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78~1996年我院结核菌起始耐药发生趋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报告我院1978~1996年住院的新发初治是性肺结核病人1762例的起始耐药及耐多药发生趋势。起始耐药率由1978~1980年26.1%下降至1995~1996年的14.2%,H和S的耐药率分别为由1978~1980年的13.7%和19.0%下降至1995~1996年的8.5%和14.2%,R的耐药率1978~1980年为0.7%,1995~1996年上升至3.8%,耐二药和耐三药的耐药率19  相似文献   

2.
Inoue气囊经皮瓣膜成形术治疗成人肺动脉瓣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年12月至1994年8月,53例成人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S)患者用Inoue气囊进行经皮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成功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术后PVD口压力阶差从90.9±45.9mmHg减至38.1±32.3mmHg(P<0.001)。PV口直径从8.9±3.6mm增至17.4±4.6mm(P<0.001)。在6.4±2.8(0.8至9.5)年的随访期,心功能保持在Ⅰ级至Ⅱ级,其中9例重行心导管术检查,术前术后及随访的PV压力阶差分别为106.9±47.7mmHg、50.1±29.2mmHg及29.6±16.0mmHg(术前比术后及随访P<0.05);PV口径分别为8.26±1.4、17.2±2.05及18.7±1.3mm(P<0.001)(术前比术后及随访P<0.05).认为Inoue气羹PBPV对PS是有效和安全的方法,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与当前的流行病学条件相适应,并符合现代医学模式以及费用-效益原则的新的疟疾防治对策。方法:新的防治对策以高危村和高危人群为重点,结合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综合性措施,包括:在高危村进行健康教育,对高危村和曾在山上住宿的高危人群进行集体药物治疗,对疟疾病例进行追踪治疗,但不采用传统的杀虫剂喷洒或浸泡蚊帐。结果:采取新的防治对策措施后群众的疟疾知识、蚊帐使用率和治疗依从性有所提高,各项疟疾指数迅速下降至较低水平。全乡的年疟疾带虫发病率从1994年的3.5%下降至1996年的1.1%和1997年的0.8%;恶性疟带虫发病率从1.0%分别下降至0.3%和0.3%;疟原虫率从1995年5月的7.2%下降至1996年11月的2.1%和1997年10月的1.2%,其中恶性疟原虫率则从1.2%下降至0.1%;没有疟疾病例的村比例从18.6%上升到54.2%,发病率大于5%的高危村从14个减少至2个;费用-效益比率1995~1996年为1∶2.4,1997年为1∶4.4。结论:试点研究达到了预期效果,从而为进一步控制海南山区的疟疾提供了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瓣膜球囊扩张术治疗右向左分流重症肺动脉瓣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10例伴有右向左分流重症肺动脉瓣狭窄,应用超大球囊法进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扩张术,肺动脉瓣扩张术跨瓣压差(△P)由术前15.8±5.9kPa降至2.6±0.5kPa,术时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由术前86.8±3.7%降至61.8±26.1%,术毕时SaO2升至93.4±4.1%。随访6个月内7例SaO2达≥90%,2例于6~12个月SaO2达≥95%,1例PBPV后3年SaO2仍为92%。作者认为重症肺动脉瓣狭窄伴右向左分流仍为PBPV适应证,并着重讨论球囊扩张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应用阿苯达唑驱虫糖大规模防治学生肠道线虫感染效果…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1993-1995年对开平市340所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学生每年进行1次阿苯达唑驱虫糖集体治疗,共315401人次。每次年限药率为94.5%-86.4%。抽样检查证明,1995年学生肠道线虫总感染率由治疗前44.7%降至11.9%,下降73.4%。其中蛔虫由34.0%降至8.9%,钩虫由5.9%降至0.8%,晓虫由3.6%降至0.4%,鞭虫由3.8%降至1.7%,粹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TIPS术治疗50例,其中49例为肝炎后肝硬化,1例为门静脉海绵窦样变,45例有反复呕血及黑便史,5例无上消化道出血史,均有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16例有中-大量腹水。结果:(1)45例门静脉建立有效分流,成功率为90%。门静脉主干压力从术前的3.95±0.85kPa降至2.33±0.72kPa(P<0.001)。(2)胃镜检查TIPS术后食管静脉曲张消失和基本消失率为41.43%,减轻为37.9%。(3)术后腹水消失或减轻为62%。(4)并发症与操作有关的为12%,总发生率为36%。(5)术后肝功能观察:血清总胆红质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随访1993年3月至1994年3月置入Gianturc-RoschZ型、网型支架的24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22个月者20例,支架狭窄、闭塞率半年为20%,1年为55%;复发出血8例为40%。1994年4月至1995年1月置入wallstent支架的21例中,尚无支架闭塞及反复出血。全组现共死亡8例,死亡率为15.6%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1,3二甲基-6[2-(N-2羟乙基-3-4硝苯丙氨基)乙氨基]-2,4(1H,3H)-盐酸嘧啶二酮即MS-551(简称MS)对麻醉犬心肌的电生理作用和血液动力学影响,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测定用药(5min内每公斤体重静脉注射MS0.5mg,继以每公斤体重静脉滴注0.5mg持续30min)前后麻醉犬(n=8)有关电生理参数及心输出量、肺毛细血管楔嵌压等变化。结果表明MS:①使心房有效不应期和心室有效不应期显著延长,分别为27.1±6.8,20.7±5.2ms,P均<0.01。②使自发性窦性周期、窦房结恢复时间和校正的窦房结恢复时间均显著延长,分别为41.4±8.0,50.0±9.8,8.6±3.4ms,前两者P<0.01,后者P<0.05。但对窦房传导时间无明显影响(3.6±1.8ms,P>0.05)。③对AH、HV、PQ间期及QRS波群时限无明显影响,显著延长QT间期,明显降低文氏点(调搏周长延长)。④轻度减低心输出量,但无统计学意义(变化值:-0.56±0.23L/min,P=0.061),对肺毛细血管楔嵌压无显著性影响。结论:MS延长心肌不应期,对心内传导影响不明显,有良好的血液动力学特性,可?  相似文献   

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高血压病:附240例监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240例患者行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及睡前、醒后肘部血压测定,呼吸紊乱指数(AHI)>5的100例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OSAS组),140例AHI≤5的为对照组,发现OSAS组由睡前血压17.6±3.0/11.8±1.9kPa(132.3±22.5/88.2±14.6mmHg)至醒后血压19.7±31/13.1±2.2kPa(147.8±23.4/98.6±16.2mmHg)明显增高(P<0.001),较对照组睡前血压15.5±1.5/10.5±1.0kPa(116.2±11.6/78.4±7.6mmHg),醒后血压15.0±1.5/10.5±1.3kPa(112.4±11.2/78.6±10.0mmHg)明显升高(P<0.001),OSAS组最低血氧饱和度60.6±18.2%较对照组86.2±5.0%明显降低(P<0.001),OSAS组68%确诊为高血压病,且OSAS经有效治疗后血压也下降接近正常或部分下降,提示OSAS患者夜间反复呼吸暂停引起的低氧血症可能是部分高血压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应用两硫咪唑在蛲虫感染率高于30%的幼儿园,分别实施选择性化疗(A1)、选择性化疗辅以健康教育(A2)、集体化疗(B1)、集体化疗辅以健康教育(B2)、扩大化疗(C1)与扩大化疗辅以健康教育(C2)6种防治方案,结果A1、A2、B1、B2、C1与C2组感染率分别由防治前(1991)的34.5%、33.8%、35.5%、34.8%、34.1%与36.6%降至防治后(1993)的13.6%、9.9%、4.4%、2.1%、3.5%与3.1%。其中两B组下降率明显高于两A组(P均<0.01),而与两C组相近(P均>0.05)。两B组中,B2组下降率又明显高于B1组(P<0.05).同期B1与B2组环境虫卵检出率亦由防治前的3.4%与3.6%降至防治后的0.8%与0.3%,分别下降了76.4%与91.7%,B2组下降幅度高于B1组.综上表明实施集体化疗辅以健康教育防治方案,既可快速控制传染源,又能较好地巩固防治效果,方法简便,适用于现场防治.  相似文献   

10.
初始耐药菌组及敏感菌组肺结核病例的短程化疗结束,痰菌阴转率分别为88.5%及98.8%。2年细菌学复发率分别为8.5%及1.3%。耐1药者失败率为2.1%,耐2药及耐3药各为14.8%及41.7%。耐RFP的失败率为21.4%。说明,初始耐药,尤以耐RFP者,是短化失败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复发肺结核的耐药状况及化疗效果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目的 了解复发肺结核的耐药状况及有关因素,评价复发肺结核的化疗效果。方法 分析北京市1988~1997年培养阳性,有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448例复发肺结核病例的而药状况和既往疗史。所有新登记复发病例在全程监督下采用2RHZS(E)/2RHZS(E)/6RH方案,并进行逐年转归的队列分析。结果 448例复发病例中而1种或以上抗结核药物153例(34.2%),耐H20.9%、S17.6%、R11.1%  相似文献   

12.
420例肺外结核的分支杆菌培养、菌型鉴定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肺外结核的分支杆菌培养、菌型及药敏情况。方法取肺外结核病灶中的坏死物质作分枝杆菌培养、菌型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420例中培养阳性67例,阴性353例;人型分支杆菌60例,牛型6例,龟分支杆菌1例;结核分支杆菌中,无耐药32例,耐药34例;初始耐药28例,获得性耐药6例;耐1~4药分别为17、7、4、6例,其中同时耐INH和RFP 10例;耐INH、RFP、SM、EMB、PAS分别为19、14、11、13、7例.龟分支杆菌均耐药。结论肺外结核培养阳性率15.95%,结核分支杆菌中,耐药率51.5%。初始耐药率42.4%,获得性耐药率9.1%。耐1~4药率分别为25.6%、10.6%、6.1%、91%,其中同时耐INH和RFP 15.2%。INH、RFP、SM、EMB、PAS的耐药率分别为28.8%、21.2%、16.8%、19.8%、10.6%,人型分支杆菌89.6%、牛型9.0%、龟分支杆菌1.6%。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和药物依赖性。方法对难冶性肺结核病人痰标本培养分离的分枝杆菌65株(例),进行低浓度、高浓度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和依赖性实验观察。结果65株分枝杆菌对SM、INH和RFP三种药物均耐药,EMB耐药率也较高(75.4%和69.2%)。分枝杆菌对sM依赖率分别为38.5%,INH为26.2%,RFP为18.5%,EMB为10.8%;同时依赖两种药物者为15.4%,三种药物为12.3%,四种药物为4.6%。结论难治性肺结核具有很高的耐药性和较高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591株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回顾性分析湖南省结核病医院结核病人中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状况并分析耐药形成原因。方法分析2003年5月1日—2007年12月31日间分离培养出并使用噻吩-2羧基肼(TCH)和对硝基苯甲酸(PNB)进行分型确认的591株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包括异烟肼(INH、H)、利福平(RFP、R)、硫酸链霉素(SM、S)、对氨基水杨酸钠(PAS、P)、乙胺丁醇(EMB、E)、卡那霉素(KM、K)、左氧氟沙星(OFLX、O)。7种药物采用绝对浓度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591株结核分枝杆菌中,至少耐一药为63.6%(376/591);同时对7种药物耐药率为0.2%(1/591);耐多药率(MDR)为38.6%(228/591)。结论结核病人耐药情况比较严重,需要更严格的执行结核病控制策略,防止耐药病人及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所183株痰培养阳性菌株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药敏比例法对183株阳性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共分离出174株结核分枝杆菌,且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链霉素(SM)的总耐药率为25.3%,耐多药率为8.0%。4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SM、INH、EMB、RFP。结论陕西省结核耐药情况仍较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对10种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用MB/Bact 240分枝杆菌培养仪和改良罗氏管对患者的多种标本进行分枝杆菌分离培养鉴定,对分离到的结核分枝杆菌采用绝对浓度法对10种抗结核药物,利福平(RFP)、异烟肼(INH)、乙胺丁醇(EMB)、链霉素(SM),利福喷丁(RFT)、丙硫异烟肼(TH)、氧氟沙星(OFL)、卷曲霉素(CPM)、卡那霉素(KM)和对氨基水扬酸(PAS)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722例患者的标本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589株,阳性率为34.2%(589/1722),589株结核分枝杆菌对10种药总耐药率38%(224/589),单耐药率最高为SM(17.1%),最低为PAS(3.4%);55株MDR-TB对另外8种药物耐药率最高为RFT(94.5%),最低为KM(20%)和PAS(20%),对10种药物全耐者有3株(0.5%)。结论结核菌耐药情况仍然十分严重,应加强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科学有效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非结核病患者分离的非结核分枝杆菌对10种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用MB/Bact 240分枝杆菌培养仪和改良罗氏管对患者的多种标本进行分枝杆菌分离培养鉴定,对分离到的分枝杆菌采用绝对浓度法对10种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利福喷丁、丙硫异烟肼、氧氟沙星、卷曲霉素、卡那霉素和对氨基水扬酸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1722例患者的标本非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145株,对10种药总耐药率97.2%(141/145),单耐药率最高为异烟肼、链霉素和对氨基水扬酸,最低为氧氟沙星。结论非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十分严重,应加强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科学有效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中国疾病控制体系结核病实验室药物敏感性测试能力。方法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下发30株结核杆菌至受评估的实验室,受评估实验室按照WHO推荐的罗氏培养基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比例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检测药物包括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并报告国家参比室,国家参比室将其结果与正确结果比对。结果 4种药物的4个评估指标分别为,符合率:INH 97%,RFP 95%,SM 89%,EMB 93%;重复性:INH 96%,RFP98%,SM 86%,EMB 94%;特异性:INH 97%,RFP 99%,SM 89%,EMB 96%;敏感性:INH 97%,RFP 65%,SM 91%,EMB 47%;各实验室4个评价指标均数比较,除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4个检测值均高于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除个别实验室在耐药检出能力上需提高外,其他参与实验室的药敏试验水平达到设定要求,INH、RFP药物检测稳定,SM和EMB需要进一步标化。  相似文献   

19.
2001 至 2005年澳门地区耐药结核病的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国澳门地区2001至2005年结核病的耐药情况。方法选取近5年澳门地区新发结核病患者及复治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进行4种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的耐药性测定。结果1460株结核分枝杆菌的总耐药率为16.2%(236株),其中初始和获得性耐药率分别为15.0(203/1357)和32.0(33/103);耐多药率为3.2%(47/1460),其中初始和获得性耐多药率分别为2.3%(31/1357)和15.5%(16/103);4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异烟肼(11.5%)、链霉素(9.5%)、利福平(3.6%)、乙胺丁醇(2.5%);耐1种、2种、3种和4种药物的初始耐药率分别为9.9%、2.9%、1.0%和1.2%,获得性耐药率分别为12.6%、3.9%、8.7%和6.8%。近5年新发和复治患者的耐药率没有上升趋势(χ2值分别为0.27和0.03,P均〉0.05);不同性别和年龄组间初始耐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7,P〉0.05)。结论本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与1996至1999年澳门地区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比较,获得性耐药率和获得性耐多药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04和7.47,P均〈0.05),但初始耐药率和获得性耐药率高于2004年第3次全球多国耐药监察结果,仍处于高耐药水平,尤其是耐多药率较高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194例住院结核病人的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94例住院结核病患者的痰标本获得的结核杆菌做耐药性检测,为临床制定抗痨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07年至2010年的194例患者痰培养结核菌阳性患者的痰标本,分别做抗结核一线药物: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链霉素(SM)的药敏试验,了解各药在初治和复治患者中的耐药情况。结果118例初治患者和76例复治患者对INH的耐药例数分别15和39例,耐药率分别15.25%和51.31%;对RFP的耐药例数分别lO和29例,耐药率分别8.47%和38.16%;对EMB的耐药例数分别8和20例,耐药率分别6.78%和26.32%;对SM的耐药例数分别6和28例,耐药率分别5.08%和36.84%。结论初治和复治患者均对INH的耐药率最高,其次为RFP及EMB,SM。复治患者的耐药率明显增高。耐两种或以上结核药的例数明显高于初治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