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炎症、感染、组织损伤、肿瘤浸润等病理状态均可刺激骨髓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当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于25.0×109/L,以成熟的中性粒细胞为主,同时出现中幼粒细胞和晚幼粒细胞时,即称中性粒细胞类白血病反应。我院近年收治1例以类白血病反应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结肠癌,曾被误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报告2例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2例患者均有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及幼稚粒细胞不高,以成熟中性粒细胞为主,Ph染色体阴性,bcr/abl融合基因阴性.例1服用羟基脲联合干扰素治疗1个月好转出院,失访.例2诊断后因患者经济原因自动出院,失访.结论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罕见,须结合临床表现、骨髓形态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分析进行诊断,并加强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存在于中性成熟粒细胞中,故中性成熟粒细胞染色呈阳性,其他细胞基本呈阴性,不同疾病患者NAP活性程度有明显变化。NAP积分明显增高或明显下降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与感染及类白血病反应的鉴别诊  相似文献   

4.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chronicneutrophilicleukemia ,CNL)是一种罕见的慢性骨髓增生紊乱 ,极易与其他慢性中性粒细胞的病变 :类白血病反应 (LR)、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慢性粒 单细胞白血病 (CMML)及其他骨髓增生性疾病有交迭 ,常规诊断易误诊 ,需要加以鉴别。本文收集 3例CNL患者进行有关诊断与治疗的分析探讨。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1989~ 2 0 0 2年符合CNL诊断者 ,男 2例 ,女 1例 ,平均年龄 5 2 7岁。临床特征均为肝脾肿大 ,外周血成熟中性粒细胞持续增多 ,无Ph1 染色体。1 2 方法 检查患者外周血、骨髓涂片进行…  相似文献   

5.
慢性中粒细胞白血病(CNL)是一种少见的白血病。目前诊断标准尚未统一。有人认为CNL是与CML密切相关的骨髓增生性疾病,与CGL是两种性质,病程,预后不同的慢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特点为中性粒细胞增高,不伴发热,炎症,癌症和其他引起白细胞增高的任何原因,脾大,Ph染色体阴性,NAP积分增高。须与类白血病反应,CGL等相鉴别。治疗可选用羟基脲,干扰素,小剂量阿糖胞苷等。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在部分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偶氮偶取法(Kaplow法),选取120例已经确诊的四类白血病,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41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49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1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20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骨髓象达到部分或完全缓解的标准)采集手指末梢血涂片做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并分别统计四组白血病在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的阳性积分值。结果 ALL组和CLL组在治疗前NAP染色积分较高,治疗后NAP染色积分明显下降;AML组和CML组治疗前NAP染色积分较低,治疗后NAP染色积分明显上升,四组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NAP染色积分均有较明显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除了可以帮助诊断鉴别部分白血病,还可以作为判断部分白血病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是一种少见的骨髓增生性综合征。临床上以白细胞及中性成熟粒细胞持续增多、脾大为主要特征,极易误诊。现将误诊2例报告如下。【例1】男性,72岁,脾肿大伴白细胞及中性成熟粒细胞增多5年,曾2次住院,诊断为类白血病反应(LR),抗感染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8.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20年Tuohy首先描述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neutrophilic leukemia,CNL),但无骨髓象及尸检资料,其后,陆续有报导。本病虽少见,有肝脾肿大、白细胞增多、成熟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极易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和类白血病反应相混淆。文献报导多系个例,其在白血病中的确切发病率不详。Scott分析177例CML,其中3例为CNL,故较少见。  相似文献   

9.
林凤茹  郭晓楠 《临床荟萃》2007,22(6):445-446
慢性白血病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CEL)、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毛细胞白血病(HCL)、幼淋巴细胞白血病(PLL)等,其中以前两种常见.笔者现对难治性CML和CLL的治疗进行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0.
张小青  余永卫 《新医学》2003,34(3):183-183
1引言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是骨髓粒细胞系增生引起的一种罕见恶性疾病犤1犦,属慢性白血病的一种亚型,由于病情经过缓慢,起病隐匿,极易造成误诊。我院于1998-08-05收治1例,曾长期误诊为类白血病反应,现报告如下。2病例报告患者,女,82岁。因咳嗽、乏力、低热、骨痛1个月,曾在外院就诊,经治疗无改善而转入本院。患者于1980年体格检查发现白细胞开始增高,白细胞计数在30×109/L~50×109/L之间,一直诊断为类白血病反应,反复抗感染治疗,白细胞计数一直未恢复至正常范围。体格检查:慢性病容,…  相似文献   

11.
类白血病反应是机体受某些疾病或外界因素继发后造组织出现的一种异常反应。其血象类似白血病但非白血病。绝大多数中性粒细胞类白血病反应由化脓菌感染引起,其次为非化脓菌引起,如恶性肿瘤,药物中毒等。我院近年来诊断了13例非化脓菌感染引起的类白血病反应病人。  相似文献   

12.
答:类白血病反应是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数明显增多,并伴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当病因去除后,类白血病反应也逐渐消失。根据反应细胞不同可分为以下类型:(1)中性粒细胞型,最为常见,见于各种感染等;(2)嗜酸性粒细胞型,常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等;(3)淋巴细胞型,常见于某些病毒性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相似文献   

13.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与类白血病反应(简称类白)有时会遇到鉴别诊断困难,笔在阅片中发现骨髓巨核细胞在这两病中常有着明显的差别,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伴类白血病反应患者的中毒中性粒细胞是否被MAXM血细胞分析仪误认为嗜碱性粒细胞。方法MAXM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瑞氏染色镜检白细胞分类;过氧化物酶染色区分中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区分类白血病反应。结果26例恶性肿瘤患者用MAXM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白细胞计数为:(28.6±5.7)×109/L;分类为:中性粒细胞49.9%±10.6%,淋巴细胞15.2%±4.3%,单核细胞2.2%±1.2%,嗜酸性粒细胞0.4%±0.3%,嗜碱性粒细胞32.3%±10.2%。镜检分类为:中性粒细胞85.6%±11.8%,淋巴细胞12.9%±5.1%,单核细胞1.5%±1.4%,嗜酸性粒细胞0%,嗜碱性粒细胞0%,其中中毒中性粒细胞为36.5%±7.6%。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率为:89.6%±12.3%。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为83.1%±12.5%,积分395±63。结论MAXM血细胞分析仪把类白血病中毒中性粒细胞误认为嗜碱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对白血病染色体的研究有较大的进展,从而对白血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的观点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就此作一综述。白血病前期的染色体异常白血病前期(PL)是以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的一组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相似文献   

16.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是一少见疾病,属骨髓增生综合征(MPS)范围.其特点是肝脾肿大,外周血成熟中性粒细胞的持续增加,无粒系前体细胞存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LAP)增高及无ph′染色体.鉴别诊断包括各种类白血病反应、ph′(-)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及慢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CMML),作者在过去的8年里追踪了4例具有CNL的某些诊断标准患者,如外周血持续中性粒细胞增加、ph′(-),同时又有骨髓增生异常表现(血及骨髓增生异常、贫血及/或血小板减少),作者建议称之为CNL伴增生异常(CNL-D),并认为这组病例属骨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临床特点、鉴别诊断、治疗前景以及预后判断.方法:报道临床发现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充分分析相关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并全面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极为少见的骨髓增殖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平均生存期约21个月,以持续性的成熟中性粒细胞升高、脾脏肿大、高NAP积分、BCR/ABL表达阴性等为特点.结论: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率极低,临床罕见,诊断该病必须排除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以及继发性和反应性粒细胞增高,目前治疗方法有限,主要包括羟基脲、干扰素等,对于年轻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了治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类白血病反应(附2例报告)江苏省苏州市妇幼保健院(215003)施璇华类白血病反应在小儿时期可由感染、中毒、肿瘤及严重出血等病因引起[1],但新生儿较少,淋巴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更罕见[2]。现报道新生儿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引起淋巴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儿童类白血病的实验室结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儿童类白血病的实验室结果和临床诊断。结果63例类白血病患儿中性粒细胞型58例(92.06%),淋巴细胞型4例(6.35%),单核细胞型1例(1.59%)。发病原因以感染最多见,其中呼吸道感染占45例(71.43%),泌尿道感染6例(9.52%),肠炎4例(6.35%),手足口病2例(3.17%),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例(3.17%),宫内感染2例(3.17%),新生儿溶血病1例(1.59%),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1例(1.59%)。结论儿童类白血病反应的病因诊断依赖于实验室检查,绝大多数病例可发现明显的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STI571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的毒副反应谱、发生率及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接受STI571治疗的慢性髓系白血病22例(慢性期6期,加速急变期16例)患者,治疗期间密切观察各系统发生的毒副反应并作出相应的护理。毒副反应分级参考美国癌症研究所常见毒性反应标准。统计毒副反应的种类及发生率,并对慢性期与加速/急变期的造血系统毒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22例患者均出现了Ⅰ/Ⅱ级非造血系统毒副反应,常见的有各部位水肿(77%)、消化系统反应(36%)和肌肉疼痛(23%)等。严重的造血系统毒副反应包括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低9例,其中慢性期患者为1例,加速/急变期患者8例;Ⅲ/Ⅳ级血小板减低6例,均为加速/急变期患者。慢性期与加速/急变期患者Ⅲ/Ⅳ级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STI571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发生的非造血系统毒副反应较轻,有较好的安全性;造血系统反应中Ⅲ/Ⅳ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在加速/急变期的发生率较在慢性期有更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