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气管切开并鼻饲是外科抢救危重病人及营养支持的重要护理内容。由于此类病人的体位受伤情及气管切开影响,给临床置管及护理带来一定难度。我科护理人员经过深入探讨、总结经验,除按常规做好气管切开及鼻饲护理外,提出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患者留置胃管鼻饲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国英 《华夏医学》2004,17(5):818-819
神经外科气管切开的患者多为昏迷、不能进食的患者,常需留置胃管鼻饲食物和药物,由于伤情的影响和长期留置胃管的刺激,患者的环状括约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功能障碍,易发生食物反流、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此,除做好鼻饲的护理外,还应做好呼吸的管理和护理,减少误吸的发生。我科自2000年4月至2004年1月共有气管切开并鼻饲的患者66例,现将一些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患者胃管置入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管切开是临床上抢救呼吸衰竭及呼吸道梗阻患者最常用的急救方法.术后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或者脱机后不久颈部仍带有气管套管的患者,为了保证其营养和水分的供应,临床上常需留置胃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鼻饲置胃管的最佳方法。方法将50例气管切开留置胃管鼻饲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采用改良法置胃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法置管。比较两种置管法的一次性成功率以及置管所致患者的刺激性反应。结果试验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不适反应明显减轻,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法置胃管成功率高,患者不适症状减轻,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作为一种治疗手段经常被应用于昏迷患者,ICU(重症监护室)昏迷气管切开患者常需留置胃管,观察有无应激性溃疡及施行鼻饲等。但由于昏迷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吞咽反射迟钝或消失,且置管时不能配合吞咽,增加插管难度,容易引起一些不良反应,一次成功率低。我们在反复熟悉气管解剖位置的基础上,经过多次探讨,总结出一个刺激性小、成功率高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气管切开患者鼻饲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病人,为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大多需要气管切开。由于这些病人意识丧失,不能经口进食,均有不同程度的营养障碍,合理给予鼻饲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可使患者病程缩短,死亡率下降。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
吴守锋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9):4102-4103
报告了22例气管切开患者留置鼻饲管的护理。总结了气管切开患者插胃管、喂食、拔管的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8.
卜蕴东  陈庆源 《微创医学》2009,4(4):438-438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因创伤而处于高分解的应激状态,机体营养状况差,抵抗力降低,如治疗护理不及时,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危及病人的生命.患者常因颅脑手术及气管切开等不同程度的损伤,不能经口进食,需要通过鼻腔置入胃管进行鼻饲[1].但气管切开后,一次性气囊气管套管充气后,可造成食管受压,胃管置入困难.为提高成功率,我们对传统胃管置入进行改变,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胃管置入法在重症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例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10例,对照组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置入法,研究组采取半卧位胃管内置导丝置入方法。结果:研究组10例,共插30例次,1次性操作成功29例次(占96.7%),对照组10例,共插28例次,1次性操作成功13例次(占46.4%),2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采取半卧位胃管内置导丝插胃管方法操作简单、实用、安全,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鼻/口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若气道导管漏气或气管切开后放置金属套管,则气道不能完全闭琐。患者因为不能经口进食,常常需要留置胃管进行鼻饲,若护理不当将导致胃液及食物反流、误吸甚至窒息而加重病情。为减少反流、误吸的发生率,我科对行留置气管切开患者,在鼻饲的时机、方法、量及速度、体位、鼻饲时间与气道管理、体位等方面进行调整,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脑出血意识障碍伴气管切开患者置入胃管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出血意识障碍伴气管切开患者置入胃管的方法,提高胃管置入的成功率。方法:我们对此类患者置入胃管方法进行研究加以改进,应用于16例患者。结果:改进方法成功率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改进方法刺激性小、成功率高,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护士侵入性操作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胃管置入失败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对98例气管切开胃管置入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98例胃管置入患者1次性置管失败30例,占置管总数的30.6%,分析原因主要与胃管的选择、病情与体位、置管技巧有关。结论:选择合适的胃管及体位、掌握置管技巧能有效提高1次性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傅桂金 《吉林医学》2011,32(28):6017-6018
目的:探讨改良左侧卧位置入胃管法在昏迷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需要置入胃管的昏迷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卧位置入胃管法,即去枕仰卧位,试验组采用改良卧位的置入胃管法,即左侧卧位,观察两种卧位胃管置入的成功率、置管所需时间及置管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置管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置管所需时间短,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后的左侧卧位置入胃管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的去枕仰卧位置入胃管方法,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改良胃管置入法在昏迷气管切开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昏迷病人在气管切开后常需鼻饲供给营养、药物、水分 ,或通过观察分析胃液 ,早期发现上消化道出血。若按常规方法行胃管置入时 ,会因病人本身因素及气管套管的影响而使置管失败 ,既增加病人的痛苦 ,又增加护士的工作量。自1995年 1月始 ,我们采用了改良胃管置入法对 5 6例昏迷气管切开病人行胃管置入 ,均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 6例病人 ,男 3 8例 ,女 18例 ;年龄 16~ 72岁 ,平均 2 6.8岁。其中在气管切开后 2 4h内置管者 12例 ;2 4~ 4 8h内置管者 2 9例 ;4 8~ 72h内置管者 15例。1.2 置管…  相似文献   

16.
气管切开是解除喉梗阻,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及某些手术的前置的预防性手术.而气管切开在拔管前必须先试堵管24~48小时.传统的气管切开堵管(简称堵管)是用棉签一端缠绕胶布,但是胶布长时间受潮后易脱落,且自制过程易污染.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我科于2009年1月至今采用一次性注射器活塞前端的黑色橡胶塞(简称橡胶塞)行堵管,具体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气管切开病人一般由胃管内灌注食物、药物和水,需长期留置胃管并每2~3周更换1次,但这类病人很难配合插胃管操作,按常规胃管方法操作,不仅成功率低而且也给病人造成痛苦。为了提高插胃管的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我们近3a,来总结出了“改变体位置胃管法”,应用于22例病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均1次插管成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耿淑华  赵月辉 《吉林医学》2005,26(11):1140-1140
1988年4月-2005年8月,我科共收治重症颅外伤、脑出血患者420例,其中行气管切开者164例。对气管切开病人行鼻饲下胃管通常是难题。现将几种操作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