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一种退化性全身性骨骼疾病,是以骨强度降低导致骨折风险增加的一种骨骼疾病。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约有1.2亿,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达8700万人。本地区60岁以上女  相似文献   

2.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老年人群的多发疾病之一,该病约占高龄段老年骨折患者的35%,并且常伴有关节僵硬、肩关节挛缩、肩袖损伤及大结节骨折等并发症。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出现骨折不愈合的现象比较罕见,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与骨折产生的疼痛导致骨折处固定后长期未能进行功能锻炼所致。如果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主要原因是骨质疏松,通常很小程度的损伤都会造成严重粉碎及移位,并且骨质会产生显著的缺损,而且手术过程中的骨碎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高发疾病。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3~8倍.尤其是绝经期的妇女更为多见。老年骨质疏松症常有腰部进行性、持续性疼痛,自发性骨折等表现,很难恢复。资料表明,美国现有1500~20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每年约有600万人因骨质疏松而致自发性髋骨、脊柱、前臂等处骨折,其中近500万是绝经期妇女。在我国,一般认为,50岁以内人群中,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15%~50%.  相似文献   

4.
绝经后妇女骨矿含量与骨质疏松性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质疏松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其发生率随绝经年限增长而逐渐增高。本文对50~70岁正常老年妇女96例和近期内发生过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老年妇女45例的骨矿含量进行了比较。1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50~70岁(平均60.25±5.46岁)的非暴力性骨折女性患者45例,作为骨折组。骨折部位为股骨颈、椎骨、挠骨远端等,每例患者均拍有骨折部位的X光片。另随机抽取未发生骨折的老年妇女96例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为绝经后妇女,绝经年限1~15年不等,均无妇科及肝肾疾病,亦无内分泌系统疾病。近半年内未使用激素类药物。 …  相似文献   

5.
<正>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座建筑,那么骨骼就如钢架般重要。当钢架不够牢固时,整座大楼就会岌岌可危。每年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发表的一组数据显示,全球每3秒就会发生一起骨质疏松性骨折。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会在50岁后发生一次骨折,20%的髋部骨折患者会在骨折后的6个月内死亡。2015年发布的《中国骨质疏松白皮书》指出,我国至少有6944万人患骨质疏松症,2.1亿人骨量低于正常  相似文献   

6.
流行病学显示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疾患其可导致骨折,使患者骨折后,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由于女性期望寿命长于男性,老年妇女发生慢性疾病如肌力异常和骨质疏松症增加,该文对高风险人群绝经妇女肌力改变对骨量影响进行分析,认为肌力衰变是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改善肌力,可能是积极预防、治疗绝经妇女骨质疏松或骨质疏松症的较好策略.  相似文献   

7.
《健康世界》2008,(12):110-110
10月20日,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和中国康健促进基金会共同在北京启动,并发布了《骨质疏松症防治中国白皮书》。该《白皮书》指出,在我国70%-80%的中老年骨折是因骨质疏松引起的,其中每年新发椎体骨折约有181万人,髋部骨折病例为23万例。中国是个未富先老的国家,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防治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骨质疏松:防治展望McBeanLD骨质疏松是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疾病。在美国,50岁以上的妇女有一半因骨质疏松而骨折,每年因骨质疏松而骨折的有150多万例;在骸骨骨折患者中,有20%在一年内死亡,而幸存者则有近半数不能独立行走;由此导致的医疗费用全国每...  相似文献   

9.
1.老人患骨质疏松的几率有多大? 中国健康基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总人数已逾1.75亿,每10人就有一个人患有骨质疏松,60岁以上老人患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中老年骨折中70%-80%是由于骨质疏松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常见的代谢性骨病,临床表现为腰背疼痛,身高缩短及驼背等。原发性骨质疏松多发于老年人及绝经后妇女,继发性骨质疏松可由其他疾病及原因引发。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1993年首次在香港召开的骨质疏松世界会议上,专家们曾预测,下一个10年,骨质疏松将在亚洲流行。目前骨质疏松在世界常见病多发病中已跃居第7位。 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合并症。可因轻度活动或创伤,造成病理性骨折。有资料介绍,美国现有2000多万患骨质疏松的老年人中,每年有150万骨折病人,髋关节骨折约30  相似文献   

11.
汪纯 《大众医学》2011,(2):32-32
来自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大陆有大约7000万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患有骨质疏松,其中50.1%为女性。根据IOF的建议,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分为固有的和可预防的两大类。其中,种族、高龄、女性、骨质疏松家庭史、绝经和类风湿关节炎等为固有的危险因素;而体重过轻、营养状况不佳、缺乏锻炼、钙和维生素D缺乏、嗜烟酒等均为可以预防的危险因素。因此,体重过轻的老年妇女——“瘦小老太太”毫无疑问地成为骨质疏松的易患人群之一。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矿量低下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量降低,脆性增加,在无明显外力作用下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被称之为“悄无声息的流行病”。据调查推算:我国OP患者约有8400万,4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16.1%。随年龄增加,骨质疏松发生递增,60岁以上人群22.6%,超过80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高发疾病。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3~8倍,尤其是绝经期的妇女更为多见。老年骨质疏松症常有腰部进行性、持续性疼痛,自发性骨折等表现,很难恢复。资料表明,美国现有1500~20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每年约有600万人因骨质疏松而致自发性髋骨、脊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症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呈上升趋势。由骨质疏松引发的骨折及其并发症,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存与生命质量。文献报道: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约有6000~8000万。男性患者占老年男性的60.72%,女性患者占老年女性的90.47%。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将骨质疏松症列为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骨密度和血清中骨代谢指标水平与患者骨质疏松骨折的临床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在本院健康体检的70例老年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检测,所有患者均抽血检测患者骨代谢相关指标;根据随访期间患者是否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分为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的观察组(17例)和未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的对照组(53例),对比2组骨密度和骨代谢相关指标,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探讨影响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风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三角区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钙(Ca)、活性维生素D3[25(OH)D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磷(P)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果提示PTH、维生素D3、股骨颈骨密度是骨质疏松骨折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是骨质疏松骨折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骨质疏松一词于1885年由Pommer首先提出,它是一种无声的流行病,全球约有2亿女性患有骨质疏松症,据估计我国目前患有骨质疏松者约有6000~8000万之多。这种沉默寂静的疾病往住不被人们意识到,直到发生骨折才开始重视,而一旦发生骨折,不仅自己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有的会导致残疾,终身丧失独立生活能力,甚至死亡。俗话说"人老腿先老",但骨质疏松的毛病并不是老了才会出现,专家指出,现在骨质疏松已渐  相似文献   

17.
一提到骨质疏松,人们首先会想到更年期妇女容易患这种病。现在,中年以上的男士也成了骨质疏松侵扰人群。香港媒体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香港共有7万名男士患骨质疏松,其中许多人从中年时期开始发生骨量减少,最终在不知不觉中形成骨质疏松。有关专家提醒中年人,中年人应对骨质疏松引起足够重视,早下手预防,从饮食和健康生活习惯等方面加以注意,以避免中年时期成为“软骨头”。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无声无息的疾病,早期并不会引起任何症状。如果对此缺乏警觉性,待骨密度降到临界值以下,骨骼就容易因脆弱而发生骨折。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的发病率为40%左右,其中因骨质疏松导致髋骨骨折的患者中,约有40%的人将变成永久性伤残。骨质疏松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骨头生长在人的  相似文献   

18.
正骨质疏松是一种退行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患病风险增加。6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其突出。据调查显示,2006年我国在5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6944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约有2.1亿人存在低骨量。骨质疏松起病隐匿,早期无症状,称得上是一个藏在人们身边"寂静的杀手"。近年来,骨质疏松患病率大有增加趋势,骨质疏松已经成为关系人们健康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非手术综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非手术综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手法复位、卧硬板床、腰背肌功能锻炼加治疗骨质疏松药物和骨质疏松治疗工作站的理疗措施治疗3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18个月,优良率87.5%。结论 非手术综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简单易行,疗效可靠,减少了手术治疗的风险性和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已成为危害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这是一个世界性的健康问题。目前在欧洲、日本和美国,骨质疏松患者有7500万人,在我国有6300万老年人患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据统计,城市老年人中脊柱骨折的主要原因约有15~16%为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发病特征是无声无息,被称为“静态”疾病。起码有一半以上的患者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