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木兰  齐玥 《中国现代医生》2012,(36):148-149,151
目的探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32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三组,A组128例,给予缬沙坦80mg氨氯地平5mg片开始,每日1次;B组100例,给予缬沙坦胶囊80131g开始,每日1次;C组100例,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开始,每日1次。三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三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A组、B组及C组血压控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1%、66.0%、70.0%。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A组明显优于B组及C组(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单片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复方制剂能有效控制轻、中度高血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1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7例。A组给予缬沙坦治疗,80mg/次,1次/d,口服;B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10mg/次,1次/d,口服;C组给予缬沙坦40mg/次,1次/d,氨氯地平5mg,/次,1次/d,口服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三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P〈0.01),C组有效率高于A、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在小剂量奈件下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杨润峰  袁毅  金迎 《河北医学》2013,19(2):259-262
目的:通过比较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选出最优治疗方案。方法:80例高血压给予4周缬沙坦(80mg/d)单药治疗,56例平均坐位舒张压(SeDBP)仍≥90mraHg(1mrnHg=0.133kPa)的患者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组和氢氯噻嗪组,分别给药缬沙坦(80rag/d)/氨氯地平(5mg,/d)和缬沙坦(80mg/d)/氢氯噻嗪(12.5mg/d),共治疗8周。以诊室SeDBP下降差值作为主要疗效指标。52例患者完成了家庭血压监测(氨氯地平组27例,氢氯噻嗪组25例),并作为降压疗效的评价指标。结果:治疗8周末,氨氯地平组诊室SeDBP下降4/t为(14.8±6.8)mmHg,达目的血压占65.9%,总有效率为89.2%,家庭SeDBP为(81.5±2.9)mmHg。氢氯噻嗪组诊室SeDBP下降值为(15.4±7.9)mmhg、达目的血压占67.8%,总有效率为90.2%,家庭SeDBP为(80.2±3.1)mmHg。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氯地平组心血管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氢氯噻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疗效相当,但联合氨氯地平能使心血管事件和不良反应晌发生率更低,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4.
戴仙 《当代医学》2014,(31):132-133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作用和效果。方法将河南省永城市中心医院门诊治疗的106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53)。对照组患者给予氢氯噻嗪进行治疗,剂量为25 mg/d,1次/d,观察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和缬沙坦进行治疗,氨氯地平剂量为5 mg,缬沙坦剂量为80 mg,1 d/次。均治疗12周,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收缩压和坐位舒张压两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确切,临床疗效优于氢氯噻嗪,两种方案在药物不良反应上有各自特点,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择药。  相似文献   

5.
毋海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4,(11):1380-1381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5例随机分为3组各55例,均口服用药,氨氯地平组(氨氯地平5 mg每日1次),缬沙坦组(缬沙坦80 mg每日1次)及联合用药组(氨氯地平5 mg+缬沙坦80 mg 每日1次)。观察治疗12周后3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2周后3组的总有效率:联合用药组为90.9%,氨氯地平组为70.9%,缬沙坦组为69.1%。3组中均出现少量不良反应,患者均能耐受,未停药。结论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用药,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缬沙坦分别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3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1和观察组2,每组65例,其中,观察组1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观察组2采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浆 NO、内皮素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1患者血浆 NO 升高,内皮素降低(P <0.05)。观察组2患者血浆 NO 升高,内皮素下降(P <0.05)。但是,观察组1和观察组2在治疗后血浆 NO 和内皮素方面,没有显著区别(P >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者联合氢氯噻嗪在治疗老年高血压方面并没有明显的疗效差异,治疗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倍他乐克)与左旋氨氯地平(施慧达)联合用药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倍他乐克组和左旋氨氯地平组,每组20例。治疗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和倍他乐克联合用药,左旋氨氯地平每次1片(2.5 mg),1次/d,倍他乐克每次1/2片(25 mg),2次/d;倍他乐克组给予倍他乐克每次1/2片(25 mg),2次/d;左旋氨氯地平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每次1片(2.5 mg),1次/d。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倍他乐克组(80%)和左旋氨氯地平组(8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比较,相对于治疗组,倍他乐克组引起心率减慢,左旋氨氯地平组引起心率加快,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用药治疗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心悸、心动过缓、脸红、下肢水肿等不良反应,其中倍他乐克组和左旋氨氯地平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和美托洛尔合用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在降低血压、提高临床疗效等方面均优于单独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降压作用,且不引起心率波动,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氨氯地平联用贝那普利或氢氯噻嗪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9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初次诊断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76例,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组(A组,n=92例)、氨氯地平/12.5mg氢氯噻嗪组(B组,n=92例)与氨氯地平/25mg氢氯噻嗪组(C组,n=92例)。将三组所有患者服用氨氯地平片5mg,1次/d,A组单用氨氯地平5mg两周血压不达标者加服贝那普利10mg;B组单用氨氯地平5mg两周血压不迭标者加服氢氯噻嗪12.5mg;C组单用氨氯地平5mg两周血压不达标者加服氢氯噻嗪25mg。观察12周,详细记录血压水平、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单独服用氨氯地平片5mg,1次/d,血压达标的仅有98例(35.5%)。12周总有效率:A组有效87例(94.5%);B组有效82例(89.1%);C组有效88例(95.7%),三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A组6例(6.5%),不能耐受的咳嗽4例,踝部水肿2例;B组5例(5.4%),低钾血症4例,高尿酸血症1例;C组15例(16.3%),低钾血症10例,高尿酸血症5例。三组不良反应: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分别与A组、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用贝那普利或小剂量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疗效相似,但较大剂量氢氯噻嗪不良反应显著增加,故推荐降压中联用小剂量利尿剂。  相似文献   

9.
李鸿飞 《重庆医学》2013,42(8):926-927
目的 探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该院心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4例,随机分为3组,A组64例,给予缬沙坦80 mg氨氯地平5 mg开始,每日1次;B组50例,给予缬沙坦胶囊80 mg开始,每日1次;C组50例,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开始,每日1次.疗程均为12周,比较3组的疗效.结果 A组、B组及C组血压控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1%、66.0%、70.0%,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A组明显优于B组及C组(P<0.05).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单片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复方制剂不仅能有效控制轻、中度高血压,还能改善用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缬沙坦及氢氯噻嗪三联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2010年选取大连市高新产业园区凌水地区医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氨氯地平5mg+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25mg)、B组(氨氯地平5mg+缬沙坦80mg)、C组(氨氯地平5mg+氢氯噻嗪25mg)、D组(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25mg),各30例。根据不同分组,给予不同的降压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在治疗前后的改变。结果治疗前检查,4组患者血压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治疗6~8周后,A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与B、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在不同的阶段均要明显低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缬沙坦及氢氯噻嗪三联用药可较为有效的改善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及舒张压,三联用药的效果明显好于两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及血管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老年高血压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缬沙坦治疗,比较2组血压、ET-1、NO以及血管弹性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2组治疗2、4、6、8周后,血压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8周后ET-1、NO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2组治疗8周后,大动脉弹性指数(C_1)、小动脉弹性指数(C_2)均较治疗前增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增高明显(P<0.05);治疗8周后,2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及踝臂指数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明显,ET-1均明显下降,NO明显升高,血管弹性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A组)和氨氯地平组(B组)及联合组(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C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4周后,C组的总有效率达96.7%%.明显高于A组和B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显效率达76.7%,也明显高于A组和B组的显效率,但三组间的有效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B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痛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高血压痛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给予缬沙坦/氨氯地平80mg/5mg.qd(A组);缬沙坦胶囊80mg.qd(B组);氨氯地平片5mg.qd(C组);对照组安慰剂(D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发色底物法及Born比浊法,观...  相似文献   

14.
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的临床观察。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入住保定市第二医院心内科的96例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组和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口服缬沙坦80 mg/d,辛伐他汀20 mg/d;对照组口服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1片/d。服用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125.7±11.5)mm Hg vs(141.4±12.5)mm Hg和(72.5±10.5)mm Hg vs(88.5±10.2)mm Hg,P<0.05]。治疗后观察组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4.83±0.72)mmol/L vs(5.79±0.74)mmol/L,(2.03±0.68)mmol/L vs(2.36±0.64)mmol/L,(3.06±0.92)mmol/L vs(3.23±0.93)mmol/L,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对照组[(1.23±0.22)mmol/L vs(1.12±0.24)mmol/L,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低,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缬沙坦及氢氯噻嗪三联用药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疗效。方法:16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CAH组(氨氯地平5mg+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25mg),CA组(氨氯地平5mg+缬沙坦80mg),CH组(氨氯地平5mg+氢氯噻嗪25mg),AH组(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25mg)各40例。根据不同组别,患者服用不同的降压药物,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4组治疗前的血压基础值未见统计学差异;8周后,CAH组的收缩压变化值及舒张压变化值与CA组、CH组、AH组比较,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CAH组在不同阶段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CA组、CH组及AH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缬沙坦及氢氯噻嗪三联用可有效地控制高血压病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此治疗方案比三种药物间的两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7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高血压治疗组)37例和观察组(常规高血压治疗加黄芪注射液治疗组)37例,然后将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7、14d的动脉弹性相关指标及RAAS系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7、14d的动脉弹性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RAAS系统指标则均低于对照组常规高血压治疗后的检测水平,且其治疗后的检测水平均优于本组治疗前,两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功能状态及RAAS指标,因此对于疾病状态的改善具有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及其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4月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缬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而观察组的SBP和PP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观察组较治疗前或者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治疗前后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对血脂升高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胡悒萍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2):1259-1260
目的比较氨氯地平合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与合用缬沙坦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的疗效及对脉压(PP)的影响。方法将华师社区门诊单用氨氯地平血压控制仍不理想的56例老年ISH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n=28)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50mg/d),对照组(n=28)加用缬沙坦(80mg/d),疗程4周。比较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OBP)、脉压的变化。结果①两组SBP均明显下降(P〈0.01),2周后对照组SBP下降幅度略高于治疗组(P〈0.05),但4周后两组间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别(P〉0.05);②治疗组DBP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P〈0.01);PP明显缩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SMN—SR在有效降低SBP的同时降低DBP不明显,使PP减小,有利于老年ISH患者的降压治疗。对于单用钙离子拮抗剂血压控制仍不理想的老年ISH患者加用硝酸酯类是比较理想的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缬沙坦与贝那普利联合用药和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予缬沙坦每次80 mg,每日一次,贝那普利每次10 mg,每日一次;对照组(30例)予贝那普利每次10 mg,每日一次,氨氯地平每次5 mg,每日一次;疗程共2个月,观察治疗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Scr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h尿蛋白改善比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血肌酐方面,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I+ARB联合用药,除有效控制肾性高血压外,在肾脏保护方面强于应用ACEI+CC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