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2.
从阳明病变论述老年呆病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医学传统理论为依据,结合现代调查研究,探讨老年呆病的发病机制,提出阳明病变与痴呆的发病密切相关的观点,从阳明经的生理病理论述了其与老年呆病的关系,并认为阳明病致痴呆的发病机制与阳明燥热、阳明蓄血、阳明浊毒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4.
以中医经典古籍为理论依据,通过论述脾胃的主要生理功能,阐明其在心脑病变以及痰浊、瘀血、浊毒的形成过程中所占据的重要环节,完成“脾胃病变导致老年呆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老年呆病从气虚血瘀论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呆病最突出的变化是人体脏腑器官的衰老和机体抵抗力的减弱及老年疾病的发生。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逐渐增多,老年呆病在老年病中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根据传统的观点及现代有关衰老的病理研究,气虚血瘀被认为是老年呆病的主要病理基础。1祖国医学对老年呆病的认识气血是构成人体和保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灵枢·天年篇》日:“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自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善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虚,晚离,放言善误;九… 相似文献
6.
陈士铎 ,清代名医 ,精于诊治疑难杂症。其诸多理法方药 ,为后世奉为圭臬。兹就其从痰论治癫狂呆病之经验 ,探讨如下。1 脾胃生痰 ,病位各异脾胃为生痰之源 ,痰之病机主要在于脾胃失健生痰。脾胃虚弱 ,升降失常 ,浊阴壅结成痰 ,则气虚痰结。癫病“多生于脾胃之虚寒……痰凝胸膈间之不得化 ,流于心而癫症生也”。脾虚生痰 ,郁邪乘机而入 ,则为花癫和寒症发狂。脾虚痰结 ,致发狂和发狂见鬼。起居失节胃气伤而痰迷或脾虚痰盛 ,则生呆病。忧思郁怒羞恚 ,造成气机不畅 ,肝郁犯脾 ,脾失健运 ,痰浊内生 ,则气郁痰结。若“痰积于胸中 ,盘踞于心外 ,… 相似文献
7.
<正>老年呆病,又称老年期痴呆,临床表现为老年人记忆力减退、智能障碍及人格改变,严重者可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我国老年呆病患者将逐渐增多,因此,寻找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迫切。目前,老年呆病的病因虽尚不明确,但病位在脑已是公认。脑以髓为体,以神为用。髓与神的生成、充沛皆需脾胃补养。兹就从脾胃论治老年呆病做一探析。1脑以髓为体,脾胃充髓《类证治裁》言:脑为元神之府,精髓之海,实记 相似文献
8.
9.
在中医脏象学说中,脾为五脏之一,五行属土,为阴中之至阴,主运化谷食和水饮。若脾气虚衰,运化水液功能障碍,可造成痰饮水湿停聚。而脾虚导致的生湿与脾虚导致的生痰是两种不同的病理产物,因机证治不尽相同,且痰和湿常兼见并可相互转化,故对二者进行区别,以准确辨别脾虚生湿与脾虚生痰对于治疗疾病、截断病程十分重要。通过对两者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进行探析,发现湿多由时令、环境等外湿引起,湿气困脾,津液不运,以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和身目发黄等为主要表现,治疗多用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和胃;脾虚运化无力,水谷精微不能正常布散,凝而为痰,留于肺胃,易于阻滞气机和蒙蔽心神,病症繁多,可用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脾胃功能逐渐虚弱,若将息失宜,或情志内伤,极易发生疾病,"痰""虚""瘀"正是老年病重要的病理因素。临证时只有抓住老年病的病机特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致于误诊失治。 相似文献
11.
12.
在如今亚健康的大环境下,高血压病已经不单是指血压升高这一症状所带来的危害,其影响更大的是其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长期慢性损害。现代医学的相关研究表明,血压升高可通过改变血管结构进而影响大脑的认知功能,已然成为诱发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就目前来看,西医对靶器官损害的治疗还只是针对症状治疗,很难从根本病因上进行突破。而近年来中医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和认可,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病以及预防延缓并发症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与成果。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又是一身气血运行的关键。脾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脾居中焦,维系五脏,统摄全身气血运行。故笔者认为,从脾论治高血压病可体现治病求本的理论,而高血压作为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与脾功能失常也是密切相关。二者同为血管性疾病,都离不开脾主统血与脾主调节气机,沈明宗在《金匮要略编著》中曰: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主要从中医角度探究以脾脏象理论为基础的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确定高血压病、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具有相关性,总结提出从脾论治高血压病与延缓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发展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高血压病提供新的思路,以及预防和延缓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3.
介绍李敬林教授从脾虚生痰论治糖尿病多汗症经验,即糖尿病当从脾虚辨治,脾虚生痰乃糖尿病多汗症的发病之本,治宜健脾化痰,立足于本。指出:辨证治疗,当不拘古法。从痰论治,标本兼治,祛痰不忘健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加减舒中化痰汤替代激素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合并腺样体肥大脾虚痰阻证患儿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在鼻内窥镜术后给予糠酸莫米松,观察组在鼻内窥镜术后给予加减舒中化痰汤内服和局部冲洗,疗程均为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术后6,24,48周观察两组鼻内窥镜检查评分量表(Lund...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支法对脾虚痰盛、痰火扰心型不寐的临床疗效及对睡眠指数的影响,确立时间治疗学的临床疗效优势。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9例脾虚痰盛、痰火扰心型不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常规辨证取穴组)、B组(纳支法按时开穴组)、C组(非开穴时辰纳支取穴组),每组33例,并进行相关的针刺干预。在治疗前、治疗后、半月后随访时分别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定。结果:共有94例完成试验,其中A组31例,B组32例,C组31例。临床疗效上,B组优于A组和C组(P0.05),A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SQI量表评分比较,在改善睡眠质量、睡眠效率上,B组优于A组(P0.05);在改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日间功能及总分上,B组优于C组(P0.05);在改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上,A组优于C组(P0.05);三组在改善入睡时间、睡眠障碍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纳支按时开穴针刺治疗脾虚痰盛、痰火扰心型不寐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和非纳支时辰开穴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1)筛选、优化条目并制定《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脾虚痰浊证·中医证候计分表》。(2)建立能体现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脾虚痰浊证的疗效评价工具。方法:在参考国标、行标的基础上,结合专家会议意见形成《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脾虚痰浊证·中医证候计分表》,运用德尔菲(Delphi)法向行业内50位专家发送2轮调查问卷,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问卷收回率100%,专家积极系数为100%,专家总体权威系数为85%,专家意见的总体协调系数W为0.296,P<0.05。共删除4个条目,确定将胸闷、胸痛、脘痞、便溏等16个条目及其轻重程度纳入中医证候计分表中。结论:参与调查的专家代表性和积极性均较高,其权威程度以及协调性较好。应用德尔菲法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脾虚痰浊证·中医证候计分表》条目的筛选达成一致的专家共识。但是,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实践来评价该证候计分表对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病证结合疗效评价的作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中医学认为血管性痴呆(VaD)由多种原因所致。心虚、肾虚可致VaD,痰浊、瘀血、浊毒等亦可致VaD,但虚实夹杂多因素致VaD更多见。而养心法、补肾法、化痰法、祛瘀法、解毒法均可防治VaD。其中养心补肾是防治VaD的基本途径,化痰祛瘀解毒是防治VaD的重要方法。心肾两虚夹痰瘀毒理论更能准确全面地反映VaD的本质,是VaD的重要病理机制;养心补肾化痰祛瘀解毒是防治VaD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