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辛甘化阳法的临床应用颇为广泛,所治疾病除内科病以外,也同样广泛应用于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各科疾病。吴惟康教授从辛甘之功效与阴阳属性出发,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深度挖掘辛甘化阳的内涵,对辛甘化阳法做出的归纳总结,较为系统、全面地诠释了辛甘化阳法在临床上的配伍应用,丰富了龙江医派学术宝库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4.
辛甘化阳法有深远的哲学和医学渊源,仲景首次将辛甘化阳法用于临床,《伤寒论》大量运用辛甘化阳法来组方,后世多遵其法,创制了众多辛甘化阳之剂。辛甘化阳法在《伤寒论》中的具体应用,体现在助阳化气、温经散寒、调和营卫、发汗解表、温中补虚、平冲降逆、温助心阳、温通血脉、温肺化饮、温中复阳、回阳救逆等11个方面,可为当今临床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药有五味,即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药味不同,作用亦不相同。不同药味配伍之后,又产生新的作用,称之为“气味和合”。中医理论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可概括为机体阴阳偏盛偏衰,利用药物的不同味可纠正机体阴阳之偏而祛疾疗病。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药物气味的论述,如“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以辛散之,以酸收之,以甘缓之”等。 相似文献
6.
《素问·至真要大论》在阐述药物性味时指出:“辛甘发散为阳”,由此产生了“辛甘化阳”的治法。这一治法是由辛味药和甘味药合用,以资助阳的一种治法。汉·张仲景擅用此法组方,如桂枝甘草汤、小建中汤、桂枝附子汤、苓桂术甘汤、甘草干姜汤等均是。尤其桂枝汤中,不仅有辛味如桂枝、生姜,甘味如甘草、大枣等辛甘化阴之品,还有白芍与甘草、大枣酸甘化阴之味,竭尽阴阳两调之能事。因而桂枝汤除治外感外,也是内伤杂病的常用方。辛甘化阳法在临床应用甚广,如桂枝甘草汤功能温补心阳,适用于伤寒发汗太过,心阳亏虚者。苓桂术甘汤有温脾阳,化水饮之… 相似文献
7.
8.
9.
《中药材》2010,(8)
目的:研究桂枝甘草汤辛甘化阳配伍的药效及药效作用机理。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不同配伍组(桂枝组、甘草组、桂枝甘草汤组),通过抗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血小板释放功能(6-keto-PEG1α、TXB2cAMP,cGMP)、血小板胞浆游离钙浓度等实验,研究不同配伍抗血栓的药效及作用机理。结果:桂枝甘草汤与桂枝组、甘草组比较,可显著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降低大鼠体外血栓湿质量和干质量,增高血小板6-keto-PEG1α水平,降低cGMP水平及钙离子的浓度。结论:桂枝甘草汤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释放而发挥其抗血栓作用,表明桂枝配伍甘草,辛甘化阳,能增强温经通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辛甘化阳法扶阳散寒,具有温通的作用。肺腺癌的病理学特点为腺体形成,黏液增多,具有凝聚、寒冷、潮湿的特点。根据肺腺癌的病机演变过程,运用辛甘化阳法分期论治,早期以痰饮凝聚为主,治宜温化痰饮恢复肺之宣肃;中期以肺脾阳虚为要,治宜益阳散饮恢复化气之功;晚期以阴阳不和为著,治宜祛阴邪、缓阳躁以促进阴阳和化。 相似文献
11.
辛甘化阳法在《温病条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甘化阳”四字常指辛温、辛热之品与甘温甘平之剂合用以扶助阳气。其实不然,寒凉之品中辛甘合用亦可有扶阳之能,又可制其温燥之性,从而化生无穷妙用。辛甘相合,其应用广泛,化阳之功用可简概为以下七种:一、扶正阻邪深入,二、护阳守津液,三、扶正清余邪,四、扶阳化浊,五、通阳调气,六、生津润燥,七、护心通窍。 相似文献
12.
一提到辛甘化阳法,吾等首先想到的常是四逆汤等回阳救逆之剂或是参苓白术散等温补之品。《温病条辨·下焦篇》中四十四条,湿久脾肾阳虚之安肾汤;五十八条劳疟,气血两伤,胁有疟母之加味异功汤;六十一条少阴三疟,气血两虚之扶阳汤;七十一条痢久阴阳两伤,阳虚甚,肛坠腰胯脊髀酸痛之参茸汤;七十七条噤口痢之肉苁蓉汤;七十二条久痢厥阴气逆之乌梅圆;七十三条休息痢阴阳皆虚用之参芍汤,俱为辛甘温阳法之经典方剂,后二剂之运用尚有酸甘化阴之功以阴阳并治。可见“辛甘化阳”四字常指辛温、辛热之品与甘温甘平之剂合用以扶助阳气。 相似文献
13.
14.
<正> 酸甘化阴法是养阴法的一种,它是应用酸涩与甘缓二类不同性味药物配伍以达到养阴生津之功的方法。此法最早当推仲景芍药甘草汤,尔后孙思邈之生脉散,钱仲阳之六味地黄丸,张景岳之左归丸均为酸甘化阴法的发展。至清代随着温病学派的形成,酸甘化阴法成为治疗温病的一个重要方法。它具有养阴不滋腻,生津而又不碍胃作用,因此,此法广泛应用于临床。令就酸甘化阴法在耳鼻喉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略抒管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能量代谢角度探讨桂枝甘草汤“辛甘化阳”配伍原理的内涵。方法:将SPF级SD大鼠饲养于低温(4~6℃)环境,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桂枝甘草汤组、单味桂枝12 g组、单味甘草6 g组4组,每组20只。桂枝甘草汤组、单味桂枝12 g组、单味甘草6 g组分别灌胃相应的药物,给药剂量1.62,1.08,0.54 g/kg,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纯净水。分别于给药第15 d、30 d,每组各处理10只动物,分离血清,检测TC、TG、GLU、INS、GC、T3含量。结果:桂枝甘草汤对低温环境大鼠TC、TG、GLU、INS、GC、T3代谢有一定的干预作用,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能降低大鼠血清TC、TG、INS、T3水平,其中T3的下降最为显著(P〈0.01);可增高GLU、GC含量(P〈0.01,P〈0.05)。桂枝甘草汤对T3、GLU、GC的干预作用是通过桂枝、甘草配伍共同实现的。结论:桂枝甘草汤“辛甘化阳”配伍原理的内涵与干预低温环境下大鼠能量代谢,调节血清GLU、GC、T3含量随给药时间的增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桂芍等量配伍(1:1),一辛散一酸收,一治卫强一治营弱,解表和里,调和营卫。芍药倍用(1:2),酸甘化阴以滋阴养血。基于桂枝-白芍药对1:1和1:2的中医临床用药特点,探讨桂芍药对不同配比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技术,乙腈-0.1%乙酸梯度洗脱,正离子模式,毛细管温度350℃,气化温度300℃,考察桂芍配比1:1和1:2及其单味药水煎液,比较1:1和1:2配比成分及含量差异。结果:桂枝中前花靛B2,2-羟基桂皮醛有明显峰,其中2-羟基桂皮醛在桂枝当量的混煎液中基本无峰,前花靛B2含量在1:1配比高于1:2配比;白芍中白芍酮、芍药苷亚硫酸酯、1,2,3,6-四-O-没食子酰-β-D-葡萄糖、芍药苷、芍药苷同分异构体、苯甲酰芍药苷及苯甲酰芍药苷同分异构体有明显的峰,其中1,2,3,6-四-O-没食子酰-β-D-葡萄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同分异构体含量1:1配比高于1:2配比,而白芍酮、芍药苷亚硫酸酯、芍药苷同分异构体含量1:2配比高于1:1配比。结论:在桂芍药对不同配比中,前花靛B2、1,2,3,6-四-O-没食子酰-β-D-葡萄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同分异构体含量1:1配比高于1:2配比,而白芍酮、芍药苷亚硫酸酯、芍药苷同分异构体含量1:2配比高于1:1配比。研究不同配比桂芍药对的成分含量差异,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合理用药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
按摩疗法在我国源远流长,其对耳鼻喉科常见病的治疗作用,亦早已为人们所认识。近年来,按摩疗法在耳鼻喉科的临床运用,又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疗法和成功经验,现分别介绍如下。鼻科过敏性鼻炎是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 相似文献
18.
19.
<正> 温法乃八法之一,又称祛寒法,是用温热性的药物治疗寒证的方法.即《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寒者热之","劳者温之".前者,是指寒证要用温热药物治疗,有表寒与里寒之别,分而治之.后者,是指虚劳内伤,属于气虚的,用甘温药物来调养,如中气不足等,均属温法范畴.在本科中,常用的有温肺散寒、温中化湿、温肾壮阳、升阳益气等.头为诸阳之会,耳鼻喉位于人体头部,皆为清阳之窍,下与五脏六腑,脉络联通.诸阳 相似文献
20.
“阴中求阳”一语,出自《景岳全书》。张景岳云:“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所谓“阴中求阳”,是指慢性病肾阳虚者,在温补肾阳之同时,一定要兼以养阴,即将补阳药寄托于滋阴药之中,亦即“刚柔相济”,“阴阳双补”之意。因为肾为水火之脏,内藏肾阴和肾阳,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久病不愈往往阴虚及阳。因此在治疗上必须采用温柔养阳之法。若单用温补肾阳之剂,必致耗伤肾阴,出现阴伤而阳炽的结局。“阴中求阳”之法源于《金匮要略》的八味肾气丸。《景岳全书》之右归饮,右归丸,则是其进一步发展。这一治法的主要药物是:肉桂、附子、鹿角、巴戟天、淫羊藿、肉苁蓉、杜仲以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