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瑞巴派特联合雷贝拉唑对慢性糜烂性胃炎(CEG)患者胃黏膜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CEG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瑞巴派特。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评分、胃黏膜炎症反应及药物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症状评分、胃黏膜炎症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各维度均低于对照组,PGE2水平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瑞巴派特联合雷贝拉唑治疗CEG,临床疗效显著,利于减轻患者症状,改善胃黏膜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3):4442-4443
目的探讨在胃腺瘤样息肉切除术后采用瑞巴派特联合泮托拉唑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62例行胃腺瘤息肉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1例,两组手术均采用电凝电切术切除息肉,术后均给予瑞巴派特治疗,治疗组加用泮托拉唑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显著要佳(P0.05);治疗后,治疗组肠化、炎症、异型增生、萎缩积分较疗前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要低(P0.05)。结论在胃腺瘤样息肉切除术后应用瑞巴派特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观察莫沙比利联合瑞巴派特与单用莫沙比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比较。方法对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进行研究,包括门诊和住院经病理确诊的245例。将这些病例按随机数表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莫沙比利联合瑞巴派特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莫沙比利治疗。对比观察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结果观察组使用莫沙比利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有效率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沙比利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相比于单纯使用莫沙比利具有更加明显的临床效果,可有效减少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而降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糜烂性胃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48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糜烂性胃炎的患者进行胃镜及胃幽门螺杆菌检查明确诊断.4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例给予泮托拉唑40 mg口服,1次/d;配合麦滋林-S颗粒口服,0.67 g/次,3次/d.对照组24例仅同剂量的泮托拉唑治疗;2组疗程均为21 d.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上消化道症状重,治疗组治疗21 d后临床症状改善,胃镜下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较对照组有显著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83.33%,U=2.716,P<0.01);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下黏膜病变修复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为45.83%,U=2.349,P<0.05.结论 泮托拉唑结合麦滋林-S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糜烂胃炎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7.
罗晓霞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0):3452-3453
目的:研究莫沙比利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4月至2011年10月我院入院治疗的24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了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给药莫沙比利,观察组采用莫沙比利联合瑞巴派特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以及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4.4%,高于对照组71.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可达80.6%,高于对照组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沙比利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显著,好于单一莫沙比利治疗,并且清除幽门螺旋杆菌更彻底,降低了复发的可能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雷贝拉唑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活动期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活动性胃溃疡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胃三联(雷贝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瑞巴派特。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4、6、8w症状改善情况、治疗8w后胃镜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2、4、6、8w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活动性胃溃疡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临床收治并确诊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随机抽样分组的方式,分别给与泮托拉唑、奥美拉唑及H2受体阻滞剂(西米替丁)治疗,观察患者出血缓解情况、用药副作用及临床治疗花费。使用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其治疗效果显著高于H2受体阻滞剂;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费用低于奥美拉唑。综合考虑治疗效果、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费用,泮托拉唑是一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合适推荐用药。  相似文献   

10.
<正>上消化道出血是普外科常见的危急症,病情凶险,多继发失血性休克、多器官衰竭等并发症,病死率高达12%[1]。药物治疗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方法,临床上常用的药物:酚磺乙胺、氨甲环酸、血凝酶、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垂体后叶素等,但有效率不高,且毒副作用大,特别是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为使用禁忌[2]。近年来报道质子泵抑制剂联合生长抑素能有效治疗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根除Hp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胃镜快速尿素酶实验阳性的77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给予雷贝拉唑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口服5 d后再给予雷贝拉唑20 mg/d、克拉霉素500 mg和替硝唑500 mg口服5 d,均2次/d;对照组38例给予雷贝拉唑20 mg/d、克拉霉素500 mg和阿莫西林1 000 mg口服10 d,均2次/d;治疗后4周行快速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 4周后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总有效率94.8%,对照组总有效率73.6%,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14C-尿素呼气试验转阴率为92.3%,对照组转阴率为71.1%,两组Hp转阴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0 d序贯疗法治疗Hp的根治率较传统三联疗法高,易耐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小儿不同类型慢性胃炎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我院 2 0 0 0年—2 0 0 2年 14 0 4例具有上消化道症状 ,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的患儿进行胃黏膜活检 ,分别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改良Giemsa染色找Hp ,同时患儿行血清抗HpIgG检测和 (或 ) 13 碳 尿素呼气试验 (13 C UBT)和 (或 )粪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 (Helicobacterpyloristoolantigen ,HpSA)。 结果 :14 0 4例慢性胃炎患儿中 ,Hp感染率为 4 5 .3%。各种不同类型慢性胃炎中 ,以胃镜下结节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伴慢性胃炎的患儿Hp感染率为最高 ,分别为 71.2 %和 6 8.0 % ,明显高于其他胃炎组 (P <0 .0 1)。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 ,Hp感染组引起的黏膜炎症程度较重 ,淋巴滤泡形成比例明显较对照组高 (P <0 .0 1)。结论 :小儿时期Hp感染率已较高 ,随年龄增长Hp感染率增高。并且与小儿胃十二指肠疾病关系密切 ,其中与胃镜下结节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伴慢性胃炎最为密切。胃黏膜组织炎症程度越重 ,Hp感染阳性率越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回顾性对照研究观察根除幽门螺杆菌(HP)能否逆转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的改变。方法选择因慢性胃炎行胃镜检查的病人为研究对象,病理证实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HP阳性(美兰染色)的患者符合入选条件,分为HP根除组(76例);HP未根除组(65例),每年做胃镜1次,连续2年以上者。结果在根除HP后1年时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的程度较HP未根除病人明显改善,部分病人逆转到正常,在2年时肠化生和萎缩未再进一步改善。结论对于合并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的慢性胃炎病人,根除HP治疗对病人可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200例患者活检标本的对比研究证明,幽门螺杆菌在消化性溃疡与活动期慢性胃炎中有较高的感染率,分别为68%~92%和62.9%~92.6%;而非活动期慢性胃炎仅为36.6%~39.8%.同时证明,用pH试纸检测尿素酶的存在是一个经济、简易、快速、有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慢性胃炎患儿家族内幽门螺杆菌亚型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灿琳  黄永坤  刘梅  戚勤  周丽芳  李峰 《临床荟萃》2009,24(14):1227-1230
目的了解慢性胃炎患儿家族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情况以及家族内幽门螺杆菌亚型的分布。方法采集14例因反复腹痛来我院就诊的患儿及其家庭成员共73例的静脉血,应用幽门螺杆菌金标免疫斑点法和免疫印迹法对患儿及其家族成员进行Hp抗体和亚型的检测。结果慢性胃炎患儿家族中Hp抗体阳性率i00%,免疫印迹Hp亚型抗体阳性率95.9%,其中I型Hp感染占60.3%,Ⅱ型Hp感染占35.6%。I型HP及Ⅱ型Hp感染阳性率在患几与二级亲属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cA抗体检出率在有胃肠道疾病组(66.7%)及无胃肠道症状组(35.3%)之间差畀有统计学意义(P〈O.05)。家族成员患Hp感染胃肠道疾病有家庭聚集现象。结论慢性胃炎患儿家族中Hp感染阳性率高,I型Hp感染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Ⅱ型Hp感染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VacA抗体的分布与消化道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 (RBC -C3bRR)试验、免疫复合物花环 (RBC -ICR)试验、免疫粘附促进因子 (RFER) 百分率及抑制因子 (RFIR)百分率试验 ,检测 3 15例慢性胃炎患者与 3 0例健康体检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情况。结果 :慢性胃炎组RBC -C3bRR、RFER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 ,RBC -ICR、RFIR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Hp阳性组RBC -C3bRR明显低于Hp阴性组 (P <0 0 5 ) ,RBC -ECR明显高于HP阴性组 (P <0 0 5 ) ,RFER、RFIF两组间比较未见显著差异 ;对 186例Hp阳性根除治疗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对比发现治疗后RBC -ICR明显低于根除前 ,其余指标无显著改变。结论 :Hp的感染可能导致宿主红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其感染可能是慢性胃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幽门螺旋杆菌中细胞毒素(CagA)、空泡毒素(VacA)与糜烂性胃炎的危险因素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于该院治疗的56例糜烂性胃炎患者作为糜烂性胃炎组,54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慢性胃炎组,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运用免疫印迹法对幽门螺旋杆菌(HP)进行抗体分型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在幽门螺旋杆菌阴性的慢性胃炎治疗方案中的作用。方法将160例幽门螺旋杆菌阴性的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组80例予以奥美拉唑胶囊治疗,联合治疗组80例予以奥美拉唑胶囊及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联合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后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对幽门螺旋杆菌阴性的慢性胃炎疗效显著,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