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改进和完善大鼠再灌注心律失常在体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将3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模型组(n=20)、胺碘酮组(n=8,3mg·kg~(-1),舌下静脉注射)。麻醉动物后,钝性分离大鼠3、4肋间肌,用自制小拉钩拉开胸腔,"双线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经8min缺血后剪断结扎线,再灌注30min,观察各组死亡率,实验中用PowerLab连续描记心电图,分析再灌注期心电图变化。结果模型组再灌注期100%出现明显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心室纤颤、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等,恶性心律失常引起的死亡率为55%;胺碘酮可有效控制心律失常,仅发生室性早搏,死亡率为0(P<0.01)。结论改良方法制备的大鼠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动物模型的重复性好,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会诱发肺部炎症以及纤维化。方法 Wistar大鼠1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2组均缺血45 min再灌注3 h。实验结束后放血处死大鼠,取肺组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血清,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蛋白含量以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浓度,计算肺通透性指数(PPI)、测定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缺血再灌注组血清CK-MB活性及TGF-β1浓度均增高,PPI值升高,肺组织TNF-α蛋白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可诱发肺部炎性纤维化。  相似文献   

3.
参麦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复制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缺血10min和缺血60min两种模型观察缺血性心律失常,观察发生率最高的缺血10min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对照组和参麦注射液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参麦注射液1.5ml/kg,动态Ⅱ导心电图监测室性早搏(PVB)、室性心动过速(VT)及心室颤动与扑动(VF)的发生率.结果 参麦注射液可明显减少缺血10min和60min心律失常PVB、VT、VF的发生率(P<0.01),亦可明显减少再灌注10min心律失常VT(P<0.05)及VF(P<0.01)的发生率.结论 参麦注射液可明显减少大鼠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豆异黄酮(SI)预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Langendorff灌注大鼠离体心脏,停灌/复灌方式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低剂量SI组(L-SI)、中剂量SI组(M-SI)、高剂量SI组(H-SI),L-SI、M-SI、H-SI组分别予SI 30、60、120mg.kg-1.d-1灌胃,第15天末采集心脏收缩期左心室内压上升的最大变化速率(+LVdp/dtmax)、舒张期左心室内压下降的最大变化速率(-LVdp/dtmax)及左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及心率与发展压的乘积(RPP)并分析;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R组LVEDP明显升高(P<0.01);LVDP,+dp/dtmax,-dp/dtmax,RPP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与I/R组比较,M-SI组LVEDP明显降低(P<0.01),RPP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H-SI组LVDP、+dp/dtmax、-dp/dtmax均明显升高(P<0.05,P<0.01)。I/R组中,心肌纤维断裂,线粒体肿胀,嵴破坏消失,此变化在M-SI、H-SI预处理组中明显减轻。结论:中、高剂量SI对离体缺血再灌注大鼠受损伤的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义汉  张伟 《江苏医药》1992,18(5):234-236
采用大鼠离体工作心脏,观察卡托普利(CAP)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CAP 减少心肌肌酸磷酸激酶(CPK)释放、减少心肌丙二醛(MDA)生成、降低心肌细胞内钙含量、减少再灌注诱发的室颤(VF)和室速(VT)的发生率,并对心肌超微结构具有保护作用。作者还把CAP 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作了比较。提示CAP 具有自由基清除作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改进离体大鼠心肌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在传统造模的基础上进行改良,采用在结扎线下加一硬塑管打双结的方法,阻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局部缺血30min,再灌注180min。分别测定改良组和传统组的心肌梗死面积、漏出液肌酸激酶(CK)活力。结果改良组梗死区/缺血危险区为(45±7)%、变异系数(CV)为15%,CK活力为(382±18)U/ml、CV为5%;传统组梗死区/缺血危险区为(43±11)%、CV为25%,CK活力为(364±30)U/ml、CV为8%。结论改进后的模型制作方法其心肌缺血稳定、可靠,技术难度低,提高了造模的成功率,较传统法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瘦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模型心肌的影响及在MIRI中的作用.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MIRI组、瘦素预处理(Leptin+MIRI)组和瘦素处理(MIRI+Leptin)组,每组各6只.4组在MIRI手术后120min处死大鼠,观察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瘦素水平以及血清瘦素、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钙蛋白T(TnT)水平.结果:与MIRI组比较,瘦素处理增加心肌梗死面积和升高心肌瘦素水平及血清瘦素、LDH、AST、TnT水平,瘦素预处理可减少心肌的梗死面积和降低心肌瘦素水平及血清瘦素、CK、LDH、AST、TnT水平.结论:瘦素处理和高水平的瘦素加重了MIRI,瘦素预处理可能通过减少心肌和血清的瘦素水平以减轻MIRI.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的早期及延迟效应对中年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差异。方法对预适应组中年大鼠实施1d或连续3d无创性后肢缺血预适应后,分别对其立即实施心脏I/R处理,或24h后再实施心脏I/R处理,与对照组(单纯实施心脏I/R)相比较,观察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的早期和延迟效应对中年大鼠心脏I/R后心脏生理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ST段]、血清学指标、心律失常Lambeth评分、各组I/R后的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结果无创性后肢缺血预适应的早期效应组保护效应作用明显。1E,3E组心脏梗死面积(IS/AAR)减小,与对照组IS/AAR[(50±9)%]比较,1E[(15±5)%]和3E[(35±10)%]组IS/AAR显著降低(P<0.05);心律失常Lambeth评分降低,1E[(2.6±0.9)分]、3E[(2.6±1.1)]分组与对照组[(4.2±0.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减少,血浆中MDA的含量在1E[(7.4±1.2)nmol/ml]、3E[(6.8±0.9)nmol/ml]组中较对照组大鼠[(9.4±1.0)]nmol/ml均显著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增加,血浆中SOD酶活性在1E[(295±30)U/ml]、3E[(345±22)U/ml]组中较对照组大鼠[(257.4±21.0)U/ml]均显著升高(P<0.05,P<0.0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酶活性增加,与对照组[(1196±127)U/L]相比,早期预适应组1E[(1547±193)U/L],3E[(1624±69)U/L]组血清中GSH-PX的活性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无创性后肢缺血预适应的早期效应对中年大鼠心脏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其作用大于其延迟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川芎嗪与阿魏酸配伍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分别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川芎嗪与阿魏酸配伍组。后2组制备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造模6h后检测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24h后取心脏,RT-PCR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P-选择素、E-选择素mRNA表达。结果:川芎嗪与阿魏酸配伍可明显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CK(P<0.01);但对血清LDH以及心肌SOD和MDA作用不明显(P>0.05);还可显著降低E-选择素、P-选择素mRNA表达(P<0.01)。结论:川芎嗪与阿魏酸配伍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吕传君  邹延新  杨磊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1):3230-3232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三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组和EPO+L/RI组.采用开胸结扎LAD 30 min、再灌注150 min的方法建立大鼠MIRI模型,模型制备前给予EPO腹腔注射5000 u/kg,其余两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采用硫代巴比妥(TBA)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采用酶连免疫吸附反应(ELISA)法测定心肌损伤标志物(cTn Ⅰ、CK、CK-MB)含量.结果 L/RI组大鼠血清MDA、MPO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t=10.445、9.848,均P<0.05);经EPO干预后,EPO+I/RI组大鼠血清MDA、MPO水平显著低于I/RI组(t=5.087、6.683,均P<0.05).I/RI组大鼠血清cTn Ⅰ、CK、CK-MB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t =8.153、5.411、3.729,均P<0.05);经EPO干预后,EPO+ I/RI组大鼠血清cTn Ⅰ、CK、CK-MB水平显著低于I/RI组(t=4.808、4.089、3.002,均P<0.05).结论 EPO对MIRI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其抗氧化、抗炎以及对心肌细胞的保护效应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扎冠状动脉分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优势。方法将6只杂种犬经开胸手术并结扎左前降支制成心肌梗死模型,结扎血管后利用心电监护仪监测其心电图动态变化,并于结扎冠状动脉前、结扎后1h进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增强图像上,观察心肌梗死的病变部位及形态,并测量其CT值。结果结扎左前降支血管后确切阻断左室前壁的血供,心电监护显示结扎后2min开始出现ST段抬高。结扎冠状动脉前6只犬心肌增强扫描均呈均匀强化,结扎后1h左心室前壁或心尖区有明显的低密度缺血区形成,结扎后1h图像上正常心肌与梗死心肌的CT值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分支法制作心肌梗死模型方法可靠,操作简单,可作为心肌梗死实验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大鼠前列腺炎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索实验性前列腺炎发病机制,为中药药效学研究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将角叉菜胶和标准大肠埃希菌直接注射SD大鼠前列腺内,手术后1、3、5、7d分批解剖,进行外观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形成典型的前列腺炎动物模型。结论用上述造模方法形成的大鼠前列腺炎,可以为中药药效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辣木籽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SD大鼠75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辣木籽混悬液0.5 g/kg、1.0 mg/kg、2.0 g/kg灌胃.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30分钟,再灌注120分钟.观察心肌梗死范围,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结果 模型组梗死区心肌梗死范围大于假手术组,高中低剂量组梗死区心肌梗死范围分别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低剂量组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分别和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辣木籽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损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并进行评估,以提高存活率和成功率。方法分批对70只SD大鼠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同时设15只假手术组,并计算死亡率。于4周时行血流动力学检查,检测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以及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结果4周时模型组HR、+dp/dtmax和-dp/dtmax绝对值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LVEDP则高于假手术组(P<0.05)。随着手术大鼠例数增多,存活率得到提高(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4周形成心力衰竭模型,通过经口气管插管法、选择结扎冠状动脉分支末梢部位、增加手术操作熟练程度,可提高动物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建立方法若干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建立方法的改进。方法采用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成心肌梗死,研究制模过程中麻醉、人工呼吸、开胸结扎等对造模成功率的影响。结果随着对操作过程中若干技术的改进,术后2周组动物死亡率由第一阶段的49%降为第二阶段的27%(P〈0.05)。结论肺损伤是影响造模成功率的最重要因素,麻醉、术后观察及管理是关系到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通过制作GK糖尿病大鼠及非糖尿病大鼠心肌梗死模型,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在糖尿病大鼠合并心肌梗死时与非糖尿病大鼠心肌梗死时的变化,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心脏病理改变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方法应用体质量在200~250g的雄性GK糖尿病大鼠及其对照雄性Wistar大鼠通过开胸手术结扎麻醉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大鼠在体心肌梗死模型。心肌梗死模型制作前测量血糖。手术成功后分组饲养大鼠3周。3周后,测量血糖,活体剪取心脏,进行iNOS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①GK糖尿病大鼠血糖明显高于Wistar大鼠血糖(P<0.05);②Wistar心肌梗死组与GK心肌梗死组在缺血区可见到心肌细胞iNOS大量阳性染色,但GK心肌梗死组与Wistar心肌梗死组相比,iNOS阳性染色减少,二者吸光度测定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Wistar心肌梗死组与GK心肌梗死组iNOSmRNA表达在缺血区明显增加,但GK心肌梗死组iNOSmRNA表达减少,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OS在糖尿病大鼠合并心肌梗死时其在缺血区的表达是降低的,表明高血糖可能抑制iNOS的表达,使体内一氧化氮(NO)生成减少,不利于梗死后血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作用。方法2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30min再灌注180min组(IRI组)。检测:①心肌组织及血清中NO2-+NO3-值;②心功能指标: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③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④以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后:①心肌组织NO2-+NO3-IRI组较假手术组增高26.7%(P<0.05),血清NO2-+NO3-IRI组较实验后较实验前升高41.1%(P<0.01);②HR和MAPIRI组显著低于假手术组;③血清CK-MB含量IRI组较假手术组升高51%(P<0.01);④心肌组织TUNEL染色IRI组检测到大量阳性凋亡细胞,凋亡细胞阳性指数(AI)IRI组较假手术组升高89.4%(P<0.01)。结论NO升高可能是诱导细胞凋亡,加重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寻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诱发肺损伤的信号机制。方法 1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n=6):心肌缺血再灌注组(C组)和假手术组(S组)。采用活结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C组阻断LAD45min后再灌注3h;S组缝合针仅穿过LAD下方,不结扎。分别于实验结束时放血处死大鼠,提取肺组织、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液和血清;进而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计算肺通透性指数(PPI)、蛋白印迹法检测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蛋白的含量。结果与S组相比,C组CK-MB和PPI明显升高;同时TGF-β1和TNF-α蛋白含量增加。结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TGF-β1和TNF-α蛋白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