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纵隔精原细胞瘤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病例资料 患,男,31岁。因胸闷伴前胸痛,胸透发现前纵隔肿块入院。胸部正侧位片示左中上纵隔肿块、密度不均(图1),CT平扫示左中上纵隔较大分叶状软组织肿块,突入胸腔,密度不均,可见稍低密度影及散征斑点状钙化。肿缺紧贴左侧颈总动静脉、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升主动脉、左肺动脉及左心室,但其间脂肪间隙存在(图2)。增强后病灶不均匀强化,低密度影未见强化,肿块内见少量索条状明显强化影(图3)。CT诊断:恶性畸胎瘤。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32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左大腿后方有一包块,并逐渐增大。体检:肿块质硬,无红肿、疼痛。实验室各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能谱CT 表现:左侧大腿外后侧股二头肌长、短肌区可见一巨大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浅分叶,大小约5.7cm ×6.2cm ×10.1cm ,平扫密度略低于肌肉,与周围肌肉分界欠清;增强动脉期肿块整体迅速明显强化,肿块内见多支弯曲的血管影及线状低密度分隔,动脉期左侧股静脉较对侧早显,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呈持续性强化,且于静脉期可见包膜样结构强化。CT血管成像(CTA):左侧股深动脉粗大分支、腘动脉膝上外侧动脉及膝下动脉向肿块供血,肿块内见扭曲的、粗细不均的异常肿瘤血管,静脉期可见多支粗大的引流静脉汇向左侧股静脉及大隐静脉。M RI表现:T1 WI肿块呈稍高信号,T2 WI呈明显高信号,内见星芒状低信号分隔,肿块内及其后上方的皮下和肌间隙受侵并见多根流空血管影;增强后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3.
1 病例简介患者女性,67岁,左颈部肿物伴疼痛及张口受限1个月余.体格检查:左颈部明显肿胀,可触及直径约1.0cm肿物,活动度较差,轻度压痛.CT表现:CT横断面平扫示腮腺深叶可见约3.5cm×4.4cm× 5.5cm大小的软组织肿块,边缘不规则,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影及斑点状钙化(图1),增强扫描后肿物可见持续不均匀强化(图2),左侧颈外动脉及其分支被推挤向前、外,左侧翼内肌肿胀,且与肿物分界不清,左颞下颌关节受推挤、关节对位差,左颈部可见多发软组织结节影.CT影像诊断:左颈部占位,性质多考虑为恶性,来源于腮腺深叶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4.
患者 男 ,47岁。车祸致头颅外伤后 8天。头晕、头痛 ,左眼失明 ,间断出现左侧鼻腔大出血。体检见左眼睑青紫 ,眼球无外突 ,头颅多处皮外伤 ,左额颞部可闻及血管杂音 ,考虑为颅底骨折、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用Seldinger技术行右股动脉穿刺插管 ,导管先后置于左颈内、外动脉行DSA检查 ,可见左颈内动脉尚通畅 ,左眼动脉起始部呈一突出的囊袋状影 ,眼动脉未显示 ,海绵窦未显影 ,颈内动脉其他分支显示正常 (图 1,2 )。左颈外动脉主干通畅 ,脑膜中动脉中段前外侧于动脉期可见一囊袋状影 ,副脑膜动脉亦可见小分支至其中 ;脑膜中动…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34岁。发现中下腹部包块4年余入院,4及搏动感,大小、边界无法触清,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入院后行腹部64层螺旋CT检查,CT示左侧中下腹肠系膜内一边界清楚的软组织密度肿物,密度均匀,直径约3.2 cm,增强后动脉期肿块明显均匀强化,静脉期中等强化,各期肿物强化强度均与同层主动脉密度基本相似(图1,2)。CTA示肿物位于髂总动脉分叉水平肠系膜动脉前方,其上方与肠系膜上动脉一分支关系密切,周围可见数条迂曲包绕的血管影(图3,4)。图1 CT平扫见下腹部肠系膜内一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边界清楚,内部密度均匀图2动脉期病灶显…  相似文献   

6.
男,41岁,半年前车祸外伤后左侧耳鸣,安静时明显。头颅CT未见骨折与颅内损伤。4个月前耳鸣逐渐感受不到。3个月前轻度眼球突出,结膜充血。50 d前眼球突出突然加重,夜间休息时感左侧额颞部肿胀感,起立活动后减轻,进行性下睑上静脉增粗。头颅MR I及MRA显示左眼球突出,眼肌轻度肥大,左眼球后见一粗大异常血管影,明显流空效应,与颈外动脉之颞浅动脉分支关系密切,但双侧海绵窦未扩大(图1~3)。脑血管造影显示双侧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动脉系统正常,左颞浅动脉明显增粗,其额眶支有一瘘口,与左眼上静脉主干直接交通,左眼上静脉迂曲、增粗(图4)。确诊…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男,25岁。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酸痛,活动受限,左上肢麻痹、乏力,1月前上述症状加重。查体:颈7棘突平面压痛,叩击痛阳性,左上臂肌力3级,前臂肌力2级,左前臂及手感觉减退。CT所见:颈7左侧椎弓可见一大小约为1·3 cm×1·9 cm的骨质膨胀区,其间见不规则骨密度增高及减低区,其内侧向椎管内突入(图1),病灶后椎弓可见一斜行骨折线影。颈7及胸1~2椎体见斑片状高密度影,其密度不均匀(图2),病灶周围软组织密度减低,CT值约为13~30 HU,与颈部肌肉间脂肪间隙模糊。手术所见:颈7左侧椎弓可见一1·5 cm×2·0 cm×1·0 cm大小肿块,肿块周…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女,22岁。发现左颈部肿物1年余,伴间断疼痛。体格检查:左侧锁骨上窝可触及肿块,边界较清,大小约4.0cm×3.0 cm,质地偏硬,活动度稍差。实验室检查:糖类抗原199 41.77 U/ml。胸部CT表现:左侧前纵隔可见巨大团状软组织影,沿纵隔纵向生长,向上达T1椎体水平,向下达肺动脉分叉水平,最大横截面9.9 cm×6.6 cm。肿块占位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9.
男 ,14岁 ,因突发性头痛 ,头晕 ,恶心呕吐 ,颈项强直 ,在他院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保守治疗不见好转 ,转入我院。入院后 ,经股动脉分别行两侧动脉、椎动脉插管造影。左侧椎动脉动脉期见 :C12 棘突间有一呈囊状动脉扩张影 (图 1) ;动脉毛细血管期见 :动脉瘤上呈蚯蚓状异常血管团 ,并见早期引流静脉显示 (图 2 )。颅内血管未见明确异常。诊断 :上颈部左侧脊髓后动脉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畸形。术中所见 :在延髓交界处下方髓外有一团 1.5cm× 2 .0cm迂曲血管畸形 ,脊髓左侧后动脉发出三支分支供给 ,有二条引流静脉。其下方由脊髓左…  相似文献   

10.
眼眶孤立性纤维瘤一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患者女,50岁.左眼球突出3年. MRI表现:左侧眼球突出,球后肌锥内见软组织肿块,大小约为2. cm×1.8 cm×2.9 cm,边界清晰,信号均匀,T1WI呈与脑灰质相等信号,T2WI呈略高于脑灰质信号,于T1WI及T2WI上肿块内均可见多发迂曲扩张的血管流空影,肿块呈半圆形,前缘紧贴眼球后壁,呈弧形后凹,后缘向后圆形隆起,内缘推移相邻的视神经内移,外缘推移外直肌.  相似文献   

11.
张亚斌  王俊鹏 《西南国防医药》2012,22(9):1046-F0004
病例 男,57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为少量白色粘痰,无痰中带血,无咳血,自感胸闷、气短,休息后好转,伴有左侧胸部疼痛不适、全身乏力及夜间盗汗,无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在外院诊断:"中心型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为求迸一步治疗来我院诊治.专科查体示: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压痛,双肺呼吸音弱,以左肺上叶明显,左肺下叶可闻及散在呼气相哮鸣音,余未见异常.胸部CT示:左肺门增大,见一大小约为6.4 cm ×6.3 cm软组织块影,其CT值约为85 HU(图1).左肺下叶可见大片状高密度影,纵隔内见多个肿大淋巴结,左侧胸膜腔及心包可见积液征象.  相似文献   

12.
读片窗     
患者 女 ,46岁 ,因子宫肌瘤入院。术前胸部正位片示纵隔左缘肿块影。为进一步了解肿块性质 ,遂行胸部CT扫描。胸部X线平片 :纵隔影向左侧明显增宽 ,呈分叶状 ,边缘较清 ,中等密度 ,其内隐约可见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影 (图 1)。胸部CT :左前纵隔中上部可见一混杂密度肿块影 ,大小约5 .6cm× 7.6cm ,CT值 -5 2 3 6HU ,边缘清楚 ,有一层面示其内有点状致密影 ,主动脉弓上层面示肿块侵入血管间隙并与周围血管分界不清 ,大血管影略向右后方移位 ,增强扫描见肿块轻度强化 (图 2 )。请您分析此病例以何种病变可能性大 ?(答案见 5 91…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57岁。左腹痛1 d,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3次。体查:腹膨隆,左腹部压痛,左中腹部可扪及一约10 cm×8 cm肿块,质中。CT表现:双侧肾脏分别见巨大类圆形以脂肪密度为主的低、等混杂密度肿块影,边界清晰,内见多发不一条索影略呈分隔状。左右肿块大小分别约为13 cm×10 cm×10 cm、14 cm×12 cm×11 cm。左侧肿块包绕左肾实质,其后外侧缘可见一弧形细带状高密度影。双侧肾实质受压,体积缩小,内可见散在囊状低密度影,边界清晰。小肠、胰腺、脾脏受压移位(图1)。增强后上述肿块内部可见少许条状血管强化影(图2)。意见:双肾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  相似文献   

14.
李爱银  李群  庞涛  于洪存  王新怡   《放射学实践》2010,25(4):400-403
目的:探讨椭圆中心时间决定对比剂动态成像法(EC TRICKS)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主动脉弓分支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本院83例患者资料,分别应用GE Signa HD1.5T磁共振仪及GE Advantx LC DSA机器,对全部患者主动脉弓分支血管行EC TRICKS及DSA成像,EC TRICKS后处理利用多平面重组及最大信号强度投影技术对原始图像进行血管重现。结果:EC TRICKS扫描,83例中有82例主动脉弓分支血管显示良好符合诊断要求,1例检查失败,DSA全部病例显影良好。依是否存在狭窄为标准,82例EC TRICKS诊断结果与DSA保持良好一致性。其中右侧锁骨下动脉狭窄5例,左侧锁骨下动脉狭窄14例;左、右侧椎动脉狭窄各17例;颈总动脉狭窄左侧31例,右侧24例;颈内动脉狭窄左侧32例,右侧20例;无名动脉狭窄11例。结论:ECTRICKS能无创性的清晰显示主动脉弓分支血管走行及管腔狭窄程度,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定位及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院于 2004年 5月 19日收住 1例左颈部肿块患者。患者女性, 41岁,沿海渔民,因发现左侧颈部无痛性肿块 15年入院。起病初肿块较小,近 3年生长较快,但无声嘶等其他不适。查体:可见左胸锁乳突肌前缘、下颌角下方局限性隆起,可扪及 5cm×4cm×4cm肿块,质地较硬,无明显压痛,有明显搏动感,左右可推动,上下活动度差,未闻及血管杂音。B超及CT检查:肿瘤位于左颈总动脉分叉处,前壁分界较清,后壁欠清晰,颈内动脉包括颈总动脉分叉处完全被肿瘤包埋并推向后方,颈外动脉及颈内静脉均被推向前方且相互连通。B超彩色血流 (CDFI)可见其内呈条索状丰…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女,36岁。左上胸疼痛8月。胸部CT显示左侧胸腔见混杂密度肿块影,其内可见多发点片状钙化影及条片状更低密度影,增强后肿瘤可见轻度不均匀强化,左侧第2前肋见溶骨性骨质破坏。诊断为左侧第2肋骨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图1~5)。术中所见:左侧胸腔纵隔可见一巨大不规则肿瘤,直径约20cm×15cm×12cm,肿瘤蒂部较宽,与左侧第2肋骨融合,分界不清,其中第2肋骨骨质破坏,与纵隔胸腺、无名静脉紧密粘连,与左上肺、胸壁粘连,左侧胸腔可见  相似文献   

17.
1病例简介男,18岁,体格检查发现纵隔肿物10 d。胸部数字X线摄影正侧位示右中上纵隔见团块状密度增高影,边界清晰,其内密度均匀(图1A、B)。CT示右前中上纵隔血管前间隙见一类圆形软组织肿块,最大层面范围约7.2 cm×8.4 cm,边界尚清晰,其内密度不均匀,见斑片状钙化及少许略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呈轻度不均匀强化,肿块邻近血管周围脂肪间隙消失,向左侧推挤升主动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向右侧  相似文献   

18.
男,14岁,体检胸透发现“左侧纵隔块影”,无症状,生命体征平稳,发育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专科检查:腹式呼吸为主,左肺呼吸音减弱,未闻及干湿性啰音。X线胸片检查:左上胸部第1~2前肋间水平见一较大软组织肿块影,与纵隔呈广基底相接,大小约为8 cm×12 cm,外缘光整,内部散在斑点状钙化,气管受压并略右移,左主支气管内下移;侧位片显示肿块位于上纵隔。诊断为左上纵隔肿瘤,良性可能性大(图1)。CT检查:左上纵隔区巨大肿块,内缘境界不清,平扫CT值强化,而肿块内缘境界始终不清,大小约5.5 cm×8.5 cm。升主动脉、无名静脉、肺动脉及左肺动脉…  相似文献   

19.
姚永军 《西南国防医药》2012,22(1):F0004-F0004
病例男,54岁,主因感冒来院就诊行胸部X线检查发现纵隔肿块.患者无胸痛、背痛,无发热、咳嗽、咳痰.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等病史,无过敏史,无输血史.入院查体:体温36.5 ℃,脉搏8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0/80 mmHg,查体无阳性体征.胸部CT示肿瘤成分叶状,上纵隔内可见脂肪密度影堆积,内可见分隔,于病灶右后部可见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8.9 cm×7.7 cm;增强后肺动脉期CT值约26 HU,静脉期CT值约29 HU,边缘光滑,边界清晰锐利,肿块向右侧生长,压迫右肺上叶向下移位.考虑为:纵隔畸胎瘤.术中见:胸膜腔粘连严重,无积液,右中后纵隔可见大小约10 cm×7 cm×8 cm大小肿块,与上腔静脉、奇静脉等组织紧密粘连,肿块呈类圆形,质硬,表面光滑,包膜尚完整,右侧膈神经被肿块包绕,手术顺利.术后病理回报:纵隔粘液性脂肪肉瘤,血管丰富.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报道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联合体外开窗技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的复杂主动脉疾病的初步经验,并探讨其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TEVAR术中采用体外开窗技术治疗的15例累及主动脉弓的复杂胸主动脉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技术成功率、围术期死亡率和术后随访等。 结果 15例患者中,主体开窗支架近端植于主动脉Z0、Z1、Z2区各5例。移植物单开窗9例,双开窗4例,三开窗2例。总计重建26条分支血管,其中无名动脉3条、左颈总动脉8条、左锁骨下动脉11条、迷走右锁骨下动脉2条以及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共干各1条;人工遮盖左锁骨下动脉4条。术后所有重建分支血管即刻造影显示血流通畅,技术成功率100%。围术期死亡2例(13.3%),无缺血性脑卒中、截瘫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期失访2例(3条分支血管)。1例1条左锁骨下动脉狭窄,2例(13.3%)见少许内漏,均逐渐减少,2例死亡。 结论 TEVAR体外开窗技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的复杂主动脉疾病可行、安全有效,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