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癫痫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和方药使用特点。方法检索1977年1月至2013年7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治癫痫的临床研究和个人经验类文献,规范纳入文献中的证型及所用方剂和药物,并分别对其进行频数和聚类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27篇。癫痫中医证型共计37个,其中风痰闭阻、肝风内动、痰瘀阻络、痰火扰神、痰蒙心神、肝肾阴虚证为主要证型;37个证型涉及风淫、火热、痰凝、血瘀、气滞、水湿、惊证、阴虚、气虚、血虚、阳虚等11个病机要素和肝、肾、心、脾、胃5个脏腑病位。癫痫出现频次较多的108个症状可聚成五大类,分别是气虚血瘀、痰瘀阻络、热极生风型;心脾两虚型;痰气闭阻、蒙蔽心神型;气阴两虚、津亏热结型;痰蒙心神型。共用方剂308首,成方69首,以祛痰剂、补益剂、和解剂、理血剂、清热剂、治风剂为主。共涉及中药251味20大类,以补虚、平肝熄风、化痰止咳平喘、活血化瘀、安神、理气、清热药为主。癫痫治疗使用频次较多的48味药可聚为六大类,分别为健脾益气、行气化痰、安神;清热泻火、理气化痰、养阴生津;活血化瘀、疏肝行气、定惊安神;清热化痰、重镇安神、行气活血;平肝潜阳、熄风止痉;行气化痰、开窍醒神。结论癫痫中医证候以风痰闭阻、肝风内动、痰瘀阻络、痰火扰神、痰蒙心神、肝肾阴虚证为主;组方用药以清热化痰、祛风止痉、理气活血、安神为重,并注重补虚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和方药使用特点。方法检索1977年1月至2013年7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和个人经验报告类文献,将纳入文献中的证型及治疗所用方剂、药物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分别对其进行频数分析、系统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结果纳入文献共24篇。肺癌中医证型共计56个,其中气阴两虚、阴虚内热、脾虚痰湿、痰瘀互结、气滞血瘀、痰热壅肺、热毒炽盛、肺脾气虚、痰湿蕴肺、肺肾阴虚为主要证型,占72.6%;肺癌70个频次较高症状可分为6类症状聚类证型,分别是气阴两虚证、痰热壅肺证、阴虚内热证、痰瘀互结证、肺脾气虚证、痰湿蕴肺证;病机要素以实性居多,占58.33%,主要为痰浊、火热、血瘀、水湿、气滞、热毒,虚性病机占41.67%,主要为阴虚和气虚;脏腑病位主要在肺、脾、肾、胃、肝。共用方剂1 162首,其中成方569首,以补益剂、治燥剂、祛痰剂、清热剂、理血剂为主;共涉及中药459味,以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最为常用;使用频次较高的54味中药可分为7个聚类方,分别适用于气阴两虚,阴虚内热,痰热壅肺,热毒炽盛,肝肾阴虚,痰瘀互结,气滞血瘀,脾虚痰湿证型的肺癌。结论肺癌中医证候以气阴两虚、阴虚内热、脾虚痰湿、痰瘀互结、气滞血瘀为主,组方用药以化痰除湿、清热解毒散结、行气化瘀、补益肺脾、益气养阴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的中医证候分布和遣方用药辨证论治规律。方法检索1979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国内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Pub Med数据库收录的中医诊治桥本甲状腺炎的文献资料,分析桥本甲状腺炎中医证候分布和治疗方药规律,及不同证型与年龄、性别、甲状腺功能、甲状腺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共获得桥本甲状腺炎中医证型32个,其中脾肾阳虚、痰瘀互结、肝郁脾虚、痰气郁结、肝郁气滞、气阴两虚为主要证型;共用方剂469首,其中212首成方,以补益剂、和解剂、祛痰剂、清热剂、温里剂为主。共涉及中药311味,频次较高的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理气药;使用频次较高的51味中药可组成6个聚类方,分别适用于肝郁化火证、脾虚痰凝、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痰火郁结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滞血瘀痰凝证的桥本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证型分布在不同年龄、性别、甲状腺功能、甲状腺激素指标存在差异(P0.05或P0.0125或P0.003125)。结论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以脾肾阳虚证最为常见,其次为痰瘀互结、肝郁脾虚证,遣方用药既要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又要温补脾肾、益气养阴,对症加减,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4.
《河北中医》2021,43(4)
目的基于真实病历,在异病同治理论指导下,对3797例恶性肿瘤的临床证型及用药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采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服用中药的恶性肿瘤患者3797例,通过建立数据库,对患者的临床证型及用药特点进行分析,整理出扶正固本法的临证思路和用药特点。结果 3797例恶性肿瘤患者,以肺癌、肠癌、胃癌为多;中医证型以肺脾气虚、气滞痰凝、气血亏虚、痰瘀互结证为多;中药方剂以厚朴温中汤、参苓白术散、当归补血汤、二陈汤、半夏泻心汤、生脉饮为主;中药以茯苓、党参、炒白术、黄芪等为主。结论异病同治理论在中医恶性肿瘤治疗中具有指导意义,脾肾阳虚、痰瘀互结是晚期恶性肿瘤的重要病机,温肾健脾、化痰散瘀法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治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高上林主任医师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经验。方法:将跟师所得心得体会进行归纳、总结。结论:甲状腺结节的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气、火、痰、瘀为标,在治疗上养阴清热,解郁化痰为基本原则,将其分为气郁痰结、肝火旺盛、痰瘀互结、气阴两虚。故采用行气开郁、宽胸理气、理气化痰、行气活血等法运用其中,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的中医证型分布和方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已发表的中医诊治糖屎病的文献整理,总结目前糖尿病的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收集1979-01—2008—10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治疗糖尿病文献,统计证型、方剂和出现的频度,总结糖尿病中医证候特点,对方药按其功能进一步归类统计分析,找出糖尿病中医治疗选方用药规律。结果:糖屎病证型65个,气阴亏虚型、阴阳两虚型、血瘀型、脾肾阳虚型、阴虚阳亢型、肝肾阴虚型、脾气虚型及气虚型为常见证型,占55.82%;证候病位主要在肾、脾、肝、肺、胃,虚证病机占71.02%。共得方剂223首,补益剂、清热剂、理血剂、祛涅剂、和解剂、治燥剂、祛痰剂共占94.52%。用药436味,按功能归为46类,进一步合并为23大类,补虚、清热和活血化瘀类药物使用频次占62.78%,补虚药为第1位,主要是补气和补阴药。清热药次之。补气药黄蓖使用频次位于所有用药之首。结论:中医诊治糖尿病证型特点和用药规律的分析可为目前糖尿病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应从多方面对糖尿病进行辨证,尤其应注意肾脾病机和虚性病机;对糖尿病治疗在运用补益、清热药的同时,也要重视活血化瘀方药的选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1993年1月—2015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治疗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探求中医辨证论治本病的规律。方法:使用SPSS18.0软件,对文献中的证候、方剂以及药物进行统计归类,总结各证候、方剂、药物出现频次和所占比例,对药物和症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通过整理分析得出22个女性更年期抑郁症中医证候,其中肝气郁结、肾虚肝郁、肝郁脾虚、肝郁血虚、肝肾阴虚等为中医常见证候;证候要素分析,肝郁、瘀血、湿热、痰浊、气滞、湿阻为常见实性病机;肾虚、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血两虚、阴阳两虚为常见虚性病机;病位主要在肝、肾、脾、心四脏;共得方剂156首,其中自拟方117首,成方39首,二者以补益剂、理气剂、理血剂为主;中药135味,分为14类,柴胡、白芍、郁金、当归等为常用药。结论: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的病位在肝、肾;肾虚肝郁血瘀是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的基本病机,在临床用药中以补虚药、安神药、理气药、活血药为主,兼以应用清热药;治疗中应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痰瘀互结与冠心病发病机理辨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观察209例冠心病患者的发病过程,深入地探讨其证候特点和病变机理。发现其中涉及痰瘀互结者120例,占57.4%。认为冠心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心阳虚为主;标实除血瘀、痰浊、气滞、痰瘀互结与冠心病直接相关,痰瘀同治法是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有效方法。指出,痰瘀互结证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候,因而提出痰瘀互结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病理因素,痰瘀同治法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法则。  相似文献   

9.
司富国  陈瑞  司季青  司富春 《河南中医》2016,(11):2032-2035
目的:对1979年1月—2016年6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药治疗肥胖文献,通过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总结肥胖的中医证型和方药组成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和科研提供参考。方法: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结合中医传统理论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中的证型、症状、方剂和中药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总结出肥胖的中医证型、主要症状,分析证候要素和脏腑病位,得出相关证候分布规律和方药组成规律。结果:录入文献200篇,统计分析得肥胖证型24个,痰湿内盛、痰瘀互结、脾虚湿盛、脾肾阳虚、气滞血瘀、湿热蕴结为常见证型,共占68.01%。证候要素分实性(湿阻、痰盛、血瘀、气滞、热盛、肝郁、食积)及虚性(气虚、阴虚、阳虚)。频次较高的57个症状聚类得5大类证型:脾虚湿盛型,湿热蕴结、痰瘀互结型,脾肾阳虚型,痰湿内盛、胃热偏盛型,肝肾阴虚型,痰热内结、肝火上炎型。得方剂479首,其中成方214首,以补益剂、和解剂、祛湿剂、祛痰剂为主,自拟方所占比重较大,共265首,以化痰祛湿,补气健脾为主。涉及中药259味,按功能分为19大类,其中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理气药、解表药使用频次较多,占70.82%,药物归经主要为脾、肝、胃、肺、肾、心;对频次较高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得6个聚类方,分别适合阳虚水泛、湿热蕴结型肥胖,气滞血瘀型肥胖,脾虚湿盛、肝肾阴虚型肥胖,痰湿内盛、食滞痰瘀型肥胖,痰瘀互结型肥胖,脾虚型肥胖。结论:中医对肥胖的治疗有一定的优势,肥胖的中医辨证分型、组方用药规律以及药物的性味、归经等与肥胖的病因、病机密切相关,这些特点和规律可以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糖脂代谢相关疾病文献的证候分布规律,归纳临床常见证型及证候要素,进一步阐释病因病机。方法:检索CNKI(中国知网) 2006—2016年糖脂代谢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脂代谢相关疾病构成的主要证型分别为气滞痰浊证、痰瘀互结证、肝郁脾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占所有证型比例的75. 33%;主要病性证素为气滞、湿、瘀、阴虚、热、气虚、阳虚,占病性证素比例的90. 1%;病位证素主要为肝、脾、肾,占病位证素比例的84%,其中与肝相关的证候最多,为30%。结论:糖脂代谢相关疾病证候类型以气滞痰浊证最多见,其次为痰瘀互结证、肝郁脾虚、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病性类证候要素虚实夹杂,主要以气滞、痰、湿、阴虚、热为主;主要病位依次为肝、脾、肾。  相似文献   

11.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2.
通过梳理《内经》及相关医家关于阴阳升降的论述,探讨阴阳升降的内容及阴阳升降的不同内涵。从阐述人体生理变化和脏腑特点、阐述疾病的病机、解释治则治法和方药配伍应用等方面分析阴阳升降对临床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治疗中有效对策。方法结合近代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研究现状部分问题,运用中医辨证和辨病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结果中西医结合防治此病有效。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和辨病结合论治防治此病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从中医精气神辨识角度认识虚劳病,总结虚劳病病因病机。通过观察面容、形态、神色、五官、舌象、脉象等辨识精气神状态,确立虚劳病精气神调治原则。在精气神辨识理论指导下,对《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相关条文、方药进行解析,总结虚劳病相关治则治法。根据精气神调养原则,为虚劳病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血液的生成与五脏关系密切,据此确立五脏补血法:养心补血法、健脾补血法、润肺补血法、滋肝补血法、益肾补血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梳理古本草文献中全蝎、蜂房的有关记载和现代临床对该药对的配伍应用,探讨并阐释该药对祛风攻毒增效的作用机制,认为全蝎配蜂房,药力迅捷,内走脏腑,外达肢节,透骨搜风,既可祛风通络止痛,又可攻毒散结消痈.尤其适宜于治疗风湿顽痹、痈疽恶疮、癌肿等.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123-1124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诊临床治疗中有效对策。方法:结合近代高脂血症诊治疗研究现状部分问题,运用中医辨证和辨病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防治高脂血症。结果:中西医结合防治此病有效。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和辨病结合论治防治此病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舟 《江苏中医药》2007,39(6):8-10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丹栀逍遥散原方及提取物镇静催眠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14组,正常对照组、原方组及各组分低中高剂量组,通过测定小鼠自主活动次数,采用戊巴比妥钠延长睡眠时间实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镇静催眠协同作用实验观察丹栀逍遥散原方及各提取物镇静催眠作用。结果丹栀逍遥散原方及提取物均无改变小鼠自主活动的功能,表明均无中枢兴奋性作用;丹栀逍遥散石油醚提取液高、中剂量具有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时间的作用(P<0.01或P<0.05),石油醚提取液高剂量能明显增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睡眠小鼠个数(P<0.01)。结论丹栀逍遥散石油醚提取部位可能为丹栀逍遥散的中枢抑制作用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20.
从骨关节疾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构建和评价两方面来对该类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骨关节疾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意义、模型构建模式等环节及模型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方面分别进行阐述。同时指出骨关节疾病病证结合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