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中药灌肠改善慢肾衰模型大鼠的微炎症状态情况,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44 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灌肠方组和辛伐他汀组,除正除对照组外均行5/6肾切除术制作CRF 动物模型。造模后各组开始灌胃或灌肠给药6 周。分别于造模后1、3、6 周取血检测大鼠的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C 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oll 样受4(TLR4)等变化情况。实验结束后观察肾脏和小肠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灌肠方组大鼠的微炎症指标CRP、TNF-α浓度与辛伐他汀组没有统计学差异,说明灌肠方在改善微炎症状态中也有类似于他汀类药物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阻断TLR4 表达有关。肾脏病理结果显示灌肠治疗对肾间质纤维化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结论] 中药灌肠能改善CRF 大鼠生存状态,延缓病情进展,对肾间质纤维化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改善微炎症状态有关,其作用与辛伐他汀类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壮肾排毒方抗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壮肾排毒方组、福辛普利组各12R。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行5/6肾切除手术制作慢性肾衰竭(CRF)动物模型。于造模第2次手术后1周开始干预,干预12周后取血清及肾组织标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壮肾排毒方组、福辛普利组大鼠血清BUN、Scr肾脏组织TNF-α、TGF-β1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血清BUN、Scr及肾脏组织TNF-α、TGF-β1与壮肾排毒方组、福辛普利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壮肾排毒方是治疗CKF的有效方剂,其机理可能与抑制大鼠肾组织内TNF-α及TGF-β1的表达有关,可抑制参与肾纤维化的细胞增殖和转分化,延缓肾纤维化的进展,从而达到治疗CRF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微炎症状态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非透析的CRF患者69例,测定其C反应蛋白(CRP)、IL-6、TNF-α、Alb、Hb及SCr,并与健康对照组20例比较。结果①CRF组血CRP、IL-6及TNF-α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微炎症状态发生率35%。②CRP增高组Alb低于CRP不增高组(P〈0.05)。③CRF 2期、3期及4期CRP、IL-6及TNF-α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各中医证型CRP、IL-6及TNF-α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或0.05),脾肾阳虚型及阴阳两虚型CRP及IL-6低于肝肾阴虚型(P〈0.01或0、05),而脾肾气虚及气阴两虚型CRP、IL-6与肝肾阴虚无显著性差异(P〉0.05)。夹湿浊证及夹湿热证CRP及IL-6高于各型虚证(P〈0.05)。结论①CRF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微炎症状态是引起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②各中医证型均存在微炎症状态,但不同证型微炎症状态程度有一定差异,其中夹湿浊或夹湿热证者微炎症状态程度最明显。微炎症状态程度可作为湿浊证及湿热证的辨证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扶肾液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模型大鼠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5/6肾切除法制备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中药组,中药组以扶肾液为治疗药物。观察各组实验动物一般状态与肾功能变化,检测微炎症状态相关指标hs-CRP、IL-6、TNF-α表达。结果:中药组CRF模型大鼠一般状态较好,肾功能损害延缓,hs-CRP、IL-6、TNF-α表达下调。结论:扶肾液可有效延缓CRF大鼠肾功能损害进程,其作用机制与干预微炎症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5.
丁国明  戢晴  韩颖敏 《新中医》2020,52(18):14-18
目的:探讨山茱萸提取物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 大鼠的肾保护作用及对氧化酶(oxidase) /活性氧(ROS)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 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40 只雄性SD 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和山茱萸组,每组10 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按0.25 g/(kg·d)的剂量灌胃腺嘌呤溶液,连续给予21 d 制备CRF 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阳性药组按 0.75 g(/ kg·d)的剂量给予黄葵胶囊,山茱萸组按 0.60 g(/ kg·d)的剂量给予山茱萸提取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持续28 d。对肾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及评分,同时检测肾功能指标、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IL-6) 含量及肾脏中相关蛋白的含量。结果:正常组大鼠肾脏病理未观察到损伤迹象;模型组出现弥漫肾小球和肾小管萎缩、炎性细胞浸润和间质纤维化等病变;阳性药组肾小球和肾小管萎缩、炎性细胞浸润和间质纤维化等病变较模型组减轻;山茱萸组肾小球和肾小管萎缩、炎性细胞浸润和间质纤维化等病变程度介于模型组和阳性药组之间。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炎症评分、纤维化评分及尿素氮(BUN)、肌酐(SCr)、尿蛋白(UP)、TNF-α、IL-6、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NADPH 氧化酶1(NOX1)、ROS、磷酸化ERK(p-ERK) 含量均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和山茱萸组炎症评分、纤维化评分及BUN、SCr、UP、TNF-α、IL-6、α-SMA、NOX1、ROS、p-ERK 含量均降低(P<0.05);与阳性药组比较,山茱萸组炎症评分、纤维化评分及BUN、SCr、UP、TNF-α、IL-6、α-SMA、NOX1、ROS、p-ERK 含量均增加(P<0.05)。结论:山茱萸提取物可以通过抑制肾组织炎症反应和纤维化对CRF 大鼠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oxidase/ROS/ERK 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黑地黄丸对肾纤维化大鼠肾组织微炎症状态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黑地黄丸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5/6肾切除法建立肾纤维化动物模型。从术后当日,黑地黄丸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含生药2、1、0. 5 g/ml药液按10 ml/kg灌胃,模型组与正常组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给药60天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Toll样受体2 (TLR2)、核转录因子κB (NF-κB)、髓样分化因子88 (Myd88)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Cr、BUN、hs-CRP水平明显升高,肾组织中TLR2、NF-κB、Myd88、TNF-α、IL-6表达亦升高(P 0. 05);与模型组比较,黑地黄丸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Cr、BUN、hs-CRP水平明显降低,肾组织中TLR2、NF-κB、Myd88、TNF-α、IL-6表达亦降低(P 0. 05);黑地黄丸高、中、低剂量组组间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肾小球变形、肾小管间质增宽,炎性细胞浸润,而黑地黄丸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肾间质水肿、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和炎性细胞浸润较模型组减轻,并且各剂量组之间差异不明显。结论黑地黄丸能明显改善肾纤维化大鼠肾组织微炎症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肾组织TLR2/NF-κB/Myd88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灯盏花胶囊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大鼠肾组织微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其治疗CRF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和灯盏花组,每组15只,应用Platt 5/6肾切除方法制备CRF模型。贝那普利组予盐酸贝那普利(0.29 mg/100 g)灌胃,灯盏花组予灯盏花胶囊(0.3 g/100 g)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疗程12周。RT-PCR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的表达。ELISA检测大鼠肾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灯盏花组、贝那普利组大鼠肾组织TGF-β1、PAI-1水平下降,IL-6、TNF-α含量降低(P<0.05),且灯盏花组较贝那普利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结论灯盏花胶囊能减轻CRF大鼠肾组织的炎症反应,抑制肾组织纤维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肾衰Ⅱ号方对5/6(A/I)肾切除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大鼠残肾组织病理形态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5/6(A/I)肾切除CRF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组,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给药60 d后,测定大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观察残肾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检测残肾组织TNF-α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SCr和BUN水平显著降低、Hb和Ccr显著升高(P0.05,P0.01),各给药组大鼠残肾组织病理改变均有改善,各给药组大鼠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1),且中药组均优于西药组。结论肾衰Ⅱ号方可改善CRF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病理改变,其抗肾间质纤维化机制可能与其改善肾组织缺血缺氧、调节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功能衰竭微炎症状态与中医证型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微炎症状态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非透析的CRF患者69例,测定其C反应蛋白(CRP)、IL-6、TNF-α、Alb、Hb及SCr,并与健康对照组20例比较。结果①CRF组血CRP、IL-6及TNF-α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微炎症状态发生率35%。②CRP增高组Alb低于CRP不增高组(P<0.05)。③CRF 2期、3期及4期CRP、IL-6及TNF-α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各中医证型CRP、IL-6及TNF-α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或0.05),脾肾阳虚型及阴阳两虚型CRP及IL-6低于肝肾阴虚型(P<0.01或0.05),而脾肾气虚及气阴两虚型CRP、IL-6与肝肾阴虚无显著性差异(P>0.05)。夹湿浊证及夹湿热证CRP及IL-6高于各型虚证(P<0.05)。结论①CRF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微炎症状态是引起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②各中医证型均存在微炎症状态,但不同证型微炎症状态程度有一定差异,其中夹湿浊或夹湿热证者微炎症状态程度最明显。微炎症状态程度可作为湿浊证及湿热证的辨证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于俊生  刘丙欣 《中医药学刊》2006,24(7):1220-1221
目的:探讨中药和络泄浊方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Wists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正常灌胃组、造模组及造模灌胃组),运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法(UUO)制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术后5周取术侧肾脏组织做HE染色,并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肾间质纤维化后致纤维化因子TGF—β1表达上调,经和络泄浊方灌胃后,肾间质TGF—β1表达下调,纤维化程度较造模组显著改善。结论:和络泄浊方可通过抑制TGF—β1的表达,改善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1.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结合西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治疗组34例。对照组为西药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51.51%,治疗组总有效率82.3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肌酐及尿素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补益脾肾方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间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阿霉素肾病模型组、贝那普利治疗组、补益脾肾中药治疗组。采用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阿霉素肾病模型,于造模后第2周对阿霉素肾病大鼠分别用贝那普利和中药治疗。于造模后第6周处死所有大鼠,切片做Masson染色观察肾小管及间质的病理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中TGF-β1、CTGF的蛋白质表达。结果:补益脾肾法可以下调阿霉素肾病大鼠肾间质TGF-β1及CTGF的表达(P<0.05),延缓间质纤维化的进展。结论:中医补益脾肾方可以通过下调肾间质TGF-β1及CTGF的表达,延缓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对慢性肾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腺嘌呤法对大鼠进行灌胃,连续30 d,建立大鼠慢性肾衰竭模型,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将1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木犀草素高剂量组、木犀草素低剂量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15d.观察大鼠体态、毛发颜色及活动状况,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6、TNF-α、BU...  相似文献   

14.
朱祎  唐英  何立群 《辽宁中医杂志》2014,(12):2700-2702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UUO)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27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甲苷组,每组9只。于治疗2周后,心脏采血,检测血肌酐、尿素氮;取梗阻侧肾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TGF-β、CTGF、FN的阳性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肌酐、尿素氮的水平以及TGF-β、CTGF、FN的表达均显著增高。与模型组相比,黄芪甲苷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降低,TGF-β、CTGF、FN的阳性表达显著下调。结论:黄芪甲苷可能通过降低大鼠血肌酐、尿素氮,抑制TGF-β、CTGF、FN的表达,改善肾功能作用,从而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中医规范化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按血肌酐(Scr)水平不同将90例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分为三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中药口服、中药口服加灌肠、中药口服加灌肠加结肠透析治疗,中药口服按中医辨证本虚标实程度不同选择不同剂量,以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中医证候等为疗效指标。[结果]治疗后各组Scr、BUN、Ccr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1)。[结论]中药口服、中药保留灌肠、结肠透析多途径给药的中医规范化治疗对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上优化CRF治疗方案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方法:检索国内各种医学期刊,选择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中药灌肠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CRF的临床RCT文献。评价纳入研究文献的质量,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严格筛选,最终纳入文献13篇,涉及1003例患者,但其方法学质量均较低。与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比较,治疗组(中药灌肠+西医常规治疗)治疗CRF在总有效率、降低BUN、UA、改善恶心呕吐方面有统计学意义,在降低Scr、升高Hb、Ccr、改善纳差方面无统计学意义;纳入文献均无不良反应报道。结论:中药灌肠治疗CRF有一定的疗效,但还需要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及多中心临床试验做进一步证实。不良反应方面亦有待于今后的临床研究及毒理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解毒复肾逐瘀方对肾纤维化大鼠CTGF及TGFβ_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解毒复肾逐瘀方对肾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单侧输尿管结扎术(UUO)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观察给予解毒复肾逐瘀方治疗后肾间质病理变化及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结果:解毒复肾逐瘀方能明显减少大鼠胶原沉积的面积含量。药物治疗组能抑制大鼠的TGFβ1及CTGF蛋白的表达。结论:解毒复肾逐瘀方能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的损伤,可能与抑制大鼠的TGFβ1及CTGF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单侧输尿管梗阻(UUO) 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组(IRB组) 和红花黄色素组(SY组) 。大鼠肾组织行苏木精-伊红和Masson染色,计算肾间质纤维化的相对面积。免疫组化技术检测I型胶原(Col I)和纤维连接蛋白(FN)在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SY治疗组和IRB治疗组能有效改善UUO大鼠的肾脏间质纤维化,SY组和IRB组中各时间点Col I和FN蛋白的表达均低于UUO组(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可减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延缓肾脏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