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目的了解本地区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探讨影响出生缺陷的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的要求,对全区的围生儿进行了出生缺陷的动态监测。结果睢阳区2004~2007年出生缺陷的总发生率为141.05万/,2004~2007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缺陷儿的死亡率较高。结论要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普及优生优育知识,重视并加强婚检和孕前保健,实施出生缺陷干预。 相似文献
2.
2001~2004年毕节地区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降低边远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对策。方法:对2001~2004年毕节地区围产儿22 704例进行监测,对筛查出的出生缺陷儿237例相关因素及118例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04.39/万,出生缺陷儿围产期死亡率为497.89‰。农村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城镇;母亲年龄≥35岁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出生缺陷以神经管畸形最多;出生缺陷产前诊断率为28.27%。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和围产期保健工作,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孕早期补充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0~1岁儿童出生缺陷群体中的发生水平和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流行因素,为降低出生缺陷率和制定出生缺陷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2009年针对产科、儿科进行监测,由医务部和感染管理科专人负责管理与质控,收集资料,调查对象为在友谊医院分娩0~1岁的婴儿及中期引产胎儿的出生缺陷情况。结果:出生缺陷发生率2008年是1.97%(45/2279),2009年是2.18%(50/2298);围产儿死亡率2008年1.32%(30/2279),2009年是1.39%(32/2298);新生儿死亡率2008年0.80%(8/999),2009年是0.95%(11/1154),均为上升趋势。出生缺陷排前6位分别是先天性心脏病、其他(肾缺如、多囊肾)、多指(趾)、唇裂合并腭裂、外耳其他畸形、腹裂。结论: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有必要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掌握局域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及其动态变化,为制定出生缺陷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2006年韶关市51家医疗保健单位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三年出生缺陷的平均发生率为10.04‰.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在城乡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母亲居住在乡村的其胎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比母亲居住在城镇的高.出生缺陷的前三位分别是:多指(趾)12.50%、胎儿水肿综合征10.31%、唇裂并腭裂7.60%.结论 出生缺陷的干预措施应以预防为主,加强围产期保健,加大优生优育的健康教育力度,做好三级预防是降低出生缺陷率,减少残疾儿出生的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酒泉市肃州区2000~2006年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肃州区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疾病顺位及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监测方案,采用流行病学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00~2006年围产儿出生缺陷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5152例围产儿出生缺陷211例,出生缺陷发生率8.39‰。出生缺陷前5位顺位依次为神经管畸形、总唇裂、先天性脑积水、多指(趾)并指(趾)、先天性心脏病。农村明显高于城市,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产母年龄≥35岁组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出生缺陷发生率与性别无相关性(P>0.05);季节对出生缺陷发生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广泛开展孕早期健康教育,特别是要加大优生优育的宣教力度,加强孕前及孕早期保健工作,提高产前诊断水平,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大丰市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率。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要求,对大丰市2004~2008年在所有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28周至产后7天的25 343例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共监测出生缺陷儿143例,出生缺陷率为5.64‰。前5位出生缺陷是:唇腭裂、多指(趾)、神经管畸形、肢体短缩、先天性心脏病。近两年,出生缺陷率呈大幅下降。结论:加强婚前、孕前、孕期保健,加强产前筛查,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济源市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为制定降低出生缺陷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年~2010年济源市22所出生缺陷监测医院分娩的381例出生缺陷婴幼儿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年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为6.88‰,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前5位出生缺陷顺位依次为:多指(趾)畸形、总唇裂、唇裂、神经管畸形、外耳畸形。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有以下特点:男性高于女性、城镇与乡村无明显差异,孕妇年龄<20岁、>35岁妊娠发生率高。结论:济源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偏低,产前阳性监测率偏低,应加强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为重点的一、二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太原市1997~2004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太原市1997~2004年出生缺陷儿发生率及变化趋势,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和采取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山西省“削峰工程”(山西省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全国,全国又高于世界,山西省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成了“珠峰”,政府要削除这个“珠峰”采取一系列措施,称作“削峰工程”)及“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的要求,对1997~2004年太原市10个县(市、区)94所出生缺陷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至产后7天内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 8年共监测围产儿217908例,出生缺陷儿2871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31.75/万;其中神经管畸形(NTD)1021例,NTD发生率46.85/万,占出生缺陷36%.围产儿死亡2892例,围产儿死亡率13.27‰;缺陷儿死亡率是同期围产儿死亡率的32.39倍;出生缺陷畸形发生顺位,依次为神经系统缺陷、面耳颈部缺陷、骨骼肌肉系统缺陷,消化系统缺陷;28周前引产出生缺陷儿诊断89.74%依靠B超.结论 出生缺陷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开展广泛健康教育,普及婚检和进行保健知识宣传,加强孕产期保健和产前B超筛查等,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降低本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的有效干预措施,现将长春市1998~2006年11个国家级出生缺陷监测医院的监测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监测对像1998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11个国家级出生缺陷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到产后至7天内围产儿,包括活产、 相似文献
10.
石林县妇幼保健院出生缺陷监测及干预措施的回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较强的干预措施,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发生。方法:对1996~2007年石林彝族自治县妇幼保健院监测的孕28周至产后7天的围产儿(包括死胎、死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监测围产儿12 489例,出生缺陷儿148例,出生缺陷儿的发生率为11.85%,出生缺陷的死亡率为42.57%,占围产儿死亡的30.88%;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出生缺陷的干预应以预防为主,加强健康教育、产前保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达到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及生命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该院出生缺陷的消长情况,了解该地区出生缺陷的高危高发因素,及时发现可疑的致畸因素,为开展出生缺陷的预防、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依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2000~2010年在该院分娩的产妇及其围产儿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年间共监测围产儿27 838例,缺陷儿311例,发生率为11.17‰;主要出生缺陷为指(趾)畸形、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复合畸形、消化道畸形、尿道下裂、脑积水;男婴出生缺陷发生率较女婴显著增加;产母年龄≥35岁,尤其是产母年龄<20岁时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结论:加强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工作,提高出生缺陷产前检出率,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掌握孝感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主要出生缺陷的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方法 采用《出生缺陷儿登记卡》收集孝感市所有助产技术单位2007~2011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的监测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年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4.26‰,各年出生缺陷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常见出生缺陷中前5位分别是多指多趾(0.61‰),外耳畸形(0.47‰),唇裂伴腭裂(0.45‰),唇裂(0.39‰),先天性心脏病(0.32‰);产前诊断率为21.08%,其中B超诊断率为14.46%;孕产妇年龄大于35岁或小于20岁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增高,男婴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婴,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城镇,此外孕母文化程度越高,家庭收入越高,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越低.结论 孝感市近5年围产儿出生缺陷以体表畸形为主,母亲的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居住地等是围产儿出生缺陷的高危因素,农村为出生缺陷预防的重点.加强婚前与孕期保健的宣教,提高产前诊断技术适时终止妊娠,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苏州市出生缺陷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探讨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效果,为进一步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依据。方法:对苏州市2003~2008年出生缺陷个案进行回顾性调查,将出生缺陷发生率等定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归纳分析。结果:6年来苏州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从2003年的9.61‰下降到2008年的7.36‰。20岁及34岁年龄组妇女分娩缺陷儿的风险明显增加,男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胎。结论:苏州市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的实施,有效地降低了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进一步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在提高产前筛查及诊断、完善二级预防的基础上,应全面开展一级预防,积极开展三级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德胜社区出生缺陷发生特点,为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0年北京市西城区德胜社区的人群出生缺陷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0年德胜社区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25.91‰、22.58‰,出生缺陷发生顺位前3位的分别是先天性心脏病(52.50%)、外耳其他畸形(15.00%)、并指(趾)(10.00%),出生缺陷发生与孕周、孕妇年龄有关(P0.05),出生缺陷的诊断手段主要为B超和临床。结论要关注高龄孕妇围生期保健,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规范产前检查和预防,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孕期出生缺陷干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针对性地开展出生缺陷干预,为基层制定有效干预措施和降低出生缺陷提供依据。方法:对3241例孕妇分别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微量元素钙、铜、铁、锌等含量及弓形虫和风疹病毒检查,用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结果:筛查出乙肝病毒携带者和大、小三阳共188例,占6.31%,孕妇血清中微量元素未达标准为237~681例,占7.31%~21.01%,弓形虫和风疹病毒感染分别为0.40%和0.34%,三维彩超查出胎儿头颅、肢体和腹部畸形14例,占0.60%。结论:针对性的开展出生缺陷筛查和孕期干预,可预防和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与出生缺陷有关的饮食行为习惯,为制定效果肯定、群众易于接受的干预措施和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定山西省出生缺陷率较高3个县的6个乡12个村,120名妇女为研究对象。对有经验的调查员进行培训,根据事先制定的访谈提纲和食物频率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当地食物资源缺乏,只种植土豆和玉米,不种植其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养殖禽畜。妇女饮食单调,一年四季只食用土豆和面粉,每日饮食中蛋白质,蔬菜和水果的食用量小于中国营养学会膳食宝塔推荐量。当地妇女非常愿意接受保健知识宣传教育,愿意接受价格合适的多种营养素增补剂,以及根据自家和当地实际情况养殖禽畜,以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结论出生缺陷饮食行为干预的的重点是引导妇女建立健康的饮食行为习惯,提高肉类、奶类、蛋类、蔬菜和水果的食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积极建立出生缺陷二级干预网络,有效提高产前筛查率和诊断率,以降低成都市出生缺陷率。方法:自2009年起,成都市通过原有妇幼保健网络,采取依托产前诊断中心和分中心力量,发展产前筛查采血点和产前筛查机构的模式,初步建立起产前筛查网络,对辖区孕妇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结果:通过积极发展产前筛查采血点和产前筛查机构,产前筛查工作迅速覆盖到所有区市县。与此同时,成都市政府出台出生缺陷干预规划,将产前筛查率纳入卫生部门年度目标管理,极大地促进了产前筛查和诊断工作的开展。成都市产前筛查率从2008年的22.99%,提高到2009年的42.77%。结论:发展产前筛查采血点和产前筛查机构对建立产前筛查网络有积极作用,能迅速及持续实现筛查人群最大化,达到降低成都地区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的目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准确了解包头地区出生缺陷发生情况,找出适合本地具体情况的干预措施,促进本地出生人口素质的提高。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1~2007年出生在包头市的86576例围产儿中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与出生缺陷发生相关联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2001~2007年包头市各爱婴医院共出生围产儿(孕满28周到生后7天)86576例,出生缺陷数707例,出生缺陷发生率8.16‰,出生缺陷发生病种顺位是脊柱裂、唇腭裂、先天性脑积水、多指(趾)并指(趾)畸形。结论:采取适合包头市具体情况的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