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外伤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的变化.方法用邻苯二甲醛柱前衍生后,采用梯度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42例脑外伤,9例对照者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天门冬氨酸(Asp)和谷氨酸(Glu).结果 42例脑外伤患者脑脊液中Asp,Glu测值(Asp:1.878±0.729 μmol/L, Glu:7.985±6.325 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sp:1.362±0.220,P<0.05),Glu:1.914±1.507,P<0.001).26例重伤组脑脊液中Asp,Glu测值(2.402±1.157 μmol/L,10.252±6.570 μmol/L)明显高于轻伤组(1.732±0.595 μmol/L,P<0.001,4.301±3.741 μmol/L,P<0.05).脑外伤预后良好(良好;中残)组(Asp:1.835±0.705 μmol/L,Glu:6.307±4.171 μmol/L,n=24)与预后不良(重残;植物生存;死亡)组(Asp:2.588±1.089 μmol/L,Glu:12.530±7.269 μmol/L,n=18)相比较,二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Asp:P<0.01,Glu:P<0.001).结论脑外伤患者伤情愈重,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浓度愈高;浓度愈高,脑外伤预后愈差.  相似文献   

2.
急性颅脑损伤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在急性颅脑损伤后发生含量变化及其对神经细胞兴奋毒性的临床特点。方法:实验组30例按格拉斯哥昏迷计分分轻型,中型,重型3组,对照组10例,颅脑外伤后0-48h经腰椎穿刺采集脑脊液,使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其结果。结果:实验组轻型,中型,重型3组在急性颅脑损伤后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均较对照组有所增加,且升高幅度依次增高,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脑内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变化与颅脑损伤的程度有关,损伤越重,升高越明显,脑组织内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变化可以作为颅脑外伤后衡量颅脑损伤程度的一个较敏感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程方敏  刘在贵 《临床荟萃》1998,13(3):130-131
近年许多研究发现,脑缺血时兴奋性氨基酸(EAAS)明显增高,其在神经元缺血损伤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脑梗塞患者和对照组脑脊液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和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水平。探讨其变化规律及在脑梗塞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脑梗塞患者血及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递质的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观察脑梗塞患者血及脑脊液 (CSF)中兴奋性氨基酸 (EAA)浓度的动态变化与梗塞面积、神经损害的关系 ,从临床方面探讨EAA在脑梗塞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 33例脑梗塞患者急性期和病后 1 0d的血和脑脊液中谷氨酸 (Glu)和天门冬氨酸 (Asp)浓度进行测定 ,进行不同时程间对照 ,并与 1 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Glu及Asp的浓度在 2 4h后开始明显升高 ,3d达高峰 ,5d开始下降 ,7d后基本接近正常。急性期脑脊液EAA升高与梗塞体积呈正相关。结论 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的兴奋毒性是神经元缺血损伤的重要因素 ,其浓度可作为推测脑梗塞病程及预后的一项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脑外伤患者脑脊液(CSF)游离氨基酸(AA)含量的测定,文献极少报道。1994年6月~1997年6月我们测量了61例脑外伤患者CSFAA含量的变化,并观察其在常规治疗和用钙拮抗剂尼莫地平治疗后的变化。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的选择及分组:61...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脑脊液(CSF)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层析方法测定12例DEACMP患者及20例偏头痛患者(对照组)CSF中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的含量。结果 DEACMP患者CSF中Glu、As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 DEACMP患者CSF中Glu、Asp含量明显升高。提示GlU、Asp其参与DEACMP病理过程。因此根据CSF中Glu含量升高与否,可能提示早期DEACMP的发生。为临床早期应用抗兴奋性氨基酸防治DEACMP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34例颅脑损伤病人在伤后不同时期的脑脊液测定 ACTH 的含量,以探讨颅脑损伤后脑脊液中 ACTH 含量的变化与脑损伤程度及其预后的关系。测定结果:脑损伤后脑脊液中 ACTH 含量显著增高(P<0.001);其增高的程度与脑损伤后昏迷程度及脑脊液压力增高的程度均有显著关系,分别为P<0.05和 P<0.01。提示:脑损伤后测定脑脊液中 ACTH 的含量变化,对颅脑损伤伤情的判断、伤后治疗效果及预后的估计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与缺血性脑疾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缺血性脑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而兴奋性氨基酸(EAAs)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对EAAs的神经毒性,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和缺血性脑中风时脑组织,细胞外液,脑脊液和血液EAAs变化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利宏  暴璐  郑伟 《临床荟萃》2003,18(19):1130-1130
兴奋性氨基酸 (excitatoryaminoacid,EAA)主要指谷氨酸(glutamate,Glu)和天门冬氨酸 (asparticacid,Asp) ,它们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兴奋性突触的主要神经递质。大量研究证实谷氨酸不仅具有营养神经 ,促使神经元生长发育及轴突生长等重要生理作用 ,同时也是一种神经毒素[1] 。动物实验应用微透析法测定脑细胞外液兴奋性氨基酸 ,此法难以用于临床研究。据文献报道[2 ] 脑细胞外液和脑脊液之间一些亲水性小分子如Glu和Asp可以自由双向扩散 ,脑脊液中含量能相对体现细胞外液中的含量 ,故检测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 (Glu ,Asp)有重要临床意义。我…  相似文献   

10.
1.1 对象 根据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标准选择细菌性脑膜炎患儿40例,男24例,女16例。其中年龄最大12岁,最小40日龄。~6月龄9例,6月龄~1岁13例,1~3岁10例,4~6岁6例,6~12岁2例。选择具有腰穿指征但最后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儿16例作对照组,其中急性白血病缓解期8例,鼻窦炎4例,上呼吸道感染3例,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3例,急性胃炎2例。  相似文献   

11.
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与缺血性脑疾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性脑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 ,而兴奋性氨基酸 (EAAs)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对EAAs的神经毒性、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和缺血性脑中风时脑组织、细胞外液、脑脊液和血液EAAs变化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脑脊液兴奋性氨基酸的变化与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后谷氨酸(Glu)、甘氨酸(Gly)的变化规律及与梗死恶化进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112例发病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及32例正常对照组血和脑脊液(CSF)中Glu、Gly浓度的变化。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和CSF中Glu、Gly浓度在发病24h内明显升高,其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显著相关。恶化进展性脑梗死Glu、Gly浓度较稳定性脑梗死升高更为显著。结论 Glu和Gly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血和CSF中Glu、Gly浓度不仅与发病24h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并可作为脑梗死后48h病情恶化进展的一个临床观察直接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母得志 《华西医学》1994,9(3):266-267
兴奋性氨基酸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母得志综述姚裕家李炜如审校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由于兴奋性氨基酸尤其是谷氨酸及其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CNS)所致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传递作用可导致神经元变性,引起多种神经元性疾病(包括缺氧缺血性脑病、癫痫、精神分裂症、...  相似文献   

14.
脑外伤患者血清兴奋性氨基酸水平与功能性恢复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脑外伤患血清氨基酸水平与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了30例脑外伤患外伤后24h内和6d后的血甭中谷氨酸(GLU)的水平,并在24h内采用格拉斯歌昏迷量表计分(GCS0及20d后功能独立性9FIM)的评定值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显示血清GLU(24h)的水平和GCS、FIM得分呈良好的负相关,将24y测量的血清GLU浓度与6d血清GLU浓度值比较,分为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黄芪对颅脑损伤模型病灶区钙(Ca^+2)、镁(Mg^+2)及兴奋性氨基酸(EAA)含量影响。方法自由落体撞击法造成左顶叶局限性脑挫裂伤大鼠模型,同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Ca^+2、Mg^+2含量,高效氨基酸分析仪上测定谷氨酸(Glu)含量。结果经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大鼠损伤灶Ca^+2、Mg^+2、Glu含量与空白组、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但低、中、高剂量组间两两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降低颅脑损伤灶内Ca^+2、Glu含量,升高Mg^+2含量,对脑组织的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和脑脊液(CSF)中装奋性氨基酸浓度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32例正常对照组和86例脑梗死患者起病后6h-10d的血及CSF中谷氨酸(Glu)和甘氨酸(Gly)浓度的变化。结果:脑梗死组Glu和Gly的浓度在6h后已开始升高,24h明显升高[CSF中Glu(62.8&;#177;Glu(62.8&;#177;25.9)μmol/L,t=4.71,P&;lt;0.01,Gly(82.1&;#177;24.5)μmol/L,t=3.52,P&;lt;0.01;血中Glu(134.1&;#177;25.3)μmol,t=3.07,P&;lt;0.05,Gly(195.1&;#177;27.1)μmol/L,t=3.03,P&;lt;0.05]。二三天达高峰[CSF中,Glu(78.1&;#177;14.2)μmol/L,t=7.26,P&;lt;0.01,Gly(106.0&;#177;26.3)μmol/L,t=5.95,P&;lt;0.01;血中Glu(146.3&;#177;6.4)μmol/L,t=14.43,P&;lt;0.01,Gly(248.1&;#177;12.5)μmol/L,t=16.69,P&;lt;0.01]。3d后渐下降,7-10d后基本接近正常。同时还发现脑梗死后血及CSF中Glu浓度呈正相关(r=0.826,P&;lt;0.01)。CSF中Glu浓度的变化与梗死灶的直径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也呈正相关(r=0.628,P&;lt;0.01,r=0.718,P&;lt;0.01),而与病程呈抛物线型相关(3d前r=0.806,P&;lt;0.01呈显著正相关,3d后r=-0.382,P&;lt;0.05呈负相关)。结论:动态观察血和CSF中Glu和Gly的浓度变化,可作为临床观察病情变化和判断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7.
郝茂林 《临床荟萃》1995,10(2):57-58
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EAA)与脑缺血后的继发性损伤问的关系是近几年神经科研究的重点,它可以参与脑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而EAA受体拮抗剂可能具有脑缺血保护作用。 1 氨基酸的分类 正常脑组织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大部分为中间代谢产物,少部分为中枢神经递质。作为中枢神经递质的氨基酸可分为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Glu)、天门谷氨酸(ASP),以及抑制性氨基酸(Inhibitory Amino Acid,  相似文献   

18.
严兵  周初松 《现代康复》2000,4(12):1838-1839
目的:探讨脊髓伤后脊髓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变化与兴奋性氨基酸(EAA)释放间的关系。方法:首先通过蛛网膜下腔注射氨酸(GLU)观察其测大鼠脊髓组织NOS活性变化的影响。然后通过微透析技术及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动态地探测不同NOS活性水平对伤段脊髓局部EAA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外源性GLU迅速激活了脊髓组织NOS的活性,而抑制NOS活性则明显降低了伤段脊髓组织EAA的浓度。结论:脊髓伤后脊髓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与EAA的释放相互促进,因而在继发性脊髓损伤中形成级联放大的神经毒性因子释放。  相似文献   

19.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测定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测定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的意义杨喜民李栓德杨术真(解放军第三医院,陕西宝鸡721004)关键词急性脑损伤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髓鞘碱性蛋白(Myelinbasicprotein,MBP)是神经髓鞘特有的膜蛋白成份之一。我们观察了42例急性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实验性大鼠脑损伤继发延髓脊髓区损伤的可能机制 ,以及延髓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的变化及在创伤后高血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体冲击装置致大鼠脑损伤模型 ,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延髓颈脊髓组织中天冬氨酸、谷氨酸的含量变化 ,采用氢清除法定量监测脊髓灰质血流量的相应改变。结果 :大鼠脑损伤后即刻平均动脉压显著升高 ,与伤前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0 .0 1) ,此后血压基本保持平稳。脑损伤后 0 .5小时延髓脊髓区谷氨酸和天冬氨酸显著增加 ,与伤前比较差异均显著 (P均 <0 .0 1) ;脑损伤 1小时以后 ,该区组织中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含量与伤前无显著差异 (P均 >0 .0 5 )。伤后 0 .5小时高位颈脊髓灰质血流量显著降低 ,与伤前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0 .0 1) ,之后血流量恢复到伤前水平。结论 :实验性脑损伤后延髓脊髓区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增加 ,一方面刺激延髓血管运动中枢神经元兴奋 ,诱发脊髓中间外侧柱交感神经元兴奋引起高血压反应 ;另一方面促进了高位颈髓灰质血流量的减少 ,加重了延髓颈髓区继发性损害 ,不利于脑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