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16例压疮溃疡期患者的护理,总结在压疮患者护理过程的经验。方法:通过采用艾灸加炉甘石外用散联合使用,治疗压疮溃疡期患者进行观察,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通过对16例压疮患者采用艾灸加炉甘石外用散联合使用治疗压疮,取得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湿润烧伤膏治疗压疮2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失,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溃和坏死[1].压疮通常分为瘀血红润期(Ⅰ度)、炎性浸润期(Ⅱ度)、浅度溃疡期(Ⅲ度)、坏死溃疡期(Ⅳ度).为探索治疗压疮的新方法,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压疮患者24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临床上通常将压疮的Ⅲ、Ⅳ期称为溃疡期压疮,它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比较棘手的问题,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而且因疮面感染往往加重病情,延长病程,增加经济负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目前介绍压疮的治疗方法较多,各有特色,但效果不一,尤其是重度压疮的治疗尚无公认的有效方法,为寻求一种对压疮创面处理更为有效的方法,我科自2006年4月以来,对24例溃疡期压疮的患者,采用黄连酊湿敷换药的方法进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继发压疮的中医护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吴文慧 《河北中医》2009,31(1):136-136
众所周知,压疮本身不是原发病,它大都是随着其它原发病未经很好地护理而造成不必要的皮肤损伤。护理人员若对长期卧床患者及危重患者认真细致地做好护理工作,压疮是可以避免发生的,尤以中医护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溃疡期压疮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方法,总结压疮护理体会,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 对15 例溃疡期压疮患者,经对溃疡面清创处理后,加强护理,并采用诺氟沙星胶囊、甲硝唑各一粒研碎后涂于患处,疮面暴露干燥后,用无菌纱布覆盖,每日换药2 次.结果 15 例溃疡期压疮患者,10 例压疮完全愈合,4 例好转,1 例因病情危重自动出院.结论 压疮是重症病人常见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愈合慢,并容易继发感染,经对溃疡面清创处理后,用甲硝唑、氟哌酸药物敷于患处等方法对压疮溃疡期患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正>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病,昏迷、瘫痪、大小便失禁为其常见临床表现,而且治疗周期长,长时间卧床,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压疮。压疮是因其机体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皮肤组织营养供应及代谢产物的清除失调,导致局部组织异变而形成皮肤溃疡和组织坏死,严重可继发感染,引发败血症,甚至导致死亡,影响原发病的治疗效果,因此对出现压疮的患者给予积极的治疗和处理十分必要。笔者近两年来采用自制中药复方莪术膏联合艾灸治疗脑卒中后压疮31例,收到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玉丽 《河北中医》2011,33(11):1724-1725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软组织溃烂和坏死。压疮分3期:I期瘀血红润期,Ⅱ期炎性浸润期和Ⅲ期溃疡期。I、Ⅱ期压疮得不到及时治疗与护理,很容易发生皮肤破溃、坏死,可发展到深层组织侵害肌肉、肌腱、骨胳,造成严重感染,甚至危及生命。2006-01—2010-12,笔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前提下,运用中药膏治疗溃疡期压疮30例,并与常规治疗及护理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交流重度压疮患者的护理心得。方法:对重度坏死溃疡期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结果:经过中西医结合护理后,压疮创面愈合,皮肤完整性恢复。结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加强营养、合理的联合用药及治疗,压疮完全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康复新联和云南白药治疗Ⅲ。以上压疮的疗效。方法:将压疮部位清洗,消毒,涂药,配合护理,观察压疮治疗情况度愈合时间。结果:康复新及云南白药治疗溃疡期压疮显效率达85.7%。治疗效果优于云南白药。结论:康复新联合云南白药治疗溃疡期压疮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了解压疮发生的原因及诱因,易发人群,探讨压疮的预防及压疮形成后的护理对策.方法:加强全身营养,卧床病人建立翻身卡,保持衣服、床单清洁、干燥,积极治疗原发病,发生压疮后对症实施治疗及护理.结果:达到了减少压疮发生或经过治疗Ⅰ-Ⅲ期压疮治愈.结论:压疮的护理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有效的压疮预防及护理是治疗压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科学养生》2008,(7):58-58
慢性皮肤溃疡属创伤修复“失腔”的一种类型,像糖尿病、周围血管病、恶性肿瘤、各类微生物感染、创伤、放疗等许多疾病均可并发。目前,慢性皮肤溃疡除控制原发病外,主要采用清创、换药、植皮等方法治疗。北京中医医院对采用经验方回阳生肌膏治疗的75名慢性皮肤溃疡阴疮患者进行观察后发现,其显效率愈合速率在对创面疗效指数(疮面、渗出、面积、疼痛)的影响方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牡蛎粉吹药法配合多爱肤对压疮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60例压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自制牡蛎粉对疮面进行吹药法,再配合多爱肤贴敷。1周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压疮的部位、溃疡面积、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牡蛎粉吹药法配合多爱肤贴敷,促进压疮Ⅲ期创面缩小,加快压疮Ⅱ期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制蛋黄治疗压疮的疗效,为临床护理治疗Ⅲ期以上压疮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和依据。[方法]将46例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彻底清除压疮面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用3%过氧化氢及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常规消毒周围皮肤后,观察组用自制蛋黄敷于创面,对照组用庆大霉素纱布湿敷于创面,均用无菌敷料包扎。[结果]观察组压疮创面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快,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无1例发生过敏、皮疹等不良反应。[结论]蛋黄治疗Ⅲ期以上压疮疗效确切,适用于久治不愈的巨大压疮,尤其是溃疡期压疮家庭治疗护理。  相似文献   

14.
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一旦发生压疮,不仅增加患者肉体上的痛苦,产生不良的心理刺激,还增加经济负担,严重者可因压疮感染引起败血症而造成死亡。2002年3月~2007年6月,笔者采用消肿生肌膏治疗溃疡期压疮,取得了满意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黄芪注射液湿敷治疗压疮与辨证护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缦卿 《河南中医》2004,24(8):87-88
压疮由于压力和剪切力等综合因素所引起皮肤、皮下组织的损害,其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和感染,常常致伤口溃疡难以愈合。压疮护理方法众多。笔者2000年以来,运用黄芪注射液湿敷压疮,同时对病员实施辨证护理,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压疮本身不是原发疾病,它大多是由于其他原发病未  相似文献   

17.
在压疮溃疡的治疗过程中,过度清创易造成局部血运被破坏,继发出血、感染,影响疮面愈合。近年来新型敷料和药物清创已成为本病的治疗研究热点,但由于其治疗价格昂贵,难以在基层普及。津沽疮疡学术流派以“去腐生肌”理论为基础,提出将“化腐再生疗法”应用于糖尿病足肌腱暴露疮面的治疗中,已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基于中医异病同治理念,结合压疮的病理机制,笔者认为“化腐再生疗法”适用于压疮溃疡期的治疗,与目前常用的手术及药物治疗相比,更适合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18.
何华 《陕西中医》2007,28(5):578-579
2003年3月~2006年3月采用生肌散治疗40例溃疡期及收口期的3期压疮病人,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40例均为皮肤科、骨科住院病人,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52岁;病程最短20d,最长76d,入院时均为3期压疮,根据《护理学基础》1版[1]的压疮分期。压疮发生部位:  相似文献   

19.
中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压疮最早称为“褥疮”,来源于拉丁文“decub”,意为“躺下”,因此容易使人误解压疮是“由躺卧引起的溃疡”。实际上,压疮可发生于长期躺卧或长期坐位(如坐轮椅)的患者,并非仅由躺卧引起。引起压疮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是由于压力而造成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故称为“压力性溃疡”更妥当。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本组共46例,其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为36~94岁;脑卒中后26例,截瘫4例,肿瘤9例,多发伤6例,尿毒症1例。根据压疮分期标准,Ⅰ期压疮51处,Ⅱ期压疮19处;压疮发生部位:尾骶部36处,足跟部6处,股骨大转子9处,髂部11处,背部6处,外踝2处。溃疡面积为1.5~5cm~2。将46例患者按诊治先后顺序编号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观察组23例36处压疮,对照组23例34处压疮,两组性别、年龄、原发病、压疮数及面积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均为低蛋白血症,总蛋白在60g/L,白蛋白30g/L以下,6例血糖偏高,3例有糖尿病症。2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