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68年。Friedenstein发现骨髓中存在一类可以单克隆形式增殖.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细胞形态与集落方式类似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这类细胞与造血干细胞完全不同。实验发现在体外培养这类细胞的过程中,严格控制其所处的微环境,这类细胞可向骨、软骨、脂肪.肌肉、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等间充质来源的细胞类型分化,在体内移植后同样具有这一特性,因而将其命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兴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众多疾病的治疗上渐已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介绍其在血管性痴呆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胶质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胶质瘤因其固有的侵袭生长特性,使现阶段临床所实施的各项治疗措施总难以彻底清除浸润于实质深部或远离肿瘤床部位的散在瘤细胞,而这些散在细胞也成为胶质瘤术后复发、病死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随着胶质瘤基因治疗的展开,现已发现包括自杀基因、反义基因、野生基因替代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基因治疗靶的和治疗策略。但回顾多年来基因治疗所选择的转基因载体(包括病毒载体与非病毒载体),因其在目的基因转染率、表达率及恒定表达和免疫源性等方面各自存在的不足,很难  相似文献   

4.
学术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于其易于获取,并可以在体外短期内大量扩增,是目前最有希望应用于软骨组织工程的干细胞。 目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软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状况进行综述。 检索策略: 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1982-10/2006-12 Pubmed数据库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软骨缺损相关文献,检索词“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cartilage defect”,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 同时检索1982-10/2006-12 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检索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缺损”,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126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综述类及实验类文章;②中文核心期刊收录文献。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 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来自Pubmed数据库及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文献类型为综述类及实验研究。 资料综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具有分化产生软骨的能力已被证明,而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软骨表型的分化却是一个受多种因素限制的复杂过程,目前调控机制仍不明确。动物实验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修复具有临床意义的骨和软骨缺损。虽然近年来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在软骨组织工程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各阶段细胞标志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的控制及基因转染技术及临床应用的评估结果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结论:动物实验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修复具有临床意义的骨和软骨缺损,虽然近年来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在软骨组织工程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肾脏辐射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向包括肾脏系膜细胞在内的肾实质细胞分化,且肾损伤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修复肾脏结构和功能的作用。 目的:观察肾脏辐射损伤大鼠模型接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肾脏组织学及功能学变化。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实验,于2009-01/10在珠江医院血液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清洁级雄性SD大鼠35只,20只用于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剩余1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细胞移植组,5只/组。 方法:全骨髓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达90%融合时胰酶消化传代。模型组、细胞移植组大鼠建立辐射损伤模型,接受X射线全身照射,剂量率为500 cGy/min,距靶源100 cm,每次剂量6 Gy,1次/周,连续3周。接受照射完毕后24 h,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移植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1 mL细胞悬液,含3×106个细胞,共3次;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鼠尾静脉注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主要观察指标:肾脏组织学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血清和肾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的表达,血清中肌酐和尿素氮的表达。 结果:①肾脏组织病理显示,模型组肾皮质变薄,间质增多;肾小体分布不均匀;肾小球结构紊乱,肾小球血管及出、入球血管变窄,肾小囊腔部分消失;可见部分肾小球变性硬化表现。细胞移植组肾皮质较模型组明显增厚,结构较清晰,间质充血水肿明显减轻;可见较多完整的肾小体;部分肾小球仍存在变性、硬化表现,可见明显的肾小囊腔。②氧自由基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大鼠血清和肾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均明显升高(P < 0.05),丙二醛水平均明显降低(P < 0.05)。③肾功能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大鼠血清中肌酐和尿素氮浓度明显降低(P < 0.05)。 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具有对抗和修复辐射损伤大鼠肾脏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6.
背景:近年来诸多研究已经报道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脏病理条件下能够分化为具部分功能的类肝细胞且可修复受损肝脏。 目的:总结和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肝衰竭中的研究与应用。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7-01/2009-12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衰竭中的研究与应用”的文章,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衰竭”或“肝干细胞,肝脏疾病” 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衰竭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中英文共371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31篇文章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成体干细胞的一种,其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用于肝衰竭治疗的作用机理主要是转分化和细胞融合。随着研究不断得深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已逐渐开展应用至肝衰竭治疗中,但其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死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负担。但目前在临床上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均不理想。最近的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并能够分泌一系列神经营养因子,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重要的神经功能保护作用,对脑梗死的治疗具有广阔的前景。现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梗死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其治疗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背景:近年来诸多研究已经报道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能与原视网膜结构发生融合,且可治疗部分视网膜变性。 目的:分析总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视网膜疾病中的研究与应用。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5-01/2010-05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视网膜疾病中的研究与应用”的文章,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视网膜”或“视网膜疾病” 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视网膜疾病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中英文共286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29篇文章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向视网膜样细胞分化的能力,具有分化为视网膜神经细胞以修补受损视网膜的可能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视网膜神经细胞,并能够帮助损伤的视网膜重新修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视网膜下移植可用于一些视网膜变性的治疗。然而,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分化为视网膜细胞还不理想,诱导分化的机制还不清楚,故视网膜下移植的途径及移植后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研究发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向神经细胞分化,并对脑缺血性疾病的神经功能缺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本文就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取材来源、分离培养、细胞表面标记、神经细胞方向分化潜能及其在脑缺血性疾病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多胚层方向分化能力,及其在细胞和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引起了干细胞研究的广泛关注。尤其在神经科学领域,MSCs与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相比,前具有取材方便、体外扩增相对容易及伦理法律等方面的优势,使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温度敏感型永生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tsSV40LTag - BMSCs).观察不同温度条件下,tsSV40LTag - BMSCs的增殖情况.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FITC标记CD29、CD31、CD44、CD45、CD90抗体,CD34单克隆抗体荧光标记大鼠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pRNS -1质粒转染BMSCs以及阳性克隆的筛选和扩增.RT - PCR检测BMSCs中tsSV40LTag的表达.测定33℃和37C两种温度下,tsSV40LTag - BMSCs生长曲线.结果 成功构建tsSV40LTag - BMSCs.33℃时,tsSV40LTag - BMSCs生长增殖速度较快,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连续传代增殖;37℃时,细胞生长增殖速度明显减慢,甚至停止生长.结论 tsSV40LTag- BMSCs的成功构建,为其移植治疗颅脑创伤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背景:研究发现肝纤维化环境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适宜的分化环境,提示通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纤维化成为可能。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同移植时期及移植时间长短对大鼠肝纤维化进程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实验,于2007-11/2008-08在福建医科大学及福建省科研所完成。 材料:普通级五六周龄雄性SD大鼠5只用于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清洁级成年雌性SD大鼠68只,分别于造模10周、12周后处死,前者分为对照组、造模第6周细胞移植组2个亚组,12只/组;后者分为对照组、造模第6周细胞移植组、造模第8周细胞移植组3个亚组,动物数量分别为16只,16只,12只。 方法:各组大鼠均通过腹腔注射四氯化碳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取体外分离培养的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0.2 mL(含 5×106个细胞),分别于造模后第6,8周经尾静脉注入各细胞移植组大鼠体内,对照组同法注入L-DMEM培养基,各组于培养对应时间点处死。 主要观察指标:大鼠一般情况及肝纤维化和炎症程度。 结果:①造模10周后处死:与对照组比较,造模第6周细胞移植组肝纤维化评分均值明显降低(t=-2.45,P=0.023),炎症程度方面无明显差异(t=-0.60,P=0.554)。②造模12周后处死:对照组、造模第8周细胞移植组的肝纤维化及炎症程度评分均值均基本相似(t=-0.21,P=0.84;t=-0.18,P=0.86),2组均明显高于造模第6周细胞移植组(t=6.17,t=8.61,P < 0.01)。③造模10周后处死与造模12周后处死比较:随细胞移植时间的延长,造模第6周细胞移植组肝纤维化及炎症程度评分均值均明显降低(t=-6.98,t=-9.78,P < 0.01)。 结论:早期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减轻CCl4引起的肝脏炎症程度,同时改善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此作用与移植时间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治疗MCAO大鼠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用改良线拴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6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移植组(A组)、磷酸盐缓冲液溶液组(B组)与假手术组(C组)。在模型建立后7 d,通过立体定向方式将1×106个BMSCs移植入A组大鼠损伤侧纹状体,B组大鼠以同样方式在同样部位移植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C组完成立体定向过程,但无液体注入。应用改良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 NSS评分)、水迷宫测试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并取大鼠脑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A组m NSS评分优于B组、C组(P0.05);A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5)。A组大鼠在脑损伤中心及周围区,可见Brdu单染阳性细胞及Brdu+BDNF、Brdu+GFAP、Brdu+v WF、Brdu+VEGF双染阳性细胞。结论立体定向移植BMSCs可以显著改善MCAO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In addition to its key role in complex motor function, the cerebellum is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to have a role in cognition. Thus, motor and cognitive deficits can be associated with cerebellar degeneration. After unilateral lesion in cerebellum (folia VI) was caused by Quinolinic acid, CM-DiI label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which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from bone marrow, were transplanted into the damaged folium. Motor function was assessed using the cylinder test, rotarod, hanging wire and beam balance during 6 weeks after transplantation. Cognitive function was assessed using the Morris water maze learning paradigm in 3 weeks after transplantation. Six weeks after transplantation surviving MSCs were detectable in QA-treated animals. The MSC-transplanted group showed markedly improved functional performance in spatial memory, motor learning, locomotor asymmetry, dysmetria, abnormality in neuromuscular strength and equilibrium 2-6 week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s. We found that cerebellar lesions produced deficits (folia VI) in motor and cognitive aspects of a spatial task.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ransplantation of MSCs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behavioral abnormalities of these animals during six weeks after engraftment. According to results of this assay, cell therapy by means of bone marrow derived adult stem cells promises for treatment of cerebellar diseases.  相似文献   

15.
Non-invasive tracing in vivo can be used to observe the mig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grafted stem cells,and can provide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treatment.This study utilized adenovirus-carrying 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AD5/F35-eGFP) and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labeled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BMSCs,double-labeled by AD5/F35-eGFP and SPIO,were transplanted into ra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via the subarachnoid space.MRI tracing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BMSCs migrated to the injured spinal cord over time(T2 hypointensity signals).This result was verified by immunofluorescence.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RI can be utilized to trace in vivo the SPIO-labeled BMSCs after grafting.  相似文献   

16.
背景:由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乏特异性表面抗原,常根据其贴壁生长、成骨成脂分化等生物学特点来鉴定。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IgA肾病大鼠肾脏中的定位与分布情况。 方法:以牛血清白蛋白+葡萄球菌肠毒素B+皮下注射四氯化碳的改良法建立SD大鼠IgA肾病模型。造模成功分别经尾静脉移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或生理盐水,并设立不造模的正常对照组。移植后1,4周观察各组大鼠的尿蛋白、肾功能、肾脏病理变化、IgA荧光沉积变化,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观察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肾组织中的分布情况。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1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尿蛋白、血肌酐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移植后4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肾脏病理变化、IgA荧光沉积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可促进大鼠IgA肾病的修复,并可定位于肾小球系膜区及少数肾小管间质区,但随时间延长,BrdU标记的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肾组织中分布却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目前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诱导因子的诱导作用,而微环境的诱导作用研究较少。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胎肝细胞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的影响。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反复贴壁法纯化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孕3周大鼠胚胎肝脏细胞,差速贴壁法纯化肝脏细胞;阴性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只加入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L-DMEM培养基。诱导组在阴性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一定浓度肝细胞生长因子或者与胎肝细胞共培养进行诱导分化。 结果与结论:诱导组白蛋白、甲胎蛋白水平均高于非诱导组(P < 0.01),诱导组糖原染色阳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CK-18阳性,而非诱导组糖原染色、CK-18均阴性。结果显示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胎肝细胞均可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具有肝细胞样细胞表型和功能的类肝细胞。  相似文献   

18.
背景:目前,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心、肝、肾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应用。 目的:对国内外应用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现状及新进展作一综述。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2001-12/2009-12关于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超顺磁性氧化铁,干细胞,标记,磁共振成像”或“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tem cells, labe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近5年内文章内容与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关者,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243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关于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40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以往通过光镜识别干细胞标记物的研究中,必须用传统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从体内取得组织才能进行细胞探测,这显然不适合进行动态观察,更不适用于临床研究。超顺磁性氧化铁可以有效地进行活细胞标记,而这种标记方法不会影响细胞的活力、生长、分裂、迁移、分化等生物学功能,对细胞没有毒性,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以用MRI进行活体示踪研究。  相似文献   

19.
间充质干细胞是可大量获取的肌腱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但体外如何诱导其分化为功能化腱样细胞成为此项技术的关键。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对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裂增殖和胶原产生的影响。 方法: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采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干预(设立高、中、低剂量富血小板血浆组,并设空白对照组),每日计数细胞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用MTT比色法分析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和增殖能力。以ELISA定量检测细胞的胶原产生,通过RT-PCR反应测定富血小板血浆干预前后细胞Ⅰ型胶原基因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高、中、低浓度富血小板血浆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保持较高的增殖活性,呈快速生长,曲线上升幅度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培养时间越长作用越明显,培养一定时间后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较高剂量的富血小板血浆对细胞的增殖作用较为明显。富血小板血浆能明显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Ⅰ和Ⅲ型胶原合成,剂量越大,刺激胶原产生的作用越明显。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备组织工程化肌腱种子细胞的基本条件,富血小板血浆具有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向肌腱细胞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39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肝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惟一有效手段,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供体短缺、价格昂贵及免疫排斥反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避免以上缺点。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失代偿期肝硬化和慢性重症患者改善作用。 方法:纳入纳入终末期肝病患者39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2例,慢性重肝衰竭患者7例。分离其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行肝动脉插管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后1,2,4,8周进行生化检测,并观察其移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分别计算出CTP和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观察各个时间段分值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1,2,4,8周,37例(93%)患者丙氨酸转氛酶逐渐降低,白蛋白、胆碱脂酶活力、胆固醇、凝血酶原活动度均升高(P < 0.01)。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移植后8周内腹水减轻32例(80%),食欲改善34例(85%),乏力好转37例(93%),腹胀减轻34例(85%)。CTP-B级和CTP-C级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均降低。所有移植患者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提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作为治疗慢性肝衰竭的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