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王力甚  倪蓉  倪娟 《上海医学》2007,30(1):56-58
体外循环(CPB)对内环境有明显影响。本研究通过观察心脏直视手术各阶段中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以及血液酸碱度、血气分析和血电解质的变化情况,以指导临床。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的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患者25例,男11例,女14例,年龄10~21岁,平均为(16.6±2.9)岁,体重25~46 kg,平均为(36.2±8.7)kg。术前一般情况良好,无心功能衰竭、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检查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3.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血管调节肽的变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肽Y的变经,探讨其临床作用。方法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测定20例CBP心脏手术围术期血浆中ET,CGRP,NPY的含量,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进行t检验。结果CBP术中及术后24h血浆中ET含量(P〈0.01),CBP术中及术后24h血浆中CGRP(P〈0.01),CBP术中及术后24h血浆中NPY(P〈0.01)明显高于前。结论ET,NP  相似文献   

4.
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可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引起免疫抑制,导致术后感染率增高。我们观察了30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病人术前、术后1、3、7、14天的IgG、IgM、IgA、C3体液免疫四项指标的变化,为临床预防感染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3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男18例,女12例;年龄2~35岁,平均12.5岁;体重11~55kg,平均35kg。未用过免疫抑制药物和其它影响免疫系统的药物,术前无风湿活动和感染,无免疫性疾病。应用Sarns8000型体外循环机和西京90型微泡鼓泡式氧合器,手术时采用中低温中度稀释体外循环。转流时间55~214分钟,平均133.5分钟,阻断主动脉时间16~134分钟,平均45.8分钟。分别于术前、术后1、3、7、14天静脉抽血送检,进行体液免疫指标检测。  相似文献   

5.
杜智勇  史忠  杨天德 《重庆医学》2003,32(8):968-970,976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手术中骨骼肌胰岛素受体TPK活性及血浆TNF-α改变,探讨胰岛素抵抗产生的机制。方法 随机选择8例动脉导管患者及15例房缺或室缺患者,于麻醉前、麻醉后、开胸后20min、术毕、术后6h采取血样,测定血糖、胰岛素、TNF-α的浓度,并于手术开始即刻、术毕关胸即刻取骨骼肌标本,测定胰岛素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活性的变化。结果 体外循环组血糖、胰岛素、TNF-α均明显升高,手术结束时骨骼肌胰岛素受体TPK活性明显低于手术开始时。动脉导管组血糖明显升高,胰岛素及TNF-α有所升高,但不显著,手术前后骨骼肌胰岛素受体TPK活性无明显改变。结论 体外循环手术机体胰岛素抵抗程度明显强于非体外循环手术,体外循环可作为一个独立损伤因素影响胰岛素受体TPK活性从而干扰了胰岛素的正常信号传导,产生明显的胰岛素抵抗,TNF-α可能是体外循环手术降低胰岛素受体TPK活性的重要体液因子.  相似文献   

6.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使人体内分泌系统和代谢过程发生了很多变化。我们对体外循环术后淀粉酶的改变作了前瞻性研究,旨在探讨体外灌注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和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报告8例急诊体外循环手术病人的麻醉处理。选择主血管系统影响轻微的r-OH或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行麻醉诱导,持续静脉输注芬太尼维持麻醉。术前、术中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以支持严重衰竭的心功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本组有7例顺利渡过麻醉手术期,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了解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人血中内毒素含量、来源及对病人的影响。方法:检查32例心脏手术病人血液、体外循环输入液体和心内吸引液内毒素(Endotoxin,ET)含量;11例非心脏手术病人手术前后ET水平作为对照。结果:心脏手术病人血中ET在体外循环运转30分钟明显升高(P〈0.05),运转60分钟达高峰(P〈0.01),而非心脏手术病人无此变化;体外循环输入液体和心内吸引液均有ET存在。结论:ET与心脏手术后发热、白细胞增多和微循环受损等密切相关,可能是术后低心排征、ARDS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温体外循环病人蛋白C系统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例低温体外循环病人,于转流前,转流中,转流结束后即刻,转流后5h,术后第一天分别测定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游离蛋白S,D-二聚体抗原水平及蛋白C活性。结果:转流中,转流结束后即刻,转流后5h,术后第一天血浆血栓调节蛋白,D-二聚体水平较转流前显著增高,血浆游离蛋白S水平及蛋白C活性较转流前显著降低,结论:蛋白C系统紊乱可能与低温体外循环病人纤溶活性增强及出血倾向有关。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10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体外循环经验。病例特点:3支血管病变多、高龄患者多、合并疾病多和左室功能减退多。人均旁路移植3.42根。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的平均时间分别为72和49min全部体外循环获得成功。强调:经主动脉根部顺灌冷停跳液是一种简单、快捷、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超滤装置使灌注师能更主动地控制体外循环中的液体平衡。同时对合并升主动脉钙化和糖尿病也提出了处理经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早期呼吸力学指标的变化。方法以25例全身麻醉、中低温CPB下行单纯CABG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开胸前、转流前、转流后、关胸后气道峰压、气道阻力及胸肺顺应性等呼吸力学指标。转流前后血气分析,计算肺泡-动脉氧压差(alveolar-arterial oxygen difference,A-aDO2)。结果CPB前后相比,气道峰压[从(16.9±2.8)cmH2O到(17.6±2.7)cmH2O,P<0.01,1 cmH2O=0.098 kPa]及气道阻力[从(7.8±1.6)cmH2O/(L.s)到(8.5±1.7)cmH2O/(L.s),P<0.01]明显升高,胸肺顺应性[从(64.9±7.3)ml/cmH2O到(62.1±6.9)ml/cmH2O,P<0.01]明显降低。A-aDO2在CPB后明显升高,从(159.2±61.0)mmHg到(203.5±25.4)mmHg(P<0.05,1 mmHg=0.133 kPa)。关胸后呼吸力学指标与开胸前相比都有明显的变化,胸肺顺应性降低18%(P<0.01),气道峰压及气道阻力分别升高5%(P<0.01)及10%(P<0.01)。转流时间与CPB前后的A-aDO2的变化率呈正相关关系(r=0.63,P<0.01)。结论CPB下CABG时开胸及体外循环影响早期呼吸力学的变化,而且CPB时间与肺换气功能损伤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硫氮卓酮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实验组(硫氮卓酮组)从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开始后用硫氮卓酮2μg/(kg.min)经静脉途径给药,持续1.5 h。对照组(只给等量的5%葡萄糖溶液)。分别于麻醉前、CPB期间、CPB终止后4 h、CPB终止后12 h分别测血清肌酐清除率、尿α1微球蛋白(α1-microglobulin,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结果①麻醉前两组患者血清肌酐清除率、尿α1-MG,尿β2-MG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CPB后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患者血肌酐清除率在CPB期间、CPB终止后4 h均较麻醉前低,但对照组低于实验组(P<0.05),两组到CPB终止后12 h均基本恢复到麻醉前水平(P>0.05)。③CPB期间、CPB终止后4h、CPB终止后12 h两组患者尿α1-MG、β2-MG均较麻醉前高(P<0.05),但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CPB对肾功能有损害作用;硫氮卓酮对CPB后的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朱素洁  张蕾  邹田田  郑宏 《循证医学》2012,12(4):236-240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七氟醚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按照制定的检索策略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及Cochrane图书馆,文献检索时间为1998—2011年。收集有关七氟醚预处理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利用RevMan4.2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符合条件的文献5篇,包含病例29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七氟醚组术后血浆心肌肌钙蛋白T峰值浓度较对照组低(加权均数差为-0.21.95%可信区间为-0.33—0.09,P〈0.05),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P〈O.01)。与对照组比较七氟醚组的术后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峰值浓度低、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浓度低、心脏指数高、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可对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有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 (CPB)前和停机后各时间点的血糖变化。方法  12 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按CPB时间分为四组 ,即非CPB组 (A组 )、CPB时间 <6 0min组 (B组 ) ,CPB时间 6 0~ 12 0min组 (C组 ) ,CPB时间 >12 0min组 (D组 )。按体重分组为体重≤ 8kg组 (a组 )和体重 >8kg组 (b组 )。 结果 CPB时间越长 ,体重越轻的患者的各时间点血糖波动就越大 ,其血糖恢复正常所需要的时间越久。结论 停机后胰岛素分泌受抑制 ,导致血糖升高 ,大多数病例血糖随时间推迟能够恢复正常 ,少数病例需要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手术和体外循环转流前后血浆白介素-8的含量变化。方法:选择17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分别在手术前、转流5min时、开放主动脉时、停体外循环后1h,经桡动脉采血2ml,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白介素-8。结果:体外循环开始时白介素-8有上升趋势(P>0.05),开放主动脉后白介素-8增加明显,由(31.75±5.05)pg/ml增加到(93.71±30.74)pg/ml(P<0.05),停体外循环后白介素-8仍持续增加为(285.84±186.86)pg/ml(P<0.01)。结论:体外循环期间和术后白介素-8产生增加,提示手术和体外循环可抑制病人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异丙酚对体外循环(CPB)患者中性粒细胞(PMN)核因子κB(NF-κB)活性和肺顺应性的影响,探讨异丙酚肺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30例行CPB心瓣膜置换术病例随机分成D组(CPB期间异丙酚麻醉维持组)和M组(咪唑安定麻醉维持组),每组15例。分别于麻醉前、CPB开始后30min、CPB停止后30min、4h、24h抽取桡动脉血3ml,运用电泳迁移率实验检测NF-κB活性,使用Datex多功能气体监测仪,观察并记录患者CPB前、停机即刻、术毕气道压力及肺顺应性变化。分别采用配对和非配对t检验进行组内、组间差异的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间PMNNF-κB活性和气道压力、肺顺应性变化。结果:两组患者PMNNF-κB活性在CPB停止后30min达到峰值,观察组在CPB开始后30min、CPB停止后30min、4h、24hPMNNF-κB活性低于对照组。CPB停机即刻,两组患者气道顺应性明显降低,D组患者明显高于M组(P<0.05);术毕P组患者气道顺应性高于M组(P<0.05),且与CPB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异丙酚可以减低CPB患者PMNNF-κB活性,对CPB期间肺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检测了10例体外循环患者血浆内TxB_2、6—酮—PGF_(1a)、PF_4及vWF 的浓度变化,结果为:TxB_2于肝素化后及转流开始出现第一次高峰,转流结束及鱼精蛋白中和后出现第二次高峰,术后2h 恢复正常,6—酮—PGF_(1a)无显著性改变;PF_4于转流后开始升高,转流结束达高峰,术后24h 恢复正常;vWF 于转流结束开始升高,术毕与术后2h 为高峰,24h 恢复正常.这—研究有利于判断体外循环中血小板的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总结1011例小儿心脏手术体外循环(CPB)以及转流中出现的意外和故障,方法:大部分病例采用中度低温,常规灌注方法,部分病全采用深低温低流量或深低湿停循环方法。结果:1011例中发生意外和故障10例,死亡3例,结论:小儿CPB应以高流量灌注为主,适时应用低温流量;中度血液稀释,维持胶体渗透压2.4kPa以上;通过压力适应的静态膨肺和有效的左心引流保护肺功能,用模式氧合器和多重微栓滤器,减  相似文献   

20.
对24例心内直视术病人血浆纤维连接素测定,发现心肺转流术中纤维连接素下降44.4±10.17%,术后24h内恢复正常。其下降与下列因素有关:血液稀释;肝素作用;异物表面接触效应;纤维蛋白原凝集以及可能存在的纤维连接素对血小板保护。心肺转流术结束时纤维连接素水平越低,术后病人并发症越多,死亡率越高,通过输入新鲜血可提高病人血浆纤维连接素浓度,可能有利于术后病人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