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路长鸿  赵青  蔡尚郎 《山东医药》2004,44(28):33-34
为了安全、有效起搏心脏,起搏器工作时的实际起搏电压应高于阈值的2~3倍。普通起搏器2.5~5.0V的起搏电压虽安全、稳定,但其浪费能源,且缩短起搏器的寿命。我们将Kappa700型起搏器用于临床,认为其应用安全、有效,且其自动阈值管理功能及高阻抗电极的应用在不增加起搏器体积、重量的基础上延长了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心脏起搏已广泛用于治疗缓慢型和某些快速型心律失常。随起搏器技术的发展,目前起搏器种类有单腔、双腔、程控多功能、频率反应性和抗心动过速起搏器。因此,学会分析起搏心电图已成为临床和心电图医师的新课题。分析起搏心电图,目的在于了解起搏器的工作方式、功能状况及起搏效果。及时发现起搏系统故障,诊断起搏源性心律失常,为临床进一步处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临时心脏起搏器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时心脏起搏为非永久性置入起搏电极的一种起搏方法。广泛用于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中伴有心动过缓的预防保护性治疗和更换、安置永久起搏器前的过渡治疗,也用于心脏骤停、急性心梗的抢救治疗。现将其临床使用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心脏起搏技术不断完善,起搏治疗在心血管病治疗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置人起搏器只是起搏治疗的开始,后续的随访管理直接关系到起搏治疗的效果。成立起搏中心或建立起搏随访门诊,设专人进行档案管理,由起搏电生理专业的医生直接对安装起搏器的患者进行随访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早期发现和解决起搏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排除一些由于起搏器引起的症状。我院自2003年12月成立了心脏起搏中心,笔者结合我院开展的工作,谈谈此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重视心脏起搏治疗患者的临床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植入了心脏起搏系统患者的定期随访是心脏起搏治疗的重要一环,通过随访可以了解心脏起搏系统(起搏器和导线)的治疗效果,有无副作用和并发症,起搏器是否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使患者最大受益。尤其近年来起搏器工艺水平迅速发展,各种新型起搏器不断问世,程控参数增多...  相似文献   

6.
起搏器通过电极导线发放起搏脉冲进而起搏心脏,引起心房/心室除极,成为起搏器的基本起搏功能.起搏器发放的起搏脉冲在心电图中表现为时限极短的钉样信号,其为起搏器的工作标志,精准确认起搏脉冲信号是分析起搏心电图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7.
心脏起搏系统故障辨认王方正(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100037)随着起搏系统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的电极导管和起搏器不断问世,功能更趋多样化。起搏器的故障有的经体外程控调整起搏器参数可以解决。但有的仍然需要手术探查或换置新的起搏系统。因此,正确...  相似文献   

8.
起搏器起搏阈值是指起搏器起搏心脏需要的最小电能,即起搏器的最低输出.其大小受生理、病理、药物等诸多因素影响常处于波动状态,会增加起搏器能量消耗,减少起搏器使用寿命,可能造成起搏器阈值升高时的失夺获[1].1972年,Funke首先提出通过起搏器自动检测心脏起搏阈值,并以高于起搏阈值较少的能量起搏心脏,可增加起搏器应用安全性,延长起搏器电池寿命.大量研究证实,心室起搏阈值的自动测定和自动调整功能成为评价心室起搏功能的金标准[2-4].与心室除极波相比,心房除极波很小,很难通过测量心房电脉冲刺激后心房除极波判断刺激脉冲是否真正夺获心房,因此,心房自动阈值管理一直是临床一大难题.本文就起搏器心房阈值管理功能的相关研究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从第1台植入性起搏器问世至今,起搏器发展经历了近50年的历程。在此过程中起搏器的寿命越来越长、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大。从单腔起搏器到双腔起搏器再到三腔起搏器,起搏器的工作方式越来越符合人体生理。随着心脏电生理学和心脏病理生理学研究深入,心脏起搏已不再只局限于提高心率,而力图实现激动顺序和激动时间生理化。以往,单腔心房起搏和双腔房室顺序起搏由于能保持房室的同步性,被认为是生理性的(physiologic);而单腔心室起搏使房室失同步,被认为是非生理性起搏。为了全面评价不同起搏方式之间的差异,20世纪90年代欧美等国家先后进行了多个临床试验,比较了不同起搏方式对心功能正常或心功能不良患者预后影响的差异,其中有代表性包括,CTOPP、MOST、UKPACE及DAVID等试验。这些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生理性起搏应能保持房室顺序、能提供频率适应性起搏、起搏后应尽可能保持心室内激动和收缩的同步性。但是起搏器作为一种人工脉冲发生器,尽管目前微电子集成线路已经大大提高其功能,其在模拟生理状态下的心率和心律变化还是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在适当时候给予心脏一定强度的猝发电流刺激,可以使心脏产生电除极进而跳动,起搏器就是通过电刺激方法使心脏活动更规则的。自1958年第一台永久起搏器植入人体以来,起搏器的功能日趋完善和复杂,然而起搏功能自始至终是其最基本和重要的功能。起搏功能是指起搏器按一定的周期、电压、脉宽发放刺激脉冲使心脏激动(即使所起搏心腔的心肌有效除极)的功能。心肌的有效除极可以在心电图中表现出来的,通过心电图即可观察判断起搏器的起搏功能。  相似文献   

11.
对于起搏器依赖的患者而言,起搏器正常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心室起搏.心室的正常起搏需要一个稳定的起搏阈值.早年植入起搏器后,为了确保心脏持续有效起搏,通常需将起搏器输出电压设定为起搏阈值的2~3 倍,消耗了大量的电能,缩短了起搏器的寿命.  相似文献   

12.
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是目前心血管病领域内最活跃的一个方面。对有症状的严重心动过缓,永久性起搏器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起搏技术进展迅速,起搏器的设计和制造工艺日趋完善和精巧,起搏器治疗的适应证也有了新的涵义,已不限于传导系统病变和心动过缓。起搏器的一些新功能,诸如工作方式自动转换、自动夺获自动阈值测试、房室间期动态自动改变,使心脏起搏更符合生理性、更安全和节省电池能源,大大提高了心脏起搏技术的水平,改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起搏器临床应用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不同起搏模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多项研究发现,起搏器起搏模式影响者患者的心室电活动和机械活动,改变心室舒缩顺序,影响心室结构,进而影响心功能和预后。本文就不同的起搏模式对患者的心脏电机械活动、结构、功能产生的影响作一综述,以指导临床合理地选择起搏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为95例严重过缓性心律失常伴晕厥患者施行急诊心脏起搏、随诊、并发症及处理。根据病情急诊心脏起搏予以临时起搏,共23例,永久起搏,共72例,临时起搏方式有经静脉心内膜起搏15例,无创经皮起搏8例。永久起搏除最常用的VVI起搏(其中具有程控功能的起搏器45例)外,另有AAI及DDD起搏器各2例,DDDR起搏器1例,此外,有25例是应邀急诊出诊到兄弟医院去安置的。全部病例急诊起搏均获成功,晕厥及阿斯综合征得以控制,随诊结果示绝大多数病例延长了生命,改善了心功能,提高了生活质量,本文并讨论了不同起搏方式的特点及适应症。  相似文献   

15.
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许原 《心电学杂志》2003,22(1):49-51
双腔心脏起搏器经心房和心室电极导线进行先心房后心室心脏双腔起搏,与单腔VVI起搏器相比具有血流动力学等多方面的优越性,属于十分理想的生理性心脏起搏方式。双腔心脏起搏器临床最重要、最常见的一种合并症为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这与双腔起搏器的功能特点相关。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发生时,将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变,其起搏心电图十分常见且重要。为提高对这一合并症的诊断与治疗水平,必须熟悉其心电图特点。一、发生机制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是双腔起搏器植入后,可能发生的一种折返性心动过速。其发生原因与…  相似文献   

16.
随着年龄增长,起搏传导系统常发生退行性变,窦房结起搏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常可导致心脏起搏传导系统缺血、损伤的疾患,如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肌淀粉样变,老年性心脏钙化综合征、原发性传导束退化症等患病率与龄俱增,乃是老年人更多安装起搏器的原因。安装起搏器术前术后护理关系到此类患康复期厦康复后生活能力或质量的恢复,现将本科近年来先后安装起搏器的12例老年及老年前期患护理方面的体会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当心脏内同时存在两个独立的节律点时,两者可同时或先后激动心脏的同一心腔(心房、心室),进而形成心电图中的心房或心室融合波。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后,使患者的心脏内一直共存两个节律点,即患者的自主心律和起搏器节律,因而使起搏心电图中融合波十分常见,尤其植入VVI和DDD起搏器患者的心电图中室性融合波更为常见。融合波是起搏心电图的重要内容,是阅读和分析起搏心电图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8.
<正> 永久性心脏起搏虽然已经历了30余年的历史,但在起搏的指征问题上,特别是关于起搏方式的选择上,尚有不同的意见。现将比较一致的心脏起搏指征及起搏器选择方面的意见分述如下。一、临时性心脏起搏的适应证起搏时间在4周内即可终止者称为临时性心脏起搏,临时性心脏起搏必须用双极心内膜电极,(心脏手术后可用心外膜心肌电极)及按需型体外起搏器。 (一)急性心肌梗塞后临时性起搏急性心肌梗塞后并发心脏传导障碍或心动过缓时,是否应用临时性起搏,尚有争议。有人提出,急性心肌梗塞的后果,决定于心肌坏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的揭晓,生理性起搏的概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在起搏模式上应用各种程控方式尽可能的减少右室起搏,鼓励自身传导。采用能尽量模拟心脏正常传导及最小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起搏部位。生物起搏器能更生理性的恢复心脏的起搏和传导功能,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而远程监控、远程随访、病情监测等多种新功能提高了起搏器的工作效率,扩展了起搏器的功能。现就起搏模式和部位的生理化以及生物起搏器、起搏器的远程监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起搏模式的自动转换是以患者的自主心律为基础,起搏器根据监测到的自身心脏活动及设置的参数自动进行起搏模式的适应性转换,使起搏更加符合生理情况,以减少不适宜的心室起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