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控制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目前接受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达标率,医师对收缩压达标的认识及临床高血压用药情况。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内容包括医师(2291人)和患者(8952人)两部分。医师填写患者收缩压达标的比例,干预收缩压最有效的降压药物。患者部分也由医师填写,包括患者的高血压及相关病史,家族史等,检查结果,治疗情况。结果 患者的收缩压达标率57%,而主观认为达标率大于50%的医生约占30%。经过高血压药物治疗,患者的收缩压幅度下降。随年龄、血压水平和危险分层的增加,收缩压降压幅度也相应增加,但是收缩压的达标率相对较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脑卒中患者的收缩压降压幅度较大,控制率也较高。而糖尿病患者,降压幅度较小,控制率也较低。联合用药的患者降压幅度高于单一用药。收缩压下降的同时舒张压也相应下降,血压水平和危险分层高的患者舒张压下降幅度较大。患者平时使用最多的和医师主观上认为的最有效的降压药物都是钙拮抗剂。结论高血压患者经治疗后收缩压下降,高危患者的治疗需要高度重视,且开始治疗即可联合用药。临床高血压用药以钙拮抗剂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安徽中部地区企事业单位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状况及用药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08-08月在安徽省立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41家企事业单位职工2 019例,现场测量血压,并进行高血压患病及用药情况问卷调查.结果:高血压患者共计599例,患病率为29.7%.85例血压<140/90 mmHg(1 mmHg=0.133 kPa),控制率为14.2%;血压≥140/90 mmHg中青年职工人群以舒张压未控制以及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未控制为主.高血压患者中服药184例,48例血压<140/90 mmHg,服药率和服药控制率分别为30.7%、26.1%;服药患者中64.5%使用单一降压药物治疗,24.4%使用复方制剂,11.1%使用联合治疗;服用率较高降压药物为钙拮抗剂(53.5%)和复方制剂(27.3%),β受体阻滞剂(3.5%)和利尿剂(1.7%)服用率较低.结论:安徽中部地区单位职工高血压发病率较高而服药率和控制率较低,且用药方案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建议加强这一人群的健康干预以及基层医师的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心内科门诊患者高血压的发生率、治疗情况及控制率。方法选取2014年中国高血压筛查公益项目(iSTATUS)研究中北京地区心内科门诊患者调查数据,总共纳入36家医院患者90 790例,记录患者血压、降压药物治疗情况、合并疾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等项目。结果在所有心内科门诊患者中高血压发生率为81.7%(74 148/90 790),65 483例(88.3%)患者接受药物治疗,41 778例(59.1%)血压得到控制(140/90mm Hg)。在降压药物选择上,钙拮抗剂使用率最高,为46.4%(30 384/65 483),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为27.9%(18 270/65 483)。在所有应用降压药物治疗的患者中,32 700例(49.9%)采用单药治疗,25 966例(39.7%)采用两种药联合治疗,6817例(10.4%)采用≥3种降压药治疗。在单药治疗患者中,钙拮抗剂使用率仍然最高,达47.3%,不同药物治疗的控制率差别不大,只有利尿剂控制率较低(58.5%)。在使用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的患者中,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联合方案使用最广泛(41.8%),并且达标率较高(69.4%)。其中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单片复方制剂的血压控制率最高达76.6%。结论北京地区心内科门诊患者中高血压发生率高,但治疗控制率较好,与广泛使用联合降压治疗或单片复方制剂有关。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是北京地区心内科门诊高血压患者最常使用的降压药物,同时也是最常用的联合降压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我国部分地区高血压登记调查及治疗达标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高血压人群的基线资料调查,了解我国高血压患者相关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并存疾病(心、脑、糖尿病及。肾病)的发生率以及不同危险分层和不同高血压类型的分布状态,并观察4周、12周经药物治疗后总体人群和不同危险分层及不同高血压类型患者的高血压治疗达标情况。方法前瞻性高血压基线调查,然后由医师根据日常医疗实践常规,自主选用不同药物及剂量进行4周、12周高血压治疗达标观察。共观察26655例。结果26655例患者中相关危险因素中缺乏体力活动、吸烟、体重指数增高、血脂紊乱分别占52.2%、34.4%、31.8%、24.5%;靶器官损害及伴随疾病中微量白蛋白尿、左室肥厚、临床诊断冠心病及糖尿病分别占21.0%、23.6%、20.1%、26.7%;平均收缩压(158±14)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94±11)mmHg,其中1、2、3级高血压分别为42.1%、43.2%、15.6%;危险分层中低危、中危、高危及重度高危分别为3.2%、22.2%、21.1%及53.3%;男性平均危险程度高于女性;高血压类型以混合性高血压最多,占77.2%,单纯收缩及舒张性高血压分别为20.4%、2.4%。4周、12周药物治疗达标率分别为50.2%及56.7%。随危险分层增高,达标率依次下降。糖尿病、肾病患者达标率显著低于平均水平。收缩压达标率显著低于舒张压。不论4周或12周,达标患者平均每人用药均在1.5种以上,60%患者需用2种或3种药物才能治疗达标。结论国人高血压合并相关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伴同疾病发生率高,除积极降压达标外,加强综合治疗十分重要。在日常医疗模式下,通过加强对患者的登记随访、联合用药及督促指导在毪国宴瑚高向乐榨制率的昂著椹高县切空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基因导向调整降压药和循证医学导向调整降压药的降压疗效差异,探讨高血压药物基因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长沙县高血压未达标患者48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即根据基因检测调整降压药物(男184例,女200例);对照组即根据循证医学调整降压药物(男40例,女56例),干预前两组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评估其血压水平,观察组采用棉签无创采集口腔黏膜的方法进行标本收集,应用PCR-荧光探针技术对五大类降压药物疗效相关基因的7个基因多态位点(CYP2D6*10、ADRB1、CYP2C9*3、AGTR1、ACE、CYP3A5*3和NPPA)进行基因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选用最敏感同时副反应最小的降压药物,而对照组则由指定的医生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进行降压药物调整,观察调整方案4周后两组血压控制情况的差异。结果经调整降压药物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血压达标率为18.4%,收缩压降低幅度为(5.52±11.72)mmHg,舒张压降低幅度为(3.44±11.78)mmHg;对照组的血压达标率为24.4%,收缩压降低幅度为(0.92±9.14)mmHg,舒张压降低幅度为(3.56±8.50)mmHg,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血压达标率以及舒张压降低幅度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收缩压降低幅度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据高血压药物基因检测调整降压用药,在收缩压降低幅度方面优于根据循证医学调整降压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小剂量氢氯噻嗪对不同盐敏感危险分层的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1例,根据动态血压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高风险组、中间风险组与低风险组。各组随机给予联合12.5mg氢氯噻嗪和不联合氢氯噻嗪的治疗方案,8周后复查动态血压,比较各组内及组间的降压效果。结果:与未联合氢氯噻嗪组相比,低风险组内血压与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中间风险组24h平均收缩压明显下降(P=0.01);高风险组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下降(P0.05)。联合氢氯噻嗪治疗组中,高风险组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血压下降幅度明显高于低风险组及中间风险组(P0.01)。结论:根据动态血压结果,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盐敏感性风险分层,对是否优先选择联合利尿剂的降压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降压幅度与心血管转归直接相关,在一定的范围内,降压治疗所能达到的血压水平越低,总的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减少越显著。但是,目前临床使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单独治疗所可能获得降压达标率不足50%。在ASCOT研究中,分别仅有15%和9%的高血压患者在接受单一钙拮抗剂或β受体阻滞剂后达到血压控制目标。根据已有的临床资料,超过60%的高血压患者需要至少2种以上的抗高血压药物联合治疗才能达到血压控制。新近发表的2007欧洲高血压指南强调了降压达标对高血压患者,尤其是高危高血压患者临床转归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明确了存在1种以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国部分城市医院门诊高血压患者的基本情况、危险分层和降压达标率。方法:在北京、上海、广州100家医院,入选年龄35~85岁、性别不限、原发性高血压门诊患者25336例。调查患者生活习惯、疾病史、危险因素、用药情况及检查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等。结果:25336例患者,平均年龄(63.6±11.5)岁,男性占51.8%,有心血管病病史占39.2%,糖尿病为20.3%,心房颤动史为9.6%,左室肥厚为19.7%,正在吸烟者为17.6%。基线血压平均(139.3±18.6)/(82.3±12.0)mmHg(1 mmHg=0.133 kPa);危险分层高危/很高危占72.1%;降压药物使用率占97.7%(其中钙拮抗剂为55%);联合降压治疗占65.1%;血压达标率为39.3%。结论:本组门诊高血压患者为心血管病发生的高危人群,降压药使用率高,但达标率不高。  相似文献   

9.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高血压治疗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观察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SAS)的高血压病患者 ,常规药物降压治疗及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对血压的影响。方法 按照睡眠资料和 2 4h血压资料 ,分为单纯高血压组与合并SAS高血压组 ,观察常规降压药物治疗 4周后 2 4h血压变化及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对合并SAS的高血压患者 2 4h血压影响。结果  2 7例单纯高血压患者 ,常规药物降压治疗 4周后 ,2 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 (P <0 0 1)。 2 5例合并SAS的高血压患者 2 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舒张压有所下降 (P <0 0 5 ) ,但仍高于正常值 ,而夜间收缩压无明显变化。其中 19例合并SAS高血压患者加用一夜正压通气治疗后 ,2 4h平均血压进一步下降 ,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降低 (P <0 0 1,P <0 0 1)。结论 合并有SAS的高血压患者多为难治性 ,单纯降压药物治疗效果欠佳 ,需要同时应用正压通气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控制状况,为降压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1~11月在我所就诊的正在进行降压药治疗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49例进行了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控制率均〉50%,但是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血压下降比例控制率较低。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还需要加强对夜间血压的控制,临床需重视动态血压监测对降压治疗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