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39例成人冠状动脉瘘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成年人冠状动脉瘘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9例成年人冠状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冠状动脉瘘来自左冠状动脉20例(51.3%);来自右冠状动脉12例(30.8%);来自双侧冠状动脉7例(17.9%)。入院时误诊、漏诊共23例,误诊漏诊率达59.0%;12例中、老年患者误诊为冠心病。25例行手术治疗,手术均成功,预后均良好。结论:成人冠状动脉瘘误诊漏诊率高,尤其中、老年患者易误诊为冠心病。超声心动图对本病诊断有较高的价值。对病史或检查有怀疑时及时行心血管造影检查可确诊,术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128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共选择研究对象35例,来自于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冠心病患者,35例患者行飞利浦128排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和冠脉造影检查,将冠脉造影诊断结果作为本次研究的参考标准,比较128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结果与冠脉造影诊断结果。结果:35例患者经冠脉造影诊断,确诊为冠心病26例;经128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确诊为冠心病25例,漏诊1例。35例患者经128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与冠脉造影诊断相当,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8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可获得与冠脉造影诊断相当的诊断准确率,且该方式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可重复进行,患者接受度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超声心动图在冠状动脉瘘诊断中的应用1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冠状动脉瘘的方法与临床应用。方法对10例冠状动脉瘘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手术和(或)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总结。结果超声心动图观察4例典型病例清晰显示瘘管/瘘口及瘘管内血流频谱,2例只显示瘘口血流信号,未能显示完整瘘管及频谱,余4例临床表现为典型心肌缺血症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冠状动脉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超声心动图二维图像、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表现并与心血管造影及手术结果对比分析,总结其诊断特点,找出漏诊的原因。结果术前确诊38例,漏诊2例,误诊1例。2例合并法洛四联症,2例合并冠心病。超声的特征性表现为受累的冠状动脉显著扩张,特别是其起始部。彩色多普勒可探测到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内血流紊乱及增快,心腔内异常血流注入。2例漏诊病例为小的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误诊1例为右冠状动脉右室瘘误诊为主动脉窦瘤破裂。38例冠状动脉瘘超声诊断与心血管造影及手术结果符合。结论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2例经手术或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瘘患者。目的:采用二维超声(2DE)及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技术替代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冠状动脉瘘诊断,鉴别临床上不具特征性的 连续性双期心脏杂音。方法:采用2DE及CDFI技术,通过多个切面显示扩张的冠状动脉并仔细追踪,寻找其在心腔的瘘口。结论:12例冠状动脉瘘中,右冠状动脉瘘10例(83.33%),左冠状动脉瘘2例(16.67%)。多数为右心系统瘘,少数为左心瘘。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2DE及CDFI诊断的直接征象是冠状动脉显著扩张、瘘口处环状无回声及伴随的异常血流信号。结论:冠状动脉瘘临床不易确诊;冠状动脉造影具有确诊价值,但属有创检查;2DE及CDFI是诊断冠状动脉瘘首选的、有效的无创方法,有望替代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并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7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且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5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其超声心动图,分析是否出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参照,计算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患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再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与冠脉造影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50例冠心病患者中,经冠脉造影检查,有37例确诊为冠状动脉狭窄率75%以上并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其余13例冠状动脉狭窄狭窄率65%以下,未发现明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经计算,超声心动图对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诊断灵敏度为97.30%,准确性为98.00%,阴性预测值为82.86%,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达到100.00%。经一致性检验,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与冠脉造影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达到良好(Kappa=0.782)。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对冠心病患者存在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予以准确检查,其诊断价值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5例手术或冠状动脉造影或CT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儿童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资料,总结其声像图特征。结果 25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患者,手术证实21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2例,心脏CT证实2例。合并发绀型先心病患者5例,超声心动图均可表现出典型征象,13例经超声心动图提示存在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患者,肺动脉内均可见细小血流束。6例漏诊患者术中证实存在细小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合并发绀型先心病患者可明确诊断,对细小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患者可通过肺动脉内异常血流束提示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孤立性冠状动脉(冠脉)心肌桥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06年5月-2011年5月经冠脉CT检查确诊为孤立性冠脉心肌桥5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为冠心病50例,其中12例在当地医院曾按心脏神经症予调节神经、休息等综合治疗无效后转入我院,疑诊为冠心病;1例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误诊时间2d~6个月。所有患者经冠脉CT检查确诊,后予β受体阻滞剂及钙离子拮抗剂治疗,症状好转出院。结论孤立性冠脉心肌桥与冠心病、心脏神经症等的临床表现及医技检查结果相似,易误诊,临床接诊本病可疑患者应及时行冠脉CT或冠脉造影检查,有助于及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临床、超声心动图特点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超声心动图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误诊的先天性冠状动脉瘘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分别因心脏杂音、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术前常规检查、胸部不适及胸闷入院,3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误诊为右侧三房心、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反流,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误诊为主动脉-右房瘘。后1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1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术、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术明确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瘘。1例因瘘口细小未处理;1例行外科手术矫治,2例行冠状动脉瘘封堵术,术后患者均分流消失,相关症状改善。结论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年龄跨度大,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超声心动图表现复杂多样,临床误诊原因各异,充分了解该病特点并检查方法得当才可减少或避免其误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4例冠状动脉瘘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结果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14例冠状动脉瘘患者,超声检出13例;其中左冠状动脉瘘7例,右冠状动脉瘘5例,左右冠状动脉瘘1例;漏诊1例右冠状动脉右室瘘,诊断准确率为92.9%.超声诊断单发瘘口13例,漏诊单发瘘口1例,误诊1例多发瘘口(2个瘘口)为单发;对单发瘘口的诊断准确率为92.3%.结论 超声心动图埘冠状动脉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该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造影对老年女性心绞痛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老年女性心绞痛的临床诊断问题。方法:对36例临床诊断为心绞痛的老年女性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CAG),以冠状动脉固定狭窄≥50%为标准,为冠心病(CHD)组和非CHD组。CHD组有16例,非CHD组有20例,比较两组的心绞痛临床特点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女性CHD临床胸痛症状常不典型,但有典型心绞痛的症状又有明显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老年女性,患CHD的可能性大,。结论伴有危险因素的老年女性患,出现心前区疼痛或不适时,应全面考虑诊断问题。  相似文献   

12.
Coronary artery fistula is a rare congenital anomaly in which the involved coronary artery empties into a cardiac chamber, pulmonary artery, or other structure. Its diagnosis can be made noninvasively by finding a dilated coronary artery by 2-dimensional (2D) echocardiography, and its drainage can be detected by color flow mapping. We describe features of coronary artery fistulas in 8 patients whose condition was prospectively diagnosed by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with color flow mapping. The right coronary artery was involved in 4 cases and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in 4. Four fistulas drained to the right ventricle, 2 to the right atrium, and 2 to the pulmonary artery. In 1 patient who had left and right coronary fistulas to the pulmonary artery, only the first was diagnosed noninvasively. The diagnosis of coronary fistulas can usually be made by 2D echocardiography with color flow mapping. However, fistulas to the pulmonary artery may be more difficult to detect by 2D echocardiography because the coronary artery may be of normal size and the shunt small. (J Am Soc Echocardiogr 1999;12:149-54.)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典型症状的主动脉夹层(AD)的误诊原因,以加强首诊医生对AD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以不典型症状为首发表现的AD误诊为冠心病的诊治过程。结果1例仅表现为阵发性胸痛伴有腹痛、腹泻,因胃肠炎病史而病初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急性胃肠炎。1例仅表现为胸闷,病初诊断为可疑冠心病。2例均有冠心病危险因素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于术前行相关影像学检查中发现AD,因经济原因未行手术治疗并出院。结论临床医生应提高对不典型症状AD的诊断意识及鉴别能力,注重临床查体的重要性,同时完善相关检查可减少不典型症状AD的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动脉弹性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武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因拟诊为冠心病者123例,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正常组、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造影前测定颈-桡脉搏波速度(CR-PW V)、颈-股脉搏波速度(CF-PW V),作为评估大动脉弹性的指标。结果:(1)冠脉造影阳性者的CR-PW V、CF-PW V较冠脉造影正常者显著增高(P〈0.05)。CF-PW V在1支病变组[(11.56±1.99)m/s],2支病变组[(12.49±1.21)m/s],多支病变组[(14.14±3.18)m/s]组间相比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CR-PW V随病变加重仅有较弱递增趋势(P〉0.05)。(2)预测冠心病的最佳指标是CF-PW V、年龄、性别、高脂血症、糖尿病。CR-PW V最终未进入回归模型。结论:(1)CF-PW V是冠心病的独立相关因素;(2)CF-PW V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了90例冠心病(CHD)患者的颈动脉,其中2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表明,各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指数均显著增高,其中心脏梗死病组伴有明显的颈内动脉血流参数异常。20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与颈动脉超声检查符合率为75%,而且冠状动脉病变越重,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越高,双支以上冠状动脉病变者全部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数均大于4。颈动脉管腔狭窄大于50%者占二分之一,单支冠状动脉病变者颈动脉管腔狭窄无一例大于50%。结果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及钙化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差异.方法 行冠状动脉64层多排螺旋CT检查的临床疑似冠心病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50%为非冠心病组145例,≥50%为冠心病组65例.均在西门子definition工作站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及钙化积分.结果 非冠心病组平均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100.0±46.5) cm^3,钙化积分(36.2±18.5)分;冠心病组平均心外膜脂肪体积(117.3±57.6) cm^3;钙化积分(413.3±67.5)分.两组间平均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和钙化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16、6.564,P<0.05、P<0.01).ROC曲线表明,钙化积分对诊断冠心病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心外膜脂肪体积.结论 钙化积分对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成人冠状动脉瘘的超声心动图以及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表现特征,并探讨超声心动图与冠状动脉CTA对成人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就诊的疑似冠状动脉瘘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CTA检查,并最终经手术或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以手术结果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作为"金标准",最终确诊冠状动脉瘘患者23例,非冠状动脉瘘患者7例。分析23例冠状动脉瘘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CTA表现特征,并对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CTA诊断冠状动脉瘘的效能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23例冠状动脉瘘患者中,超声心动图准确诊断20例,漏诊3例,其中2例为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例为右冠状动脉-右心室瘘;冠状动脉CTA准确诊断22例,漏诊1例为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以手术结果或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超声心动图诊断冠状动脉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6.96%、71.43%、90.90%、62.50%、83.33%;冠状动脉CTA诊断冠状动脉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5.65%、85.71%、95.65%、85.71%、93.33%。超声心动图与CTA这2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分别与"金标准"比较,一致性均较高,Kappa值分别为0.757、0.911(P均<0.001)。 结论冠状动脉CTA和超声心动图2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各有优势,对冠状动脉瘘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为冠状动脉瘘的诊断提供有效和可靠的信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首诊时心电图正常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治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提高对首诊心电图正常时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认识水平。方法:对13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按就诊时检测的心电图结果分为心电图(ECG)正常组(n=40)和ECG缺血组(n=92),将两组诊断、治疗情况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ECG正常组首诊误诊15例(占38%),其中5例发生心肌梗死;治疗失当13例(占52%),其中4例发生心肌梗死。ECG缺血组首诊即得到正确诊断及治疗,有2例发生心肌梗死。两组分项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电图正常时不稳定性心绞痛易延误诊治,首诊诊治不当易导致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和N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对冠心病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门、急诊及住院患者血清标本检测Hcy及NT-proBNP浓度。根据患者病情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组进行统计分析。对照组为排除心血管疾病的体检者标本。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组血清NT-proBNP、Hcy均高于对照组。三组间比较,血清NT-proBNP、Hcy增高依次为AMI组大于UA组大于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及血清NT-proBNP水平的升高,三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而Hcy水平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cy水平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进行一定的评估,而NT-proB-NP水平可直接反映心肌有无缺血及缺血程度。二者联合检测可对冠心病的病情作出客观评价,以便及早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