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压控制良好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血压昼夜节律下心率变异性及心律失常的特点和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血压控制良好(24h平均收缩压<130mmHg,24h平均舒张压<80mmHg)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5例,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杓型组(n=50)、非杓型组(n=61)和反杓型组(n=64)。统计血压、心律失常情况及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比较3组患者相关指标。结果反杓型组、非杓型组患者夜间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均明显高于杓型组(P<0.05)。与杓型组相比,非杓型组和反杓型组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反杓型组降低较非杓型组更显著(P<0.05)。非杓型组、反杓型组心律失常总检出率显著高于杓型组(P<0.01),反杓型组短阵房速检出率高于杓型组(P<0.05),非杓型组、反杓型组患者频发室早检出率明显高于杓型组(P<0.01)。 结论血压控制良好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异常变化主要为夜间血压水平升高、心率变异性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高,更易出现房性心律失常。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可能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血压变异性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就诊于萧山医院的203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其1年内是否出现糖尿病肾病分为肾病组(72例)及非肾病组(131例),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并对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肾脏功能、血压及血压变异性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ROC曲线对相关危险因素预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诊断价值及诊断效能进行比较。结果 肾病组患者的BMI、糖化血红蛋白、TC、LDL-C、血肌酐、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标准差及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均明显高于非肾病组(P 0. 05); Logistic回归分析示糖化血红蛋白、TC、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及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均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 ROC曲线显示,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及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联合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时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AUC=0. 914),明显高于糖化血红蛋白、TC、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及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P 0. 05)。结论 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及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联合诊断在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及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自主神经损害的检测方法及意义.方法 对4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率变异(HRV)及皮肤交感反射(SSR)检测.结果 SSR:病程≤5a与病程>5a组之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V:病程≤5a与病程>5a组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在病程≤5a组中S.SR与HRV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病程>5a组中.HRV与SSR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2型糖尿病病程≤5a的患者自主神经检测SSR的异常率要高于HRV.病程>5 a组SSR异常率高于≤5a组.病程>5a组HRV异常率高于≤5a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病程≤5a或>5 a.HRV检测各项指标(SDNN,SDANN,RMSSD)之间,同一指标内的各组群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的H型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变化特点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方法:选择405例H型高血压患者进行卧位及立位3分钟血压测量,诊断为OH73例,选取非OH7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两组平均血压、血压负荷值、血压变异性、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心血管事件等指标。结果:OH组年龄明显高于非OH组(P0.05);OH组24h及日间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H组的日间舒张压比非OH组低(P0.05);OH组夜间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均高于非OH组(P0.01);OH组患者收缩压变异性、血压晨峰数值均明显高于非OH组(P0.05);OH组血压昼夜节律以反勺型比较为主,与非O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H组心血管事件与非O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H组患者易发生于高龄患者,存在夜间高血压,且具有血压变异性增高,血压昼夜节律呈反杓型的特点,且心血管事件发生增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血压变异性的变化.方法 入选人群均为老年男性,共100例,其中对照组(A组)40例,2型糖尿病组(B组)60例.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收集其HRV时域指标、BP及BPV长时变异性指标,之后进行对比分析,了解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血压变异性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HRV时域指标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BPV增大(dSBPSD、dSBPCV等,P〈0.05).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组HRV时域指标减少及BPV增大,提示其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这对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预后进行判断、指导和评估是具有重要价值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降压药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四川省某医院2016年2-10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氨氯地平进行降压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24h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24h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24h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24h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白天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白天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白天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夜间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夜间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夜间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改善血压变异性,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心率变异性及血压变异性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8年8月-2021年8月,就诊于南澳人民医院康复科并明确诊断为脑卒中的130例连续住院患者。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将患者分为睡眠障碍组和非睡眠障碍组。对研究对象行24h动态心电血压监测,作心率变异时域和频域分析及24h收缩压标准差(24h SSD)、24h舒张压标准差(24hDSD)、24h收缩压和24h舒张压变异系数分析。结果 ①平均年龄、入院时mRS评分及NIHSS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睡眠障碍组均高于非睡眠障碍组,提示卒中后睡眠障碍可能与高龄及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与卒中后非睡眠障碍组相比,睡眠障碍组患者24h平均心率较高;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较低;频域指标LF下降,在血压变异性方面,睡眠障碍组24h舒张压变异性教非睡眠障碍组低,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66,95%CI 1.013-1.122,P=0.013)、入院时NIHSS评分(OR1.41...  相似文献   

8.
刘志宏  郭霞 《现代养生》2015,(4):128-129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血压变异性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患者30例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以及60例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即研究组(30例),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血压变异性患者,对照组(30例),正常老年人,并且对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临床中,研究组高血压伴糖尿病组患者24h SSD、d SSD、n SSD、24h SCV、d SCV、n SCV均高对照组,行Pearson相关分析后与MMSE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35、-0.246、-0.341、-0.158、-0.222、-0.238;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患者认知功能减退,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其血压变异性可影响老年患者认知功能,血压变异性与认知功能呈负相关,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贝前列素钠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比较2型糖尿病并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服用贝前列素钠前、后心率变异性(HRV)及其QT离散度(QT-d)的变化,评价其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作用。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并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6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贝前列素钠40μg,每日3次,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总疗程24 w。运用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指标及QT-d,治疗前后及组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指标在治疗后均有显著提高,QT-d明显改善,自主神经症状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结论贝前列素钠可以提高HRV,改善QT-d,缓解自主神经症状,改善糖尿病并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与微量白蛋白尿(MAU)的相关性.方法 按Mogensen分期将2型糖尿病患者136例分为四组:正常白蛋白尿组(24h尿白蛋白< 30 mg,50例)、MAU组(24h尿白蛋白30~300 mg,33例)、大量白蛋白尿组(24h尿白蛋白>300 mg,23例)及肾功能不全组[24h尿白蛋白>300 mg且估计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1.73 m2),30例].观察四组患者24h动态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平滑指数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动态血压与尿白蛋白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24h尿白蛋白增加,24h、白昼及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逐渐升高[收缩压分别为从(124.9±15.1) mmHg(1 mm Hg=0.133 kPa)到(147.2±13.4) mm Hg,从(127.2±13.9) mm Hg到(149.1±13.6) mm Hg,从(124.2±16.4) mm Hg到(144.2±16.2) mm Hg;舒张压分别为从(67.1±9.0) mm Hg到(82.8±8.9) mm Hg,从(69.1±8.9) mm Hg到(84.9±8.8) mm Hg,从(64.9±9.4) mm Hg到(81.4±8.7)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收缩压标准差从(9.4±2.1) mm Hg上升到(12.0±5.0)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及舒张压平滑指数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4h尿白蛋白与白昼、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及24h收缩压标准差均呈正相关(P<0.05),而与平滑指数、夜间血压下降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即存在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且血压变异性增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庭血压自测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管理的效果及其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为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社区医院门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家庭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例,两组患者入组时均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然后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高血压药物治疗,家庭干预组患者进行家庭血压自测的培训,嘱咐患者进行家庭自测并记录结果,每周由专职护士电话随访血压控制情况,监督血压自测。对照组患者未进行家庭自测的要求,每月门诊随访测血压。6个月后全部患者进行第2次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干预前后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并分析血压变异性的改变。用SPSS 17.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 SBPV)、24 h舒张压变异性(24 h DBP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24 h SBP、24 h DBP、24 h SBPV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4 h DBPV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干预组干预后24 h SBP、24 h SBP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干预组患者总体血压达标率为82.8%,明显高于对照组(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家庭血压自测的培训,使之养成家庭监测血压的习惯,能有效增强高血压控制,改善血压变异性,提高社区高血压管理水平,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
童虎  吴迪 《中国校医》2021,35(10):783
目的 评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对2型糖尿病(DM)患者交感皮肤反应的影响。方法 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某院就医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其中Hcy>15 μmol/L 的41例患者为Hhcy组,≤15 μmol/L的55例患者为非Hhcy组,均采用Keypoint.net肌电图仪检测四肢SSR,比较两组SSR波平均潜伏期、波幅及上肢一下肢SSR潜伏期比和波幅比差异。结果 Hhcy组VitB12、叶酸水平均低于非Hhcy组,Hcy水平高于非Hhcy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hcy组双下肢SSR潜伏期长于非Hhcy组,波幅小于非Hhcy组,SSR上/下肢潜伏期比值小于非Hhcy组,SSR上/下肢波幅比值大于非Hhcy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双上肢SSR潜伏期、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下肢潜伏期SSR与Hcy呈正相关(r=0.892,P=0.002);双下肢波幅SSR与Hcy呈负相关(r=-0.570,P=0.016)。结论 Hhcy与2型糖尿病交感神经病变损害及损害程度相关,且2型DM伴Hhcy以下肢小纤维神经损害为主。因此建议对2型DM伴Hhcy患者应定期行交感皮肤反应检测,发现自主神经病变可早期干预,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6年5月在陕西省渭南市第二医院治疗的17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8例)和联合治疗组(86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指标及内皮功能指标的变化。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指标及内皮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天平均舒张压(d 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 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 DBP)和夜间平均收缩压(n SBP)均明显改善;联合治疗组治疗后24 h SBP、d SBP和n SBP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 h舒张压变异性(24 h DBPV)、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 SBPV)、白天舒张压变异性(d DBPV)和白天收缩压变异性(d SBPV)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24 h SBPV、24 h DBPV、d SBPV和d DBP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SICAM-1)、内皮素(ET-1)和血清一氧化氮(NO)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联合治疗组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可改善患者的血压、血压变异性以及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脉压与微量白蛋白尿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对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24h平均脉压,根据24h的平均脉压水平分为2组,进行微量白蛋白尿及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组间的平均脉压、微量白蛋白尿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具有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脉压与微量白蛋白尿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中血压异常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76例,每位患者随机选取3次血液透析进行研究,共528例次。监测透析前、透析中(1次/h)、透析结束回血前的血压水平;记录透析器通量、透析前体质量、干体质量、治疗时间,计算个体化超滤率。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528例次血液透析中,血压异常213例次(40.34%),其中高血压48例次(9.09%)、低血压165例次(31.25%)。不同性别、年龄、透析时间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高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透析时间、超滤率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透析时间是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发生高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年龄、透析时间、超滤率是低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中血压异常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对高龄、透析时间长、超滤率10 ml/(kg·h)的患者采用预防措施,降低血压异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其昼夜节律的变化特征。方法选择3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A组),32例2型糖尿病患者(B组),另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C组),分别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其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比较三组间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变化和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昼夜时域指标变化。结果 B组心率变异性的各项指标(全部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50-ms的百分比和低频,高频)均较C组显著下降(P=0.0411,0.0169,0.0355,0.0440,0.0249);A组心率变异性的备项指标均显著低于C组(P=0.0001,0.0004,0.0001,0.0002,0.0002),也低于B组(P=0.0117,0.0337,0.0032,0.0416,0.0335),且昼夜时域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01,0.0625,0.0637)。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时会显著加重其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使心率变异性进一步降低,心率变异的昼夜节律消失,因此,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有助于早期发现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化特点,探讨血压异常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3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单纯高血压组)和94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对两组患者的24h、日间、夜间血压平均值,血压负荷值,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昼夜节律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患者24h、日间、夜间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及sBP和DBP负荷值均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日间SBP变异性高于单纯高血压组[(15.84±4.56)mm Hg(1 mm Hg=0.133 kPa)比(14.21±4.29)mm Hg],SBP和DBP夜间下降率低于单纯高血压组[(5±8)%比(9±11)%,(7±6)%比(1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血压平均值和血压负荷值增高及血压昼夜节律性消失与脑梗死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前瞻性血糖、血压管理,了解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异性及血压变异性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事件发生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及减少ACS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选取128例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是否伴有高血压,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为糖尿病伴高血压组(52例)和单纯糖尿病组(76例)。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对两组患者随诊30个月,计算随诊期间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空腹血糖(FPG)、收缩压、舒张压的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CV),比较随诊前后血糖、血压的达标率情况,对ACS事件进行监测,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bA_(1C)、FPG、收缩压、舒张压的SD、CV与ACS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随诊结束时,两组患者HbA_(1C)、FPG、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较随诊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诊前,两组患者HbA_(1C)、血压及两项都达标率分别为28.1%、34.4%和16.4%,随诊结束后,达标率分别为59.4%、50.8%和44.5%,达标率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诊期间发生ACS事件16例,其中,11例糖尿病伴高血压组患者发生ACS事件,5例单纯糖尿病组患者发生ACS事件,糖尿病伴高血压组ACS发生率(21.15%)高于单纯糖尿病组(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0,P0.05)。随诊期间,HbA_(1C)变异性、FPG变异性及收缩压变异性均是ACS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HbA_(1C)的SD、CV的HR值分别为3.857、3.542,FPG的SD、CV的HR值分别为3.535、3.205,收缩压的SD、CV的HR值分别为3.657,3.951,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2DM患者HbA_(1C)变异性、FPG变异性及收缩压变异性是ACS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应监测T2DM患者HbA_(1C)变异性、FPG变异性及收缩压变异性,以减少ACS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增高与血压、血脂及体重指数的相关性。方法筛选41例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分为两组,A组尿微量蛋白≥30mg,24例;B组尿微量蛋白30mg,17例,对比两组血压、血脂、体重指数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发2型糖尿病24h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组患者的血压(BP)、体重指数(IBM)、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24h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组。结论长期未接受治疗的代谢综合征促使肾脏损伤进行性发展,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初期即出现尿微量白蛋白超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昼夜节律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策略.方法 选择476名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其24 h、白天、夜间平均血压和平均脉压及血压变异性.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均值收缩压(SBP)和血压均值舒张压(DBP)的波动曲线均呈“双峰双谷”状,血压节律呈非杓型者382例,杓型者94例.老年组和高龄组的非杓型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73.47%和91.21%,非杓型高血压检出率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高血压患者的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参数在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高龄组的24 hSBP、dSBP、24 hAPP高于老年组的24 hSBP、dSBP、24 hAP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呈现非杓型高血压表现为主的异常改变,表现为以单纯收缩压增高为主、舒张压不高甚至降低、脉压增大;且随年龄增高,这些血压异常改变的特征更趋显著.24h动态血压监测可为不同血压波动类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更精细的个体化防治方案提供更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