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已被认为是最常见的一种代谢性骨病。在欧洲、美国和日本,估计有7500万人患有Op。美国每年因Op而骨折者多达130万人,花费超过138亿美元[1]。据初步调查推算,我国的Op患者约有8400万。Albright等早在1948年就报告,原发性Op可分为两种类型,即与绝经雌激素缺乏有关和与衰老有关的二类Op。Riggs等1982年依据这个概念提出,绝经后松质骨丢失为Ⅰ型Op,而与年龄有关的皮质骨和小梁骨都丢失者(女性或男性)为Ⅱ型Op。即内源性雌激素缺乏导…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和老年退化性骨质疏松症(Ⅱ型)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则由许多后天性因素诱发所致,包括物理和力学因素,内分泌疾患,肾病、类风湿、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吸收不良,以及肿瘤等。这里我们主要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进行阐述。1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胳疾病,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细结构退化,骨强度降低,脆性增加,导致骨折易感性增高为特征的系统性骨胳病变。它是全身功能退行性变的一种表现,男性多见于6 0岁以后,…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Ⅰ型)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OP、Ⅱ型)两个基本类型。PMOP的发病与绝经有关,其特点是骨的转换增高,骨质流失加快,松质骨变化更显著,易发椎骨及长骨端部的骨折事件。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OP)患病率明显增加,约1/3的绝经后妇女受骨质疏松之累,还有相当多的低骨量者,均处于较高的骨折风险之中。美国白人绝经后妇女分别有30%和54%患OP和骨质缺乏(Osteopenia)。我国妇女绝经后OP的患病率多在40%以上。因而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和…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的微结构破坏、骨骼的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分为两型:Ⅰ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多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Ⅱ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的微结构破坏、骨骼的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分为两型:Ⅰ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多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Ⅱ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相似文献   

6.
一、骨质疏松症的危害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内单位体积中内量减少为特征,骨组织纤维结构改变和骨折危险度增加的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多发生于老年人或绝经后的妇女。根据本院及国内资料显示,男性超过65岁,女性超过50岁,都将发生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这可能与该年龄增长和退变有关。参照世界卫生组织骨质疏松诊断标准,50—59岁年龄段,与骨量峰值比,男性丢失5-5%,女性丢失21-6%;60—69岁年龄段,男性骨量有明显丢失,与骨峰值比减少达17-3%,而女性骨量丢失更为明显,达40-2%之多,骨质疏松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肾小管性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 RTA)是由于近端肾小管重吸收 HCO3,和/或远端肾小管泌H+障碍所致临床综合征,临床上以阴离子间隙正常、高氯血症性代谢性酸中毒、尿酸化功能差为其特征。按病因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本院在1985~1999年共收治34例原发性RTA,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男22例,女12例,年龄≤6个月13例, 6个月~8例,1岁~9例, 5~13岁4例; RTAI型17例、Ⅱ型7例、Ⅲ型2例、Ⅳ型8例;病程4天~6年。其中4例有明确家族史。…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疾病。骨质疏松症一般分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60岁以上的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超过60%,其中男性为60.72%,女性为90.47%。骨质疏松症最主要的一类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  相似文献   

9.
退行性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10031)顾维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因生理和(或)病理的骨矿物质丢失,骨小粱粗疏,甚至骨皮质薄脆,导致机械性骨机能不全或骨折危险性增加,呈现腰背疼痛等临床症状的一种...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症指因骨量减少(矿盐和有机质同比例减少)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高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其分类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其中原发性者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在我国,60岁以上老人骨质疏松患病率约为50%~60%,主要症状为骨痛、骨折、身高缩短、骨骼畸形,但多数病人无症状。  相似文献   

11.
刘锁 《现代保健》2009,(29):193-195
近年来,对骨质疏松症治疗的研究发展很快。本文针对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从诊疗方案的设计原则到具体药物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一种,为高转换型骨质疏松症,以松质骨变化为主,故常见脊椎和腕部骨折。其治疗的新进展包括:雌孕激素替代疗法(HRT)是指给绝经妇女补充适量雌激素以缓解雌激素缺乏造成的各种绝经后症状的一种疗法;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它是一类对骨脂肪代谢和脑组织具有雌激素激活作用;双磷酸盐类是一类骨转换抑制剂,对成骨和破骨细胞均有抑制作用;组织蛋白酶抑制剂,研究表明组织蛋白酶K,L通过调节骨纤维胶质降解而促进骨吸收。  相似文献   

12.
超氧化物歧化酶与微量元素,热休克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荷 《现代预防医学》1998,25(2):226-227
超氧化物歧化酶与微量元素、热休克蛋白的关系徐荷1综述赵法亻及2郭俊生2审校1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定义及其作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是一类金属酶,能催化氧自由基发生歧化反应:O2-+O2-+2H+=H2O2+O2,...  相似文献   

13.
Ⅱ型糖尿病的早期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湖南长沙市4所医院中的200对Ⅱ型糖尿病(Non-Insulin-IndependentDiabetesMelitus,NID-DM)和非Ⅱ型糖尿病进行1∶1病例对照研究,调查其少儿阶段的暴露情况,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DDM的早期危险因素有:油炸食物(Bi=2.495,OR=12.122)、甜食(Bi=2.369,OR=10.687)、腮腺炎史(Bi=2.239,OR=9.300)、饥饿(Bi=1.065,OR=2.901)以及暴饮暴食(Bi=0.849,OR=2.377);而蔬菜(Bi=-2.313,OR=0.100)对NIDDM有保护作用。提示少儿阶段的生活饮食因素和病毒感染很可能与Ⅱ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因此,NIDDM的预防要从小抓起,提倡少儿阶段合理平衡饮食,积极预防病毒感染,是早期预防Ⅱ型糖尿病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和防治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多发于绝经后妇女、老人和多种慢性疾病患者。全世界约有2亿人罹患该病,医学专家已将其列为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1]。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本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其防治已日益引起重视。1流行病学据报道[2],...  相似文献   

15.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亦称退行性Ⅰ型骨质疏松症。其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骤然下降,促使骨吸收增加,骨矿含量快速丢失,骨折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16.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理机制与防治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主要发生在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群中的代谢性骨病,表现为骨量明显丢失和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因而给老年人带来极大的痛苦。80~90岁老年人的骨密度由年轻峰值的丢失,  相似文献   

17.
尿1—羟基芘作为焦炉工人接触多环芳烃的生物监测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焦炉作业环境中多环芳烃(PAHs)浓度、作业人工接触PAHs的量、尿1-羟基芘(1-OH芘)排出水平的调查结果表明,焦炉工人尿1-OH芘排出水平与接触PAHs量呈正相关,吸烟对尿1-OH比测定影响不明显。因此,尿1-OH芘可望作评价焦炉工人接触PAHs的生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时期危险因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调查200对按1:1配对的2型糖尿病和对照在少儿阶段和成年阶段的饮食等暴露情况,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少儿阶段的危险因素有:油炸食物(Bi=2.495,Bs-0.933,OR-12.122),甜食(Bi=2.369,Bs=0.913,OR=10.687),饥饿(Bi=1.065,Bs=0.825,OR=2.901),腮腺炎病史(Bi=2.230,Bs=0.701,OR=9.300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随着老年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当今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约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发病原因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但现在普遍认为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1.性激素水平减少性激素水平下降使蛋白质合成代谢的刺激作用减弱,骨基质形成减少,成骨细胞功能减退。女性在自然绝经或卵巢切除后绝经均可导致骨量丢失,而男性因其单丸功能减退要到65~70岁后,而且是缓慢进行的,因而男性骨质疏松不似女…  相似文献   

20.
褐藻硫酸多糖清除活性氧自由基作用及动力学的ESR研究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利用ESR和自旋捕集技术,首次观察了不同方法提取的两种褐藻硫酸多糖(SP)对Fenton反应和光照H2O2两个体系产生的·OH清除作用,及对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和光照核黄素两个体系产生的O-.2(HO·2)清除作用,并且对其清除·OH和O-.2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提取物(SPh)和冷提取物(SPc)均有明显清除OH和O-.2作用,且呈量效关系。对O-.2的清除率高于对·OH的清除率(84.7%vs69.2%)。SPh对两种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比SPc好。在光照核黄素体系中SPh30g/L几乎完全清除O-.2,SPc可清除68.9%,而在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体系中只需3g/LSPh便可完全清除O-.2。15g/LSPh和30g/LSPc对Fenton反应产生的·OH的清除率分别为77.7%和68.7%。动力学研究表明,SPh与·OH和O-.2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分别为7.1×109mol-1·s-1和3230.5mol-1·s-1。实验提示SP可作为一种预防性的抗氧化剂。确证SP清除自由基为研究其抗HIV及肿瘤的机理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