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概述:强迫症(OCD)是一种慢性、痛苦和进行性损害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是存在强迫意念或强迫动作.本文报道的一名44岁成年女性强迫症的病例.之前3年治疗中,患者对数个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疗效不佳,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经过6个月的多维整合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CBT)、舍曲林和低剂量抗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以及家庭支持和网络支持.每两个月Yale-Brown Obsessive-Compulsive Scale(Y-BOCS)标准化量表评估显示,强迫意念或强迫动作明显减少,其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本病例初步显示OCD多维整合治疗有助于达到最佳治疗疗效较好治疗效果,期待今后更严格的临床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2.
强迫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强迫症 (Obsessive CompulsiveDisorder,OCD)是一种以无法控制的强迫思维和 (或 )强迫动作为特征的精神疾病 ,病程迁延 ,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心理伤害 ,造成巨大的生活负担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2 ] 。国外关于强迫症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起步较早[3] ,而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较少 ,起步也较晚 ,我们对近 1年来在我院住院或门诊治疗的强迫症患者进行了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1 1 对象 :患者组 (OCD组 ) :为 2 0 0 3年 1月 1日至 2 0 0 3年 12月 31日在本院住院 (33例 )或门诊 (19例 )治疗的患者 ,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  相似文献   

3.
<正>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以反复出现的侵入性的强迫思维和(或)强迫行为,同时存在反强迫思维为临床特征的常见精神障碍,终生患病率为2‰~3‰[1]。本研究就强迫症治疗前后心率变异的变化,分析氟伏沙明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强迫症患者心率变异性变化的影响,探讨其成为强迫症病情程度和疗效判断的一种检测手  相似文献   

4.
难治性强迫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种慢性精神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症状为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和强迫动作,患者明知道没意义却无法摆脱;强迫症的终生患病率为2%~3%[1],有超过10%的强迫症患者对系统规范的药物治疗和行为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2-3]。国外有学者[4]将难  相似文献   

5.
药物治疗与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强迫症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心理治疗(CBT)在强迫症(OCD)患者各亚型治疗中的有效性和规律性。方法本研究为临床对照研究。符合入组标准的强迫症患者按患者自愿原则分为两组,治疗观察3、6、12个月。疗效评定分别运用Yale-Brown强迫量表,自拟的自评好转程度量表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组31例,临床有效率70.9%,其中治愈率1.8%。单纯药物治疗组24例,临床有效率33.3%。Yale-Brown强迫量表和自评量表得分在6个月和12个月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强迫症亚型(怕脏型、反复检查型和反复担心型)的疗效比较,怕脏型在治疗3个月末两组间自评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复担心型在治疗6个月末两组间Yale-Brown强迫量表总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复检查型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强迫症的亚型在治疗中的有效性次序为:反复担心型>怕脏型>反复检查型。  相似文献   

6.
强迫障碍认知行为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迫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以强迫思维和(或)强迫动作为特征的一种焦虑障碍,其症状明显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且病程迁徙,常导致严重的功能损害.过去的10余年中,OCD药物治疗[主要是氯米帕明和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和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7.
强迫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以强迫思维和(或)强迫动作为特征的一种焦虑障碍,其症状明显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且病程迁徙,常导致严重的功能损害.过去的10余年中,OCD药物治疗[主要是氯米帕明和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和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8.
强迫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以强迫思维和(或)强迫动作为特征的一种焦虑障碍,其症状明显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且病程迁徙,常导致严重的功能损害.过去的10余年中,OCD药物治疗[主要是氯米帕明和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和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9.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类疾病,以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为主要表现,症状较轻时可以采用认知行为治疗,较重时需要药物治疗,但部分患者药物治疗无效,称为药物难治性强迫症,需要外科手术治疗。以往常采用脑深部核团毁损术治疗,但副作用较大,疗效不够满意,而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OCD较毁损术具有微创、不破坏脑结构、可程控的优势,开辟了OCD外科治疗神经调控领域。本文对DBS治疗OCD的作用机制、外科治疗效果及其进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种常见的以强迫思维和(或)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至今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近年来磁共振技术凭借其优点已被广泛用于精神障碍的研究,已有磁共振研究结果发现OCD患者的小脑结构及功能发生了改变.本文对目前OCD患者小脑结构和功能在磁共振...  相似文献   

11.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焦虑障碍,主要临床表现是强迫思维(反复持续思考,体验到思维闯入)和/或强迫动作(反复的行为,如反复洗手、检查、确认等),有对也可表现为强迫冲动(如反复数数字、反复想用好的想法抵消坏的想法等)[1].  相似文献   

12.
目的脑深部电刺激正逐步取代传统毁损手术用于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然而,由于缺乏大样本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最佳的刺激靶点及最优的刺激参数仍不甚明确。近年来,国际上涌现出一批采用内囊前肢或伏隔核为刺激靶点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小样本量报道,均提示不错临床疗效。为此,我中心采用伏隔核和内囊前肢同时刺激,探索更优多靶点组合及程控参数。方法 2015年12月到2018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完成2例双靶点脑深部电刺激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病例,两例病例分别完成27个月和12个月临床随访,包括术前、术后强迫症状和一系列认知功能评估。结果开机后经过多次程控参数调整,两例患者不仅强迫症状明显缓解,而且焦虑抑郁情绪也有所改善。长期随访提示,两例患者强迫症状分别缓解75%和83%,均未出现明显的神经及认知功能废损。结论内囊前肢联合伏隔核DBS刺激难治性OCD证实了较好临床疗效。通过手术前后靶点影响分析及程控测试提示:内囊前肢腹侧中段联合伏隔核刺激提示更优靶点组合,即以较低能量达到明显改善强迫症状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强迫缓慢型难治性强迫症外科治疗方式、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强迫缓慢型难治性强迫症病例的临床资料。在经过长期内科治疗疗效甚微的情况下,先后行双侧内囊前肢射频毁损术及伏隔核射频毁损术治疗。结果内囊前肢毁损术后症状有较好改善,但术后3个月症状开始反弹,并于术后12个月行伏隔核毁损术。第2次术后6个月,强迫症状和强迫缓慢开始明显改善,再次术后12个月时,基本恢复到正常人水平。结论对于强迫缓慢型难治性强迫症,在内科方法疗效欠佳的情况下,多靶点外科治疗或许是一种尝试性选择。  相似文献   

14.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种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1]。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轻度OCD患者一般不主动求医,当症状严重或继发抑郁情绪时才在家人陪同下就诊;患者社会功能损害严重,疗效不理想且预后较差,自杀率相对较高。大量研究表明OCD患者存在以记忆损害为主的功能障碍[2],且与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首次发病的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患者的注意抑制功能与临床症状相关性。方法对88例强迫症患者(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及与其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85名健康被试(heath controls,HC)采用Stroop任务、数字符号、连线测验等实验评估注意抑制,采用帕多瓦强迫量表和耶鲁布朗强迫量表评估临床症状。结果 OCD组在数字符号数目、Stroop任务中"色-字"的错误数方面成绩逊于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39±7.86)个,(41.12±6.39)个,t=-5.745,P0.001;(OCD:(5.48±4.38)分,HC:中位数2,下四分位数1,上四分位数4),Z=-3.678,P0.001]。OCD患者Stroop任务中"色-字"错误数与耶鲁布朗强迫量表中强迫思维分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226,P=0.034)。结论强迫症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注意抑制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儿茶酚-邻-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同强迫症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技术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测定120例强迫症(OCD)患者和130例健康对照者的基因型;根据Yale-Brown强迫量表评分将强迫症划分亚型。结果:强迫症患者COMT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与健康对照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强迫行为组与强迫思想组的COMT基因型分布存在差异;G/A基因型多见于强迫行为组。结论:COMT基因多态可能对强迫症的发病没有直接的作用,但G/A基因型可能对症状是否表现为强迫动作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或)强迫行为为临床表现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认知行为治疗(CBT)为目前强迫症心理治疗的一线方法,但是拒绝率和脱落率高,而且并非对所有的患者有效。所以探索其他的治疗方法一直在进行,其中被誉为"新一代的CBT(认知行为治疗)"成为热点,本文就ACT(接纳承诺疗法)及ACT治疗强迫症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治疗强迫症(OCD),有效的药物,均具有选择性阻断5-HT 吸收作用,其中首推氯丙咪嗪。氯硝安定是唯一影响5-HT 神经传递的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可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笨二氮(艹卓)类受体的作用减轻焦虑症状,从而提示该药物可能对 OCD 有效。病例报告:例1,女性,24岁,因强迫症状来门诊冶疗。检查发现符合 DSM-ⅢOCD诊断标准。虽有抑郁症状但不符合重度抑郁诊断标准。几年来曾试用各种抗抑郁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包括多虑平、阿米替林等,抑郁症状有所改善但对其强迫症状无效。入  相似文献   

19.
氟西汀在强迫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强迫症 (OCD)被列为第 4类常见精神障碍 ,其发病机制不明 ,但近年来 5 羟色胺 (5 HT)假说受到重视[1] ,依据来自 :①中枢 5 HT功能的研究成果 ;②选择性 5 HT回收抑制剂 (SSRIs)可减少强迫症症状 ;③ 5 HT能激动剂 (mCPP)可增加强迫症状 ;④ 5 HT拮抗剂 (merergoline)能逆转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症状。 5 HT假说的提出使得氟西汀治疗OCD成为可能。强迫症的短期治疗众多对照研究证实氟西汀对OCD有效。一项为期 8周的双盲对照研究[2 ] 比较了氟西汀 (4 0mg/d)和氯丙咪嗪 (15 0mg/d)的疗效和安全性 ,发现若以强迫症量表 (Y …  相似文献   

20.
许多强迫症(OCD)病人伴有人格障碍。有人报道OCD病人经氯丙咪嗪治疗后,人格障碍也随OCD改善而相应改善。本文作者对伴有人格障碍的OCD病人,使用标准化定式检查来检测强迫症状改善的程度,评价人格和人格障碍的诊断。方法:按照DSM-Ⅲ-R中的定式临床检查和修订的人格障碍定式临床检查,20名连续来OCD诊所看病的门诊病人,符合OC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