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医生》2021,(18):13-14
幽门螺杆菌可怕吗? 可怕.它的确是胃癌的致病因素. 其致癌原理,符合业内公认的胃癌发生模式: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也就是说,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让人一步步发展成胃癌. 依照此理论,防胃癌,就是要先防慢性胃炎. 但是,以前治胃病,不都说降胃酸吗,医生还会建议多喝牛奶以中和胃酸.  相似文献   

2.
慢性胃炎是消化内科门诊的常见疾病,患病率较高,一般可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而慢性萎缩性胃炎常与胃癌联系到一起.那么,什么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得了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不是一定会得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应如何治疗?日常饮食应注意些什么?  相似文献   

3.
胃癌及癌前状态MG7表达的动态观察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MG7抗原表达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及组化技术检测406例胃黏膜MG7抗原的表达情况及肠上皮化生类型。结果:从组织学角度观察,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胃癌;Ⅰ、Ⅱ型肠上皮化生→Ⅲ型肠上皮化生,MG7抗原阳性表达率依次上升(P<0.01)。从临床疾病角度观察,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癌,MG7抗原阳性表达率依次上升(P<0.01)。结论:MG7抗原与胃癌发生发展有良好的相关性,对胃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萎缩性胃炎,Ⅲ型肠上皮化生与异型增生进行严密监测有可能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MG7在胃癌前疾病动态随访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俗话说:"十人九胃病,百病从胃生"。慢性萎缩性胃炎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在其基础上伴发的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和中、重度异型增生则被视为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通俗一点讲,就是因为反复的胃部慢性炎症,引起胃黏膜腺体的萎缩和减少,是相对于只影响表浅黏膜的浅表性胃炎而言的。部分萎缩性胃炎可以引起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等病理改变。数据表明,最终大约有0.5%左右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可能演变成胃癌。  相似文献   

5.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一种十分常见胃黏膜慢性炎症.约占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慢性胃炎可分成非萎缩性(以往称浅表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三大类.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胃黏膜层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已发生了萎缩性改变的慢性胃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鸟氨酸脱羧酶(ODC)在不同胃疾病中的动态表达情况并对其在胃癌前疾病及胃癌诊断中的价值作出评价。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134例胃黏膜标本中ODC的表达情况,其中浅表性胃炎32例,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28例,异型增生26例,胃癌48例。结果ODC抗原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和胃癌胃黏膜中阳性表达分别为34.4%、42.9%、65.4%和91.7%,从浅表性胃炎到萎缩性胃炎或异型增生再到胃癌,ODC阳性表达率依次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ODC表达与胃黏膜细胞恶性程度呈正相关,与胃疾病的发生发展有良好的相关性,对于癌前疾病的诊断,对胃癌筛查、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7,(3):363-364
目的探讨NF-κB和TLR4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胃炎和胃癌患者192例,分为A组(69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B组(6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和C组(58例,胃癌)。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三组患者胃黏膜中NF-κB和TLR4的表达水平。结果 A组和B组的NF-κB和TLR4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的NF-κB和TLR4阳性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NF-κB和TLR4表达水平的提高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有显著相关性,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定期检查NF-κB和TLR4表达水平对胃癌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一种十分常见胃黏膜慢性炎症。约占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慢性胃炎可分成非萎缩性(以往称浅表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三大类。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胃黏膜层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  相似文献   

9.
胃是重要的食物贮存和消化器官,由于常常受到由口进入的食物、饮料等所携带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因子的侵害,再加上工作压力和不良生活事件所致的心理应激,因此,胃炎的发生极其常见。当胃受到各种损害因素长期、反复的刺激,胃炎可演变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其症状无特异,主要表现为上腹胀痛、嗳气、恶心和呕吐等,胃镜活检病理学表现为胃黏膜的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以及黏膜上皮细胞的不典型增生。因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正确认识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与胃癌的关系,对于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来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正>一说起胃病,人们就会想当然地将它和慢性胃炎联系在一起。但要问起慢性胃炎究竟是什么,如何分类?何为胃癌癌前疾病与癌前病变?如何预防癌变等,却是一问三不知。解说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胃黏膜的各种慢性炎性病变。依据胃镜观察及病理活检,可将慢性胃炎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两种。有的患者胃部有糜烂、出血等情况,因此临床上又把慢性胃炎分为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出血性胃炎等类型。这样的胃炎不需要做病理活检,肉眼就可以直接看出来。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实验研究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治疗中应用胃炎胶囊的效果.方法:本文实验研究的对象为本医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66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胃炎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胃黏膜功能得到改善,治疗有效率超过90%,与对照组差异明显,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治疗中应用胃炎胶囊效果显著,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胃黏膜功能,有实际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染色放大胃镜下靶向活检联合PG Ⅰ、PG Ⅱ、G-17及Hp IgG抗体筛查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就诊的胃部疾病患者180例,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对照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各60例,进行染色放大内镜的检查及靶向活检,比较三组的血清PG Ⅰ、PG Ⅱ、G-17水平及Hp IgG抗体阳性检出率。计量资料三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PG Ⅰ、PG Ⅱ、G-17水平有显著差异(均P0.05);胃癌组PG Ⅰ、PG Ⅱ水平低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对照组(均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低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G-17水平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对照组(均P0.05);三组间Hg IgG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Hp IgG抗体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胃癌组Hp IgG抗体表达阳性率高于与萎缩性胃炎组(P0.05)。结论染色放大胃镜下靶向活检联合PG Ⅰ、PG Ⅱ、G-17和Hp IgG抗体筛查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均有诊断意义,G-17对胃癌的诊断意义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癌胚抗原在胃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49例(胃癌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3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非萎缩性胃炎患者40例(非萎缩性胃炎组),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胃癌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的胄癌患者162例以及同期在本院就诊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抽取患者外周血并分离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8、IL-1β,同时测定胃癌患者幽门螺旋杆菌IgG抗体水平。结果胃癌组血清IL-8和IL-1β明显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患者血清IL-8和IL-1β明显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TNM分期的胃癌患者血清IL-8和IL-1β水平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癌患者血清IL-8和IL-1β水平明显高于幽门螺旋杆菌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IL-8与IL-1β联合诊断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敏感度为92.59%、特异性为80.27%。结论血清IL-8和IL-1β在胃癌发展过程中呈升高趋势,与胃癌生长、浸润及转移明显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胃癌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发生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危险因素,并对比不同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4月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列为萎缩组,选取同期94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列为非萎缩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危险因素;将萎缩组50例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进行不同治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年龄、胆汁反流、胃癌家族史、Hp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危险因素;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00%、对照组为80.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家族胃癌史、胆汁反流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危险因素,以叶酸为主的联合治疗方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Hp阳性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我国属幽门螺杆菌(HP)高感染率国家,估计人群中HP感染率在40%~70%左右.人是目前唯一被确认的HP传染源.60%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存在HP感染.HP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胃癌.这一发展途径已得到临床验证.一般认为通过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的口口或粪口传播是HP的主传播途径.因为HP感染几乎无例外地引起胃黏膜炎症,感染后机体一般难以将其清除而变成慢性感染.  相似文献   

17.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疾病.根据胃镜及病理检查所见,慢性胃炎主要分为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前者具有粘膜充血、水肿等炎症的组织学特点,后者可见正常腺体的萎缩及消失,通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将胃炎分为萎缩性和非萎缩性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只有进行性的萎缩和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与胃癌尤其是肠型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现代观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疾病。根据胃镜及病理检查所见,慢性胃炎主要分为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前者具有粘膜充血、水肿等炎症的组织学特点,后者可见正常腺体的萎缩及消失,通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将胃炎分为萎缩性和非萎缩性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只有进行性的萎缩和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与胃癌尤其是肠型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和多发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特别是肠型胃癌发生率有非常大的关系,根据大量临床实验证明,胃和冲剂II号方治疗慢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焦虑抑郁现状及对病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211例。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评估患者的不良情绪;收集消化道常见症状;胃镜下取胃窦处胃黏膜组织标本,评估胃黏膜炎症程度。结果 152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中SDS评分(54.71±5.29)分,SAS评分(51.09±4.35)分,焦虑抑郁的总发生率为61.61%(130/211)。焦虑发生率明显高于抑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抑郁患者中恶心、早饱、腹胀、腹痛、反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焦虑抑郁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焦虑抑郁患者中轻度胃黏膜炎症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无焦虑抑郁患者,重度胃黏膜炎症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焦虑抑郁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会加重消化道症状和胃黏膜炎症反应,应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