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Eyring速率过程理论和Shealy和Sandler的水溶液溶质聚集(SA)模型的基础上,作者建立了一个适用于水溶液粘度的新模型(SAV)。从二元水溶液粘度数据关联得到的模型参数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水溶液中结构效应比热效应对粘度有更大的影响,过量焓和过量活化焓及过量熵和过量活化熵之间分别存在随温度而变的比例常数。对二元水溶液粘度的关联误差一般在1%左右,利用该模型能够满意地根据二元参数预测三元水溶液的粘度数据,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在20、30、40和50℃下,水-氯化锂和乙酵-氯化锂二元系及氯化锂浓度为0.1、0.2、0.3和0.4mol LiCl/kg溶剂下的水-乙酵-氯化锂三元系液体粘度的测定结果。结合李伯耿等人的拟两元模型和Wei等人的局部组成型液体粘度模型,提出了关联含盐三元系液体粘度的拟两元局部组成模型,经对所测的十六组液体粘度数据进行关联,最大平均偏差4.3%,最小平均偏差1.3%。  相似文献   

3.
将变阱宽方阱链流体状态方程(SWCF VR)应用到氨基酸水溶液系统热力学性质计算中,结合氨基酸水溶液的密度得到了17种氨基酸分子的模型参数。纯粹根据氨基酸和水分子的模型参数,SWCF VR方程能预测17种氨基酸水溶液在不同温度和组成下的密度,总的平均相对偏差为0.43%,结果令人满意。如引入与温度相关的可调参数,该方程能高精度关联氨基酸水溶液的密度,总的平均相对偏差仅为0.012%。通过所获得的可调参数,SWCF VR方程能预测所选氨基酸在水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4.
利用比重瓶和乌氏粘度计,测定了288.15~303.15 K条件下甲醇-乙二醇二元混合液的密度和粘度,并拟合了密度、粘度与组成和温度的计算方程。分别计算了超额摩尔体积和超额粘度,在实验温度范围内,超额摩尔体积和超额粘度均为负值,说明甲醇与乙二醇混合产生负偏差,不同温度下的超额摩尔体积与组成的关系可以用多项式进行回归,超额粘度与组成的关系可以用Redlich-Kister方程进行关联回归。本文结果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压力型Eyring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链流体状态方程建立了一个高压流体混合物的粘度模型。对20个不同的二元体系和1个三元体系,温度在273~373 K,压力在0.1~73M Pa下,共3 075个数据点的计算表明:用一个与温度无关的可调参数,本模型能相当满意地关联高压混合物的粘度,预测结果与文献数据相当吻合,总的平均误差为1.47%,预测平均误差为2.62%。对于烃类混合物,本模型明显优于f-SRK和f-PRSV模型。  相似文献   

6.
正常人体外实验姜黄素浓度为1×10~(-4)M/L,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35.4%(P<0.01)。大鼠灌胃五天后(剂量分别为20、40、60、80mg/kg·d)与对照组相比,血小板聚集作用减弱,血浆粘度和全血粘度降低。其中以40mg/kg·d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最强,抑制率为34.6%(P<0.05)。继续增加给药量,抑制作用未见进行性增强。在低切变率(37.5S~(-1))条件下,降低全血和血浆粘度作用显著,而高切变率(150S~(-1))时,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Takashi试验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完善了粘度法测定裂褶多糖(SPG)分子量的Mark-Hou-wink公式,即在25℃的SPG水溶液中,当[η]≤445 cm-3/g时,[η]=5.19×10-7M1w.59。根据Ah-Hyun用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获得SPG结构的最新数据,结合Yamakawa推导的[η]-M模型对公式进行分析。通过模型计算、粘度公式计算和凝胶过滤色谱(GPC)获得的SPG的重均分子量(Mw)分别为3.7×105、5.8×105、2.5×107,其中采用理论模型和粘度公式计算的结果较一致,而GPC测试的结果相差较大的原因可能与样品和标准分子量范围不同有关。IR和13C-NMR的数据表明该多糖具有-β(1-6)葡萄糖苷分支的-β(1-3)-D葡聚糖结构。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一个称为“有效吸附空间充填模型”的实用吸附模型。利用这个模型可以从纯组分平衡吸附容量算得二元吸附时的平衡吸附容量。将这模型与各种纯组分的吸附等温线公式结合,可以推导得出一系列二元吸附等温线公式。经与正癸烷-水二元混合物在5A分子筛上平衡吸附容量实验数据比较,发现下列公式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的偏差最小,其均方根相对偏差为10%左右,能满足工程计算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由聚醚二元醇与甲苯二异氰酸酯(TDI)预聚后,经二乙烯三胺扩链,冰乙酸中和而制备了阳离子型聚氨酯-脲(PUU)水溶液,Ubbelohde毛细管粘度计测得PUU水溶液在不同浓度下的粘度,用Huggins和Kraemer方程及Fox和Flory等效圆球理论计算可知,PUU在水溶液中的分子尺寸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加;加入小分子电解质后,PUU分子链尺寸变小,说明其构象由舒展变为卷曲,有效体系分数变小,粘度下降。研究表明,分子链中的空间位阻效应是决定聚氨酯-脲在水溶液中分子尺寸的主要因素,水溶液中PUU分子尺寸与真溶液中溶质分子尺寸(10^-10m-10^-9m)相近,水溶性PUU的流变特性说明,不同浓度的水溶性PUU都为牛顿流体,表观粘度不随剪切速率而变;水溶性PUU稀溶液的粘度都相近,与乌氏毛细管粘度计法测得的结果也相近,且与相对分子质量基本无关;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其粘度也随之增加,而水溶性PUU浓溶液的粘度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减小,PUU水溶液的牛顿型流变行为也说明该分子链在水中的形态是稳定的,不受外界剪切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麝香抗栓丸(SATP)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血小板功能及血液粘度的影响。方法:SATP 按1.5、3.0、6.0 g•kg-1给大鼠连续灌胃14 d,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伴低血压方法制造大鼠实验性脑缺血模型,15 min后测定全血及血浆粘度、血小板粘附及聚集功能及血栓弹力图等指标。结果:SATP 3.0、6.0 g•kg-1组均能明显降低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的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P<0.05~P<0.001),1.5 g•kg-1组仅对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及血小板5 min聚集率有明显降低作用(P<0.05),SATP 3个剂量组对大鼠血栓弹力图均无明显影响。结论:SATP可能通过降低血液粘度及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产生保护作用。SATP由蜜丸改为水丸后药效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实验测定了3种高聚物在不同溶剂及混合溶剂中较宽浓度范围内溶液的粘度。对Lyons—Tobolsky方程中的[η],k′M,b分别引进了包含高聚物和溶剂溶解度参数的经验关系式,在较宽浓度范围内对高聚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液粘度数据进行了关联,平均相对误差为6.3%;同时对混合溶剂体系的粘度进行了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11.8%。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准确预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线性梯度条件下溶质保留时间的数学模型。方法:应用最小二乘法构建了溶质保留与梯度参数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采用了两种不同品牌色谱柱及两种中药提取液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两种不同色谱柱的实验数据均能很好拟合预测模型,对粉葛提取液中14个组分和金银花提取液中13个组分保留时间预测总的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1.64±1.25)%(n=84),(1.28±0.95)%(n=78),明显低于两种常用梯度保留公式的预测偏差。结论:所建立的回归模型计算简单且对复杂体系中弱保留及强保留组分均能准确地预测。  相似文献   

13.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表面活性剂,利用氧化还原体系、采用前加碱共聚-共水解的方法制备了孪尾疏水缔合水溶性三元共聚物聚(丙烯酰胺/丙烯酸钠/N,N-二己基丙烯酰胺)[P(AM/NaAA/DiC6AM)],研究了P(AM/NaAA/DiC6AM)稀溶液及亚浓溶液的性能。随理论水解度的增加,P(AM/NaAA/DiC6AM)水溶液的特性粘数[η]增加,Huggins常数KH减小。P(AM/NaAA/DiC6AM)水溶液的表现粘度随理论水解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温度、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随剪切速率的增加开始时降低较快而后变化较小。P(AM/NaAA/DiC6AM)在盐溶液中随NaCl、CaCl2质量浓度的增加,出现盐增粘现象;理论水解度不同的P(AM/NaAA/DiC6AM)与SDS水溶液的表现粘度在wSDS=0.050~0.400g/L范围内随SDS质量浓度的变化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4.
用自制的连续冲稀膨胀计,在298.15K,测定了乙醇-环己烷、环己烷-正庚烷、乙醇-正庚烷三对二元系和相应三元系的过量体积。其中二元系的实验值与文献值良好一致。另外,又利用局部组成模型进行关联,当使用三对二元系的非随机参数,对上述三元系的过量体积进行预测时,预测值与实验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5.
在20=0.05、0.10、0.15、0.20、0.25的葡萄糖水溶液中加入NaCl、KCl,在293.15K-323.15K下测定了该溶液的密度及粘度。回归计算了NaCl、KCl在该体系中的密度参数及粘度B系数。结果表明,在葡萄糖含量及NaCl、KCl浓度一定的情况下,体系的密度和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在同一温度及NaCl、KCl浓度下,随葡萄糖含量的增加体系的密度和粘度随之增加;两种电解质的B系数随葡萄糖含量的增加及温度的升高也增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该体系内部溶质—溶剂、溶质—溶质间的相互作用,说明了NaCl、KCl对葡萄糖水溶液的结构会有一定的促进和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用Ellis平衡釜测定了在26.66 kPa下甲醇(Ⅰ)-甲基丙烯酸甲酯(Ⅱ)、Ⅰ-甲基丙烯酸(Ⅲ)和Ⅱ-Ⅲ三对二元系以及Ⅰ-Ⅱ-Ⅲ三元系的汽液平衡数据。由于甲基丙烯酸为强缔合物质,因此,测定了甲基丙烯酸在50—125℃的P-V-T数据,采用二分子缔合模型估计出不同温度下的缔合常数。汽液平衡数据采用UNIQUAC方程进行关联,用拟合所得的二元参数推算了三元汽液平衡数据,计算值与实验值良好地一致。  相似文献   

17.
以中原原油常压馏分油为原料,在0.493~1.474MPa压力下,测定了116个窄馏分相平衡常数。考察了Soave(SRK)方程、Grayson-Streed(G-S)关联和GS-SRK关联三个汽液平衡模型,对中原常压馏分油加压汽-液平衡计算的适用性。结果表明,Soave方程预测结果最好,其对平衡常数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10.2%,对温度预测绝对平均相对误差为4.7℃。  相似文献   

18.
用NXE-1型锥板式粘度计测定了1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全血表观粘度和血浆粘度。对其中2例做了动态观察。急性心肌梗塞组低切变率(5.75,11.5 s~1)、全血表观粘度显著增高(P<0.05),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电泳时间均非常显著增加(P<0.01)。动态观察表明,心肌便塞后第2日全血表观粘度即增高,第4日达高峰,第7日有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心肌梗塞后第1日的全血表观粘度,急性心肌梗塞后血液流变性质的变化将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9.
蒙药-珍珠丸对大鼠血瘀症模型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哲慧 《当代医学》2009,15(6):142-143
目的观察珍珠丸对急性血瘀症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作用。方法采用反复注射肾上腺素和施以冰水浸泡的方法制作急性血瘀症模型大鼠,用全自动血流变学仪测定全血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结果珍珠丸对急性血瘀症模型大鼠异常改变的血液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珍珠丸具有明显改善急性血瘀症模型大鼠异常的血液流变学状态,明显抑制异常增高的血细胞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由于果胶系高分子电解质,在水溶液电离,使理论上基于依数性的分子量测定工作难以进行。本文对果胶分子电离的屏蔽条件进行了探讨,确定了测定柚皮果胶分子量的条件。通过渗透压法标定了柚皮果胶分子量的粘度法测定公式,为柚皮果胶代血浆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简单可靠的测定分子量指标的手段。本文标定的粘度法公式为: [η]=3.23×10~(-7)·M~(1.75) 测定时条件:温度37℃,pH4~5,NaCl浓度0.9%。此条件与果胶代血浆输液时条件一致,测定时十分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