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观察肾衰康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两组均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和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服肾衰康颗粒,2个月为一疗程,连续观察3个疗程。每半月测血肌酐、尿素氮及内生肌酐清除率,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观症状得分。结果:治疗组用药前后肾功能变化均值与对照组同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肾衰康颗粒可延缓肾衰进展,为有效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肾衰方延缓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中药肾衰方延缓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卡托普利及低蛋白饮食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中药肾衰方(由党参、白术、麦冬、生牡蛎、大黄、当归、丹参、赤芍等组成)。主要观察2组肾功能进展、营养状况以及主要临床指标的差异,评估肾衰方对肾存活率的影响。结果:2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指标均获得改善,但治疗组在降低血肌酐水平、提高内生肌酐清除率、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有2例和7例患者到达随访终点,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肾衰方能够显著延缓CRF患者肾功能进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肾衰康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1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霞  刘桂芬 《河北中医》2006,28(6):411-412
目的探讨肾衰康胶囊对慢性肾衰竭(CRF)的临床疗效及延缓CRF进展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肾衰康胶囊。对照组则加用氧化包醛淀粉。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肾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血肌酐(Cr)、尿素氮(BUN)、肌酐清除率(Ccr)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0.0%、96.7%,对照组则分别为13.3%、68.3%,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肾衰康胶囊结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CRF疗效可靠,且能延缓CRF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中药降氮露灌肠治疗慢性肾衰10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降氮露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6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中药降氮露灌肠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2周为1疗程.结果: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功不全失代偿期及慢性肾衰尿毒症早期,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降氮露灌肠治疗,可明显改善慢性肾衰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水平,延缓肾衰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肾衰复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CR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和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肾衰复颗粒,2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3个疗程;每半月计算主要症状积分,监测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及血常规,并评估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及肾功能、血红蛋白的变化,并对比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在用药后主要症状积分较用药前明显改善(P<0.01),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用药后肾功能及血红蛋白均较用药前有改善(P<0.05),其变化均值与对照组同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2%,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肾衰复颗粒可作为CRF患者延缓肾衰进展的一种有效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肾衰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将40例慢性肾衰(CRF)竭患者,给予肾衰方口服,以3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结果:肾衰方治疗4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总有效率为65.0%,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增加,U-TP降低,治疗前后比较有差异(P〈0.05)。尿常规红细胞记数、TC、TG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尿素氮、血肌酐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肾衰方能有效降低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改善CRF患者临床症状,延缓CRF进展。可以改善贫血,可有效提高血RBC,Hb。肾衰方可降低尿蛋白,而对尿红细胞计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肾衰方治疗慢性肾脏病3期的确切疗效。方法:选择近半年门诊和病房符合诊断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予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复方肾衰方。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变化情况评价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BUN、Scr、eGFR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结论:肾衰方可以使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的症状明显好转,肾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CR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CR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对临床症状及体征、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BUN、SCr分别得到明显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可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药肾衰胶囊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西药及低蛋白饮食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中药肾衰胶囊。结果:2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指标均获得改善,但治疗组在降低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提高内生肌酐清除率、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肾衰胶囊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肾衰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能够显著延缓CRF患者肾功能进展,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尿毒宝胶囊治疗慢性肾衰(CR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98例CRF患者分为治疗组216例,给予尿毒宝胶囊;对照组80例,给予包醛氧化淀粉,3月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94%,对照组总有效率55%,治疗组治疗后血尿素氮、肌酐、血磷明显降低;血红细胞、血红蛋白、血钙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治疗组各期之间疗效比较,氮质血症期和尿毒症早期的疗效显著好于尿毒症晚期。结论尿毒宝胶囊具有保护肾功能,延缓肾衰竭发展进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益肾汤治疗早期肾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其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0月确诊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肾衰宁胶囊,治疗组给予益肾汤治疗。两组均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6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39.02%、有效率为87.80%明显高于对照组显效率17.07%、有效率65.8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症状积分、肾功能指标、Hb、ALB、PAB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显著,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汤能够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及肾功能,改善肾性贫血,延缓慢性肾衰竭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双石汤合二至丸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疗效。方法:将60例高血压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洛丁新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石汤合二至丸治疗。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6.7%,试验组降压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血压变化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有助于降低血压(P<0.05);治疗6周后两组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间比较,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舒张压P<0.05,收缩压P<0.01)。症状变化方面,试验组能显著改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同时显示,双石汤合二至丸能显著降低尿微量蛋白的排出量(P<0.050.01),改善脂代谢(P<0.01)及血液流变学(P<0.050.01),改善脂代谢(P<0.01)及血液流变学(P<0.050.01),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用药安全、不良反应少。结论:双石汤合二至丸具有平稳、缓和的降压作用,并能逆转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改善临床症状,是治疗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3.
邱新英 《中医药学刊》2013,(9):2072-2074
目的:探讨益肾泄浊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38例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盐酸二甲双胍口服,每日1次,1次1片(0.5g);保肾康口服,每日3次,每次3粒;开同每日3次,1次4~8片。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益肾泄浊汤加减,治疗周期均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以及各监测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糖尿病检测指标(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糖)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肾功能检测指标尿素氮(BUN)较治疗前下降(P〈0.05);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各参数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且Scr、Ccr、BUN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分级评分、Spitzer评分、cAREs—SF评分分别为(9.92±4.28)分、(7.93±0.14)分、(69.91±12.46)分,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42%,病情转归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泄浊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能改善患者肾功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滋水平肝法合西药治疗高血压性肾损害的临床作用。方法:符合高血压性肾损害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按随机平行对照法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滋水平肝饮中药,对治疗前后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在高血压肾损害CKD1~4期(Ccr≥15ml/min)的患者中,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2.2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38%(P<0.01);在CKD5期(Ccr<15ml/min)的患者中,两组的显效不明显,但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滋水平肝法为主治疗高血压性肾损害CKD1~4期的患者疗效显著优于西医治疗,对CKD5期的患者疗效亦好于单纯西医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肾功能进展速度,推迟了透析开始时间。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下降,差异显著(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SCr、BUN、UA、Hgb、Ccr诸项,均获得了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后的上述指标治疗组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滋水平肝法可能有调节免疫功能,改善肾脏微循环,调节血管活性物质,减少尿蛋白,从而达到修复肾小管上皮细胞,改善肾小球功能,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柴芍六君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8例;治疗组予以柴芍六君汤化裁治疗,对照组给予护肝片治疗,疗程2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4%,对照组为73.68%(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LT、AST均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芍六君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中药高位结肠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KD34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以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联合中药高位结肠透析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中医证候,分析指标有治疗前后总有效率、肾功能、尿酸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0%和68.00%,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中医证候、S cr和UA、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1,P<0.05),治疗组更明显。治疗组治疗后CD+4、CD+4/CD+8较治疗前增高(P<0.05),对照组BUN、CD+4和CD4+/CD+8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高位结肠透析联合西医常规治疗CRF(Ⅲ、Ⅳ期)疗效确切,且能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辨证论治联合泽泻汤加味方对高血压病患者降压效果,明确此种治疗方式更适合何种高血压病。方法: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40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给予辨证论治方,另一组给予辨证论治方联合泽泻汤加味方,口服治疗,疗程28d,观测不同阶段偶测血压。结果:2组偶测血压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其中,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期比较SBP第14、21、28d均有差异(P<0.05或P<0.01),DBP同期比较第21、28d均有差异(P<0.05或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同病史组间第28d同期比较,病史≤5年组、5年<病史≤10年组间SBP、DBP均无差异(P>0.05),10年<病史≤15年组、病史>15年组间SBP、DBP均有差异(P<0.05或P<0.01),其差异随病史延长而日渐显著;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同证型组间第28d同期比较:肝火亢盛证SBP、DBP均无差异(P>0.05),阴虚阳亢证SBP无差异(P>0.05)、DBP有差异(P<0.05),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SBP、DBP均有差异(P<0.05或P<0.01)。结论:辨证论治联合泽泻汤加味方较单纯辨证论治具有更好的降压效果,尤其适用于病史较长、中医证型属于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的高血压病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