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风病是在人体气血内虚的基础上,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及烟酒等诱发,以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形成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为基本病机,在临床上,又分为中脏、中腑、中经络之分(包括现代医学的脑血栓形成、脑梗死、脑出血等疾病,是当代人类死亡的重大原因之一),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麻木不遂,口眼歪斜,不语或语涩为主症,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中医急症》1994,3(6):264-267
概述中风病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不语或言语蹇涩、偏身麻本为主症的常见疾病.依据脑髓神机受损的程度不同,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临床表现为不同证候.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冬春二季最为常见,以急性起病,有上述临床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病,不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均可参考本篇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3.
蒙医认为萨痫主要由于血、希拉亢盛,骤然上冲于脑导致脑之黑脉破裂出血,进而渗于脑质,损害自脉所致(此病与西医的脑出血相同);或者由于巴达干黏液激增而梗塞脉窍,导致气血运行不利所致(此病与西医的脑梗塞或腩出同)。如情绪激动,盛怒或过度兴奋,强力劳作损伤,劳累过度和久病体弱者中水土之毒或受风寒刺激过越者,均为诱发本病之因素  相似文献   

4.
1.精明之府:指头部。《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头者,精明之府”。《医部全录·头门》注:“诸阳之神气,上会于头,诸髓之精,上聚于脑,故头为精髓神明之府。” 2.元神之府:指脑。《本草纲目》曰;“脑为元神之府。”精神意识,记忆思维,视觉器官,皆发于脑,故称。 3.血之府:指脉管。《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夫脉者,血之府也。” 4.胸中之府:指背部。《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 5.肾之府:指腰部。《素  相似文献   

5.
中风又称脑卒中,多由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外,以猝然昏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为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6.
从生理、病理、病机等方面探讨活血化瘀法在出血性中风治疗中的重要性.指出,瘀阻脑络是出血性中风的病理基础;血溢脉外是出血性中风发病之关键;血蓄于脑是出血性中风的病理中心.脑位于头颅之中,相对封闭,蓄于脑中之血无法迅速排出体外,因瘀血阻络及颅内压力的增加,脑出血可自行停止.脑出血之病理重点表现为瘀血滞留于脑内,故出血性中风重点在于尽可能快速清除脑中瘀血.  相似文献   

7.
《中医杂志》2009,50(9)
中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发病急骤,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其急性期以标实为主,风邪所致气血逆乱是本病发病的主要动因,但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已经发生之后,风邪之象渐减,而痰瘀火热之象渐显,痰热阻滞,腑气不通成为此时病机的主要矛盾.约有40%~50%的中风患者表现出痰热腑实证[1].急性中风通腑有利于半身不遂和神志障碍等症的好转,可减轻或防止中风之变证的发生[2].  相似文献   

8.
作者认为,出血性中风或继发的脑内血肿,为“脉外之血”,属脑实质内瘀血范畴,故治疗亦应活血或破血化瘀。作者共治疗本病82例,其中脑实质内出血7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中脏腑者69例,中经络者13例,有意识障碍者72例,神  相似文献   

9.
刘清林 《光明中医》2008,23(5):666-666
脑属阳,五行同心属火。痰瘀渐生,积于脑中之脉,至使脉道阻塞,气血不通,也成中风之变。中风病机当为:痰瘀阻络,阳气不布,阴气不应。中风,脑之重疾,人之大患,证起须臾,变化多端,故名之以风。  相似文献   

10.
一、单项选择硬1.奇恒之府是指()①脑、盆、脉、胆、命门;②女子胞、脑、三焦、骨、脉,胆;③脑、胆、三焦、心包、碱、脉;④脑、翻、骨、脉、胆、女子胞。2.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①肝在志为怒;②脾为筋之宗,③肾开窍于目;④肝为魄之处。3.临床上测知宗气的盛衰,常观察的部位是①脾气虚;②肺阴虚;③胃阴虚;④肾阴虚。13.“乙癸同源”是指()’①心与肾的关系;②肺与肝的关系,③肝与肾的关系;④心与脾的关系。14.气随血脱的生理基础是()①气能生血;②气能行血;③气能摄血;④血为气之母。巧.五脏六腑之大主是()①心;②肺;③脾;④肾。二、多项…  相似文献   

11.
脑出血急性期从痰瘀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多见痰火、血瘀之象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属中医“中风”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之发生,主要因素在于患者平素脏腑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怒,或恣食饮酒,或外邪侵袭等诱因,以致肝阳暴亢,阳化风动,血随气逆,痰从横窜,血溢脑脉之外而成。临床所见,脑出血患者多素体肝阳偏亢,急躁易怒;或喜食肥甘厚腻之品,形体偏盛;或长期酗酒,痰湿内生,而形成阴虚阳亢或痰湿内盛体质。在此基础上,诸多诱因导致脑血管破裂,血溢脉外。而血溢于脑脉之外即成离经之血,即中医所称的瘀血。所以,可以认为本病的病理基础是痰与火,病理产物即是瘀血…  相似文献   

12.
中风是一种常见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多因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素虚,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怒或跌仆而致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所致.  相似文献   

13.
王仲英治疗高血压性眩晕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邪入脑是基本病机 本病属于中医眩晕、中风等病范畴.王老认为,病邪入脑是基本病机.因脑为元神之府,只需清阳之气以熏养,而不容半点阴浊之邪侵犯.若有邪犯,则疾病顿时而发.如<灵枢·大惑论>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  相似文献   

14.
刘庆宪 《中医杂志》2001,42(12):721-722
在神经内科临床中常遇到无实质性病变且不明原因性脑鸣,主诉或如虫鸣、或如蝉叫、或如雷轰,经年不止,影响生活,西药难效。笔者以中医分型诊治,疗效明显,举例论述如下。1 益肾填精补髓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病后精血衰少,或恣情纵欲,以致耗伤肾精,肾精损耗,髓海空虚,不能上营清窍,复加无根之火上浮,引起脑中鸣响,即《灵枢·海论》所言“髓海不足,则脑转鸣耳”。症见脑鸣,面色潮红,腰膝酸软,头昏眼花,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或数。为  相似文献   

15.
中风病机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清林 《光明中医》2008,23(6):839-840
脑属阳,五行同心属火。痰瘀渐生,积于脑中之脉,至使脉道阻塞,气血不通,也成中风之变。中风病机当为:痰瘀阻络,阳气不布,阴气不应。  相似文献   

16.
王树萍 《光明中医》2010,25(9):1734-1735
中风病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劳倦内伤等引起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为基本病机,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死亡率高,致残率高,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在本病的预防调养方面,中医药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和优势。  相似文献   

17.
复方三酮脑通片是著名中医学家刘惠民治疗缺血性脑病之脑脉通方,主要由三七、川芎、葛根、羌活等组成,具有活血化瘀,通脉活络之功效,用于脑脉瘀阻,中风偏瘫,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等缺血性脑病。本文对复方三酮脑通片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脑脉通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用西比灵、舒降之、肠溶阿斯匹林作为对照,服药前后记录脑血流图和脑血管多普勒超声血流图、血NO、SOD、MDA、CRP、血粘和血脂的情况及头晕、头痛、健忘、失眠、血管杂音等症状和体征.结果:脑脉通治疗后,病人脑动脉硬化症总有效率为92%.NO、SOD明显升高,MDA、CRP明显下降,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脉通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疗效明显,且没有任何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神经内科临床中常遇到无实质性病变且不明原因性脑鸣 ,主诉或如虫鸣 ,或如蝉叫 ,或如雷轰 ,经年不止 ,影响生活 ,西药难以收效。笔者以中医分型诊治 ,疗效明显 ,举案述之。1 益肾填精补髓法病后精血衰少 ,或恣情纵欲 ,以致耗伤肾精。肾主骨生髓 ,脑为髓之海 ,肾精损耗 ,髓海空虚 ,不能上营清窍 ,复加无根之火上浮 ,引起脑中鸣响 ,即《灵枢·海论》所言 :“髓海不足 ,则脑转耳鸣”。症见脑鸣 ,面色潮红 ,腰膝酸软 ,头昏眼花 ,盗汗 ,舌红苔少 ,脉细或数。为肝肾阴虚 ,精髓亏空为本 ,虚火上炎为标 ,治当大滋肾阴、填精补髓 ,宜六味地黄汤壮…  相似文献   

20.
梁忠 《光明中医》2012,27(3):427-429
脉诊是中医四诊体系中最有特色的内容之一,滑脉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脉象.现代的脉学专著及教材对滑脉形态的描述主要为: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其病脉主痰饮、食积和实热.现在临床有些医生诊脉,只要脉来流利且数,都会认为是滑脉,笔者认为,此有悖古人所言滑脉之本义.前人所言滑脉之象,应是其搏指如珠之应为其形,如盘中珠、荷上露,位置四处滑动(溜动)不定为其处;或脉来一次搏指如雀鸟快速连续啄食二三下或二三个串珠先后连续滚过指目.滑脉之病脉仅为痰饮、食积.特提出与有不同见解之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