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人大肠癌lovo细胞株聚(腺苷二磷酸核糖)水解酶[poly-(ADP-ribose)glycohydrolase,PARG]基因沉默对细胞信号通路MAPK中蛋白激酶P38表达及其磷酸化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PARG-shRNA慢病毒载体转染lovo细胞株并筛选出稳定沉默PARG基因的lovo细胞株,以未作处理lovo细胞为未转染组作为阳性对照,以转染未沉默PARG基因载体lovo细胞为空载体转染组作为阴性对照,以转染沉默PARG基因载体lovo细胞为目的基因转染组作为实验对照。RT-PCR检测细胞PARG 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PARG、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poly-(ADP-ribose)polymerases,PARP]、P38和磷酸化P38(p-P38)表达变化。 结果: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均显示,目的基因转染组PARG表达显著降低,与未转染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Western blotting 提示,目的基因转染组PARP、P38和p-P38表达均明显低于未转染组(P<0.05)。结论:人大肠癌lovo细胞PARG基因沉默可抑制P38的表达及其磷酸化,这可能与PARG下调PARP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探讨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水解酶[poly-(ADP-ribose)glycohydrolase,PARG]抑制对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VEGF-C蛋白表达影响.方法 分为实验组(GLTN处理)与对照组(GLTN未处理),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2组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的PARG、PARP-1、N...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探讨人肠癌中聚(腺苷二磷酸核糖)水解酶[Poly(ADP-ribose)glycohydrolase,PARG]与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绀化检测人大肠癌组织中PARG、PARP的表达;以PARG抑制剂丹宁酸(Gallotannin,GLTN)为处理因索,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检测小鼠结肠腺癌CT26细胞中PARG、PARP表达变化.结果 PARG和PARP在人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γ=0.300 01,P<0.05);流式细胞计数显示,用GLTN处理后,小鼠结肠腺癌CT26细胞中PARG、PARP的阳性细胞率分别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肠癌中PARG和PARP的表达有相关性,PARG抑制剂可以抑制PARG及PARP表达,PARG叮能对PARP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及其相关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是一种核内白蛋白酶,其功能复杂多样,参与DNA复制、DNA修复过程,发挥信号传导作用,同时亦具稳定基因的作用,并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5.
Li BP  Zhao XJ  Song YM  Zhang L  Lu PY  Liu ZL  Ma J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3):2365-2368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大鼠肺气肿模型动脉血气和肺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探讨bFGF、VEGF修复肺泡的机制及肺气肿新的发病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bFGF组、VEGF组、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4组。bFGF组、VEGF组、对照组大鼠气管内一次性注入猪胰弹性蛋白酶(PPE)(250U/kg)复制肺气肿模型,健康对照组以生理盐水对照,4周后模型制成,bFGF组、VEGF组气管内分别注入bFGF(400U/只)和VEGF(2μg/只),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注人生理盐水,每周1次,连续3次。4周后对比大鼠动脉血气和肺泡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CD34’细胞个数确定肺毛细血管增生情况。结果各组血气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FGF组、VEGF组平均肺泡数(MAN)分别为[(43±8)/视野、(44±9)/视野],均明显多于对照组[(30±6)/视野](P〈0.01);平均肺泡面积(MAA)分别为(9856±1864)μm^2、(9804±1929)μm^2,均明显小于对照组[(14525±3408)μm^2](P〈0.01);平均内衬间隔(MLI)分别为(196±38)μm、(194±38)μm,均明显小于对照组[(288±68)μm](P〈0.01);CD34’阳性细胞相对面积分别为3.7%±1.3%、2.6%±1.2%,均明显多于对照组(0.8%±0.7%)(P〈0.05)。结论 bFGF和VEGF能促进肺毛细血管再生,修复肺气肿的病变。肺毛细血管的损伤可能在肺气肿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6.
血管生成因子在脑血管畸形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实验组 2种不同类型脑血管畸形〔脑动静脉畸形 (AVMs)及海绵状血管瘤 (CMs)〕标本、对照组正常脑组织血管标本、阳性对照组血管网状细胞瘤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 2种血管生成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AVMs和CMs中的表达 ,按照血管同一部位着色强度将结果分为 3级。结果发现 :4 4例试验标本中VEGF表达均为阳性 ,VEGF在AVMs与CMs中的表达不同 ,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 )。VEGF表达与AVMs经否术前栓塞、有无出血无关 ,与CMs有无出血有关 (P <0 .0 5)。提示血管生成因子在所有类型脑血管畸形都有表达 ,血管发生机制可能是广泛弥散激活 ,而与各种血管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7.
王红  王黎  毛蕾 《医学研究通讯》2005,34(11):45-47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大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肿瘤内微血管密度(IMVD)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urvivin VEGF,b-FGF和CD34在10例正常大肠组织和50例大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survivin基因在正常大肠组织中不表达,在50例大肠肿瘤组织中,阳性率为48%,与大肠肿瘤的Ducks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VEGF在正常大肠组织也不表达,在50例大肠肿瘤组织中,阳性率为74%,与大肠的Ducks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b-FGF在正常大肠组织中不表达,在50例大肠肿瘤组织中,阳性率为58%,与大肠肿瘤的Ducks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survivin,VEGF,b-FGF在大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均于肿瘤内微血管密度(IMVD)成正相关;survivin和促血管形成因子VEGF,b-FGF在大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密切相关。结论survivin是血管的保护性基因,参与了肿瘤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血管生成因子在胃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俊英  李绍森 《广西医学》2003,25(5):732-735
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研究是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 ,血管生成因子可以促进肿瘤血管生成 ,在肿瘤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经分离和纯化出 2 0多种血管生成因子和相关因子 ,其中对胃癌血管生成较为重要的有VEGF、bFGF、PD ECGF ,本文就它们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综述如下。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1.1 VEGF在胃癌的表达 :通常所说的VEGF即指VEGF A ,是目前研究得较透彻的一个血管生成因子 ,它是一种分子量大小在 34~ 5 0KD的能与肝素结合的糖蛋白 ,是唯一能特异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有丝分裂原 ,许多正常组…  相似文献   

9.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7):626-628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与血管形成相关因子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61例(膝骨关节炎组),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2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2组受试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及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并分析血清IL-2、IL-6与VEGF、b FGF、Ang-1的关系。结果膝骨关节炎组患者血清IL-2、IL-6、VEGF、b FGF和Ang-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膝骨关节炎组Ⅲ级患者血清IL-2、IL-6、VEGF、b FGF和Ang-1水平均显著高于Ⅱ级患者(P<0.05),Ⅳ级患者血清IL-2、IL-6、VEGF、b FGF和Ang-1水平均显著高于Ⅱ、Ⅲ级患者(P<0.05)。Spe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IL-2与VEGF呈显著正相关(r=0.398,P<0.05),与b FGF及Ang-1无显著相关性(r=0.092、0.056,P>0.05);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IL-6与VEGF、b FGF呈显著正相关(r=0.376、0.267,P<0.05),与Ang-1无显著相关性(r=0.043,P>0.05)。结论炎性因子可能参与了膝骨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且该过程与新生血管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血管生成因子VEGF和bFGF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EM)中的表达 ,探讨两种因子与EM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收集EM患者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组织 35例 ,在位内膜组织38例及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子宫内膜 37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测定VEGF及bFGF在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并用组织学评分对实验结果进行半定量统计 ,比较其表达强度。结果 :①VEGF在三组内膜的腺体及间质细胞中均有表达 ,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异位内膜组的表达强度高于正常对照组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在位内膜组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异位内膜组同在位内膜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②EM患者的VEGF在异位内膜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无周期性变化 ,而在EM患者的在位内膜中VEGF的表达强度分泌期比增生期明显增强 ,在月经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 ;③bFGF在正常子宫内膜及EM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的增生期和分泌期中均有表达 ,表达强度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无周期性变化 ;④VEGF和bFGF在EM患者增生期和分泌期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VEGF和bFGF均为促进血管生成的重要细胞因子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均有表达 ,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与预后指数及甲状腺癌中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64例甲状腺癌组织标本的VEGF、VEGF-C、CD34表达,按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的甲状腺癌预后指数计算法计算甲状腺癌患者的预后指数。结果随着VEGF及VEGF-C表达的增高,MVD显著增高。甲状腺癌组织中VEGF、VEGF-C、MVD与预后指数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VEGF、VEGF-C的表达水平反映甲状腺癌组织中微血管的形成情况,用做甲状腺癌的预后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We previouslyreportedthatthemicrovesseldensity (MVD)inresidual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wassignificantlyincreasedafterundergoing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 (TACE) [1] ,andhypothesizedthattumorangiogenesisafterTACEmightberelatedtoabnormalexpressionofsomean giogenicfactors Therefore ,weexaminedtheexpres sionof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 )and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 (bFGF )byim munohistochemistryinliversamplesfromHCC pa tientswhohadundergonehepatectomyfollowingT…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多(二磷酸腺苷-核糖)水解酶(PARG)抑制剂单宁酸(GLTN)对糖尿病
大鼠肾脏病变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3-氨基苯甲酰胺(3-AB)处理组(CDT组)、糖尿病GLTN低剂量(20 mg·kg-1·d-1)处理组(LDT组)和糖尿病GLTN高剂量(30 mg·kg-1·d-1)处理组(HDT组),12周后检查各组动物血糖、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排泄率水平及肾脏病变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PARP阳性信号表达。结果:与DM组比较,LDT和HDT组血糖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和尿蛋白排泄率也明显降低(P<0.01,P<0.05,P<0.01),LDT和HDT组糖尿病大鼠的肾脏病变程度减轻,肾组织PARP蛋白表达降低(P<0.05)。但LDT和HDT组之间上述肾功能参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GLTN可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抑制肾组织PARP表达,改善肾脏功能和形态异常。  相似文献   

14.
HBx和VEGF与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血管生成及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X蛋白(HBx)、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血管生成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84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和22例非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Bx、VEGF及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抗原(CD34)表达,光镜下微血管计数(MVD)。结果:84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HBx阳性表达率为73.81%(62/84),阴性率为26.19% (22/84);62例HBx阳性表达组中VEGF阳性率[74.19%(46/62)]明显高于22例HBx阴性组[36.36%(8/22)]和非乙肝相关性肝癌组[36.36%(8/22) (P<0.05)];HBx阴性表达的乙肝相关性肝癌组和非乙肝相关性肝癌组中VEGF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84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HBx和VEGF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s= 0.552,P<0.01);二者在高分化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低分化组织(P<0.05),有转移组表达高于无转移组; HBx阳性表达组平均MVD值明显高于HBx阴性组和非乙肝相关性肝癌组(P<0.01),有转移组MVD高于无转移组(P<0.01);有门脉侵犯组高于非侵犯组(P<0.05)。结论:HBx和VEGF广泛表达于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二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HBx可能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在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血管生成及转移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结肠癌中VEGF-D和uPA的表达与侵袭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endothelial growthfactor—D,VEGF—D)和尿激酶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在结肠癌中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0例结肠癌组织及同一段肠管距离肿瘤组织5cm以上的正常组织,分别应用免疫组化S-P法、Westernblot方法检测VEGF—D和uPA在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VEGF—D和uPA在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均有表达,主要表达于细胞质,胞核也有表达,并且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1)。VEGF—D或uPA的表达活性在DukesC+D期明显高于A+B期(P〈0.01),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和远处转移组的表达也高于相应无转移组(P〈0.05、P〈0.01),随着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的增高活性依次降低(P〈0.05)。结论VEGF—D和uPA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该院病理科收集的50例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50例正常大肠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临床分期进行综合比较,分析Claudin‐1和VEGF‐C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大肠癌组织的Claudin‐1、VEGF‐C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大肠组织(χ2=32.270,P=0.000;χ2=41.209,P=0.000);癌旁组织的 Claudin‐1、VEGF‐C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组织(χ2=7.294,P=0.007;χ2=5.741,P=0.017)。大肠癌组织Claudin‐1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程度、TNM 分期、淋巴结转移具有密切关系(P<0.05),大肠癌组织VEGF‐C的表达与浸润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具有密切关系(P<0.05)。大肠癌Claudin‐1、VEGF‐C表达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χ2=10.953,P=0.001,r=0.468)。结论大肠癌组织的Claudin‐1、VEGF‐C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大肠组织,大肠癌组织的Claudin‐1、VEGF‐C表达与临床分期等因素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川芎嗪注射液 (TMP)、丹参注射液对小鼠 L ewis肺癌生长和转移及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用 C57BL小鼠 L ewis肺癌模型 ,分别 ip TMP 5 0 ,10 0 ,2 0 0 mg/(kg· d) ,丹参注射液 5 ,10 ,2 0 g/(kg· d) ,共2 1d,检测小鼠 L ewis肺癌移植瘤体积、质量、肺转移灶数、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 ,TMP组小鼠 L ewis肺癌移植瘤的体积、质量、肺转移灶数、肿瘤 MVD和 VEGF的表达均显著降低 ;丹参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TMP可抑制小鼠 L ewis肺癌移植瘤的生长和转移 ,其作用机制与抑制 VEGF的表达、抑制血管生成有关。丹参对小鼠 L ewis肺癌移植瘤的生长和转移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大鼠缺血心肌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制备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将存活大鼠随机分为单纯心肌梗死组,GH1组:术后24h开始rhGH皮下注射0.2mg.kg-1.d-1,GH2组:术后24h开始rhGH皮下注射1.0mg.kg-1.d-1。另设假手术组为对照组,注射28d后处死动物,TTC染色法测定各组心肌梗死面积,Ⅷ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缺血心肌微血管密度,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与AMI大鼠缺血心肌促血管再生相关的指标:VEGF、bFGF 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结果与MI组相比,GH1组与心肌梗死面积有减小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GH2组心肌梗死面积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83±6.05与32.89±5.13,P<0.01);rhGH增加AMI大鼠缺血心肌微血管密度(19.8±2.9与11.2±2.79,P<0.05,28.5±3.6与11.2±2.79,P<0.01)。GH2组较GH1组效果更加明显(28.5±3.6与19.8±2.9,P<0.01)。rhGH促进AMI大鼠缺血心肌VEGF、bFGF mRNA表达及蛋白合成。结论较高剂量的重组人生长激素皮下注射可以有效减小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梗死的面积,而增加AMI大鼠缺血心肌VEGF、bFGF mRNA的表达和蛋白合成,进而促进缺血心肌血管再生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