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慈菇消脂丸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慈菇消脂丸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5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5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给予慈菇消脂丸,对照组给予复方蛋氨酸胆碱片,治疗共16周,并于治疗前后测定血脂、血黏度、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慈菇消脂丸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P<0.01).慈菇消脂丸能显著降低血脂、血黏度,改善肝功能及降解肝纤维化指标(P<0.05~0.01).结论:慈菇消脂丸治疗脂肪肝疗效显著并具有良好的保肝降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慈菇消脂丸治疗脂肪肝的作用机理。方法:按大鼠体重0.2mL/100g40%四氯化碳豆油溶液合并高脂饲料复制大鼠脂肪肝模型7周后,模型组灌胃(ig)给予等体积豆油溶液,阳性对照组给予东宝肝泰片0.32mg.kg-1.d-1,慈菇消脂治疗低、中、高剂量组(ig)给予慈菇消脂丸0.4、0.8、1.6mg.kg-1.d-1,连续8周,正常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测定肝脂数、血清血脂,观察脂质过氧化作用结果。结果:慈菇消脂丸各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降低,组织学检查显示肝内脂变减轻。结论:慈菇消脂丸使实验性脂肪肝的肝脂数和血清血脂含量降低,即抑制肝脂合成、促进肝脂代谢,升高SOD活性而有抗氧化作用,从而对实验性脂肪肝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慈菇消脂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大鼠肝组织核转录因子kappaB(nuclear factor-κB, NF-κB)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表达的影响,探讨慈菇消脂丸对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饲大鼠建立NAFLD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慈菇消脂丸高、中、低剂量组,盐酸吡格列酮片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慈菇消脂丸高、中、低剂量组依次灌胃慈菇消脂丸水煎剂6.48,3.24,1.62g/kg体质量;盐酸吡格列酮片组灌胃盐酸吡格列酮片1.35g/g体质量;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每日灌胃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灌胃体积为10μL/g体质量,1d 1次,连续灌胃6周。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iNOS mRNA表达,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NF-κB、iNO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肝组织中iNOS mRNA水平升高(P0.01),NF-κB、iNOS蛋白表达增强(P0.01)。与模型对照组对比,慈菇消脂丸高、中、低剂量组及盐酸吡格列酮片组大鼠肝组织iNOS mRNA水平均降低(P0.01);除慈菇消脂丸低剂量组对iNOS蛋白表达无影响外,其余各药物组NF-κB、iNOS蛋白表达均显著减低(P0.01)。慈菇消脂丸高剂量组下调NF-κB蛋白表达作用优于盐酸吡格列酮片组(P0.01)。结论:慈菇消脂丸能够明显改善NAFLD大鼠肝功能及血脂;通过下调NF-κB、iNOS蛋白表达,抑制肝细胞凋亡来治疗NAFLD。  相似文献   

4.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复方消痞丸中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稳定,回收率为98.34%,RSD为2.13%。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21,(8)
目的探讨慈菇消脂丸含药血清对游离脂肪酸诱导HepG2细胞脂性凋亡的影响。方法 SD大鼠给予慈菇消脂丸药液(2 mL/100 g)灌胃以提取并配制不同浓度含药血清;以500μmol/L游离脂肪酸诱导HepG2细胞构建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500μmol/L FFA)、慈菇消脂丸含药血清低剂量组(500μmol/L FFA+2%含药血清),慈菇消脂丸含药血清高剂量组(500μmol/L FFA+6%含药血清),JNK抑制剂组(500μmol/L FFA+20μmol/L SP600125),诱导培养24 h,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荧光染色观察caspase-8、Fas-L、p-JNK,试剂盒检测SOD、MDA、ALT、 AST。结果空白对照组细胞内未见脂滴,模型组出现脂滴,其余各组脂滴减少。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aspase-8、Fas-L、p-JNK表达增高(P0.01),细胞培养液ALT、AST、MDA水平增高及SOD水平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慈菇消脂丸含药血清各剂量组caspase-8、Fas-L表达降低(P0.01),慈菇消脂丸含药血清高剂量组ALT、AST、MDA水平降低及SOD水平升高(P0.05,P0.01)。结论慈菇消脂丸含药血清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HepG2脂性凋亡有干预作用,可能与凋亡蛋白caspase-8、Fas-L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慈菇消脂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肝功能及血脂、FFA(游离脂肪酸)的影响,探讨慈菇消脂胶囊防治该病的作用机理。方法:喂饲高脂饲料复制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7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慈菇消脂胶囊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吡格列酮阳性药物对照组,各组大鼠连续给药6周,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检测肝功能、血脂水平和肝组织FFA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脏病理学变化、血脂代谢、肝功能指标和肝组织FFA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慈菇消脂胶囊各剂量组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TC、TG、LDL水平及FFA含量较模型组降低(P 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慈菇消脂胶囊能够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作用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调血降脂丸中丹参、山楂的TLC鉴别法和何首乌苷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TLC法鉴别调血降脂丸中的丹参和山楂,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制首乌中何首乌苷的含量。[结果]在薄层色谱中可检出丹参和山楂的特征斑点,隐性对照无干扰;何首乌苷含量平均值在3.3~3.8mg/丸。[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调血降脂丸中的何首乌苷含量,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调血降脂丸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当归补血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当归补血丸中的当归、白芍、何首乌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当归补血丸中的阿魏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当归、白芍、何首乌具有鉴别特征,阴性无干扰.阿魏酸在50.6~506.0 ng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02%,RSD=1.10%.结论:高相液相色谱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当归补血丸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慈菇消脂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大鼠JNK1、p-c-Jun、Caspase-8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慈菇消脂丸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制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大鼠,造模同时给予相应药物干预。造模12周后处死全部大鼠,取出肝脏。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肝组织JNK1、p-c-Jun、Caspase-8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电镜观察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肿胀呈气球样变,胞浆中布满众多大小不一的脂滴。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凋亡显著增加,JNK1、p-c-Jun、Caspase-8m 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慈菇消脂丸各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肝细胞脂肪样变显著减少,细胞凋亡显著下降,JNK1、p-c-Jun、Caspase-8m 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慈菇消脂丸通过调节JNK信号通路抑制肝细胞凋亡,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慈菇消脂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大鼠干预结果,探讨慈菇消脂胶囊防治该病的作用机理。方法用高脂饲料喂食的方法复制NAFL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慈菇消脂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吡格列酮阳性药物对照组。慈菇消脂胶囊对模型大鼠治疗6周后,观察模型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血清血脂变化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和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肝重、肝脏病理学变化、血脂代谢、肝酶学变化、血清中FFA及肝组织中PPARa、CAT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慈菇消脂胶囊各剂量治疗组,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慈菇消脂胶囊能降低模型大鼠FFA含量(P0.05),对PPARa及CTA表达亦有较为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慈菇消脂胶囊具有通过改善肝功能,调节PPARa、CAT异常表达,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从而起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复方驱虫斑鸠菊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和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胡椒碱的含量.结果:显微鉴别特征明显;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清晰,专属性强;含量测定胡椒碱浓度在5.42~43.36mg·L-1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n=9),平均回收率100.72%,RSD 0.56%.结论:定性、定量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复方驱虫斑鸠菊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陈蕾  姜林 《中国现代中药》2010,12(10):31-32
目的:建立消脂护肝片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对其进行络合显色,在51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从而测定消脂护肝片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线性范围在0.008~0.08mg.mL-1(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7.0%,RSD=1.84%(n=6)。结论:该法简便易行、重现性好、结果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慈菇消脂丸中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方法采用Symmetry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0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85∶15),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423 nm;柱温:20℃。结果大黄素、大黄酚在0.25~0.7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0%(RSD=1.5%)、99.6%(RSD=1.8%)。结论本方法稳定、简便易行,为慈姑消脂丸的生产提供了质量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品由制何首乌、山楂、决明子等药味制成,具有活血降浊、润肠通便作用,其中制何首乌为君药,由于制何首乌和决明子中均含蒽醌类成分,而且是本处方的有效成分,同时为了含量测定的专属性,故在测定本品大黄素含量的基础上又制订了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HPLC含量测定方法,以便更好地控制制何首乌的质量.按中国药典对含量测定方法验证要求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本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1,2].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以决明子中萘并吡喃酮类对照提取物和对照品为对照物质的脂康颗粒含量测定方法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中药对照提取物替代单体对照品在中药复方质量控制中应用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方法:分别以红镰霉素-6-O-β-D-龙胆二糖苷、决明子苷B2、决明子苷C、决明子苷C2这4个对照品和已知含量的决明子对照提取物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种成分在脂康颗粒复方中的含量,并对2种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4种成分的含量在对照提取物法与对照品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照提取物可以作为脂康颗粒质量控制中的对照物质。为萘并吡喃酮类对照提取物用于含决明子的中药复方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研究基础,对中药对照提取物代替化学对照品进行中药复方质量控制的可行性和适用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降脂宁颗粒质量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制定降脂宁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鉴别山楂、何首乌、决明子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 ,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10 3 3% ,RSD为 1 93%。结论 :该方法为降脂宁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二冬膏复方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二冬膏复方中总黄酮含量为不低于0.003%.平均回收率为95.77%,RSD=1.61%,n=5.结论:本法简便、准确、灵敏、重现性好,为二冬膏复方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慈菇消脂丸的最佳水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提取物中总黄酮总量为检测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分别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煎煮次数对检测指标影响最大,最佳提取工艺为A1B3C3,即加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小时。结论:实验结果对制剂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盛静 《中成药》2004,26(7):U006-U007
本品由制何首乌、山楂、决明子等药昧制成,具有活血降浊、润肠通便作用,其中制何首乌为君药,由于制何首乌和决明子中均含蒽醌类成分,而且是本处方的有效成分,同时为了含量测定的专属性,故在测定本品大黄素含量的基础上又制订了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0-β-D-葡萄糖苷HPLC含量测定方法,以便更好地控制制何首乌的质量。按中国药  相似文献   

20.
糖克灵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凌 《时珍国医国药》2000,11(3):211-212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糖克灵颗粒中枸杞子、山药、山楂、决明子进行鉴别,并采用比色法对其中总黄酮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方法简便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标准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