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分析糖尿病人血糖控制前后血脂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80例门诊及住院糖尿病病人分血糖控制组及非控制组进行血脂分析。结果 血糖未控制或控制不满意时,糖尿病组甘油三脂(TG)明显高于正常组,血糖控制后TG明显下降,P<0.05.且血糖控制前后女性组TG均高于男性组.P<0.05。结论 低脂饮食同时控制血糖,TC及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可部分纠正,否则需进行降脂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调脂新药地奥脂必妥的疗效及安全性,我们对连续服药6月的13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跟踪观察。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13例均为机关退休干部,男11例,女2例;年龄61~73岁。其中合并冠心病1例,高血压病3例,脂肪肝4例;单纯高脂血症7例,高三酰甘油血症3例,两项均高3例。1.2纳入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脂血症诊断标准,服药前两次化验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5.7mmol/L或三酰甘油(TG)≥1.65mmol/L;饮食控制无效,从未服用或至少4周以上停用降血脂药、β受体阻滞药、利尿药及激素等药物;无肝、肾及内分泌疾患,近期无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肾病综合征及痛风。1.3方法口服地奥脂必妥片(中科院成都地奥制药公司生产),1次1g,每天3次,饭后服用,连服6个月。服药前、后及服药期间每隔2~3月复查TC、TG、血糖,肝功能,血、尿常规;服药期间常规饮食。1.4疗效判定显效:TC下降≥20%,或TG下降≥40%;有效:TC下降10%~19%,或TG下降20%~39%;无效:未达有效标准;加重:TC或TG上升≥10%。1.5结果口服2个月后TG、TC开始下降,高TG血症显效8例、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缬沙坦与氯沙坦钾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n=30)和氯沙坦钾组(n=30),分别给予缬沙坦80 mg/d和氯沙坦钾50 mg/d,治疗30天。血压控制无效者予加倍剂量服用,治疗期间均不使用影响尿酸代谢的药物。观察两组间及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缬沙坦组治疗前后血尿酸明显下降( P<0.05),氯沙坦钾组治疗前后血尿酸明显下降(P<0.05),但缬沙坦组与氯沙坦钾组比较,血尿酸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可降低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氯沙坦钾降尿酸作用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博苏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及降压效果.方法将经1周的洗脱期后入选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服用博苏,另一组服用依那普利,2周调整1次剂量,若剂量加倍后仍SBP>130mmHg和(或)DBP>85mmHg,两组均加用尼群地平调整剂量至BP≤130/85mmHg.观察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空腹和餐后2h血糖、HbA1c、TC、TG、HDL和血压的变化.结果博苏组治疗前后空腹和餐后2h血糖、HbA1c、TC、TG、HDL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博苏和依那普利均能显著降压(P<0.01).结论博苏在安全降压的同时并不影响糖代谢和脂代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价值。方法将126例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分为三组,每组42例。辛伐他汀组每晚口服10mg辛伐他汀,非诺贝特组每天早晨口服200mg非诺贝特,联合治疗组同时服用辛伐他汀与非诺贝诺特,用法用量与单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4个月后各组参数指标均有改善,但联合组的TG,TC,LDL-C降幅明显大于其他两组(P<0·01或0·05);HDL-C升高也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辛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能有效降低TG,TC,LDL-C;升高HDL-C。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HUA)的临床特点及高血压与HUA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血尿酸水平分为HUA组(A组)及非HUA组(B组),分别测量两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空腹血糖(FPG),并进行比较。按不同血压级别分为3个亚组,两两比较血尿酸(SUA)水平及HUA检出率。结果 (1)A、B两组各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级高血压组和2级高血压组SUA水平和HUA检出率均高于1级高血压组(P<0.01),且3级高血压组SUA水平和HUA检出率高于2级高血压组(P<0.01)。结论 HUA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并相互影响;HUA与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利尿剂降压治疗对糖、脂代谢及血尿酸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口服利尿剂前、后测定血糖,血脂,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计算肌酐清除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血糖略有上升(P〈0.05);血尿酸明显增高(P〈0.01);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脂无变化(P〉0.05);血尿素氮,血肌酐增高及肌酐清除率下降与利尿剂剂量有关(P〈0.01)。结论长期应用利尿剂治疗老年高血压应使用小剂量,减少对血糖、血尿酸及肾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鳀鱼提取物(鱼酱油)对大鼠血糖及体重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鱼酱油对实验性糖尿病动物是否具有降血糖作用。方法 用体重为200—220g的SD大鼠200只,禁食24h,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60mg/kg,建立高血糖模型。观察高剂量(5ml/kg)、中剂量(2.5ml/kg)和低剂量(1.25ml/kg)鱼酱油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和糖耐量的影响。用正常SD大鼠观察高剂量鱼酱油对正常大鼠的体重及血清Cr,BUN,GPT,GOT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连续给予高、中、低剂量鱼酱油30d,对高血糖大鼠空腹血糖均无明显影响(P>0.05),但可引起糖尿病大鼠糖耐量试验的血糖曲线下面积明显下降(P〈0.01或〈0.05);连续给予高剂量鱼酱油45d,引起正常大鼠体重增长减慢(P〈0.05)。结论 高、中、低剂量鱼酱油均可降低高血糖大鼠糖耐量试验中的血糖曲线下面积,即提高受试动物的血糖耐受水平;高剂量(5ml/kg)鱼酱油可减慢正常大鼠的体重增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临床疗效.方法 75例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治疗A组、治疗B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糖尿病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A组加厄贝沙坦片;治疗B组加厄贝沙坦片及阿托伐他汀钙,疗程3个月.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β2微球蛋白(U-β2 MG)等.结果 治疗3个月后,各组FPG、2 hPG、HbA1c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A组、治疗B组U-mAlb、U-β2MG、Scr、TC、TG较治疗前下降,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比较,治疗B组U-mAlb、U-β2MG、Scr、TC、TG较对照组、治疗A组下降,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糖尿病肾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能明显减少U-mAlb、U-β2MG,保护肾脏、减缓糖尿病肾病进程,同时对脂代谢紊乱也起到了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DM)患者血尿酸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1年度健康体检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血糖、血尿酸、血脂、肾功、心电图等检查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DM患者410例,患病率20.63%,其中伴有高尿酸血症者71例,占17.32%。(2)DM组血尿酸、肌酐(Cr)及尿素氮(BUN)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在DM中正常组血尿酸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Cr和BUN已显著升高;DM血尿酸升高组Cr、BUN进一步升高。(3)DM血尿酸升高组体重指数(BMI)显著高于DM血尿酸正常组,两组年龄、病程、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无显著性差异。(4)DM血尿酸升高组甘油三脂(TG)和胆固醇(TC)均较DM血尿酸正常组显著升高,而空腹血糖(FBG)显著降低。(5)DM血尿酸升高组合并或伴发肥胖、高血压、冠心病和高脂血症分别为50.56%、74.65%、69.01%和43.66%,较DM血尿酸正常组显著增多,两组间脑卒中无显著差异。结论:糖尿病患者血尿酸升高是复合因素决定的,即肾脏功能的损害和尿酸的生成增加;糖尿病伴有高尿酸血症时更易合并或伴发肥胖、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是DM病情加重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标本保存温度与时间对血糖和血脂检测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保存温度与时间对血浆葡萄糖(Glu)、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10名自愿受试者空腹静脉血,将离心后的血浆和血清分装,分别放置室温(22℃)、4℃和-20℃,测定不同保存时间的血浆Glu和TC、TG、LDL-C和HDL-C的浓度。结果室温条件下Glu测定值随放置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P<0.01),4℃放置2~6 h和-20℃保存7 d的Glu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室温、4℃放置不同时间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TG和LDL-C室温2 h、4℃4 h内的检测结果相对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0℃7 d保存的标本,除LDL-C外,其他血脂3项均与即刻检测结果有差异(P<0.01)。结论4℃条件下保存的分离标本,在2~4 h内的血糖和血脂4项检测值比较稳定,不会影响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空勤人员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关性。方法选取东航上海公司的空勤人员795人,收集每人的血尿酸,空腹血糖,血脂等,分成高尿酸组和非高尿酸组,统计高尿酸组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高尿酸组的年龄,TC,TG,及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均高于非高尿酸组。结论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高尿酸血症与脂代谢异常、血压、体重指数及血糖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09年1月~2011年10月在我院诊疗的3122例健康体检者,对其血尿酸、血脂、血压、体重指数以及血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尿酸血症总发生率为18.39%。男性与女性之间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21.03%vs 13.96%,P〈0.05)。在女性高尿酸组中,收缩压水平较尿酸正常组明显增高[(139.5±25.5)vs(133.4±221.3)mmHg,P〈0.05]。在男性高尿酸组中,BMI较尿酸正常组明显增高[(26.02±4.38)vs(25.11±3.24)kg/m2,P〈0.05]。男性人群中,高尿酸组患者的TC和TG均较尿酸正常组患者明显升高(P〈0.05);在女性人群中,高尿酸组患者的TG较尿酸正常组患者明显升高,而高尿酸组患者的HDL较尿酸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脂代谢异常、血压、体重指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具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体检的人群400例,收集每人的血尿酸、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等,分成HUA组和非HUA组,统计高血尿酸对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HUA组的年龄、性别、FBG、TC、TG及心血管事件的患病率均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尿酸值在〉420 μmon/L时心血管事件患病率显著增高。结论: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尿酸(UA)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275例糖尿病住院病人,分为糖尿病肾病组(n=72)和糖尿病肾功能正常组(n=203),检测血清UA、三酰甘油(TG)和胆固醇(TC),分析UA水平变化与肾功能及血糖(GLU)和血脂的关系,同时以8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糖尿病肾功能正常组血UA水平(234.6±69.4)μmol/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94.4±60.3)μmol/L,(t=6.739,P<0.001);糖尿病肾病组UA水平(367.1±121.4)μmol/L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4.714,P<0.001)。203例糖尿病肾功能正常组中UA降低者44例(21.7%),UA升高者1例(0.5%);72例糖尿病肾病组UA降低者1例(1.4%),UA升高者16例(22.2%),两组间UA异常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102例糖尿病伴有TG升高者UA水平为(299.7±96.4)μmol/L,173例糖尿病TG正常者UA水平为(251.6±104.2)μmol/L,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754,P<0.001)。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UA与GLU呈明显负相关(r=-0.3111,P<0.01),与TG呈明显正相关(r=0.2691,P<0.01),与TC无明显相关性(r=0.1067,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有低UA血症和高UA血症两种表现型,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正常时,血UA水平降低,当糖尿病并发肾病时,血UA水平明显升高。检测血清UA对帮助判断糖尿病病情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西宁地区中老年男性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中老年男性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入选行冠状动脉造影住院男性病例290例,检测血脂、血糖、血压、血尿酸等.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两组:正常尿酸组与高尿酸血症组,再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分为4个亚组,比较各组间冠脉病变支数、病变总积分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性.结果:高尿酸血症组较正常尿酸组在肥胖、嗜酒、吸烟、高血压、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发生率上明显偏高(P<0.05),高尿酸血症组2支血管病变、3支血管病变发生率及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正常血尿酸组(P<0.05);同样高尿酸血症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等时冠脉单支病变、2支病变、3支病变的发生率及Gensini积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尿酸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组(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患者合并更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冠脉病变更严重且弥漫,并与糖尿病、高血压等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烧伤患者外周血高密度脂蛋白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高密度脂蛋白的变化特点及其与感染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伤后24h内入院的18~59岁热力烧伤患者,其中轻中度、重度和特重度烧伤各40例,于入院时和伤后1、2、3、5、7、14、21d空腹采集外周血,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水平,并监测感染并发症及预后情况。以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120例患者中有32例发生医院感染51例次,死亡6例,其中5例与感染有关。轻中度、重度和特重度烧伤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5%、20·0%和52·5%,三者比较差异显著(P<0·001)。TC、HDL、apoA1在伤后1d已明显降低(P<0·05),伤后5d降至最低水平,此三项指标的水平随伤情加重递减,其中以HDL降幅最大。与对照组比较,轻中度、重度和特重度组HDL平均降低33%、45%和70%。TG在伤后7d升至最高水平,其浓度随伤情加重递增,与对照组比较,轻中度、重度和特重度组TG平均升高30%、67%和153%。特重度组40例中有21例发生感染37例次,在入院时和伤后1d,感染者与非感染者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别,伤后2d感染者的TC、HDL、apoA1开始低于非感染者,直至伤后21d差别仍具有显著性(P<0·05)。伤后3~21d,感染者TG明显高于非感染者。结论烧伤患者TC、HDL、apoA1、LDL水平降低,TG水平升高,血脂异常程度与伤情及感染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充糖肽饮料对一次性抗阻训练时人体运动能力、运动恢复和血液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30名男性运动员随机分为HCP、CP、CHO三组,进行强度分别为最大强度为8RM的80%、100%和100%的三个循环力量训练(每个循环包括平板卧推、坐姿腿屈伸、重锤下拉、俯卧腿屈伸四个动作);第三个循环运动至力竭,并记录完成的动作次数。在运动前30min(6ml/kg)、第二个循环训练结束后(3ml/kg)和第三个循环训练后(6ml/kg),按不同分组受试者分别摄取HCP(糖∶肽=2∶1)、CP(糖∶肽=4∶1)和CHO(单纯糖)饮料;运动前、运动后即刻、运动后1h、6h、24h取肘正中静脉血,测定血糖、血乳酸、胰岛素及血清次黄嘌呤、黄嘌呤及尿酸的浓度。运动能力测试包括单位瘦体重负荷及运动至力竭所完成的单位瘦体重总负荷。结果:各组间运动能力无显著性差异。HCP组运动后1h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CHO组(P<0.05);而各时间点血糖、血乳酸及血清次黄嘌呤、黄嘌呤和尿酸浓度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一次性抗阻训练时补充不同比例的糖肽饮料和单纯含糖饮料对人体运动能力和黄嘌呤氧化酶途径自由基生成的影响无明显差异,补充糖肽比为2∶1的饮料可能有利于运动后机体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糖、血脂、血尿酸与腔隙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梗组)及40例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IMT,并检测血清中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尿酸(UA)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腔梗组的GLU,TCH,TG,LDL-C,UA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其中GLU,LDL-C和U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腔梗组的IMT明显增厚,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T与腔隙性脑梗死密切相关,血糖、血脂及血尿酸的水平与其发病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某部士兵训练倦怠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及血脂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急进高原前强化行为应激训练(简称"大强度训练")某部140名士兵,采用问卷调查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问卷为士兵训练倦怠自评问卷,以BMI、FPG、血脂为观察指标,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评价各指标与训练倦怠的关系.结果 大强度训练后,士兵训练倦怠总分及训练疏离得分显著高于大强度训练前(P<0.01),士兵FP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BMI测量值显著低于大强度训练前(P<0.05);体质量超重士兵训练倦怠总分及训练疏离得分显著高于体质量正常士兵(P<0.05);FPG水平较高士兵训练倦怠总分及身心耗竭、训练疏离得分显著高于FPG水平较低士兵(P<0.01);胆固醇水平较高士兵训练倦怠总分及身心耗竭、训练疏离得分显著高于胆固醇水平较低士兵(P<0.01).回归分析显示,大强度训练前后身心耗竭、训练疏离与BMI、FPG、TC、TG存在线性关系(P<0.05).结论 大强度训练前后士兵身心耗竭与BMI、FPG、TC具有密切关系,而训练疏离与大强度训练前后BMI、TC、TG存在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