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对人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SGC-7901作用的影响。方法异戊烯焦磷酸法体外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不同浓度的环磷酰胺诱导γδT细胞24 h,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环磷酰胺对γδT细胞增殖率的影响,LDH法检测γδT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前后的γδT细胞的凋亡率及NKG2D受体表达水平。结果γδT细胞培养10天时从扩增前4.21%增加到70.35%,当环磷酰胺浓度在0.05~2.0 ng/L时能够促进人γδT细胞的生长,增殖率随着该药物浓度的增高而增高,浓度大于2.0 ng/L时抑制γδT细胞的生长,γδT细胞杀伤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且γδT细胞表面NKG2D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环磷酰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促进γδT细胞的增殖,提高γδT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抑制γδT细胞的凋亡,增强γδT细胞表面NKG2D的表达水平,为环磷酰胺在肿瘤免疫治疗中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对人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SGC-7901作用的影响。方法异戊烯焦磷酸法体外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不同浓度的环磷酰胺诱导γδT细胞24 h,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环磷酰胺对γδT细胞增殖率的影响,LDH法检测γδT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前后的γδT细胞的凋亡率及NKG2D受体表达水平。结果γδT细胞培养10天时从扩增前4.21%增加到70.35%,当环磷酰胺浓度在0.05~2.0 ng/L时能够促进人γδT细胞的生长,增殖率随着该药物浓度的增高而增高,浓度大于2.0 ng/L时抑制γδT细胞的生长,γδT细胞杀伤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且γδT细胞表面NKG2D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环磷酰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促进γδT细胞的增殖,提高γδT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抑制γδT细胞的凋亡,增强γδT细胞表面NKG2D的表达水平,为环磷酰胺在肿瘤免疫治疗中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爆发性肝炎小鼠模型,研究髓系衍生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在爆发性肝炎进展过程中对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NK cell)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探讨急性爆发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及可能的干预措施.方法:通过腹腔注射细菌脂多糖和D-半乳糖胺诱发建立爆发性肝炎模型,流式细胞仪分析爆发性肝炎模型不同时间不同组织中MDSCs和NK细胞的比例变化以及NK细胞活性.结果:在模型小鼠中随着肝炎的发展不同组织中的MDSCs的比例增加,肝脏中NK细胞的比例增加,同时,不同组织中NK细胞表达NK细胞活化受体NKG2D的细胞比例增加,NKG2D的平均荧光强度增强.结论:小鼠爆发性肝炎模型中MDSCs能促进NK细胞的活化与增殖,初步揭示了在爆发性肝炎机体中MDSCs及NK细胞参与肝脏损伤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麦考酚酸(MPA)对肝脏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分离C57BL/6小鼠肝脏NK细胞,用不同浓度MPA处理24 h后,3H-TdR释放法检测NK细胞杀伤活性,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IFN-γ,IL-2,IL-10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受体NKG2D,NKG2A,Ly49A的表达情况.结果 不同浓度MPA处理后肝脏NK细胞杀伤活性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P<0.01),IFN-γ,IL-2分泌量降低,而IL-10分泌量增高,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和抑制性受体Ly49A的表达下调,抑制性受体NKG2A的表达上调,高浓度的MPA作用后结果更明显.结论 MPA通过下调肝脏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并上调抑制性受体NKG2A而抑制肝脏NK细胞活性并影响细胞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K细胞活化受体(NKG2D)及调节性T细胞(Treg cells)在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40例食管癌患者及51例健康者外周血NKG2D表达率、及调节性T细胞占CD4+T百分比,分析研究各细胞表达与食管癌临床TNM分期及调节性T细胞与NKG2D相关性。结果食管癌外周血NKG2D表达小于健康者(P〈0.001);调节性T细胞表达大于健康者(P〈0.001)。NKG2D与调节性T细胞呈负相关性(r=-0.346,P〈0.001)。NKG2D表达总变异的12%与调节性T细胞有关(R2=0.120)。结论食管癌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NKG2D表达均与临床TNM分期有关。调节性T细胞抑制了NKG2D介导的NK细胞抗肿瘤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及其A受体拮抗剂印防己毒素(picrotoxin,PTX)对人外周血γδT细胞的增殖、细胞表面受体的表达、杀伤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外用不同浓度的GABA和PTX与人γδT细胞作用后,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FCM)以及乳酸脱氢酶(LDH)法分别检测人γδT细胞的增殖能力、T细胞表面受体的表达和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 GABA能显著地抑制γδT细胞的生长(P<0.01),并具有浓度依赖性,PTX对GABA的抑制细胞增殖有拮抗作用;GABA显著降低γδT细胞表面受体NKG2D的表达,增加γδ-TCR的表达,PTX有轻微的协同作用;GABA抑制了γδT细胞对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的杀伤活性,PTX能够拮抗GABA的此项作用。结论这些结果提示GABA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对γδT细胞发挥作用,其杀伤活性主要由其表面受体NKG2D介导的,并且需要γδT细胞同时表达γδ-TCR和NKG2D两种受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吡罗昔康提高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作用的机制。方法按常规方法培养γδT细胞;在培养第9天的γδT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吡罗昔康(分别为0.01、0.02、0.04、0.08、0.16 mmol/L)诱导,24 h后收集培养上清液用于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2(IL-12)检测,沉淀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穿孔素、粒酶B和NKG2D及用LDH法检测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活性。结果吡罗昔康浓度为0.04 mmol/L时诱导的γδT细胞穿孔素和粒酶B分别为78.7%和71.8%,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1.4%和60.9%)。吡罗昔康能显著抑制γδT细胞NKG2D的表达,并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作用越明显。γδT细胞经吡罗昔康诱导24 h后,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IL-12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变化;但能抑制TNF-α的分泌,并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BCG-823的活性在0.04 mmol/L时最高(75%),明显高于对照组(58%)。结论经吡罗昔康诱导后γδT细胞杀伤BCG-823活性明显增高的机制可能与γδT细胞表达较高浓度的穿孔素和粒酶B有关。  相似文献   

8.
刘琳  李晶莹  曹丽丽  杜俊蓉 《西部医学》2021,33(11):1570-1573
目的 探究自然杀伤细胞活化受体(NKG2D)在氧糖剥夺损伤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炎症反应中的潜在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神经元细胞HT22氧糖剥夺(OGD)模型,造模19小时后复氧复糖,分别收集正常条件培养基(Control)和OGD培养基(Model)刺激小鼠BV2小胶质细胞。CCK-8法检测HT22和BV2细胞活性;qPCR检测BV2细胞中NKG2D受体信号通路及炎症因子表达;ELISA法检测BV2细胞培养上清中炎症因子含量。结果 OGD可介导HT22神经元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1),但OGD上清对BV2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P>0.05)。与Control组比较, NKG2D受体及其H60配体、接头蛋白DAP10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1),但RAE-1与MULT1配体未见明显变化(P>0.05);同时,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Model组BV2细胞中的mRNA水平及培养基中的蛋白含量均明显上升(P<0.01)。结论 氧糖剥夺可诱导BV2细胞H60/NKG2D、下游效应器DAP10及炎症因子表达。提示NKG2D受体信号通路可能在脑缺血后小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原胃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NKG2D的表达,并分析探讨宿主NK细胞受体NKG2D在胃癌中的作用及其与肿瘤免疫逃逸的关系。方法对41例高原胃癌患者及30例健康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NK细胞NKG2D的表达状况并行相关分析。结果高原胃癌患者及健康者外周血NK细胞NKG2D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3.26±7.51)%、(32.18±5.14)%,胃癌组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胃癌的免疫逃逸可能与NKG2D表达下调有关。高原胃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降低,其活化性受体NKG2D表达的下降是NK细胞活性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L-苏糖酸镁(MLT)是否可增强恩替卡韦(ETV)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小鼠的抗病毒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高压水动力法经尾静脉注射携带1.3拷贝HBV基因组(ayw亚型)的重组8型腺相关病毒建立HBV持续感染的C57BL/6小鼠模型。成模后分为模型组、MLT组(1.2 g·kg-1 L-苏糖酸镁胶囊)、ETV组(75 μg·kg-1恩替卡韦片)、联合处理组(1.2 g·kg-1 L-苏糖酸镁胶囊+75 μg·kg-1恩替卡韦片),每组8只;另选取8只未经病毒感染的正常小鼠作为对照组,连续给药4周。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肝脏组织及血清中HBV DNA拷贝数;分离小鼠外周血CD8+T细胞,检测小鼠血清及CD8+T细胞中Mg2+含量,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CD8+T细胞中表面分子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自然杀伤细胞活化受体(NKG2D)、CD95和CD38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和CD8+T细胞中Mg2+含量及CD8+T细胞中表面活化性分子NKG2D和CD38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抑制性分子PD-1和CD9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血清HBsAg、HBeAg水平及肝脏组织和血清中HBV DNA拷贝数均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处理组小鼠各指标改善效果最好;与模型组比较,MLT组和联合处理组小鼠血清及CD8+T细胞中Mg2+含量及CD8+T细胞表面活化性分子NKG2D和CD38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抑制性分子PD-1和CD95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但ETV组小鼠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LT可增强ETV对HBV感染小鼠的抗病毒作用,其机制可能是MLT可引起CD8+T细胞内Mg2+含量增加,提高CD8+T细胞活性,进而更加有效地清除HBV。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人γδT细胞功能影响,评估自身γδT细胞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按常规方法培养γδT细胞,收集培养第9天的γδT细胞用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诱导24h后收集上清液用于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2检测,沉淀细胞用于穿孔素、粒酶B和NKG2D流式细胞测定。17例晚期胃癌患者人院后接受阿司匹林0.1-0.3克/日,口服,3次/日,每4周为1周期,同时采集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6-13天培养后分6次输注给患者,回输细胞总数为(2.1-6)&#215;10^10个。17例患者中接受1个疗程治疗2例,2个疗程治疗6例,3个疗程治疗6例,4个疗程治疗以上有3例。结果经阿司匹林诱导后γδT细胞穿孔素、粒酶B、NKG2D受体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在阿司匹林浓度为0.8mmoL/L时最显著。经0.4-0.8mmol/L阿司匹林诱导的γδT细胞分泌IFN-γ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泌的TNF-α和IL-12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当阿司匹林浓度高至3.2mmol/L时,可以显著抑制TNF-α的分泌。17例患者用γδT细胞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后,全组病例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2例,PR6例,Nc8例,PD1例;近期客观有效率47.1%(8/17),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其中有2例患者化疗后接受手术治疗。细胞免疫治疗后大多数患者食欲增加、疼痛减轻、睡眠改善、体重增加。经γδT细胞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后患者CEA有10例减低,3例增加。结论经阿司匹林诱导后γδT细胞的穿孔素、粒酶B、NKG2D受体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培养上清液中IFN-γ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晚期胃癌经γδT细胞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后能提高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临床体征,且无毒性不良反应,对晚期胃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白桦酯酸作用前后对人γδT细胞增殖及对胰腺癌SW-1990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发生的机制。方法:分离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为γδT细胞,收集培养第7天的γδT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白桦酯酸诱导48h,CCK8法检测白桦酯酸对γδT细胞增殖的影响,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胰腺癌SW-1990细胞增殖率;γδ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检测;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白桦酯酸作用前后γδT细胞穿孔素(PFP)、颗粒酶B(GrB)、NKG2D、CD107a的表达变化;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测定白桦酯酸对γδT细胞杀伤胰腺癌细胞株SW-1990的活性影响。结果:白桦酯酸浓度在0.013~1.6μg/mL时能促进γδT细胞生长;经白桦酯酸诱导后的γδT细胞PFP、GrB、CD107a、NKG2DIFN-γ和TNF-а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胰腺癌SW-1990细胞的杀伤活性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桦酯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够促进γδT细胞增殖,并增强其对胰腺癌SW-1990细胞的杀伤活性,其机制可能与上调γδT细胞表面PFP、GrB、CD107a、NKG2D的表达和增加γδT细胞IFN-γ和TNF-а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人参皂苷通过调节糖皮质激素受体与骨髓源性免疫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 MDSC)增殖改善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 AIH)的机制。方法 小鼠分组为空白组、模型组、人参皂苷(AIH+GSS)组与地塞米松(AIH+DEX)组。使用S-100与佐剂构建AIH小鼠模型,以地塞米松作为阳性对照。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查外周血MDSC、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辅助性T细胞17 (T helper 17 cell, Th17)细胞比例,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活性,通过HE、Masson染色检查肝脏病理,分离外泌体并检测miRNA-223的表达情况,检查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 GR)、精氨酸酶1(arginase type 1, Arg-1)、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γδT细胞和HepG212115细胞共培养后对其HBV复制和HBeAg表达的影响。评估用γδT细胞过继回输治疗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在体外用异戊希焦磷酸法和IL-2激活人外周血PBMCs,细胞经10 d培养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前后γδT细胞含量和Perforin、GranB、NKG2D表达量;将γδT细胞与HepG212115细胞按一定比例共孵育培养后,ELISA法测定上清中HBeAg的表达。将培养10 d的γδT细胞回输给患者;患者一个疗程接受γδT细胞总数在0.8×1010~7.0×1010。结果培养10 d时γδT细胞数为91.27%,其细胞表达的Perforin、GranB、NKG2D分别为和62.8%、72.7%和60.8%。所扩增的γδT细胞能够部分抑制HepG212115细胞中HBeAg的表达。治疗前138例HBeAg阳性者,治疗后有76例HBeAg(55.1%)转阴。总有效率为77.51%。结论γδT细胞能够降低HepG212115细胞中HBeAg表达;用自身γδT细胞过继回输治疗乙型肝炎后患者的HBeAg+HBV-DNA转阴率达74%。该治疗无毒副作用,对乙型肝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舒林酸提高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常规方法培养γδT细胞,收集培养第9天的γδT细胞用不同浓度的舒林酸(1、2、4、8、16、32μmol/L)诱导24h,收集培养上清液用于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2(IL-12)检测,沉淀细胞用于穿孔素、粒酶B、NKG2D流式细胞测定和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BCG-823)活性。每组测试样本和指标均设未加药物诱导的对照组。结果舒林酸浓度在8μmol/L时,γδT细胞穿孔素和粒酶B达最高[分别为(71.5±5.3)%和(78.3±7.1)%],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1.4±7.3)%和(60.9±7.1)%]。γδT细胞经不同浓度的舒林酸诱导后培养上清液中IL—12和TNF-α浓度没有差异;舒林酸在8μmol/L时上清液中IFN-γ浓度达最高[(246.1±20.7)ng/L],明显高于对照组[(196.1±13.2)ng/L];当舒林酸浓度达32μmol/L时,γδT细胞分泌的3种细胞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γδT细胞经舒林酸诱导后杀伤SGC-7901和BCG-823细胞活性在8μmol/L时达到峰值,此时对SGC-7901和BCG-823的杀伤活性分别为(73.6±3.9)%和(76.3±3.9)%,与对照组[(60.1±3.7)%和(59.2±4.5)%]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舒林酸诱导后γδT细胞杀伤SGC-7901和BCG-823活性明显增高的机制可能与γδT细胞表达穿孔素和粒酶B及分泌的IFN-γ有关。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活化性受体及抑制性受体在化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0例(Ⅰ~ⅢA期、ⅢB~Ⅳ期各25例)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0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NCR类(NKp30、NKp44、NKp46)及抑制性受体CD158a、CD158b、CD158e,ⅢB~Ⅳ期化疗2个周期后受体表达。按CD56表达强度对CD56dim及CD56bright分别统计。 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ⅢB~Ⅳ期患者CD56dim活化性受体NKG2D、NKp30低于健康体检者和Ⅰ~ⅢA期患者,非小细胞肺癌Ⅰ~ⅢA期和ⅢB~Ⅳ期CD56dim活化性受体NKp44表达低于健康体检者(P<0.05)。3组CD56dim活化性受体NKp4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CD56bright活化性受体NKG2D、NKp30、NKp44、NKp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CD56dim抑制性受体CD158a、CD158b、CD158e及 CD56bright抑制性受体CD158a、CD158b、CD158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入组人员缺失,ⅢB~Ⅳ期化疗2个周期后患者入组14例。化疗后非小细胞肺癌ⅢB~Ⅳ期患者CD56dim活化性受体NKp30、NKp44表达均高于化疗前(P<0.05)。化疗后CD56dim活化性受体NKp46、NKG2D及抑制性受体CD158a、CD158b、CD158e与化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CD56bright活化性受体NKp30、NKp44、NKp46、NKG2D及抑制性受体CD158a、CD158b、CD158e与化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2个周期后14例患者PR率达78.5%(11/14)。 结论 ⅢB~Ⅳ期CD56dimNK细胞活化性受体表达降低,可能与肿瘤微环境导致NK细胞活化性受体细胞毒性作用降低有关;化疗后可以提高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p30、NKp44表达,推测化疗可通过提高机体NK细胞活性而发挥其对肿瘤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研究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对蛋氨酸胆碱缺乏饲料(MCD)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影响。方法 构建小鼠 NAFLD 模型并分为空白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 4 周)、AAV-Vehicle 组(注射空载腺相关病毒 AAV-Vehicle)和AAV-PTHrP组(注射PTHrP 过表达腺相关病毒)。实验期间监测小鼠体质量。收集小鼠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油红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评估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肝脏及血清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浓度评估小鼠肝脏损伤及脂肪代谢水平。250 μmol/LFFAs诱导小鼠正常肝细胞和人正常肝细胞24 h构建NAFLD细胞。根据有无PTHrP处理分为PTHrP组、对照组。油红及尼罗红染色检测细胞内脂质沉积程度;CCK8试剂盒检测PTHrP对脂肪变性肝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 动物实验:对比AAV-Vehicle组,AAV-PTHrP组小鼠体重下降更为快速;AAV-PTHrP组小鼠肝脏谷草转氨酶(P<0.05)、谷丙转氨酶(P<0.05)、甘油三酯(P<0.01)、游离脂肪酸(P<0.05)水平,NAS评分以及SAF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 P<0.05),肝脏脂滴堆积更为明显。细胞实验:同时加入PTHrP,小鼠及人NAFLD细胞模型的脂质沉积更为明显(P<0.01),且细胞活性下降(P<0.05)。结论 PTHrP可能通过促进肝细胞脂滴沉积,加重MCD诱导的小鼠NAFLD。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表面NK相关受体表达变化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94例晚期NSCLC患者,设为病例组,另按照2:1的比例选择与病例组性别、年龄信息匹配的47例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外周血CD8+T细胞表面NK活化性受体(NKG2D+CD8+)及抑制性受体(NKG2A+CD8+)细胞比率;并分析NKG2D、NKG2A与晚期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外周血NKG2D+CD8+比率低于对照组,NKG2A+CD8+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0~1分、TNM III期者相比,晚期NSCLC患者ECOG 2~3分、TNM IV期者NKG2D+CD8+比率较低,NKG2A+CD8+比率较高(P<0.05)。经Kaplan-Meier生存分析,NKG2D高水平与低水平患者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1.0%、40.4%,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23.97±1.65)、(31.17±1.31)个月,且NKG2D高水平患者总生存时间较低水平患者延长(Logrank 2=9.763,P=0.002);NKG2A低水平与高水平患者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6.2%、45.1%,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30.41±1.25)、(24.80±1.73)个月,且NKG2A低水平患者总生存时间较高水平患者延长(Logrank 2=5.353,P=0.02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N1~N3分期[HR(95%CI)=1.780(1.135~4.786)]、TNM IV期[HR(95%CI)=4.224(2.005~12.394)]、NKG2D低水平[HR(95%CI)=3.954(1.856~10.039)]、NKG2A高水平[HR(95%CI)=3.600(1.732~9.587)]均是影响晚期NSCLC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中CD8+T细胞表面NKG2D低表达、NKG2A高表达,二者表达情况与患者身体机能、临床分期及预后有关,可作为评估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可靠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分子水平揭示CD4^+ T淋巴细胞表达D1受体和D5受体mRNA的现象,探讨这些受体在调节CD4^+ T淋巴细胞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离和纯化小鼠淋巴结CD4^+ T淋巴细胞.用抗CD3/CD28抗体刺激活化CD4^+ T淋巴细胞,并用D1样受体激动剂SKF38393、拮抗剂SCH23390分别作用于CD4^+ T淋巴细胞,然后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CD4^+ T淋巴细胞上D1受体和D5受体mRNA的表达,Th1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T-box expressed in T cells,T-bet)和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表达,Th2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GATA binding protein 3(GATA 3)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的表达,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retinoid acid-related orphan receptor gammat,RoR γt)和细胞因子IL-17、IL-22的表达.结果:D1样受体激动剂SKF38393(10^-8和10^-7 mol/L)作用于CD4^+ T淋巴细胞后,CD4^+ T淋巴细胞表达D1样受体mRNA增高,IFN-γ的表达降低,GATA 3、IL-4的表达增高,但T-bet、RoR γt、IL-17和IL-22的表达没有变化,SCH23390(10^-7 mol/L)能阻断SKF38393的这些作用.结论:CD4^+ T淋巴细胞能表达多巴胺D1样受体,CD4^+ T淋巴细胞上D1样受体的激活可促进CD4^+ T淋巴细胞向Th2细胞分化、抑制Th1细胞功能及增强Th2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