜后积液的显示情况在螺旋CT扫描检查中更清晰和明确,二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在诊断早期胃肠道穿孔中准确率较高,能够更好地配合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及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病情预后情况,其扫描层次清晰、分辨率高、诊断准确,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计量诊断(电子计算机辅助诊断)是计算机在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应用,可以定量地评判某种疾病的相关征候,从而筛选征候,精简资料,制定诊断依据或诊断算法,应用于临床,据此,本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急性阑尾炎和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的计量诊断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X线在无气腹胃、十二指肠穿孔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 例成人胃、十二指肠球后壁穿孔的X线表现.结果:X线表现网膜囊上隐窝充气8 例,腹膜后间隙充气3 例,无明显充气,但局部显示高密度影1 例.经手术证实,12 例中胃后壁溃疡穿孔4 例,十二指肠球后壁溃疡穿孔6 例,胃癌致胃后壁穿孔1 例,吞服金属异物致十二指肠球后壁穿孔1 例.结论:X线可为无明显气腹可见的胃、十二指肠球后壁穿孔的初步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