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相同麻醉深度下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和单纯全麻丙泊酚的用量及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方法:将4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单纯全麻组(GA组)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GEA组),GEA组先行硬膜外穿刺后行全麻,2组均于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在40~50时气管插管,术中丙泊酚维持BIS在40~60。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结果:GEA组丙泊酚用量、舒芬太尼总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少于GA组(P0.01)。结论:在相同麻醉深度下,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较单纯全身麻醉可减少术中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在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方面的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诱导和维持,间断给予维库溴铵维持肌松。A组以BIS值判断麻醉深度并指导用药,使BIS值维持在40~60之间;B组凭借生命体征的变化、瞳孔大小、气道压力等判断麻醉深度,调整麻醉药用量,使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波动在基础值±20%范围内。常规监测无创血压、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计算用药总量、苏醒时间及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两组血压、心率波动、PET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毕苏醒时间短,用药量少(P<0.05),两组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BIS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有助于临床判断全身麻醉镇静深度,做到患者个体化用药,减少麻醉药物用量,改善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不同停药时间对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4-10岁择期行扁桃体摘除术、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延长瑞芬太尼停药时间组(A组),手术结束即刻停药组(B组)。术毕记录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并记录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小儿完成手术所需时间、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率B组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使用小剂量的瑞芬太尼一直维持到拔管是安全的,对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的影响小,并能有效降低小儿七氟醚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时术后恢复情况.方法 选择50例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A组以瑞芬太尼0.3ug/kg/min+丙泊酚6mg/kg/min静脉泵注维持麻醉;B组吸入氧气(2L/min)+七氟烷(3%)维持麻醉,记录各组患儿术中HR、BP及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气管导管拔除及PACU停留时间,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结束后A组自主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PACU留观时间与B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呛咳发生率A组为8%,明显少于B组(40%),术后躁动发生率A组为4%,明显少于B组(28%).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苏醒平稳,更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50例拟在全麻下行扁桃体、腺样体手术的患儿,ASA Ⅰ级,年龄5~12岁,在使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时,记录患儿血压(BP)、心率(HR),并记录患儿呼吸、意识恢复时间,术毕拔管时间,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术后疼痛.结果 所有患儿麻醉诱导时,血压波动小,心率稍有变化,麻醉和手术开始10 min后,HR比麻醉前明显减慢(P<0.05),患儿术后苏醒、拔管快,术后存在一定疼痛不适的现象.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在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手术中,全麻诱导平稳,气管插管应激反应轻微,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迅速,减少了手术及拔管时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对于小儿扁桃体手术时的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48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A,B两组。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咪唑安定、丙泊酚、维库溴铵、瑞芬太尼(A组)或芬太尼(B组)。术中维持:A组静脉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B组静脉泵注丙泊酚,芬太尼(间断给药)。监测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手术中5min、手术20min时、停药时、清醒时、拔管时的SBp、DBp、HR,记录拔管苏醒时间。结果 A组血流动力学比B组血流动力学平稳。A组比B组苏醒快,拔管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质量好。结论 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扁桃体手术麻醉可提供稳定的血液动力学状态,苏醒快速而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用于经皮心导管介入封堵小儿室间隔缺损手术麻醉深度的监测,评价其对小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介入术麻醉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BIS监测组(A组,30例)和警觉/镇静评分组(B组,30例).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后1 min、手术开始时、术中、术毕、患儿苏醒时各时点患儿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丙泊酚用量,需要辅助呼吸的例数、时间,患儿苏醒时间、术后有无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结果:60例患儿麻醉效果均满意,两组HR、MAP、SpO2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中呼吸抑制的例数、辅助呼吸时间、患儿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均明显少于B组(P<0.05);术后两组患儿均无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结论:在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应用BIS监测可正确判断麻醉深度,使术中患儿呼吸循环稳定,静脉全麻药物用量明显减少,患儿苏醒时间明显缩短,提高了麻醉质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辛忠  张健敏 《北京医学》2012,34(11):975-978
目的观察小儿丙泊酚镇静状态下在不同BIS值拔出气管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醉并发症,选择最佳拔管时机的BIS值。方法选择全麻患儿200例,随机分为A组(拔管时BIS值60~65)、B组(拔管时BIS值~70)、C组(拔管时BIS值~75)、D组(拔管时BIS值~80),每组50例。全部患儿依次静注阿托品、芬太尼、丙泊酚、罗库溴铵麻醉诱导,术中持续静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维持术中BIS值45~55。术毕无吸痰等外界刺激情况下,各组在不同BIS值下吸痰拔管,观察并记录各组患儿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并发症及清醒时间。结果 A组舌后坠发生率(24%)、呼吸抑制发生率(44%)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而D组患儿躁动发生率(38%)、恶心呕吐发生率(14%)最高。B、C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反应轻,呼吸系统影响小,术后麻醉并发症少。结论在镇痛充分的前提下,丙泊酚镇静拔管时BIS值66~75范围内拔管较为适宜;BIS值71~75范围内拔管最为安全平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在高血压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分级3级择期高血压患者60例,手术时问在两个小时以内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A)组及芬太尼(B)组,A组采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辅小量异氟醚维持麻醉,B组采用芬太尼和丙泊酚辅小量异氟醚维持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维持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术中异氟醚用量、术毕停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期不良反应等。结果瑞芬太尼麻醉术中循环波动较小,苏醒快,术后并发症少。结论与芬太尼相比,瑞芬太尼可更安全有效地用于高血压病患者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对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后苏醒期平稳拔管的有利作用。方法:择期气管内插管下行扁桃体切除术儿童30例,年龄4~8岁,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患儿的麻醉诱导均为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8 mg/kg,芬太尼5μg/kg,丙泊酚2 m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观察组气管插管后立即肌注酮咯酸氨丁三醇1 mg/kg,总量不超过30 mg,对照组不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中瑞芬太尼(20~35)μg/(kg.h)持续泵入,异氟烷(或七氟烷)1%持续吸入,手术时间60 min之内的不再追加肌松剂。记录术中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手术时间,术毕到拔管时间,术毕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①两组患儿的年龄,体重,术毕到拔管时间,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患儿入室和切除扁桃体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无统计学意义。而术毕拔管时的血压,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术毕观察组的瑞芬太尼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术毕苏醒期躁动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小儿全身麻醉下扁桃体切除术中使用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可减少术中泵入瑞芬太尼的总量且苏醒期平稳无躁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氯胺酮、七氟烷、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于小儿头颈部手术麻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苏醒质量。方法:选择择期头颈手术小儿10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A组)、氯胺酮联合瑞芬太尼组(B组)、七氟烷组(C组)、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D组)、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E组),各20例。记录插管前、插管时、术中10 min、手术结束时和清醒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观察手术结束至患儿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后躁动情况。结果:插管时和清醒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C、D、E组均低于A组(P0.05~P0.01),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苏醒拔管时间B、C、E组均短于A组(P0.01)。结论:与氯胺酮比较,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更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和缩短苏醒时间,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氯胺酮、七氟烷、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于小儿头颈部手术麻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苏醒质量.方法:选择择期头颈手术小儿10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A组)、氯胺酮联合瑞芬太尼组(B组)、七氟烷组(C组)、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D组)、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E组),各20例.记录插管前、插管时、术中10布min、手术结束时和清醒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观察手术结束至患儿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后躁动情况.结果:插管时和清醒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C、D、E组均低于A组(P〈0.05~P〈0.01),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苏醒拔管时间B、C、E组均短于A组(P〈0.01).结论:与氯胺酮比较,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更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和缩短苏醒时间,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癌氩氦刀冷冻治疗对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TIVA)深度的影响。方法100例ASA I~Ⅱ级肝癌患者择期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下行氩氦刀冷冻治疗术,随机分为A、B两组各50例。A组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在同一水平,B组丙泊酚靶控浓度保持恒定,记录各时间段血压(BP)、心率(HR)、血饱和度(SPO2)、体温(T)、BIS值、丙泊酚用量及麻醉苏醒时间。结果A组丙泊酚用量减少、苏醒快(P<0.05);B组冷冻期体温下降、BIS值显著降低、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苏醒时间延长(P<0.01)。结论肝癌氩氦刀冷冻治疗术中体温降低可引起麻醉深度改变及丙泊酚用量减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观察麻醉诱导前后、手术后30min及术毕的血压、心率变化及手术结束后患者清醒及拔管时间、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间瑞芬太尼的用量。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后及术毕的血压、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毕停药后两组患者均迅速苏醒、拔管早,定向力恢复快。七氟醚组瑞芬太尼的用量明显低于丙泊酚组。结论甲状腺手术中应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术中循环平稳,术毕苏醒迅速,并发症少,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一种快通道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于昉  裴凌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8,37(1):119-120,12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配伍应用对全身麻醉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中耳鼓室成型术病人,随机分为4组,A组(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配比剂量600mg∶1mg);B组(配比剂量500mg∶1mg);C组(配比剂量400mg∶1mg);D组(配比剂量300mg∶1mg)。术中丙泊酚与瑞芬太尼持续泵入维持麻醉,按照每组要求给予不同配比剂量,根据双频谱指数(BIS)值调节输注速度,维持BIS值在46~50范围内。并维持血压在(基础值±20)%范围内。观察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警觉/镇静评分(OAA/S)。结果苏醒时间、拔管时间A、C、D与B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最短,且术后苏醒质量评分最佳。B组次之,A组与D组较差。结论丙泊酚与瑞芬太尼400mg∶1mg剂量配比时,持续输注维持全凭静脉麻醉,苏醒最快、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昼夜节律对全身麻醉中使用丙泊酚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阑尾切除术患者60例(手术时间90 min内),按接受手术的时间分为B组即白天组(9:00~18:00)、D1组即夜间1组(21:00~0:00)和D2组即夜间2组(0:00~3:00),每组各20例.3组患者采用统一诱导方法,术中以目标脑电双频指数(BIS)值(40~55)闭环反馈靶控输注(TCI)丙泊酚3μg/mL,瑞芬太尼TCI4 ng/mL至术毕.分别记录3组患者T.(入室后5 min)、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5 min)、T3(手术结束时)、T4(拔管时)和T5(拔管后5 min)的BIS值以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3组患者麻醉期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使用的总量及停药后的麻醉苏醒时间.结果 D2组的MAP、HR均低于B组,麻醉前后的BIS值也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一麻醉深度下,D2组所需的丙泊酚用量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昼夜节律可以对全身麻醉中的丙泊酚用量产生影响,夜间手术的全身麻醉中丙泊酚所需药量低于白天,可以适当减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术毕前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和芬太尼预防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ASA Ⅰ~Ⅱ级全麻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均以咪唑安定、维库溴铵、芬太尼诱导.术中以丙泊酚加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间断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A组术毕前静注芬太尼1μg·kg-1,B组注射舒芬太尼0.15μg·kg-1.分别记录麻醉前患者的呼吸次数、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的SAS评分及拔管5min后的呼吸频率.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SAS评分,B组优于A组(P<0.05).结论 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苏醒期前预注小剂量舒芬太尼可以使麻醉苏醒更平稳,有效预防苏醒期躁动,且比给予小剂量的芬太尼更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4—10岁、择期行扁桃体摘除术小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对照组(Ⅱ)为吸入异氟烷复合丙泊酚组,每组均为30例分别记录麻醉前、诱导时、手术开始、术中30分钟、拔管时的患儿心率(职)和平均动脉压(MAP);记录停药后患儿苏醒时间以及术后2,4小时恶心呕吐情况。结果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苏醒更快,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少。结论瑞芬太尼符合丙泊酚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麻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右美托嘧啶持续输注对老年患者麻醉中血流动力学、麻醉药物用量及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 50例择期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右美托嘧啶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25例.麻醉诱导前D组患者10min内静脉泵入0.5μg/kg右美托嘧啶,C组泵入等量生理盐水.然后行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同时以0.4μg/(kg·h)速度持续泵注右美托嘧啶至手术结束.术中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持续输注维持麻醉,维持术中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为40 ~60.记录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手术时间,麻醉药物用量及苏醒时间.结果 输注右美托嘧啶5min时,D组平均动脉压较C组升高;8min及10min时心率、平均动脉压及BIS值较C组降低.插管时两组血压、心率均有升高,但C组血压、心率升高较D组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血压、心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拔管时C组血压、心率升高较D组有统计学差异.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D组明显少于C组.苏醒期D组BIS值恢复至60、70、80及睁眼时间较C组明显延长.结论 右美托嘧啶持续输注用于老年患者脊柱手术的麻醉,有利于维护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但延长患者术后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BIS)在老年患者麻醉手术期间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BIS组和对照组,各30例,BIS组连接麻醉深度监护仪在麻醉手术期间通过连续监测BIS、对照组根据患者血压及心率的变化调节给药剂量调控麻醉深度.监测指标:两组患者入室、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 min、麻醉期间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术毕拔管时间、术后1、2 h麻醉恢复和简易智能评分.结果 麻醉诱导期BIS组丙泊酚用量、血压下降的程度、术中低血压发生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IS组术毕拔管时间、麻醉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后1、2 h简易智能状态(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丙泊酚总用量BIS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患者麻醉手术期间应用BIS监测麻醉深度调控麻醉用药,可预防麻醉过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