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玻璃离子复合树脂联合修复楔状缺损疗效观察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330006)黄辉楔状缺损在临床上较常见,玻璃离子耐磨性差,吸水性强,且其性能易受口腔环境影响,而光固化复合树脂对牙髓具有刺激性,二种材料单独修复楔状缺损,均有不足之处。本文应用玻璃离子...  相似文献   

2.
刘青  石昕  侯铁舟 《口腔医学》2021,41(8):728-731
目的:探讨引起楔状缺损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Teetester咬合分析系统对30例患者的420颗上颌牙齿进行咬合观测,记录早接触患牙、分离时间及力百分比,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楔状缺损的危险因素。结果:上颌各类楔状缺损患牙中,前磨牙占比最高,为46.49%;64颗早接触牙齿中42颗伴有楔状缺损,经卡方检验,Pearsonχ2=25.732,P<0.001,OR=4.0,95% 置信区间(2.282~7.015),提示早接触与楔状缺损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26颗分离时间过长牙齿中17颗伴有楔状缺损,经卡方检验,Pearsonχ2=9.285,P<0.05,OR=3.427,95%置信区间(1.489~7.890),提示分离时间与楔状缺损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对比41颗楔状缺损患牙与对侧同名正常牙所受力大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43颗楔状缺损深度较深的患牙与对侧楔状缺损深度较浅的同名患牙所受力大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前磨牙区是楔状缺损的易患区域;早接触、分离时间及力大小是楔状缺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Dyract复合体在临床修复楔状缺损中的固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索Dyract复合体在充填楔状缺损时的固位方法以期降低充填物的脱落率。方法:先将临床楔状缺损依据缺损角度分为浅、深两型。再用Dyract复合体充填420颗己分类的楔状缺损患牙,随访一年后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Dyract复合体在充填浅型楔状缺损时,制备洞型组的成功率为94.90%,未制备洞型组的成功率81.00%,二者有显著性差别(P<0.05);充填深型楔状缺损时,制备洞型组与未制备洞型组的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临床用Dyract复合体充填楔状缺损时,建议对浅型楔状缺损适当制备洞型,对深型楔状缺损可不制备洞型。  相似文献   

4.
玻璃离子充填楔状缺损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玻璃离子充填楔状缺损疗效分析山西省临汾地区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口腔科(041000)田文茜牙颈部楔状缺损是常见的中老年人牙体病之一。本组250颗牙,采用玻璃离子充填,并观察2~4年,现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1.玻璃离子粘固剂系上海青蒲齿科材料厂生产(批号...  相似文献   

5.
不同充填材料修复楔状缺损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湘琦 《口腔医学》2001,21(4):208-209
楔状缺损是常见的牙体硬组织疾病,为探讨不同材料对楔状缺损修复的疗效,我们应用三种充填材料,即玻璃离子粘固剂(简称GIC)、GCFujiⅡ及Dyract进行修复,经充填后6个月~2年复查,就其疗效作一比较和分析。材料与方法1材料:1.1上海青浦齿科材料厂生产的GI-1型玻璃离子粘固剂(简称GIC)。1.2日本GCCOPPORATION出品的GCFu-jiⅡ。1.3美国登士柏公司出品的Dyract。2病例选择:选择门诊患者254例,共981颗楔状缺损患牙,均无并发牙髓损害,其中男性121例,女性133例,年龄28~72岁。3分组:…  相似文献   

6.
楔状缺损是一种多发病,多有不同程度的牙本质过敏症状。本文采用脱敏加GIC(玻璃离子粘固剂)治疗楔状缺损57例126颗患牙。经即时及随访一年观察,取得较满意疗效。临床资料1临床病例本文共收集楔状缺损病例86例。男性54例,女性32例。年龄为28~69...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富士玻璃离子、光固化复合树脂2种材料充填磨牙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山东济南第四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楔状缺损患者89例(265颗惠牙),按不同的充填方法分为玻璃离子组(140颗患牙)和复合树脂组(125颗患牙),分别采用富士玻璃离子、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修复。随访2年后比较二者临床疗效。结果玻璃离子组充填成功率为89-3%,复合树脂组为78.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士玻璃离子疗效优于光固化复合树脂。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ART技术(非创伤修复技术)治疗老年人楔状缺损和牙根面龋的效果。方法 实验组:严格按照ART手册操作程序进行ART充填;对照1组;使用简单旋转器械和ART专用玻璃离子充填;对照2组;使用简单旋转器械和国产玻璃离子充填(仅对楔状缺损组实施)。结果 在楔状缺损治疗中,实验组与对照2组1年后成功率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均无差异。结论 使用改进的,粘接性更好的材料,ART方法能够代替传统方法治疗老年人楔状缺损和牙根面龋。  相似文献   

9.
作者在光敏复合树脂充填楔状缺损的患牙时通过双侧龈乳头用加压小棉球隔湿,观察其疗效,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材料:上海拜耳公司生产的光敏复合树脂及粘结剂。瑞士染色剂(我院化验室常用于作细胞染色的一种蓝色染色剂)。选择楔状缺损位于龈缘的上下双尖牙各100颗。2-方法:随机取上双尖牙50颗,下双尖牙50颗,共100颗为第一组,按光敏复合树脂的常规充填楔状缺损。第二组:上下双尖牙各50颗,其充填方法与第一组样,但在充填时,用棉球隔湿唾液的过程中,于楔状缺损患牙双侧龈乳各加压填塞一个小棉球至牙间隙内,至…  相似文献   

10.
排龈术用于楔状缺损修复后牙周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排龈术用于楔状缺损修复后患牙的牙周状况。方法选择楔状缺损下颌双尖牙138颗,分成A、B两组,A组排龈后再用单组分光固化复合体(Dyract)充填,B组直接Dyract充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以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龈沟液量及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为指标,评估楔状缺损修复后的牙周状况。结果术前、术后1周及1个月A、B两组所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A、B两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龈沟液量、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排龈术用于楔状缺损修复能减少牙周损伤,获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方法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观察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医院(224001)李海如光固化复合树脂和玻璃离子粘固粉,其色泽美观,易于雕刻成形。本文采用上述二种材料用不同方法对楔状缺损进行修复并比较其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材料光固化复合树脂(Peka...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采用排龈联合流动树脂衬层技术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5例楔状缺损患者,每个患者的双侧上颌前磨牙均存在齐龈的4个楔状缺损(共260颗牙),将每个患者的4颗楔状缺损牙随机分为Ⅰ、Ⅱ、Ⅲ、Ⅳ4组,分别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直接充填,排龈+光固化复合树脂直接充填,光固化流动树脂衬层+复合树脂充填,排龈+光固化流动树脂衬层+复合树脂充填4种方式进行修复,于修复后1年进行观察对比。以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的直接临床评价系统(USPHS)评估疗效,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结果1年复查结果显示,色泽协调性、边缘着色、边缘密合性、表面形态4个方面,4组间A、B分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率方面Ⅰ组和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排龈+光固化流动树脂衬层+复合树脂充填临床疗效最好。结论排龈联合光固化流动树脂衬层技术,然后再行复合树脂充填是比较好的楔状缺损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磨牙楔状缺损与[牙合]面磨损间的关豕。方法以1839颗离体前磨牙为研究对象,观察记录所有牙的[牙合]面磨损程度,颊侧牙颈部楔状缺损情况。对于有楔状缺损的牙,观察记录楔状缺损的形态,测量楔状缺损的深度和宽度,分析楔状缺损与[牙合]面磨损间的相互关系。结果1839颗离体前磨牙中,楔状缺损患牙有644颗,患病率为35.02%。不同牙位的牙楔状缺损的患病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牙合]面有磨损的牙与无磨损牙的楔状缺损患病率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楔状缺损的深度和宽度与牙齿[牙合]面磨损程度有关(P〈0.01)。[牙合]面有磨损的牙与无磨损牙的楔状缺损形态构成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磨牙的[牙合]面磨损与其楔状缺损的发生具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楔状缺损不同方法的比较河南医科大学口腔系(450052)殷勤河南省人民医院崔广庆楔状缺损在牙体硬组织的非龋性疾病中发病率比较高,常发生于患者多个牙齿唇颊面的颈部近龈缘处。由于光固化复合树脂的问世,给楔状缺损修复带来了很大方便。本文旨...  相似文献   

15.
楔状缺损与干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的分析楔状缺损患者咬合接触的特征,探讨干扰与楔状缺损的关系。方法从46例楔状缺损患者中选取157颗楔状缺损患牙和毗邻的157颗未患楔状缺损牙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应用T- ScanⅡ咬合分析仪对患者进行正中、前伸及侧方咬合检查,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干扰和早接触情况。结果实验组存在干扰的牙数所占比例(23.57%)高于对照组(10.19%),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牙中,存在侧方工作侧干扰的牙数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存在干扰患牙的楔状缺损的缺损程度高于无干扰患牙。结论楔状缺损的发生及缺损程度与牙齿所受的过大力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龈沟液流量和pH值对楔状缺损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43例楔状缺损患者,每例选择3颗楔状缺损患牙和3颗正常牙,分别检测龈沟液流量和pH值。经统计学分析,比较楔状缺损牙和正常牙的龈沟液流量和pH值。结果楔状缺损组的龈沟液量大于正常组(P〈0.05),pH值小于正常组(P〈0.01)。结论龈沟液流量和酸性程度可能与楔状缺损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楔状缺损的形成机制探讨(附11713人调查报告)广东省深圳市蛇口联合医院(518067)董肇端楔状缺损的病因,综观近十余年文献报导,国内学者普遍认为由于年龄增长,牙颈部出现疲劳裂纹,加上化学腐蚀(酸类)及牙刷机械摩擦等共同作用而形成[3],但其形成机...  相似文献   

18.
四种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楔状缺损的疗效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4种光固化材料修复牙颈部楔状缺损,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旨在探讨修复楔状缺损较好的材料。一、材料方法1.临床资料:应用4种适用于修复楔状缺损的光固化复合树脂,对70例无涎腺、咬合疾患,年龄在30-70岁患者的325颗牙髓活力正常的牙颈部楔状缺损进行修复,全部选用上颌牙齿,采用随机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复合树脂充填楔状缺损时,联合应用脱敏剂对术后敏感和远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67例542颗因楔状缺损导致牙本质敏感的患者按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三组:涂布iBond七代自酸蚀粘接剂后复合树脂充填(A组)、涂布自酸蚀粘接剂可乐丽菲露后复合树脂充填(B组)及涂布舒齿灵脱敏剂后涂布可乐丽粘接剂七代自酸蚀粘接剂后复合树脂充填(C组),比较术后脱敏疗效,并于充填后6、12及24个月用改良USPHS系统评价其远期临床疗效。结果:楔状缺损修补术后,各组牙牙本质敏感症状均有明显的缓解(尸〈0.05);无牙本质敏感症状的牙所占比例A、C组显著性高于B组(P〈0.05);三组在6、12个月时充填体成功率无显著差异,但C组24个月修复体成功率显著性低于A,B组。结论:对因牙本质敏感求治的楔状缺损患者,推荐术前使用脱敏剂或使用含有脱敏成分的粘接剂;使用iBond粘接剂进行复合树脂充填,能显著减少牙敏感症状,并且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对楔状缺损常规的治疗方法仅为对症修复,而楔状缺损主要致病因素——he因素可能与修复体失败有关。因缺少对因治疗的临床研究,我们对一组中老年楔状缺损患者做修复治疗并对部分患牙进行调he,观察2年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