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明参ChuanminMe。v。儿ceumShenetShan俗称明参,为伞形科川明参属植物‘”的干燥根,四川特产,主要分布于四川,湖北等地,多为人工栽培,较少野生,其药用功效为祛风解热、补肺镇咳“’,为滋阴要药。在产地,川明参常作为滋补品食用,适用于病后补虚和强壮身体。川明参为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对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柱色谱分离,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川赤芍石油醚和甲醇部分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酰芍药苷(galloylpaeoniflorin,Ⅰ),氧化芍药苷(oxypaeoniflorin,Ⅱ),熊果苷(arbutin,Ⅲ),d-儿茶素(d-catechin,Ⅳ),苯甲酸(benzoic acid,Ⅴ),蔗糖(saccharose,Ⅵ),β-谷甾醇亚油酸酯(β-sitosterol linoleate,Ⅶ),胡萝卜苷亚油酸酯(daucostero¨inoleate,Ⅷ),亚油酸(linoleic acid,Ⅸ),棕榈酸(palmitic acid,Ⅹ).结论 化合物Ⅰ、Ⅲ、Ⅶ~Ⅹ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5.
6.
7.
木棉为木棉科木棉属植物,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区,生于山地阳坡及村边、路旁。民间用于清热利湿、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散结止痛[1]。近年研究发现,木棉根水提物对动物移植性肿瘤S-180瘤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笔者对木棉根的醋酸乙酯提取部位以及正丁醇提取部位进行柱色谱分离,得到了6个黄酮类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及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香橙素(aromadendrin,)、槲皮素(quercetin,)、木犀草素(luteolin,)、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luteolin-7-O-gluco-side,)、橙皮苷(hesperidin,)和金丝桃苷(hy-peroside,)。除化… 相似文献
8.
延边川芎 Cnidium officinale Makino,又名东川芎、洋川芎 ,为地方药材品种 ,其干燥根茎入药 ,功效与川芎相同。延边川芎源于日本川芎 ,是本世纪初经朝鲜传入我国东北地区的 ,此后主要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栽培 ,并在局部地区作为川芎使用[1] 。日本川芎根茎的化学成分已见于文献报道 ,主要为苯酞类、酚类和糖类化合物 ,而延边川芎的化学成分研究尚属空白。为了进一步了解引种至四川栽培的延边川芎的化学成分 ,为生药的品质评价奠定基础 ,本课题采用不同极性溶剂提取、低压柱色谱等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纯化 ,共获得 1 1个单体… 相似文献
9.
银杏化学成分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杏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和萜内酯是银杏的两类最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具有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性痴呆症和对抗血小板活化因子的作用。近20年来,银杏及其提取物已广泛用于营养保健、医疗卫生等领域。在国内外市场上,银杏产品类型繁多,但真正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产品并不很多。据专家分析,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产品中有效成分含量不高,二是产品质量标准尚不完善,特别是国内产品在此种情况更为突出。在国外市场上,关于银杏产品的质量标准方面,十分注重银杏总黄酮和萜内酯的含量。T·A·万佰克在指出,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川陕花椒茎的化学分析,方法:利用波谱方法和理化常数分析。结果:分得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去甲白有红碱(N-des-methyl chelerythrine, Ⅰ)铁屎米酮(canthin-6-one, Ⅱ)、异紫花前胡香豆素(marmesin, Ⅲ)哥伦比亚素[(-)-columbianetin, Ⅳ]、香木酯醇(β-amyrin,Ⅴ)、β-谷甾醇(Ⅵ)、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Ⅶ)、七叶内酯(aesculetin,Ⅷ)和花椒油素(xanthoxylin,Ⅸ)。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Ⅰ,Ⅱ为建立广义花椒属化学系统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佐证。化合物Ⅱ具有显著的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研究紫株Callicarpa pedunculata R.Brown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各种理化方法及光谱(IR,MS,^1HNMR,^13CNMR)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紫株全草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个二萜类化合物:14α-羟基-7,15-异松烷二烯-18烷酸(14α-hydroxy-7,15-isopimaradien-18-oic acid,Ⅰ);16α,17-二羟基-3-氧-扁枝杉烷(16α,17-dihydroxy-3-oxo-phyllocladane,Ⅱ);8,11,13,15-四烯松香烷-18-烷酸(8,11,13,15-abietatraen-18-oic acid,Ⅲ);6α-羟基尼刀瑞尔醇(6α-hydroxy nidorellol,Ⅳ);2个黄酮类化合物5-羟基-3,4‘,7-三甲氧基黄酮(5-hydroxy-3,4‘,7-trimethoxyflavone,Ⅴ);3,5-二甲基莰非醇(3,5-dimethylkaempherol,Ⅵ);其余的分别为:熊果酸(ursolic acid,Ⅶ),肌醇(myoinositol, Ⅷ),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Ⅸ),β-香树素(β-amyrin, Ⅹ)。结论:化合物Ⅰ-Ⅵ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Ⅰ-Ⅳ分别为4种不同类型的二萜。熊果酸的含量高达1%,本植物可作为其资源植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概述藜属植物中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及归纳.结果:从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多种化合物,如黄酮、皂苷、萜、生物碱及挥发油等化合物.结论:根据国内外文献对该属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进行系统研究、归纳,为藜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研究中药川续断干燥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手段,对川续断根50%乙醇大孔树脂洗脱部分进行系统的分离和纯化,并利用NMR和MS等方法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共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1-羟基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2)3,5-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3)4,5-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4)5-咖啡酰奎宁酸甲酯。5)马钱子苷。6)demethylsecologanol。[结论]其中化合物1、4为首次从川续断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川佛手Citrus medica var.sarcodactylis的化学成分。方法对川佛手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醋酸乙酯部分进行色谱分离,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种已知成分,分别为柠檬内酯(limettin,Ⅰ)、6,7-二甲氧基香豆素(scoparone,Ⅱ)、5-异戊烯氧基-7-甲氧基香豆素(7-methoxy-5-prenyloxy-coumarin,Ⅲ)、白当归素(byak-angelicin,Ⅳ)、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Ⅴ)。结论化合物Ⅳ为首次从芸香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4个化合物为首次从川佛手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牛尾独活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尾独活HeracleumhemslevanumDiels的根是西南常用独活品种,经中性氧化铝柱层析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当归素(anglelicin)(Ⅰ),异佛手柑内酯(isobergapten)(Ⅱ),6—甲氧基当归素(sphondin)(Ⅲ),虎耳革素(pimpinellin)(Ⅳ),佛手柑内酯(bergapten)(Ⅴ),欧前胡素(imperatorin)(Ⅵ),异虎耳草素(isopimpinellin)(Ⅶ),哥伦比亚内酯(columbianadin)(Ⅷ),阿魏酸(krulicacid)(Ⅸ),falcarindiol(Ⅹ),以及硬脂酸(stearic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和胡萝卜甙(daucosterol)。 相似文献
17.
马蔺地下部分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鸢尾科鸢尾属植物马蔺(Iris lacteaPall.var.chinensis(Fisch.)koidz.)地下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70%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其化学成分,通过波谱及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5-羟基-7-甲氧基黄酮(tectochrysin,Ⅰ)、5,2′-二羟基-6,7-亚甲二氧基二氢黄酮(5,2-′dihydroxy-6,7-methylenedioxyflavanone,Ⅱ)、5,7-二羟基-6,2′-二甲氧基异黄酮(5,7-dihydroxy-6,2-′dimethoxyisoflavone,Ⅲ)、4′,5-二羟基-6,7-二甲氧基异黄酮(4′,5-dihydroxy-6,7-dimethoxyisoflavone,Ⅳ)、4′,5,7-三羟基-6-甲氧基异黄酮(tectorigenin)(4′,5,7-trihydroxy-6-methoxyisoflavone,Ⅴ)、5,3′-二羟基2′-甲氧基-6,7-亚甲二氧基异黄酮(5,3-′dihydroxy-2-′methoxy-6,7-methylenedioxyisoflavone,Ⅵ)、5,2′-二羟基-6,7-亚甲二氧基异黄酮(5,2′-dihydroxy-6,7-methylenedioxyisoflavone,Ⅶ)i、risoid D(Ⅷ)i、risoid A(Ⅸ)和十七烷酸(heptadecanoic acid,Ⅹ)。结论:这些化合物均为在该植物中首次分得,其中化合物Ⅵ为本属植物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8.
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为芸香科花椒属植物,别名野花椒,在浙江、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均有分布,为我国南方省区的常用中药,其根、根皮及茎皮入药,主治风湿性关节病、牙痛、胃痛、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等症。目前对两面针化学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碱类,而对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则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19.
槲树Quercus d entata Thunb.为壳斗科栎属植物,在中国分布有100余种,某些品种作为民间中草药被广泛应用,并且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唐本草》以及以后的历代本草都有记载,主要用于治疗痢疾、恶疮等症[1]。槲叶、槲皮、槲实仁均作为药用。国内科研工作者已将槲树叶开发成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新药。但是,对该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仅见少数报道[2]。本实验从槲树叶中分离纯化得到5种酚性成分,并且通过理化性质分析和光谱解析等手段确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槲皮素(Ⅰ)、槲皮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Ⅱ)、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即金丝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