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崔久嵬  李薇  王冠军  李荔 《吉林医学》2003,24(6):500-502
目的:体外诱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CD34+细胞、单核细胞为树突状细胞(DCs),并对其形态、表型及其刺激T细胞增殖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利用GM-CSF、IL-4、TNF-α体外定向诱导生成树突状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所诱生的细胞进行细胞形态及表型检测,用D-FISH方法检测所诱生DCs的白血病源性。并应用MTT法检测所诱生的DCs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CML患者BMMNCs、CD34+细胞、单核细胞体外均可诱导生成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DCs,前者DCs产量明显高于后二者,但均具有刺激自体及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且三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来源于CML患者骨髓的BMMNCs、CD34+细胞、单核细胞均可诱生成CMLDCs,对T细胞均具有刺激增殖能力,但BMMNCs所诱生的DC主要来源于未成熟的中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前列腺癌细胞RNA转染树突状细胞(DCs)诱导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对前列腺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 联合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 (IL-4) 诱导培养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向DCs分化,脂质体法转染RNA,流式细胞术测定转染后树突状细胞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变化,MTT法测定DCs对T淋巴细胞的刺激能力.ELISA法检测IFN-γ的分泌水平.LDH法测定DCs诱导的CTL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杀伤效果.结果 用GM-CSF和IL-4诱导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单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6 d后获得大量DCs;RNA转染后,DCs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和MHC-Ⅱ分子表达提高(P<0.05),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提高(P<0.01);前列腺癌RNA转染的DCs诱导CTL对前列腺癌细胞和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前列腺癌细胞RNA转染DCs后诱导的CTL对前列腺癌有特异性杀伤作用,为进一步抗肿瘤疫苗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用钙离子载体A23187通过钙动员机制使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迅速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s)的方法,为今后临床用DCs进行抗白血病免疫治疗打下基础.方法 将生长良好的HL-60细胞加入不同浓度A23187(45~720 ng/mL)或联用重组人γ-干扰素(rhIFN-γ,1000 U/mL)培养20~96 h,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免疫表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其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HL-60细胞加入适量A23187(180 ng/mL)或联合rhIFN-γ(1000 U/mL)诱导20 h后,即可出现细胞表面树状突起,且树突状细胞表面特异性成熟标志抗原CD83、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升高;培养48 h,CD83分子表达开始降低;培养72 h,可获得DC的典型形态,CD80、CD86分子表达持续升高.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经A23187或联用rhIFN-γ诱生的DCs可明显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结论 钙离子载体可诱导HL-60细胞分化为高表达共刺激分子及具有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成熟DCs,钙动员有望成为一种快速获取DC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对树突状细胞成熟和功能的影响以及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以Friedenstein法分离培养骨髓间质干细胞,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介素-4的培养条件下制备树突状细胞。在LPS(1ng/mL)诱导下获得成熟树突状细胞。将骨髓间质干细胞与成熟树突状细胞共培养48h后,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经骨髓间质干细胞处理前后树突状细胞对同种异体T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处理前后其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和成熟标记物抗原CD83的表达,ELISA法测定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上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与未成熟DCs组比较,成熟DCs组表面抗原CD86,CD83的表达均增加,对T淋巴细胞刺激能力增强,致炎细胞因子分泌(IL-12,IFN-γ)增多,而抑炎因子(IL-10)分泌减少,成熟DCs组经hMSCs处理后,表面抗原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致炎细胞因子分泌减少,而抑炎因子分泌增加,对T淋巴细胞刺激能力减弱,与未处理成熟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而与未成熟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MSCs能逆转成熟DCs为未成熟DCs状态,从能间接抑制DCs启动的T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炎症因子的分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体外诱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PBMNCs)为树突细胞( DCs)。方法 :CML患者 PBMNCs在含 GM- CSF、IL- 4、TNF- α的培养液中培养 1 4d,倒置显微镜、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表面标志 ,免疫磁珠 ( MACS)富集所诱生的 DCs,用D- FISH、RT- PCR方法检测 DCs的白血病源性。利用 MTT法检测所诱生 DCs刺激 T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所诱生的细胞高表达 CD80 、CD86、CD1a、HLA- DR,电镜下细胞表面有丰富突起 ,细胞浆内有丰富线粒体 ,D- FISH、RT- PCR检测所诱生的 DCs具有 bcr/abl融合基因。CML DCs具有刺激 T细胞增殖能力。结论 :体外利用 CML患者 PBMNCs成功诱导生成了来源于 CML细胞的 DCs( CML DCs)。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体外诱导培养小鼠树突状细胞(DCs)的方法,并观察其不同生长阶段生物学形态及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方法:联合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培养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向DCs分化,并从形态学、表型及功能方面对其加以检测。结果:用GM-CSF和IL-4诱导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单核细胞,3 d后可见细胞形态改变,并呈集簇生长,培养至5 d可见典型的树突状突起,体外诱导培养8 d后获得大量成熟的DCs,扫描电镜可见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高表达骨髓来源DCs特异性标记CD11c和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和MHC-Ⅱ,成熟DC具有很强的刺激同基因型和同种异基因型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小鼠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可生成大量成熟的DCs,为进一步抗肿瘤疫苗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组人α-干扰素(rhIFN-α)联合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体外诱导培养脐血树突状细胞(DCs)的实验方法。方法 人脐血贴壁单个核细胞加入rhIFN-α及rhGM-CSF诱导培养,镜下观察培养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细胞CD83、CD86的表达;MTT法检测诱导培养的DCs体外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结果 人脐血贴壁单个核细胞经rhIFN-α联合rhGM-CSF共同培养后,第7d镜下可见有表面呈树状突起的DCs;细胞免疫表型检测结果示培养细胞有成熟DCs特异性标记CD83及共刺激分子CD86表达;rhIFN-α为600U/ml、rhGM-CSF为2000U/ml时为脐血DCs诱导培养的合适浓度(培养细胞CD83^ CD86^ 细胞比率最高);以诱导培养7d的脐血细胞(含DCs)作为刺激细胞与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反应细胞)以不同比例混合培养时,DCs均可刺激其增殖,其中以反应细胞:刺激细胞为20:1时最明显。结论 rhIFN-α联合rhGM-CSF细胞因子体外诱导人脐血贴壁单个核细胞,可生成具有典型形态及功能的成熟DCs。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体外培养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贴壁单核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和不同种类的血清,培养7天后用CD83M cAb标记DCs,SP法检测纯度,比较各组DCs的数量。此外,MTT法检测DCs激发T细胞增殖。结果贴壁单核细胞在细胞因子诱导七天后,获得高纯度的能强烈激发T细胞的DCs,而且其培养受细胞因子浓度及血清种类的影响。结论用GM-CSF及IL-4可诱导人外周血贴壁单核细胞生成DCs,其培养受细胞因子浓度及血清种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患者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在体内外能否诱导出高效而特异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方法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4(IL-4)从子宫颈癌患者外周血诱导DCs,Hela子宫颈癌抗原致敏,MTT法检测DCs激活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皮下接种Hela子宫颈癌建立荷瘤鼠,给予抗原致敏的DCs回输;或先给予DCs免疫,后用癌细胞攻击,观察其抑制肿瘤的效果。结果从子宫颈癌患者外周血诱导的DCs高表达CD86、CD12、HLA-DR、CD54和CD83,激活的CTLs在体外特异性杀伤子宫颈癌细胞。DCs回输小鼠具有免疫保护作用,减低成瘤率;又能引起免疫治疗作用,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结论用GM-CSF及IL-4从子宫颈癌患者诱导的DCs能有效提呈Hela子宫颈癌抗原给T淋巴细胞,并且在体内外诱导出高效而特异的抗肿瘤免疫,有望成为有效的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SEA)致敏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后对其细胞表型及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收集BALB/c小鼠骨髓细胞,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白介素(interleukin,IL)-4定向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向DCs分化;流式细胞仪检测SEA刺激培养后DCs表面分子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DCs 分泌IL-6?IL-23的水平,ELISA法检测DCs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的水平;SEA刺激DCs与CD4+T细胞共培养后检测培养上清中IL-6?TGF-β?IL-23和IL-17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诱导培养出可供实验用的高纯度DCs;SEA刺激DCs能表达较高水平的CD80?CD86?CD40?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Ⅱ类分子;SEA刺激DCs产生IL-6和TGF-β明显增多;SEA刺激的共培养细胞上清中IL-17水平增高?结论:SEA能够促进DCs成熟,并诱导CD4+T细胞向Th17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1.
慢性髓系白血病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体外诱导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原代细胞分化生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功能.方法: 分离初诊13例CML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和5例正常人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用rhGM -CSF 1 000 U/ml、rhIL-4 500 U/ml和TNF-α50 U/ml联合培养10 d;形态学(Wright染色、倒置显微镜、透射电镜),免疫学(CD80、CD86、CD83、CD 1a、HLA-DR)鉴定,荧光原位杂交(FISH)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ELISA检测分泌IL- 12的能力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抗原递呈功能.结果:慢性白血病细胞体外诱导后,大部分细胞呈现树突状细胞的典型形态,而且有免疫标记的明显上调(CD 86 24.49±25.87 vs 61.73±28.54;CD1a 10.41±9.52 vs 47.26±3 5.60,P<0.05);FISH证实这类DC还携带有白血病克隆,并且具有分泌IL-12和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在体外可成功地将CML细胞诱导分化成树突状细胞 ,这类DC与正常DC无论在形态学和免疫学表达方面均相似,但是功能较弱.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体外从健康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Mo)诱导培养成熟的树突状细胞(DE)的方法。方法:采用连续贴壁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在GM-CSF和IL-4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培养5天后收集细胞,重新铺板后继续在TNF-α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48小时后,收集细胞和上清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型CD80、CD83、CD40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2的浓度;用倒置显微镜动态观察DC形态变化。结果:采用连续贴壁法和用GM—CSF、IL-4和TNF—α联合培养可以从人外周血诱导培养出大量的树突状细胞,且高表达CD80、CD83、CD40,表达率分别为84.29%、90.73%、92.38%。DC分泌的细胞因子IL-12浓度为38.52±11.34pg/ml。结论:采用连续贴壁法和用GM.CSF、IL-4和TNF-α联合培养可以从人外周血诱导培养大量的树突状细胞,检测表型CD80、CD83、CD40的表达率和细胞因子IL-12浓度可以鉴定树突状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参多糖(Ginseng Polysaccharides,GPS)对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体外诱导生成及增殖的影响。方法采集脐血抗凝,离心获得单个核细胞,用含胎牛血清(Fatal Calf Serum,FCS)的培养基贴壁培养3h,分别予含GPS和细胞因子(Cytokine,CK)的培养基进行培养,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台盼蓝染色法计活细胞数,流式细胞术检测第12 d细胞免疫表型CD80、CD83、CD86的表达。结果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经GPS诱导培养后细胞数量显著增加,以浓度为100μg/ml第12 d时增殖最显著(P〈0.05),细胞形态典型,高表达免疫表型CD80、CD83、CD86(P〈0.01)。结论GPS可从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出DC,并经形态学及表型鉴定得以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源性树突状细胞(DCs)成熟的影响。方法从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单核细胞,以加入IL-4、GM-CSF树突状细胞专用培养基培养5d后,以不同浓度的黄芪多糖(终浓度分别为0、50mg/L、100mg/L、150mg/L)刺激48h,镜下观察DCs形态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树突状细胞表型CD1α、CD83、CD86的表达,以及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12的含量。结果 150mg/L APS组细胞生长状态最好,具有典型的树枝状突起;150mg/L APS组、100mg/L APS组DCs表面CD1α、CD83及CD86的表达较对照组、50mg/L APS组明显上调(P〈0.05);150mg/L APS组、100mg/L APS组细胞上清液中IL-12含量高于对照组、50mg/L APS组(P〈0.05)。结论黄芪多糖可促进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源性DCs成熟以及IL-12的分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表面抗原(HBsAg)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培养30例CHB患者外周血DC,分为HBsAg组和无HBsAg组,培养7d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DC的CD83及CD86的表达,MTT法检测DC对混合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12及IL-6的含量。结果 HBsAg组CD83、CD86的表达量分别为(19±4)%和(49±9)%,无HBsAg组则分别为(12±4)%和(18±6)%(P均〈0.01)。HBsAg组和无HBsAg组的DC对混合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分别为(20±10)%和(7±4)%(P〈0.01)。HBsAg组的DC培养上清中IL-12、IL-6的含量分别为(111±68)ng/ml和(646±426)ng/ml,无HBsAg组分别为(38±12)ng/ml和(1843±235)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HBsAg可增强CHB患者外周血DC提呈抗原、激活T淋巴细胞的功能,对DC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中的IL-10对正常单核细胞分化形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及其前体单核细胞抗原递呈相关膜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采用GM-CSF IL-4方案诱导分化形成DCs,在此过程中加入不同IL-10水平的SLE患者血清或混有IL-10中和抗体的SLE患者血清,联合培养7天后收集细胞,经形态学鉴定,以流式细胞术检测HLA-DR、CD80、CD86的表达。结果:在SLE血清的作用下,DCs的HLA-DR、CD80的表达下调,CD86表达不受影响;中和SLE血清中的IL-10后,HLA-DR、CD80表达能够恢复。其前体细胞单核细胞的HLA-DR、CD80的表达也可被SLE血清下调,用中和抗体中和IL-10后,其表达可部分恢复。结论:高IL-10水平的SLE血清能够抑制DCs及其前体单核细胞表面分子HLA-DR、CD80的表达,对抗原递呈细胞的功能可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Zheng SE  Jin J  Tong XM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2):2252-2255
目的 研究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STI571)对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树突状细胞(DC)发育的影响及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分离CML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培养体系中加入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培养(对照组)和在此基础上再加入STI571培养(实验组),于第8天加入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d(rhTNF-α)进一步刺激成熟.观察培养后细胞形态、表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等指标,检测培养上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性.结果 2组均呈现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实验组CD80、CD86、CD83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的表达、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VEGF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NF-κB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TI571可促进CML骨髓来源DC的活化,这可能与其解除了CML来源VEGF对DCNF-κB活性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经济的小鼠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向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分化的方法。方法  采用三段式培养法,将iPS细胞培养于op9细胞上,使用添加细胞因子GM-CSF(10 ng/mL)和 IL-4(10 ng/mL)的培养液,经过17天的培养收集到iPS诱导的DC,通过显微镜及细胞涂片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抗原吞噬实验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实验等对其形态、表面分子及细胞功能进行检测及评估。结果  本研究获得的iPS-DC在细胞形态上表现出明显的树突状特征;细胞表型上呈CD11b、CD11c双阳性;未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刺激的细胞呈未成熟DC的状态:细胞表面的第一信号分子MHCⅡ及第二信号分子CD40、CD80、CD86低表达,具有很强的抗原吞噬能力;经LPS刺激后细胞具有成熟DC的特征:MHCⅡ、CD40、CD80、CD86的表达均增高,同时具备对初始T细胞的激活能力。结论  本研究改良了小鼠iPS 细胞向DC分化的方法,缩短了培养时间,节省了培养成本。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培养与鉴定小鼠骨髓来源半成熟树突状细胞(smDC)的可行方法。方法分离、纯化6周龄C57BL/6小鼠骨髓单核细胞,以含10%胎牛血清、2 ng/ml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20ng/ml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IL)-4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9 d;再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40 ng/ml)刺激24 h获得smDC,同时以脂多糖(1μg/ml)刺激和不加刺激培养24 h获得成熟DC(mDC)和未成熟DC(iDC)。扫描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术、ELISA检测iDC、smDC和mDC的形态、细胞表面标志及细胞因子的表达。建立体外淋巴细胞反应模型,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smDC对异基因淋巴细胞的活化作用。结果smDC的体积介于iDC和mDC之间、多呈类圆形或圆形,胞体直径约为15μm,树突长度多在5~10μm。smDC、iDC与mDC均高表达CD11c,smDC表达CD40、CD80、CD86及MHC-Ⅱ介于iDC和mDC之间。smDC分泌IL-1β、IL-6和IL-12显著低于mDC(P<0.01)、分泌IL-12显著低于iDC(P<0.05),分泌IL-1β、IL-6与iDC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mDC、iDC与mDC分泌IL-10差异无显著性(P>0.05)。smDC对异基因淋巴细胞激活作用显著低于mDC和阳性对照(P<0.01),而与阴性对照和iDC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mDC可能是一个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独立的DC亚群,体外利用GM-CSF、IL-4和TNF-α诱导骨髓单核细胞是获得smDC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