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鼠伏隔核神经元膜特性及乙醇对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伏隔核神经元的膜特性及致醉剂量的乙醇 (44mmol L)对其影响。 方法 :在大鼠伏隔核脑片上 ,采用细胞内电流钳记录技术。结果 :所观察到的神经元包括五种类型 ,神经元的静息膜电位 (mV)为 - 79.1± 2 .4 ,输入阻抗 (MΩ)为 4 8.4± 2 .3,锋电位的幅度 (mV)平均为 98.5± 4 .1;致醉剂量的乙醇 (44mmol L)对大部分伏隔核神经元的膜电位、输入阻抗及I V曲线无明显影响。 结论 :在伏隔核内 ,存在多种膜特性类型的神经元 ;致醉剂量的乙醇对大鼠伏隔核神经元的膜特性无明显影响 ,说明乙醇对伏隔核神经元的抑制作用主要并不是通过影响膜特性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背景:电生理改变是老化心脏表现的主要特征之一。 目的:构建老龄房颤犬模型,观察静脉肌袖细胞动作电位和起搏电流的特征。 设计、时间及地点:分组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3/2007-12在解放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和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完成。 材料:7~9岁健康杂种老龄犬12只,体质量15~20 kg,雌雄兼有。台氏液成分(mmol/L):NaCl 135, KCl 5.4, CaCl2 1.8, MgCl2 1, NaH2PO4 0.33, HEPES 10, 葡萄糖10, pH 用NaOH 调至 7.4。 方法:取老龄犬6只,快速起搏8周制备房颤模型,余6只犬未经快速起搏处理作对照。分离静脉肌袖细胞,利用全细胞膜片钳在电流钳模式下记录动作电位,在电压钳模式下记录起搏电流。 主要观察指标:老龄犬肺静脉肌袖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起搏电流、起搏电流的Ⅰ~Ⅴ曲线及起搏电流稳态激活的特征。 结果:约82.6%的老龄犬静脉肌袖细胞记录到自动除极和自发性动作电位,而未经快速起搏处理犬的细胞约有40%记录到工作心肌动作电位特征。在-120 mV时,房颤模型细胞起搏电流的电流密度为(-2.66±0.4) pA/pF,而对照组细胞的电流密度为(-1.24±0.21) pA/pF。从Ⅰ~Ⅴ曲线可见,起搏电流的电流密度具有电压依赖性特征,且病理模型犬的肺静脉肌袖细胞起搏电流电流随超极化电位增加更为明显。在-120 mV时,房颤犬静脉肌袖细胞电流的半激活电压为(-84.3±4.9)mV,激活曲线斜率为(+12.1±2.6) mV,而未处理细胞的半激活电压为(-98.0±7.2) mV,激活曲线斜率为(+9.5±1.8) mV,明显向更正的电位方向移动,提示老龄房颤犬静脉肌袖起搏电流更易激活。 结论:老龄房颤犬静脉肌袖细胞更易出现自动除极电位,起搏电流的密度更高,起搏电流激活也更容易,提示起搏电流可能参与老年房颤异位起搏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照研究自发性癫癎大鼠(SER)和正常Wistar大鼠(WTC)脑内Ⅰ、Ⅱ、Ⅲ型钠通道α亚基mRNA表达情况。方法提取枕叶皮质、齿状回及海马CA1和CA3区组织总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建立限制性内切酶图谱检测Ⅰ、ⅡA、ⅡN、ⅢA和ⅢN型钠通道的表达。结果SER枕叶皮质、齿状回及海马CA1和CA3区总钠通道(3.179±1.967、3.009±2.364、3.071±2.036、1.440±0.761)的表达略高于WTC(2.112±1.454、1.474±1.257、2.198±0.978、1.399±0.85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ERⅢ型钠通道在海马的表达(1.066±0.276)高于WTC(0.419±0.098),且P<0.01,酶切图谱显示ⅢN型钠通道表达水平有明显上调。结论SER脑内海马Ⅲ型电压门控钠通道N亚型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荷包牡丹碱(BiC)对海马CA2区的神经毒性作用以及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DCC)对神经毒性作用的影响。方法:BiC6μmol·L^-1刺激培养的大鼠海马组织72h,同时用N,L以及P/Q型钙通道拮抗剂分别阻断相应的钙通道,测定神经细胞摄取的碘化丙啶(PI)。结果:BiC刺激6h后,神经细胞的PI摄取首先出现在CA2区。随着BiC刺激时间的延长,摄取PI的神经细胞的分布范围由CA2区扩散到其他区域。P/Q型VDCC拮抗剂抑制神经细胞的PI摄取,然而N和L型VDCC的拮抗剂无明显抑制效果。结论:在大鼠海马的组织培养中CA2区的神经细胞对BiC的刺激最易受损。CA2区神经细胞的损伤过程中P/Q型VDCC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脑血管痉挛(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在CVS中起重要作用。SAH后,钙通道表达及活性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L型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表达及活性降低,R型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表达及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表达及活性增加,而T型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在脑血管运动和血管紧张度维持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此进行综述,为CVS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正常和缺氧条件下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通道特性进行研究,探讨下丘脑神经元缺氧损伤的机理,为临床防治脑缺血/缺氧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材于新生SD大鼠下丘脑视前区/下丘脑前区(PO/AH)神经元,应用膜片钳单通道记录技术对缺氧和非缺氧两种状态下NMDA受体特性进行研究,观察其在缺氧和非缺氧条件下的翻转电位、电流幅度、电导特性的变化。结果神经元缺氧后其通道内向电流幅值由平均(4.501±0.980) pA(n=20,40 mV)上升为(6.000±1.750) pA(n=16,40 mV),优势电导由非缺氧组的(45.693±1.850) pS (n=16)上升为(60.206±1.750) pS(n=10),而翻电位极为接近。结论缺氧是使NMDA受体通道过度激活和Ca2+大量内流的一外因条件。神经元缺氧时,同一钳制电压下其内向电流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优势电导也有明显上升,可以解释为缺氧引起了神经元Ca2+超载,从而介导了细胞的损伤和死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后是否具备神经元的电生理功能。方法 应用膜片钳技术,釆用全细胞记录方式.对由星形胶质细胞诱导的分化前、分化3d、分化7d的成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进行电生理功能测定。结果分化前后的骨髓基质细胞未记录到内向Na~+电流,但成功记录到了静息膜电位,分別为:(-12.71±3.25)mV(n=7)、(-26.29±10.34)mV(n=7)、(-45.0±8.46)mV(n=6);刺激脉冲为40 mV时三组的外向延迟整流K~+电流分別为:(0.31±0.17)nA(n=7)、(1.34±0.59)nA(n=8)、(1.99±0.97)nA(n=7);刺激脉冲为-40 mV时的内向整流K~+电流为:(79±58)pA(n=7)、(260±150)pA(n=8)、(420±120)pA(n=7),伴随着分化时间的逐渐延长,两种K~+电流及膜电位逐渐增高。结论(1)骨髓基质细胞表达弱的外向延迟整流K~+电流及内向整流K~+电流可能是其特征性的电生理指标。(2)骨髓基质细胞经过星形胶质细胞的诱导能够向功能性神经元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Ca2+及其通道mRNA在癫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半定量原位杂交和Northern杂交技术,对戊四氮慢性致癎大鼠在致癎不同时段海马内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DCC)α1亚单位mRNA的表达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实验大鼠在癫癎形成早期海马不同亚区内α1A、α1D、α1E亚单位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α1B亚单位mRNA在CA1区和齿状回表达水平下降,而α1C-Ⅰ、α1C-Ⅱ表达无明显变化.充分点燃期仅α1B亚单位mRNA水平在CA3区明显升高.最后一次癫癎发作后第28天,各亚单位无明显变化.结论在致癎过程中,VDCC α1亚单位mRNA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结果可能通过改变神经递质的释放模式而在癫癎灶形成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氯通道阻断剂他莫昔芬(tamoxifen)对SHG-44胶质瘤细胞电压依赖性氯通道电流的作用。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记录SHG-44细胞的电压依赖性氯通道电流,并观察施用不同浓度的他莫昔芬后电流的变化。结果该电流特性为外向整流、不失活,他莫昔芬能够明显阻断该电流,该阻断具有剂量依赖性及电压依赖性。在+100mV时,1μM及5μM他莫昔芬对氯电流抑制率分别为48%及89%。结论他莫昔芬可明显阻断SHG-44胶质瘤细胞上的电压依赖性氯通道。  相似文献   

10.
大麻素对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烟碱激活电流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初级感觉神经元上探讨大麻素对神经元烟碱受体(nAChR)的影响.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培养的三叉神经节神经元上观察人工合成大麻素(WIN55,212-2)对烟碱激活电流的调制作用.结果大部分受检细胞(82.5%,85/103)对外加烟碱(10~1 000 μmol/L)敏感,产生一浓度依赖性内向电流;与烟碱单独作用相比,同时给予WIN55,212-2(0.03~30μmol/L)和烟碱能明显抑制烟碱激活电流峰值;且此快速抑制作用呈可逆性、浓度依赖性和非电压依赖性;WIN55,212-2使烟碱激活电流量效曲线明显下移,但EC50值无明显改变.结论WIN55,212-2可直接作用于nAChR,且以非竞争性方式抑制烟碱电流发挥外周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钙离子拮抗剂治疗中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钙通道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细胞外液的钙离子浓度约为10~(-3)mol/L,而细胞内液为10~(-6)mol/L,其浓度梯度的维持主要靠三种互相依赖的系统调节: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受体或神经递质依赖的钙通道和第二信使调节的内部途径。最近的研究表明有三种不同类型的电压依赖性钙通道:T型、L型和N型。T通道开放的时间短暂,很快失活;L通道的开启产生持续的钙内流;N通道则具有区别于T、L型通道的独特性质,并且只存在于某些神经元上。三种通道中只有L型通道对经典的钙拮抗剂敏感。二、钙离子拮抗制的药理钙离子拮抗剂和无活性的L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结合引起构型变化后限制钙离子经该通道进入细胞内。在高浓度情况下钙离子拮抗剂也可以抑制钙离子经受体依赖性钙通道进入细胞内。药理剂量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正常大鼠脑动脉平滑肌细胞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DCCs)电流的电生理和药理学特征,为相关的生理或疾病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酶促消化法急性分离大鼠脑动脉平滑肌细胞,运用膜片钳电流钳技术研究其静息电位,膜片钳电压钳技术研究其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电流以及二价阳离子载荷离子浓度和Nifedipine对其的影响.结果 静息电位为(50.42±0.26) mV,阶跃电压10 mV和斜坡电压(9.80±0.92) mV时最大VDCCs电流密度分别为(-5.22 ±0.51)pA/pF和(-4.89 ±0.65)pA/pF(10 mmol/L BaCl2).VDCCs峰电流完全由高电压激活(HVA-VDCCs)电流构成(P=0.17),无低电压激活(LVA)-VDCCs电流.VDCCs电流密度与细胞外液Ba2+浓度正相关(P<0.05),Nifedipine对VDCCs电流的最大抑制作用为(86.13±0.76)%,IC50为6.02 nmol/L.结论 本研究证实脑动脉平滑肌细胞的VDCCs电流来源于HVA-VDCCs,以及脑动脉平滑肌细胞存在Nifedipine不敏感电流(NICCs),NICCs所依赖的离子通道以及在脑血管张力和脑血流自身调节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伏隔核神经元的膜特性及致醉剂量的乙醇(44 mmol/L)对其影响.方法:在大鼠伏隔核脑片上,采用细胞内电流钳记录技术.结果:所观察到的神经元包括五种类型,神经元的静息膜电位(mV)为-79.1±2.4,输入阻抗(MΩ)为48.4±2.3,锋电位的幅度(mV)平均为98.5±4.1;致醉剂量的乙醇(44 mmol/L)对大部分伏隔核神经元的膜电位、输入阻抗及I/V曲线无明显影响.结论:在伏隔核内,存在多种膜特性类型的神经元;致醉剂量的乙醇对大鼠伏隔核神经元的膜特性无明显影响,说明乙醇对伏隔核神经元的抑制作用主要并不是通过影响膜特性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APP(-βamyloid precursop protein,APP)17肽(APP695中319-335肽段)对APP转基因小鼠(APP695V717I)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月龄的APP695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APP17肽治疗组,正常对照组采用月龄和性别与之相匹配的C57BL/6J小鼠。APP17肽治疗组给予皮下注射APP17肽,每只每次0.34μg,每周3次;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NS。应用水迷宫试验观察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以流式细胞技术分析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1)水迷宫试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存在明显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其第3、4、5天游完全程的时间[(93.22±16.35)、(86.73±20.26)、(77.13±29.35)s]和错误反应次数[(6.63±2.16)、(5.81±2.13)、(5.33±1.41)次]均较正常对照组[分别为(70.89±20.19)、(61.25±21.88)、(54.63±16.92)s和(5.01±1.93)、(2.97±0.96)、(2.31±1.01)次]增多(P<0.05);APP17肽治疗组小鼠的行为学障碍明显轻于模型组(P<0.05),其上述水迷宫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与正常对照组小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发生率[(3.13±1.19)%]和线粒体膜电位[(176.39±13.88)mV]比较,模型组凋亡发生率[(8.06±2.31)%]显著增加(P<0.01)而线粒体膜电位[(97.51±15.73)mV]明显降低(P<0.01);APP17肽治疗组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接近,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发生率[(4.38±1.26)%]低于模型组(P<0.01),线粒体膜电位[(168.35±19.29)mV]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APP695转基因小鼠存在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且其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增加,线粒体膜电位降低;APP17肽能够明显改善该转基因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稳定线粒体膜电位及抑制凋亡发生而实现。  相似文献   

15.
运用细胞内记录和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在 7~ 16d大鼠带三叉神经残根的 4 0 0 μm厚脑桥切片上进行研究。细胞内电流钳记录显示三叉神经主核灌流甘丙肽引发两种膜电位变化 :54.2 %细胞超极化 (3.2±1.2 )mV ;35.4 %细胞去极化 (2 .9± 1.3)mV ,两者均伴有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和膜电阻减小。电压钳实验显示甘丙肽也引致两种膜电流变化 :57.9%细胞出现外向性电流 (11.6± 6 .1)pA ,该电流可被四乙基胺所抑制 ,其反转电位为 (- 77.1± 5.3)mV ;2 7.3%细胞出现内向性电流 (10 .9± 5.9)pA ,该电流可被细胞外低钠所抑制而被细胞外高钾所增强 ,其反转电位为 (- 2 9.2± 4 .3)mV。两电流均可被甘丙肽激动剂M16所模拟 ,为甘丙肽阻断剂M35和M4 0所阻抑。上述结果提示 ,甘丙肽在突触后膜引发两种不同的膜电活动 :钾离子外流引发超极化和外向性电流 ;钠离子内流和钾离子外流引发去极化和内向性电流 ,两种反应均能抑制三叉神经主核神经元的突触传递。  相似文献   

16.
应用细胞内微电极记录法 ,以血管平滑肌细胞膜电位为指标 ,研究了易卒中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基底动脉对有代表性的二类激动剂氯化钾 (KCl) ,去甲肾上腺素 (NE)及乙酰胆碱 (ACh)的反应性。观察到SHR- SP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膜电位 (Em)为 (- 45.7± 3.9) m V,明显低于 Wistar大鼠的 (- 55.1± 2 .0 )m V(P<0 .0 5) ,故其反应性增强。KCl(1 0~ 50 mmol/L)及 NE(1 0 -8~ 1 0 -6mol/L)引起膜电位的去极化 ,ACh(1 0 -7~ 1 0 -5mol/L)引起膜电位超极化 ,且皆呈剂量依赖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性分析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患者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的临床拟诊CIDP患者,对其临床和电生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按2010年EFNS/PNS指南推荐,将患者分为典型CIDP组与不典型CIDP组。结果(1)符合纳入标准的46例患者中男27例; 发病年龄12~77岁,平均年龄(52±15)岁; 病程>2个月33例、≤2月13例,其中6例以急性形式起病;(2)典型CIDP患者28例(61%),不典型者18例(39%)。典型组脑脊液蛋白含量为(1.17±0.77)g/L,不典型组(0.92±0.53)g/L(t=2.39,P=0.01)。典型与不典型CIDP患者组正中、尺、胫神经的远端运动波幅分别为(5.30±3.34)mV vs(7.18±2.60)mV(t=2.14,P=0.04)、(4.74±3.00)mV vs(7.99±3.62)mV(t=3.17,P=0.003)、(2.89±2.58)mV vs(7.18±4.71)mV(t=3.20,P=0.004); 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分别为(49.82±11.68)、(56.81±7.27)m/s(t=2.11,P=0.04); 腓肠神经感觉波幅分别为(6.08±2.62)、(10.40±5.62)μV(t=2.63; P=0.01)。结论 典型CIDP仍是临床常见类型; 与不典型者相比,典型CIDP患者脑脊液蛋白含量更高,运动与感觉传导速度更慢且波幅更低; 这些生物学标志物可能具有一定的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Ca2+及其通道mRNA在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半定量原位杂交和Northern杂交技术,对戊四氮慢性致大鼠在致不同时段海马内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DCC)α1亚单位mRNA的表达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实验大鼠在癫形成早期海马不同亚区内α1A、α1D、α1E亚单位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α1B亚单位mRNA在CA1区和齿状回表达水平下降,而α1C-Ⅰ、α1C-Ⅱ表达无明显变化。充分点燃期仅α1B亚单位mRNA水平在CA3区明显升高。最后一次癫发作后第28天,各亚单位无明显变化。结论:在致过程中,VDCCα1亚单位mRNA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结果可能通过改变神经递质的释放模式而在癫灶形成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罗哌卡因对外源表达的大鼠脑型(rNav1.2)和心肌型(rNav1.5)电压门控钠通道电流的药理调制作用。方法运用双电极和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全细胞电流。结果罗哌卡因能以浓度和频率依赖的方式抑制rNav1.2和rNav1.5亚型通道的峰钠电流,其中Nav1.5亚型通道对罗哌卡因的敏感性相对较高。此外,罗哌卡因能使rNav1.2和rNav1.5亚型通道的稳态失活曲线向超极化方向显著偏移,但对激活曲线没有影响。通过重复高频去极化刺激,罗哌卡因能以使用依赖性的方式抑制rNav1.2和rNav1.5亚型通道的电流。结论结果提示罗哌卡因的药理机制体现在对钠通道亚型失活态的调制上。该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罗哌卡因对脑型和心肌型电压门控钠通道的药理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伽玛刀对大鼠皮层神经元钠电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伽玛刀对体外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钠电流的影响.方法 将原代培养的神经元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和18 mm准直器对实验组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实施伽玛刀照射,中心剂量30 Gy.伽玛刀照射后1、3、7、10 d通过膜片钳技术在全细胞模式下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皮层神经元的电压依赖性钠电流,每组每时间点记录6~8个神经元.结果 实验组皮层神经元在伽玛刀照射后1、3、7、10 d时的电压依赖性钠电流峰值密度(pA/pF)分别为(89.94±4.65)、(84.13±4.56)、(80.27±5.18)和(80.80±5.41),与对照组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钠电流峰值密度[照射后1、3、7、10 d分别为(100.93±4.63)、(97.89±4.77)、(100.76±5.90)和(102.84±4.08)]相比,均显著减小(P<0.05),且减小程度随观察时间延长而增加,呈一定时间依赖性.另外,实验组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钠电流的I-V曲线明显上移,下降支明显右移.结论 伽玛刀照射通过抑制电压依赖性钠离子通道的功能引起大鼠皮层神经元兴奋性下降,可能是伽玛刀照射抑制癫痫发作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