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1),观察组给予小骨窗开颅术治疗,对照组给予颞叶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33/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2%(24/31)(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血肿清除彻底等优点,可作为目前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陈卉 《四川医学》2012,(11):1950-1952
目的分析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例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24例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抽吸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临床疗效以及住院期间和发病3个月时病死率以及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结果两组在总有效率、治愈率、住院期间的恶化和病死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显效率41.67%明显优于对照组29.17%(P<0.01)。患者住院期间呼吸道感染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消化道出血、再出血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小骨窗开颅的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目前临床较为可靠的选择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微创钻孔引流术(微创组)与小骨窗开颅术(小骨窗组)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出血量<50 ml患者中,微创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4%,高于小骨窗组的69.05%( P <0.05);出血量≥50 ml患者中,微创组治疗总有效率为40.54%,低于小骨窗组的69.23%( P <0.05)。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各有优势,临床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郑守链 《当代医学》2014,(12):93-94
目的:比较小骨窗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小骨窗开颅组和常规骨瓣开颅组(n=50),分别给予小骨窗开颅和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及6个月随访疗效。结果小骨窗开颅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常规骨瓣开颅组[(72.06±0.81) vs (3.61±1.1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开颅组患者术中平均输血量[(92.38±51.06) vs (185.21±64.33)]mL、术后切口脑脊液漏发生率(2% vs 12%)、平均住院时间[(26.51±3.11) vs (35.08±2.67)]d均明显少于常规骨瓣开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为30~60 mL时,2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87% vs 78.79%);出血量为60~80 mL时,小骨窗开颅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常规骨瓣开颅组(52.63% vs 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时,患者脑出血量在30~60 mL时选用小骨窗开颅治疗,脑出血量在60~80 mL时选用常规骨瓣开颅治疗。  相似文献   

5.
陈唯实 《吉林医学》2015,(7):1430-1431
目的:研究比较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3例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微创组(43例,行微创钻孔血肿引流术)和开颅组(40例,行小骨窗开颅术),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术中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微创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37%,开颅组为8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耗时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开颅组(P<0.01)。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效果相当,但微创钻孔手术耗时短、术中出血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研究对象,按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和手术后3个月的ADL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探讨不同骨窗手术入路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78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例数均为39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大骨瓣开颅手术,观察组患者实行小骨窗开颅显微镜手术,观察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患者,采用小骨窗手术入路进行治疗,临床效果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手术指标,减少兵法增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硬通道穿刺术与显微小骨窗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2组(n=25)。观察组采用硬通道穿刺术,对照组采用显微小骨窗法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手术有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62±3.4)min,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9±0.4)min;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356.5±18.7)mL,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0.64±0.1)mL;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6.53±3.2)d,观察组为(7.8±0.3)d,以上3个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方面,观察组(40%)也要优于对照组(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通道穿刺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一定程度上优于显微小骨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锥颅引流术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0例患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30例行锥颅引流术治疗的锥颅引流组和30例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的小骨窗开颅组。观察并比较锥颅引流组和小骨窗开颅组术后1个月与6个月的疗效治疗效果。结果锥颅引流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和格拉斯哥的预后量表评分的良好率(63.3%)均显著高于小骨窗开颅组的治疗总有效率(46.7%)和格拉斯哥的预后量表评分的良好率(20.0%),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锥颅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产生了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YL-1型针穿刺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对95例和78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GCS评分7-15分)采用YL-1型针穿刺引流术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结果:YL-1型针穿刺引流术组手术时间为(25±5)min,小骨窗开颅术组手术时间为(120±3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偏瘫开始恢复时间:YL-1型针穿刺引流术组为(12±3.6)d,小骨窗开颅术组为(18±3.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预后评定:YL-1型针穿刺引流术组Ⅰ-Ⅱ级80例,Ⅲ-Ⅴ级15例;小骨窗开颅术组Ⅰ-Ⅱ级50例,Ⅲ-Ⅴ级2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L-1型针穿刺引流术组优于小骨窗开颅术组。结论: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YL-1型针穿刺引流术较小骨窗开颅术具有操作容易、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偏瘫恢复时间快、疗效良好等优点,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施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98例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9例施行大骨窗开颅术治疗;观察组49例施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就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手术结束至出院时间、骨窗直径和预后良好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手术结束至出院时间、骨窗直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施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的可行性高,优势在于骨窗直径小,可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少,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吴俊波  杨杰 《当代医学》2014,(29):36-37
目的比较小骨窗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西省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骨瓣开颅术)和观察组(小骨窗开颅术)(n=24),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和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38.2±21.1)min、(102.3±47.8)mL、(17.5±4.7)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7%(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可减轻术中损伤,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再出血率及近、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治疗HICH显著优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立体定向置管抽吸法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CT立体定向置管抽吸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小骨窗开颅手术。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立体定向置管抽吸法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安全、快速、方法简单,且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用小骨窗与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小骨窗开颅组和常规骨瓣开颅组,每组各50例患者,分别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和常规骨瓣开颅手术为其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小骨窗开颅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常规骨瓣开颅组患者,差异显著( 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术中平均输血量明显少于常规骨瓣开颅组患者,差异显著( 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术后发生切口脑脊液漏的几率明显低于常规骨瓣开颅组患者,差异显著,( 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常规骨瓣开颅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出血量为30-60ml时,小骨窗开颅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3.87%,常规骨瓣开颅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78.79%,二者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出血量为60-80ml时,小骨窗开颅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2.63%,常规骨瓣开颅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35%,小骨窗开颅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常规骨瓣开颅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骨窗开颅术与常规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面各有优势,在为此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若其脑出血量为30~60ml应为其采用小骨窗开颅术进行治疗,若其脑出血量为60~80ml可为其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侧裂-岛叶入路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舞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治疗术式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骨瓣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经侧裂-岛叶入路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清醒时间、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估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血肿清除率为87.27%(48/55),高于对照组的70.37%(3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27%(4/55),低于对照组的24.07%(1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SF-36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侧裂-岛叶入路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可显著提高血肿清除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采用传统开颅术或小骨窗微创开颅术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小骨窗微创开颅术予以治疗。结果两组术后6h的颅内压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2h、24h的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脑功能恢复良好率为83.33%,对照组为53.33%(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采取小骨窗微创开颅术的治疗价值高于传统开颅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传统开颅手术和小骨窗微创开颅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残留血肿量、术后7 d的格拉斯哥(GC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良好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再出血情况、生活能力及神经缺损情况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小骨窗微创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显著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分析小骨窗开颅术与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山东省巨野县中医院接收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8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n=79),研究组行小骨窗开颅术,对照组行大骨瓣开颅术,对比2组手术前后的GCS评分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术后(13.65±4.8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0.21±3.79)分,且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1.14%(72例)显著高于对照组67.01%(53例),两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骨窗开颅术比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更好,它具有创伤小,安全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刘志民 《当代医学》2013,(33):28-29
目的:探寻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CH)的理想术式。方法将77例HC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37例)采用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理想的术式之一,要充分考虑手术适应证,选择适当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