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绍兴市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常见病原体,为防制病毒性腹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4—2018年于绍兴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5岁以下腹泻儿童的粪便标本,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和肠道腺病毒核酸。描述性分析5岁以下腹泻儿童病毒阳性情况。结果共送检粪便样本1 077份,检出病毒阳性402份,阳性率为37.33%;二重感染41份,阳性率为3.81%;未发现三重感染。轮状病毒阳性218份,阳性率为20.24%;诺如病毒阳性155份,阳性率为14.39%,均为GⅡ型;肠道腺病毒阳性70份,阳性率为6.50%。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和肠道腺病毒阳性率均以1岁最高,分别为32.57%、23.43%和8.00%。不同年龄腹泻儿童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腺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阳性率在1月最高,为50.79%;诺如病毒阳性率在11月最高,为32.67%;肠道腺病毒全年均处于低发流行趋势。结论绍兴市5岁以下腹泻儿童病毒阳性率为37.33%,好发于1岁儿童,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不同病原体的流行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腹泻住院患儿肠道腺病毒的核酸进行检测分析,以了解武威地区腹泻患儿肠道腺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12年-2014年900例临床确诊病毒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和临床资料,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腺病毒。结果 900例患儿中,腺病毒感染140例(15.56%),2012年-2014年每年度腺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33%、19.00%、1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6,P0.05)。男性患儿腺病毒检出率较女性患儿高,腺病毒检出率与患儿年龄和发病时间有关。腺病毒检出患儿和腺病毒非检出患儿的日均腹泻和呕吐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症状如发热程度、脱水等症状均相似。结论肠道腺病毒是感染武威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建立完善的腺病毒流行监测系统是当前预防与控制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杭州市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现状和病原谱构成,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杭州市哨点医院2013年5岁以下腹泻门诊患儿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同时进行轮状病毒(RV)、诺如病毒(NV)、星状病毒(ASV)、札如病毒(SAV)和肠道腺病毒(EADV)核酸检测。结果 151例患儿粪便标本中,5种病毒阳性率分别为25.17%、19.87%、0.66%、5.29%和5.29%,其中52份为单一病毒核酸阳性,16份为混合感染NV检出率在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SV只在2~5岁组检出1例。男、女患儿病毒检出率分别为23.00%和29.41%。RV在各季度的检出率均较高,尤其是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不同季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V只在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检出,各季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013年杭州市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是RV,其次是NV、SAV和EADV,ASV感染很少,另外还存在混合感染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丽水市1 303例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检测结果。方法采集2015—2016年在浙江大学丽水医院就诊的1303例腹泻患儿(0~14岁)粪便标本,应用胶体免疫层析法检测轮状病毒,分析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的性别、年龄和感染时间分布特征。结果检出轮状病毒阳性265例,阳性率为20.35%。男童轮状病毒阳性率为21.15%(158/747),女童为19.24%(107/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阳性率随患儿年龄增加而下降(P0.01),6~12月年龄组患儿轮状病毒阳性率最高(38.53%)。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时间为11月—次年2月,共检出阳性182例,占68.68%。结论轮状病毒是丽水市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应加强病毒流行季前的疫苗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湖北地区学龄前儿童腹泻病毒性病原学情况。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2015-2016年湖北地区学龄前腹泻患儿84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受检者新鲜粪便进行肠道病毒检测。结果 840份粪便样本中检出407份为阳性标本(48. 45%),其中以轮状病毒病原检出率最高为94. 10%(383/407),其次为肠道腺病毒为3. 19%(13/407),而混合感染占1. 23%(5/407);男性与女性的腹泻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1~2岁组腹泻患儿的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总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其次为2~3岁组,各组间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杯状病毒阳性检出率在2~3岁组中检出率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年龄段中的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冬季腹泻患儿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其次为秋季,各季节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在各季节中依次为冬季、秋季、春季及夏季,各季节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季节中的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及杯状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城市与农村的腹泻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湖北地区学龄前儿童腹泻中病毒性感染性腹泻检出率较高,以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体,其次为肠道腺病毒; 1~3岁年龄段及秋冬季病毒性病原检出率最高,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和腺病毒的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12月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的2 684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和腺病毒检测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2 684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病毒检测阳性486例,阳性率为18.1%,单纯轮状病毒阳性378例,阳性率14.1%,单纯腺病毒阳性75例,阳性率2.8%,轮状病毒和腺病毒同时阳性33例,阳性率1.2%;6月龄~2岁婴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12月份及1月份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月份,腺病毒感染全年阳性率较低,每月阳性率均5.0%。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腺病毒感染在婴幼儿腹泻中的致病原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2009年长春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特点。方法 2009年1-12月在长春市儿童医院共采集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419份,对其进行轮状病毒、杯状病毒、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的检测分析。结果 419份标本中,采用ELISA法检测出轮状病毒184例,阳性率为43.91%(其中G基因型分型151例,以G3型为主,占64.24%);P基因型分型118例(其中以P8型为主,占92.37%);G/P优势组合型以G3P8为主,占48.75%(78/160)。采用RT-PCR法检测杯状病毒阳性67份,阳性率为15.99%;肠道腺病毒阳性8份,阳性率为1.91%;星状病毒阳性8份,阳性率为1.91%。结论轮状病毒是2009年长春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主要血清型为G3P8型;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也是重要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11-2013年怀柔区病毒性腹泻病原学监测结果和流行特征,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1年4月-2013年3月怀柔区两个哨点医院散发性腹泻病例为监测对象,采用酶免疫法(ELISA)检测腹泻患者粪便中轮状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检测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结果共检测262份粪便标本,共检出阳性标本89例,总阳性率为34%。四种病毒阳性检出率顺序依次为杯状病毒(18.3%)、轮状病毒(13.4%)、星状病毒(2.7%)和肠道腺病毒(2.3%)。男性146例,女性116例,年龄最小为1月龄,最大为87岁,各年龄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杯状病毒全年均有发病,高峰在10-12月份,轮状病毒高峰在12月份至次年2月份,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以低流行散发为主。结论怀柔地区近两年散发病毒性腹泻患者杯状病毒和轮状病毒感染率较高,流行季节主要在冬春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杭州市5岁以下腹泻患儿病毒性腹泻病原分布以及主要病原流行病学特点,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14年9月-2015年8月杭州市儿童医院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大便标本共3 190份,用免疫荧光法检测A群轮状病毒、40.41型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血清型I和诺如病毒,并进行分布情况分析。结果 3 190例标本中A群轮状病毒阳性率为29.56%(943/3 190),40.41型肠道腺病毒阳性率为2.32%(74/3 190),星状病毒血清型I和诺如病毒阳性率为0.13%(4/3 190),其中12月份A群轮状病毒阳性率最高,不同性别病毒病原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群轮状病毒不同年龄段病原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群轮状病毒是杭州市婴幼儿秋、冬季腹泻最主要致病原,40.41型肠道腺病毒感染居第二,有混合性病毒感染发生,3岁以下儿童是重点防控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丽水地区部分腹泻患儿粪便的轮状病毒(Rotavirus,RV)和腺病毒(Adenovirus,Adv)感染情况的分析,探讨本地区导致婴幼儿腹泻常见病原体的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就诊的2951例腹泻患儿粪便,利用胶体免疫层析技术,快速诊断患儿粪便里的RV和Adv抗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腹泻患儿的粪便中,轮状病毒检出529例,感染率17.93%;腺病毒检出107例,感染率3.63%;轮状病毒和腺病毒双重感染55例,感染率1.86%;本地区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月份是11月至次年2月,以12月份最高,阳性率34.75%(P0.001);腺病毒感染的高发月份是5月、6月,阳性率分别为22.32%、20.43%(P0.001);轮状病毒和腺病毒双重感染的高发月份是12月至次年1月、阳性率分别为6.36%、4.20%(P0.001),其中轮状病毒感染率随患儿年龄增加而下降(P0.001),(6~12)月龄组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率最高。结论轮状病毒和腺病毒为本地区致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并且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尤其要重视(0~12)月龄的婴幼儿腹泻感染轮状病毒和腺病毒的检查,选择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对于临床的诊治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浙江省新昌县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特征,制定有效防治对策,新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集新昌县某医院2010-2012年5~12月份婴幼儿腹泻患者的粪便样本546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同时进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的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在546份粪便样本中,263份样本检出至少1种病毒核酸,核酸阳性检出率为48.17%(263/546),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22.71%(124/546)、13.74%(75/546)和20.51%(112/546),混合感染占8.24%(45/546),病毒检出主要集中于2岁以下儿童腹泻患者。监测结果表明病毒为本地区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因,其中轮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均为最主要的病原体,其次为诺如病毒。对混合感染现象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 635例婴幼儿腹泻患儿进行粪便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为临床提供快捷、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应用免疫层析夹心法对门诊和住院的2 635例婴幼儿腹泻患儿新鲜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635例标本中,741例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总阳性率为28.12%,不同年龄段婴幼儿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感染率在秋冬季节最高,春夏季节较低。在0~1岁年龄段中,母乳喂养的婴儿抗轮状病毒能力与非母乳喂养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及时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对于及时诊断和合理预防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病原学检测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婴幼儿诺如病毒腹泻与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779例急性腹泻患儿收集粪便标本,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方法检测轮状病毒基因,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其中318份标本检测诺如病毒抗原.结果 779份标本检出轮状病毒阳性263例,阳性检出率为33.8%;318份标本中诺如病毒阳性79例,阳性检出率为24.8%;其中16例为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混合感染.诺如病毒组在发热程度上与轮状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临床表现如发病年龄、日平均腹泻次数、疾病病程等均相似,而混合感染组与其他两组临床表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流行季节有所不同,轮状病毒腹泻更集中于寒冷季节,始于10月,直至次年4月,而于10月至次年1月的检出阳性率最高;诺如病毒的检出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检出,但是冬季的检出率略高于其他季节.结论 轮状病毒仍是秋冬季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诺如病毒也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两者也是引起院内急性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但两者的临床表现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杭州市2014年0~6岁腹泻儿童轮状病毒(R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腹泻儿童粪便中的肠道病毒四项(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抗原,并对RV阳性标本进行粪便常规和隐血试验。结果 2 488例腹泻患儿中,RV阳性921例,RV阳性率37.02%。男女童R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5)。不同年龄组R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1岁~组阳性率(44.50%)高于1岁组的28.18%和3~6岁组的19.39%(P=0.000)。1月、11月和12月RV阳性率较高,分别为36.08%、53.05%和57.94%。对RV阳性标本进行粪便常规镜检和粪便隐血试验,其中隐血199例(21.61%),少量白细胞77例(8.36%),白细胞并隐血阳性57例(6.19%)。结论本次调查的杭州市0~6岁的腹泻儿童,病原体主要为轮状病毒。11月、12月和1月份为轮状病毒流行高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婴幼儿病毒感染与腹泻相关临床参数的关系,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诊治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24例5岁以下腹泻患儿血液和粪便进行常规检测,采用免疫金层析技术检测粪便标本的轮状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粪便标本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腺病毒及诺如病毒的表达水平,对结果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4例腹泻患儿中免疫金层析技术和RT-PCR检测轮状病毒阳性率分别为37.9%和46.0%;RT-PCR检测星状病毒、腺病毒及诺如病毒感染率分别为41.10%、19.40%和15.32%;重叠感染91例,其中轮状病毒与星状病毒重叠感染28例最为常见;急性胃肠炎患儿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胃肠功能紊乱患儿(P<0.05);病毒感染在1岁以下腹泻患儿更常见(P<0.05),病毒感染腹泻患儿粪便性状常见水样;胃肠功能紊乱患儿血液C-反应蛋白(CRP)>10、白细胞(WBC)>10×109/L和粪便WBC阳性比例均明显高于急性胃肠炎患儿(P<0.05)。结论 RT-PCR可以提高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检出率,轮状病毒为腹泻患儿特别是<1岁患儿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毒性因素,病毒性感染引起的腹泻以水样便更常见,胃肠功能紊乱患儿血像变化比急性胃肠炎患儿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腹泻婴幼儿粪便中轮状病毒和腺病毒抗原的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来本院儿科门诊就诊和住院的3 488例5岁以下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和腺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3 488例标本中单纯轮状病毒阳性766例(21.96%);单纯腺病毒阳性213例(6.1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秋、冬季是轮状病毒好发季节,腺病毒感染呈四季散发。腺病毒在3岁年龄组中构成比为9.39%,明显低于其他各年龄组(P0.01)。双重病毒感染37例,阳性检出率为1.06%。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本院婴幼儿腹泻的主要致病原,双重病毒感染机率较小,及时检测为临床采取正确治疗和隔离措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泰安市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学研究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泰安市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学特点。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及常规细菌培养,对2005年1月至12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门诊565例婴幼儿腹泻粪便,进行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和细菌培养的检测。结果在565例标本中共检出单纯轮状病毒感染162例(28.67%),单纯肠道腺病毒感染42例(7.43%),两者混合感染40例(7.08%),共计244例(43.19%);细菌感染115例(20.35%),其中条件致病菌108例(93.91%);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62例(10.97%)。结论轮状病毒是泰安市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肠道腺病毒和条件致病菌也是重要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5岁腹泻患儿A组轮状病毒(R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1—2016年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5岁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A组RV抗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共检测11 629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A组RV阳性2 559例,阳性率为22.01%,6年间A组RV阳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P0.05)。A组RV感染全年均有发生,11月—次年1月高发,12月为高峰;男女患儿A组RV阳性率分别为22.20%和21.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均检出A组RV阳性患儿,其中1~2岁组阳性率最高(34.00%)。农村患儿A组RV阳性率为23.03%,高于城市患儿的20.26%(P0.05)。结论婴幼儿A组RV感染冬季高发,2岁婴幼儿是高发人群;应加强对RV的监测,结合RV流行特征制定预防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婴幼儿腹泻中各年龄组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季节性特点及病程,为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胶体金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门诊和住院部7 519例婴幼儿腹泻粪便进行A群轮状病毒的检测,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1月-2014年12月7 519例粪便中检出A群轮状病毒阳性2 015例,阳性率为26.80%;其中6~24月龄患儿阳性率最高,为33.70%,与其他年龄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年10、11、12、1月份的检出率分别为40.69%、46.04%、41.55%、39.68%,与其他月份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26例住院患儿中约46.5%(不包括因出院而未复查病例),在病程第5~6天轮状病毒转阴,但仍有34例患儿(8.0%)腹泻症状在轮状病毒转阴后未缓解。结论 A群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主要的病原菌,6~24月龄婴幼儿感染率高,临床症状好转,但轮状病毒仍有可能未转阴,仍具有传染性,因此,轮状病毒检测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腹泻标本病毒学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婴幼儿秋季腹泻中轮状病毒、星状病毒及肠道腺病毒的感染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胶体金方法检测婴幼儿秋季腹泻大便标本中的轮状病毒和腺病毒抗原,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LISA)检测星状病毒。【结果】105份大便标本中,轮状病毒阳性86例,腺病毒阳性77份,星状病毒阳性4份,轮状病毒及腺病毒均阳性56份,轮状病毒及星状病毒均阳性2例,腺病毒及星状病毒阳性2例。【结论】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原因,其次是肠道腺病毒及星状病毒,且存在混合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