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结直肠发病率位居世界恶性肿瘤第3位,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肿瘤进展期,预后效果差[1]。在无症状人群中开展结直肠癌的筛查能够发现早期结直肠癌的一些癌前病变,对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结直肠癌筛查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旨在探讨结直肠癌的有效筛查手段。1基因DNA甲基化标志物筛查及相关筛查方法基因DNA高甲基化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一个早期事件,肿瘤细胞基因启动子的过甲基化作为一个信号  相似文献   

2.
粪便DNA检测是目前除粪便隐血试验以外唯一非侵入性检查方法,用于结直肠癌的诊断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简便和无创性的特点。该研究无论在人群筛查还是疾病诊断方面,都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本文主要从粪便中DNA突变检测及甲基化检测介绍近年来粪便DNA检测在结直肠癌早期筛查诊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癌与炎性肠道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炎性肠道疾病与结直肠癌均是西方国家的常见病,在美国普通人群,结直肠癌是第3位导致死亡及第2位引起肿瘤人群死亡的疾病,在我国也有明显增多的趋势。炎性肠道疾病,包括克罗恩氏疾病与溃疡性结肠炎均有癌变的危险性,已被定义为癌前病变。炎性肠道疾病的癌变及不典型性增生可以通过筛查等监测手段预防,医务人员应重视对该疾病的诊断、随访及癌变筛查。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微转移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其复发和转移率较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结直肠癌早期微转移也越来越受到肿瘤学家们的重视.现综述近年来有关结直肠癌微转移检测指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微转移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其复发和转移率较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结直肠癌早期微转移也越来越受到肿瘤学家们的重视。现综述近年来有关结直肠癌微转移检测指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汪建平 《消化外科》2006,5(5):303-305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约有102万新发病例,导致约53万患者死亡。在美国,结直肠癌是第3位的恶性肿瘤,每年约有14.5万新发病例及5.6万患者死亡,占癌症死因第2位。2000年我国约有14.6万结直肠癌新发病例及7.87万患者死亡,占癌症死因的第5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微生态肠内营养制剂,对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将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补充微生态肠内营养,比较2组患者术后肠道菌群、免疫功能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7d...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前使用肠内营养制剂代替传统流质饮食进行肠道准备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结、直肠癌择期手术病人42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1例,术前3d口服瑞素做术前肠道准备;对照组21例,采用传统流质饮食,然后比较两组的肠道清洁度、术后并发症及各项营养评定指标。结果两组病人肠道清洁度均较好。实验组术后电解质失衡及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营养指标在肠道准备前与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术后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和转铁蛋白均较肠道准备前降低(P<0.05)。结论采用肠内营养制剂代替传统流质饮食进行术前肠道准备,能保证良好的肠道清洁度,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减少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微生态肠内营养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微生态肠内营养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中的疗效。方法:将9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RT)、肠内营养组(EN)及添加微生态制剂肠内营养组(EMN)。观察患者术中肠道清洁度以及术后排气时间、吻合口漏、感染情况以及菌群失调情况,并监测手术前后内毒素、CRP、TNF水平变化及淋巴细胞计数改变。结果:术后排气时间EN组及MEN组均早于RT组(P<0.05),而EMN组早于EN组(P<0.05);第1次排便后细菌油镜计数结果示EN组及MEN组均明显低于RT组(P<0.05),而EMN组低于EN组(P<0.05)。术后外周血内毒素及CRP水平EN组及MEN组均低于RT组(P<0.05),而EMN组低于EN组(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EMN组较术前有所增加(P<0.05),其他两组无明显变化;TNF水平各组均高于术前水平(P<0.05)。肠腔清洁度、吻合口漏、切口感染率及腹腔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添加微生态制剂肠内营养能有效防治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11.
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肠道菌群与正常人群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手手术前后肠道菌群与正常人群菌群差异.方法 结直肠癌手术病理证实患者15例按术前术后分组,对照组为正常人群15例.晨起排便,37℃培养,分别对各菌株进行鉴定,按平板活菌计数法计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与术前、术后组比较:术前、术后组大肠杆菌显著增加;双岐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显著减少.术前组与术后组比较:术后组大肠杆菌显著增加,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显著减少.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即存在大肠杆菌显著增加,双歧杆菌减少,术后更加明显.加强对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易位的研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能对结直肠癌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筛查的转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在子宫颈癌、食管癌、鼻咽癌与胃癌死亡率明显下降的同时,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却明显上升。根据我国160个县市登记资料.结直肠癌位居癌症死亡的第5位。  相似文献   

13.
为通过观察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肠道中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spp.)、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粪肠球菌(Enterococcus如ecalis)和拟杆菌(Bacteroidaceae)的变化情况,分析肠道菌群的改变在结直肠癌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收集正常健康人粪便标本60份、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及术后粪便标本各60份,应用平板活菌计数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粪便标本中各种菌群的数量,同时采集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应用显色法检测D-乳糖和内毒素的含量。结果显示,结直肠癌患者术前粪便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均比正常健康人少,P〈O.05或P〈O.01;粪肠球菌、拟杆菌数量均比正常健康人多,P〈O.05或P〈O.01。结肠癌患者术后粪便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进一步减少,P〈0.05或P〈0.01;粪肠球菌、拟杆菌数量进一步增多,P〈O.05或P〈O.01。结直肠癌患者血清I)I乳糖、内毒素含量比正常健康人高,P〈O.Ol,手术后其含量进一步升高,P〈O.Ol。结果表明,肠道菌群的变化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门诊患者对结直肠癌及其筛查认知程度和筛查意愿,为提高结直肠癌筛查率提供依据。方法向广州地区某家综合性医院门诊患者随机发放自制问卷,对其结直肠癌的认知程度及筛查意愿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共216例门诊患者纳入研究,其中高学历组(高中、中专及以上学历)96例(44.4%),低学历组(初中及以下学历)120例(55.5%)。对结直肠癌认知程度高学历组是低学历组的1.8倍(83.3%vs46.7%,P〈0.01)。比起高学历组,低学历组患者对结直肠癌相关筛查手段、大便潜血检查、肠镜更缺乏认识(均P〈0.05)。晚期发现结直肠癌预后差、早发现则生存概率高的问题上,高学历组比低学历组患者更认同(75.0%vs40.0%,P〈0.01)。如果得到医师推荐,高学历组比低学历患者更愿意接受大便潜血检查(79.2%vs66.7%,P〈0.05)。结论门诊患者对结直肠癌及其筛查认知程度偏低,其中低学历患者对结直肠癌的认识尤为不足。在结直肠癌筛查的相关宣传中,要侧重对低学历患者的宣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肠道微生态与创伤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以期为高质有效的创伤救治提供思路。方法 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肠道微生态与创伤的文献进行分析并综述。结果 创伤后肠道微生态发生变化,但创伤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机制目前还不明确,肠道微生态制剂(如益生菌)、粪菌移植、中医治疗等可以维护创伤后肠道微生态。结论 创伤与肠道微生物态的关系可能为创伤后改善结局提供有价值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思路,但创伤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机制以及干预措施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近3年微小RNA(microRNA,miRNA或miR)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相关信号通路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为miRNA靶向干预提供新思路或miRNA作为肿瘤分子标志物对CRC进行早期诊断。方法 检索miRNA在CRC相关信号通路中作用研究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miRNA几乎涉及所有与癌相关的关键通路,它调控几乎所有与CRC相关的重要信号通路。目前,与CRC有关的信号通路及与此相关的miRNA主要有Wnt-β-连环蛋白(miR-520e、miR-8063、miR-576-5p、miR-142-3p、miR-19a-3p、miR-381、miR-411、miR-1205)、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miR-19a、miR-493-5p、miR-3064-5p、miR-196b-5p、miR-365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R-1288-3p、miR-3651、miR-152-3p)、转化生长因子-β(miR-183-5p、miR-21-5p、miR-195-5p、miR-581、miR-2911、miR-128-3p、let-7a)...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常规外科手术及支架置入术用于治疗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术式分为对照组(n=30例,常规手术治疗)和观察组(n=30例,肠道支架置入术联合择期手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得到显著提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肠道支架置入用于治疗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安全有效,患者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肠道支架联合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癌并梗阻的治疗的安全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25例结直肠癌并梗阻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支架置入术后2周行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切除并1期吻合术。结果 25例患者均成功置入结肠支架,病变部位包括结肠肝曲2例、横结肠1例,降结肠5例、乙降结肠交界2例、乙状结肠9例、直乙状结肠交界2例,直肠上段癌4例。20例患者在支架置入后接受了腹腔镜根治手术,4例因肝肺转移、1例因肿瘤浸润小肠实施姑息性手术。术后均无出现切口感染,无腹腔出血及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1例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肠道支架应用于结直肠癌并急性梗阻的治疗安全、有效;由于能够快速解除肠道梗阻,肠道支架放置有助于做好术前准备、实施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19.
30多年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结直肠癌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现已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在某些发达地区已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2位。因此,有必要重视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研究,并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结直肠癌预防和筛查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联用细胞角蛋白 (CK)、膜上皮抗原 (EMA)、癌胚抗原 (CEA)单克隆抗体对结直肠癌骨髓微转移进行检测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一、材料和方法1.骨髓血标本 :结直肠癌患者 6 1例 ,男 2 9例 ,女 32例。平均年龄 :5 6 3岁。高分化腺癌 2 6例 ,中分化腺癌 30例 ,低分化和粘液腺癌 5例。DukesA期 2 4例 ,B期 2 6例 ,C期 11例。对照组男 2例 ,女 7例 ,其中结肠息肉 5例 ,胃溃疡 4例。术前 1周抽取骨髓血标本。2 .试剂 :免疫组织化学SP试剂盒、CK、EMA、CEA单克隆抗体均购自美国ZY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