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韦秋华  曾萼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5):5071-5072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以阴道内加德纳菌等多种微生物增加为主引起的一种妇女常见病,其主要原因是加德纳菌等厌氧菌取代了正常阴道的乳酸杆菌,使阴道pH值上升,导致阴道微生态空间失调而引起女性阴道感染的一种疾病〔1〕。有关细菌性阴道病的研究,由于以往对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超高倍显微镜观察阴道分泌物查线索细胞、分离培养法、胺试验3种检测方法在细菌性阴道病(BV)加特纳菌检测中的临床价值,并进行阴道加德纳菌的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分别用超高倍显微镜观察阴道分泌物查线索细胞,分离培养法,胺试验3种检测方法对208例下生殖道感染患者行细菌性阴道病加德纳菌检测,并进行阴道加特纳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BV、非细菌性阴道病(NBV)患者均经线索细胞检查,BV试验和GV培养,BV患者组三种方法检测到的GV均高于NBV组(P0.05);加特纳菌对万古霉素、菌必治、痢特灵敏感性较高。结论阴道分泌物直接涂片找加特纳菌和线索细胞、细菌分离培养、BV快速诊断等方法在细菌性阴道病(BV)加特纳菌检测中较PCR、免疫荧光法等简便易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对复发性和久治不愈的BV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细菌性阴道病指由加特纳菌与某些厌氧菌等多种病原体共同引起的一种阴道黏膜非炎症性的疾病 ,多由性接触感染 ,现归入性传播疾病范畴。频繁混乱的性生活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而生殖道感染的存在及外阴卫生条件差 ,则为该病的诱发因素。1 临床表现1 1 非妊娠期 本病的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细菌性阴道病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3月~6月就诊于我院门诊的32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两1组。治疗组(A组)16例,阴道给予甲硝唑栓治疗;对照组(B组)16例,阴道给予定君生胶囊(乳酸菌活杆菌胶囊)治疗。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甲硝唑栓与应用乳酸菌胶囊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均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5.
乳酸杆菌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乳酸杆菌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细菌性阴道病和对照组(包括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和正常育龄妇女)两组,进行白带常规检查,观察乳酸杆菌的阳性率,分析乳酸杆菌在细菌性阴道病中的作用。结果300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中阴道乳酸杆菌55例,阳性率18.33%,pH值为5.2±0.68,1000例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中阴道乳酸杆菌680例,阳性率68.00%,pH值为4.1±0.25,90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中阴道乳酸杆菌43例,pH值为4.2±0.59,阳性率47.78%,50例正常育龄妇女中阴道乳酸杆菌50例,阳性率100.00%,pH值为3.9±0.32。结论乳酸杆菌能提高细菌性阴道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细菌性阴道病及其合并症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春玉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5):1916-1916
细菌性阴道病(BV)是以生殖道正常菌群数量减少,大量致病性厌氧菌增多而引起的无明显黏膜症状的一种疾病。我院门诊2004年4~7月共检测1260例.其中590例患有细菌性阴道病,引起感染的厌氧菌有加德纳菌、类杆形细菌、弯曲形弧菌和革兰阳性细菌。  相似文献   

7.
维生素C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维生素C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方法将本院门诊就诊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50例,A组甲硝唑治疗,B组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C组维生素C治疗,观察治疗1周的有效率,及停药后1周、1月的复发率。结果治疗1周后A、B、C3组的有效率分别是92.0%、94.0%、90.0%,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停药后1周的复发率分别是18.0%、14.0%、20.0%,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停药后1月的复发率分别是30.0%、32.0%、14.0%,维生素C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维生素C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疗效好,复发率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龙聪  熊军  雷鸿斌  明亮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4):3978-3980
目的:了解沙市城乡女性生殖道病原体感染情况及细菌性阴道病(BV)与清洁度和年龄的关系.方法:对1 855例妇科门诊疑似阴道炎患者行阴道分泌物常规及BV检测.结果:1 855例患者中,BV单阳性428例,滴虫感染52例,假丝酵母菌属感染289例,BV合并滴虫感染25例,BV合并假丝酵母菌属感染70例,乡镇患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城区患者(P<0.05).清洁度Ⅰ~Ⅱ度的BV阳性患者188例,阳性率为18.7%;Ⅲ~Ⅳ度335例,阳性率为39.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段20 ~ 30岁和30 ~40岁的患者分别占BV阳性患者的29.2%和34.8%,与<20岁和>50岁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乡镇妇女较城区妇女阴道炎发病率高,且BV是阴道炎患者的主要病原感染原因.对阴道分泌物进行常规及BV检测,能更准确地反映患者阴道的微生态状况,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孕妇细菌性阴道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12月的细菌性阴道病孕妇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阴道内放置乳酸菌阴道胶囊,对照组阴道内放置甲硝唑泡藤片,连续用药两个疗程,停药后复查用药后临床症状?体征及阴道分泌物检测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两组进行χ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孕妇细菌性阴道病疗效显著,安全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543例细菌性阴道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性阴道病是一种混合性细菌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恶臭,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烧灼感,10%~40%患者无临床症状。细菌性阴道病是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RTI)综合防治工程4种目标疾病之一。现将本区在RTI综合防治普查中,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的543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唾液酸酶法的诊断细菌性阴道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患者阴道分泌物分别用唾液酸酶法和Amsel法检测细菌性阴道病。结果314例标本中,唾液酸酶法检出细菌性阴道病79例,Amsel法检出72例,经u检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唾液酸酶法检测细菌性阴道病简单快速,结果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1999~2001年永州地区细菌性阴道病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细菌性阴道病的流行情况 ,为控制BV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检测阴道分泌物的pH值、胺试验、G染色查线索细胞的方法诊断细菌性阴道病。 结果 BV的患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P <0 .0 0 1)。而且以年龄在 2 0~ 2 9岁患病率最高 42 83 %。 结论 应加强对性活跃人群细菌性阴道病的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3.
黄善忠 《现代保健》2011,(31):145-146
目的探讨唾液酸酶测定法(Blue法)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的价值。方法以无菌棉试子采集符合标准的患者阴道分泌物,分别用Blue法和传统的Amsel法金标准法,同时对476例送检样本进行检测,比较结果。结果Blue法和传统的Amsel法金标准法试验相比,两法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79,P〉0.05)。结论采用Blue法检测细菌性阴道病简便、快速、可靠,结果易判读,是一种临床上可行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唾液酸酶测定法(Blue法)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的价值.方法:以无菌棉试子采集符合标准的患者阴道分泌物,分别用Blue法和传统的Amsel法金标准法,同时对110例送检样本进行检测,比较结果.结果:Blue法和传统的Amsel法金标准法试验相比,两法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P>0.05),符合率为94.5%.结论:采用Blue法检测细菌性阴道病简便、快速、可靠,结果易判读,是一种临床上可行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细菌性阴道病阴道内环境氧化应激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阴道分泌物中抗氧化酶、脂质过氧化物、阴道乳酸杆菌的状况及相互关系,探讨氧化应激与细菌性阴道病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分泌物涂片观察病原微生物类型并统计乳酸杆菌的数量;阴道分泌物制成酶检测储备液,应用试剂盒检测阴道炎分泌物中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以及抗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维生素C(VC)的活性或含量。结果 BV在本组研究中发病率为33.5%;BV患者阴道分泌物pH值显著升高,乳酸杆菌检出率降低,脂质过氧化物MDA、H2O2水平升高,抗氧化物酶CAT、SOD、V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接受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氧化应激参与并影响了BV的发病过程,通过改变阴道内环境氧化应激状况治疗BV具有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育龄期妇女细菌性阴道病(BV)感染状况及其合并霉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的感染状况。方法收集潮州市某妇幼保健院2007年1月至2008年7月妇科门诊育龄期妇女的阴道分泌物标本3 250份,应用BV快速诊断试剂盒进行检测,同时做分泌物直接生理盐水涂片检测霉菌、滴虫。结果3 250例标本中,BV阳性796例,阳性率为24.5%。796例BV阳性者中合并霉菌感染152例,感染率为19.1%,合并滴虫感染126例,感染率为15.8%;2 454例BV阴性者中合并霉菌感染313例,感染率为12.8%,合并滴虫感染134例,感染率为5.5%;BV阳性者的霉菌和滴虫感染率均高于BV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该院妇科门诊育龄期妇女BV检出率较高,BV合并霉菌、滴虫感染也存在一定比例,建议将BV检测作为妇科检查的一项常规检测项目,以利于育龄妇女BV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7.
黄占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5):3938-3939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细菌性阴道病325例为病例组,非细菌性阴道病340例为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BV的影响因素。结果:阴道内灌洗者患BV的危险性是无阴道内灌洗者的3.72倍,有淋病史患BV的危险性高于无淋病史者,非淋菌性尿道炎者患BV危险性高于无非淋菌性尿道炎者,有盆腔炎史者患BV的危险性高于无盆腔炎史者,有宫颈糜烂者患BV的危险性高于无宫颈糜烂者,使用宫内节育器者比不避孕患BV的危险性高,使用避孕套者比不避孕患BV的危险性低,月经期间使用消毒卫生巾者比不用者患BV的危险性低。结论:阴道内灌洗、淋病史、非淋菌性尿道炎、盆腔炎史、宫颈糜烂、使用IUD增加妇女患BV的危险性,使用避孕套、月经期间使用消毒卫生巾降低了妇女患BV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阴道乳酸杆菌对假丝酵母菌感染阴道病及细菌性阴道病的影响情况。方法:对1398例门诊已婚就诊妇女阴道分泌物进行乳酸杆菌、假丝酵母菌、线索细胞、白细胞的调查。结果:检出少量乳酸杆菌的有980例,其中假丝酵母菌、线索细胞检出率分别为:23.57和20.30,诊断为阴道疾病的占70.10,检出多量乳酸杆菌的有418例,诊断为阴道疾病的只占29.89。结论:检出少量乳酸杆菌的妇女患阴道疾病的发病率高于检出多量乳酸杆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文  应群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3):1896-1896
目的:了解细菌性阴道病在妊娠妇女中的感染情况。方法:对定期产检的妊娠妇女2086例进行细菌性阴道病的检测。结果:2086例妊娠妇女中检出细菌性阴道病238例,检出率为11.4%。感染率最高的是加德纳杆菌(50.8%),其次是念珠菌(45.8%),支原体(41.6%),滴虫(11.8%),衣原体(10.9%),淋球菌(7.1%),其中有2种病原体混合感染者129例,3种病原体混合感染者51例。结论: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是产科最常见的生殖道疾病,应列入围产期检查内容,以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育龄妇女细菌性阴道病的阴道分泌物检测结果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来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2108例育龄妇女,采用唾液酸酶法检测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的阴道分泌物,回顾性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本组共654例BV检测阳性,阳性率为31.02%,其中20~30岁患者BV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4~6月和7~9月BV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月份,文化程度越高,BV阳性率越低,BV阳性患者伴发的霉菌和滴虫感染率明显高于BV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V的发生与季节、年龄以及文化程度密切相关,注意性生活以及卫生习惯,同时加强保健知识的宣传,对于降低BV的感染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