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多导睡眠图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互关系,并通过对多导睡眠图(PSG)睡眠参数的定量分析,对失眠症患者的主客观睡眠状况进行评估。方法对失眠症患者和正常人各98例分别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症状自评量表问卷(SCL-90)进行评定,并分别进行多导睡眠图的整夜睡眠描记,次日晨起后询问夜间睡眠情况。结果失眠症组PSQI各成分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失眠症组SCL-90评定总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各因子分[分别为(72.89±25.67)分,(2.13±0.49)分,(2.25±0.69)分]与对照组[分别为(31.28±12.73)分,(1.81±0.58)分,(0.73±0.57)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失眠症组的睡眠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增多、睡眠效率降低、快眼动睡眠时间减少[分别为(43.69±11.54)分,(314.65±91.89)分,(9.89±9.07)分,(64.51±18.59)分,(33.26±15.61)分],与对照组[分别为(16.01±10.44)分,(446.41±77.81)分,(3.54±2.89)分,(91.32±3.58)分,(93.21±21.63)分]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失眠症组自我对总睡眠时间的评估较PSG检测值显著减低、对睡眠潜伏期的评估较PSG检测值显著增高,自我评估与实际睡眠时间不一致。结论失眠症患者不仅睡眠质量差,且伴有较多的心身症状。失眠越严重,心身症状就越明显。失眠症患者的PSG各睡眠参数有特征性的改变,利用PSG定量分析可区分出主观性失眠和客观性失眠。失眠症患者对失眠情况的主观评估与客观检测结果不一致,存在过高估价睡眠潜伏期和过低估价睡眠时间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失眠症患者人格特征和睡眠的主观评估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人格特征及对睡眠评估的心理特点。方法:采用EPQ对40名失眠症中层得进行测试,并应用多导睡眠图进行整夜睡眠描记,次日早晨起床后询问夜间睡眠情况。与23名正常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失眠症组的E、N两荐具有明显差异(P<0.05-0.01);失眠症组主观评估的睡眠潜伏期,总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与多导睡眠图结果比较具有显著不一致(P<0.01)。结论:失眠症组睡眠质量低于正常人,有着过高估价睡眠伏期和过低估价睡眠时间的倾向,且人格特征突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互关系,并通过对多导睡眠图(PSG)睡眠参数的定量分析,对失眠症患者的主客观睡眠状况进行评估.方法对失眠症患者和正常人各98例分别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症状自评量表问卷(SCL-90)进行评定,并分别进行多导睡眠图的整夜睡眠描记,次日晨起后询问夜间睡眠情况.结果失眠症组PSQI各成分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失眠症组SCL-90评定总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各因子分[分别为(72.89±25.67)分,(2.13±0.49)分,(2.25±0.69)分]与对照组[分别为(31.28±12.73)分,(1.81±0.58)分,(0.73±0.57)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失眠症组的睡眠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增多、睡眠效率降低、快眼动睡眠时间减少[分别为(43.69±11.54)分,(314.65±91.89)分,(9.89±9.07)分,(64.51±18.59)分,(33.26±15.61)分],与对照组[分别为(16.01±10.44)分,(446.41±77.81)分,(3.54±2.89)分,(91.32±3.58)分,(93.21±21.63)分]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失眠症组自我对总睡眠时间的评估较PSG检测值显著减低、对睡眠潜伏期的评估较PSG检测值显著增高,自我评估与实际睡眠时间不一致.结论失眠症患者不仅睡眠质量差,且伴有较多的心身症状.失眠越严重,心身症状就越明显.失眠症患者的PSG各睡眠参数有特征性的改变,利用PSG定量分析可区分出主观性失眠和客观性失眠.失眠症患者对失眠情况的主观评估与客观检测结果不一致,存在过高估价睡眠潜伏期和过低估价睡眠时间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睡眠瑜伽训练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12月在该院神经内科治疗的200例慢性失眠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规范的药物治疗,每晚就寝时口服佐匹克隆(赛诺菲-安万特公司)7.5 mg ,连续治疗4周,之后由患者按需或间断服药。观察组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学习睡眠瑜伽技能并坚持练习,每次1 h ,4次/周,坚持训练12周。两组患者每周随访1次,共随访12周。结果两组患者经规范药物治疗结束即刻,睡眠质量均有明显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第12周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得到持续改善,而对照组睡眠质量较治疗结束即刻差。结论睡眠瑜伽训练能显著提高慢性失眠症患者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人格特征及对睡眠评估的心理特点 .方法采用EPQ对40名失眠症患者进行测试,并应用多导睡眠图进 行整夜睡眠描记,次日早晨起床后询问夜间睡眠情况, 与23名正常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失眠症组的E、N两项具有明显差异(P<0.05~0 .01);失眠症组主观评估的睡眠潜伏期, 总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与多导睡眠图结果比较具 有显著不一致(P<0.01).结论失眠症组睡眠质量低于正常人 ,有着过高估价睡眠潜伏期和过低估价睡眠时间的倾向, 且人格特征突出. 相似文献
7.
伴有抑郁或焦虑症状的慢性失眠症患者多导睡眠图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研究对 72例慢性失眠患者进行了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分析,并进行了多导睡眠图监测,以探讨慢性失眠症伴有的抑郁、焦虑症状及多导睡眠图的特点。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为 1993年 9月~1998年 9月在我院就诊的患者。慢性失眠组:共 71例,男 40例,女 31例,年龄 20 ~60岁,平均 (3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异丙酚麻醉诱导睡眠治疗药物依赖性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科收治的30例药物依赖性慢性失眠症患者,在患者自愿并征得其书面同意后给予麻醉诱导睡眠治疗.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经异丙酚麻醉诱导睡眠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提示: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及日间功能等睡眠指标上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多导睡眠图(PSG)结果表明:治疗后患者睡眠进程中的睡眠潜伏期缩短(P<0.05),总睡眠时间有所延长(P<0.05),而觉醒次数明显减少(P<0.01),相应的觉醒时间也明显减少(P<0.01);睡眠结构中的S1期睡眠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S3期、S4期及REM期睡眠则明显增加(P<0.05),而S2期睡眠却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异丙酚麻醉诱导睡眠是短期内纠正慢性失眠患者睡眠债务行之有效的方法,为药物依赖性慢性失眠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不同年龄PSG睡眠结构的特点,以上指导对OSAHS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因睡眠打鼾就诊、整夜多导睡眠图检查诊为OSAHS的患者603例,按年龄将其分为四组儿童组(8~14岁)、青年组(15~40岁)、中年组(41~59岁)、老年组(>60岁)进行PSG的特点比较分析.结果 在打鼾就诊人群中OSAHS患病率为89.60%,年龄、肥胖、颈围、体重指数(BIM)均为高危因素.老年组绝大多数以1、2期睡眠为主,其分别占睡眠时间(45.6±2.8)%、(31.3±8.5)%,且觉醒的次数多达(123.3±32.5)次,总的睡眠时间/记录时间(63.9±23.6)%、快速动眼睡眠时间/总睡眠时间(1.6±0.5)%、非快速动眼睡眠时间/总睡眠时间(55.8±21.4)%,显示明显减少(P<0.05).儿童的3、4期睡眠明显高于老年组分别占[(30.4±14.6)%、(48.6±17.5)%],觉醒次数(65.8±34.5)次,明显减少(P<0.05).结论 不同的年龄组OSAHS患者的睡眠结构有着显著不同的特点,可以根据这些不同的特点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11.
失眠症患者的多导睡眠图检测及其与心理卫生状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行为、生理的变化及其与心理卫生状况间的联系。方法 对 69例失眠症患者及 2 5名正常对照者进行睡眠行为调查及全夜多导睡眠图 (PSG)检测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及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 ,对 69例失眠症患者进行测试。结果 (1 )与对照组比较 ,失眠症组睡眠潜伏期延长 [(40 .7± 2 1 .3)min] ,总睡眠时间减少 [(31 7.8± 88.6)min] ,觉醒次数增多 [(9.5± 5.5)次 ] ,睡眠效率下降 [(75.5± 8.6) % ] ,深睡眠减少 [(7.8± 3 .8) % ] ;(P <0 .0 5 0 .0 1 )。 (2 )失眠症患者SCL 90的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与觉醒次数、觉醒时间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1 ) ;N量表分与SCL - 90的各因子分间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1 )。结论 失眠症患者存在睡眠行为及睡眠生理的异常变化 ,并与其心理卫生状况及个性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结构。方法:病例组30例为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30例均为健康志愿者,采用尼高力NicoletOne系列多导睡眠仪系统记录监测脑电、心电、下颌肌电、眼动、呼吸、体动等指标,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睡眠结构指标。结果:N1期时间明显延长,在总睡眠时间内所占的比重显著提高(P<0.05);相反N2、N3期时间明显减少,在总睡眠时间内所占的比重显著降低(P<0.05)。结论:与正常人的睡眠结构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结构有明显的异常,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改变是有特异性的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长期使用苯二氮革类药物老年失眠症患者的多导睡眠图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二氮革类药物(benzodiazepine drugs,BZD)广泛应用治疗失眠症已有40多年历史,而长期使用对睡眠质量影响的报告甚少。本研究对长期应用BZD的老年失眠症患者的多导睡眠图特征做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行为、生理的变化及其与心理卫生状况间的联系.方法对69例失眠症患者及25名正常对照者进行睡眠行为调查及全夜多导睡眠图(PSG)检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69例失眠症患者进行测试.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失眠症组睡眠潜伏期延长[(40.7±21.3)min],总睡眠时间减少[(317.8±88.6)min],觉醒次数增多[(9.5±5.5)次],睡眠效率下降[(75.5±8.6)%],深睡眠减少[(7.8±3.8)%];(P<0.05-0.01).(2)失眠症患者SCL-90的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与觉醒次数、觉醒时间有显著相关性(P<0.01);N量表分与SCL-90的各因子分间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失眠症患者存在睡眠行为及睡眠生理的异常变化,并与其心理卫生状况及个性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失眠症(chronic insomnia disorder,CID)患者的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特点及中医证候类型,为老年CID的预防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神经内科门诊诊断为CID,并行PSG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205例,基于年龄差异分为老年组(≥60岁)与非老年组(<60岁),统计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采用PSG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结构和进程参数,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的总睡眠时间(total sleep time,TST)、睡眠效率[TST/总卧床时间(time in bed,TIB)]、快速动眼睡眠(rapid eyes movement,REM)期总持续时间、N2期总持续时间、N3期总持续时间,REM%均低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入睡后清醒时间、N1期潜伏期、N2期潜伏期、N1%均高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CID患者的中医辨证以心肾不交证较为多见。结论 老年与非老年组CID的患者多导睡眠检测存在差异。较非老年组而言,老年组的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效率降低、睡眠潜伏期延长、REM总持续时间减少,临床中医辨证分型中以心肾不交证常见。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特发性局灶性癫痫和全面性癫痫患儿的整体睡眠结构参数并与无癫痫的对照组比较,探讨睡眠结构与癫痫的相互关系.方法对癫痫组和对照组共47人行多导睡眠图检查(polysomnography,PSG)并分析其结果.47例中18例为特发性局灶性癫痫(idiopathic partial epilepsy,IPE),13例为特发性全面性癫痫(idiopathic generalized epilepsy, IGE).16例为对照组,年龄及性别均与癫痫组相匹配.结果结果显示IPE组总记录时间增加(P<0.05)而IGE组非快速眼动(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睡眠4期睡眠减少.IGE组整个睡眠期的效率降低(P<0.05)全部睡眠时间均减少 (P<0.05).结论特发性癫痫患儿睡眠结构发生了变化,其中IGE组的睡眠质量下降,而IFE组显示较多的睡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对患者睡眠结构及脑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多导睡眠图对130例打鼾患者进行监测,同时分析其临床表现。结果轻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与中、重度患者睡眠结构比较有显著差异,中度与重度患者比较仅Ⅲ Ⅳ期睡眠/睡眠时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随病情的加重,反复睡眠中断可能是造成患者脑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肺纤维化住院患者睡眠呼吸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肺纤维化住院患者睡眠呼吸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多导睡眠图监测肺纤维化住院患者睡眠呼吸情况及觉醒时对患者行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 肺纤维化住院患者睡眠事件虽无明显增加,但深睡和快眼动期减少、睡眠碎片增多,心率增快;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夜间睡眠低氧血症,其大多与觉醒时血氧饱和度、入睡前静息时动脉血氧分压及氧饱和度正相关,而与其他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无关。结论 肺纤维化住院患者睡眠呼吸情况均有异常.加以关注将有利于治疗和预后分析,夜间氧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睡眠结构和睡眠觉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的睡眠结构和睡眠觉醒的临床意义。 方法 经多导睡眠图 (PSG)检查确诊重度OSAHS患者 90例 ,对照组 (单纯鼾症组 ) 6 0例。分析比较两组睡眠结构和睡眠觉醒的有关参数。 结果 重度OSAHS组深睡眠S3 ~S4、REM睡眠均减少 ,分别为 14 .33%±10 .5 1%和 10 .86 %± 5 .85 % ,REM睡眠潜伏期延长为 10 1.6 8%± 6 7.2 7min ,睡眠效率为 91.6 0 %± 6 .5 3% ,因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缺氧引起的觉醒次数增多 ,分别为 5 .71± 6 .0 3、11.6 4± 8.6 2、19.2 2± 6 .19次。上述参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0 .0 5 )。两组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结论 在重度OSAHS患者的睡眠中 ,睡眠结构严重紊乱 ,睡眠觉醒次数增多 ,从而产生如白天嗜睡、记忆力下降、智力障碍以及个性改变等一系列脑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