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浙江省某山区居民伤害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山区居民伤害的发生现况,为伤害的预防及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浙江省某山区5437名居民1年中伤害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伤害发生率为8.13%,其中集镇居民伤害发生率为6.93%,村民为8.69%,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1)。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及不同文化程度等伤害发生率差别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位居伤害前3位的依次是:钝锐器伤、跌伤、交通伤,共占51.13%。伤害致残率为4.60%,死亡率为2.39%。结论 山区居民伤害发生率较高,应加强伤害的安全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宁夏南部山区居民农业伤害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农业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宁夏地区西吉、海原、同心3个县的山区居民作为调查对象。结果4 611人中419例发生了不同类型的农业伤害,伤害的发生率为9.1%;不同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主要职业、农闲时活动、生产方式、伤残程度、是否吃药、服用安眠药、吸烟、饮酒、接受农业安全教育情况、伤害防范措施自我评价的山区居民农业伤害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生农业伤害的外部原因位居前3位的依次是刀/锐器伤184例,占43.9%,机动车伤66例,占15.8%,跌倒/坠落62例,占14.8%;内部原因位居前3位的依次是注意力不集中232例,占55.4%,不知道如何防护76例,占18.1%,其他原因58例,占1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主要职业是学生是宁夏南部山区居民发生农业伤害的危险因素,农闲时从事其他活动,伤残程度重及服用安眠药是发生农业伤害保护因素。结论学生是农业伤害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3.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9,(3):371-374
目的了解浙江省常山县居民伤害流行状况及其分布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常山县6个行政村共计1 200户家庭,并统一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2017年6月1日—2018年5月31日期间伤害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本次共计调查2 745人,其中男性1 438人(52.39%),女性1 307人(47.61%),男女性别比为1.10∶1。浙江省常山县居民伤害发生率5.98%,其中男性高于女性(χ~2=5.406,P<0.05),死亡率15.18/10万。前3位伤害发生率分别是跌伤/坠落伤(2.05%)、交通伤(1.43%)和刀伤/锐器伤(1.29%)。各年龄段伤害发生率不同,其中以≥60岁年龄组最高(10.95%),5~15岁年龄组最低(3.51%)。受伤部位前3位分别为上肢(30.80%)、下肢(26.79%)和躯干(20.09%)。因伤害所致人均休息天数为56.02天,活动受限天数为64.43天,医疗费用为6 385.03元。结论浙江省常山县居民伤害发生率较高,因伤害所致经济和社会负担较大,应尽快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伤害基础性信息收集工作尤为重要.伤害信息来源中,以社区调查信息量最大,包括所调查的居民从伤害发生到死亡的所有伤害病例资料,可以计算发生率.本研究对浙江省社区居民伤害发生基本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我县居民健康状况,找出主要伤害类型,以便为提高我县居民的健康水平提供有效服务,我们于2003年3月对北宋镇、虎滩乡的3个村进行了居民伤害调查.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部分山区居民伤害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山区居民伤害知识、态度和行为现况,为伤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安徽省部分山区居民伤害的知识、态度及行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共调查山区居民9 469人,多数居民伤害知识欠缺,全部答对所选知识问题者仅占5.43%.84.73%的居民1年内有过不安全行为经历.大部分居民有较好的伤害防范意识,愿意接受更多的伤害防治知识并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结论 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山区居民伤害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安全行为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7.
绍兴市社区居民伤害现况和疾病负担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调查绍兴市居民伤害的发生现况和疾病负担。方法 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入户调查的方法 ,选择城区、郊区、平原和山区 4类不同地区 116 4 0名社区居民 ,对其伤害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8种伤害的总发生率为 12 .5 4 % ,标化率为 12 .5 1% ,居发生率前三位的伤害依次为跌伤、钝 /锐器伤和车祸。不同年龄组的伤害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 (χ2 =15 8.92 ,P <0 .0 1)。男性高于女性 (χ2 =13.0 1,P <0 .0 1) ;不同地区居民的伤害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χ2 =75 .37,P <0 .0 1) ,依次为郊区 15 .95 %、平原 14 .0 7%、城市 10 .16 %、山区 9.6 1%。平均每例伤者休息 9.11d ,医疗费用 6 2 1.6 2元。结论 绍兴市居民伤害发生率较高 ,并导致较重的疾病负担 ,应加强伤害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8.
通江县农村居民伤害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解农村居民伤害发生现况及,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四川省通江县某乡1059名农村居民一年中伤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伤发生率为58.36%,8.88%的农村居民一年中发生两次以上伤害,男性伤害发生率(59.53%)高于女性(57.09%),但差异不显著(P<0.25),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及文化程度,不同经济收入水平伤害发生率差异非常显著(P<0.005),12种受伤类型的前3种为跌伤(16.34%),钝锐器伤(15.86%),碰伤(10.86%)占伤害总例数的73.79%,伤害致残率3.78‰,死亡率为1.89‰,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为43,并对受伤原因,场所及形式,部位、程度伤后处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结论:应针对伤害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农村居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掌握邯郸市居民伤害发生情况,为预防伤害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抽取的家庭,采用统一调查表,入户调查常住人口近两周内伤害发生情况。结果 两周伤害发生率为0.51%。两周伤害发生前3位是:骨折(58.60%)、扭拉伤(12.70%)、脑震荡(4.40%);导致两周伤害的原因前3位是:跌倒坠落(48.37%)、机动车车祸(24.84%)、钝器伤(4.58%)。各年龄组间两周伤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5.070,P<0.01)。结论 邯郸市居民两周伤害发生率中老年人较高,摔倒和机动车车祸是导致伤害的主要原因。应重点加强中老年人和机动车以及非机动车驾乘人员的安全教育,增强居民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0.
威海市居民伤害的经济损失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省威海市地处胶东半岛的最东端,辖三市一区,人口为248.39万。为了解威海市居民因伤害导致的经济负担,笔者于2005年1月对该市20395名居民进行了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农村社区老年抑郁症发病率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我国农村社区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为进一步探讨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老年抑郁症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2003年安徽省家村社区调查时的非抑郁老年人为对象,于2004年进行随访研究。采用老年精神状况量表和老年抑郁症危险因素量表作为调查工具,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随访到的1236名老年人中共有89名病例,首次发病率为7.2%。X^2检验表明,不同性别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婚姻、职业和文化之间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是老年抑郁症发病率的危险因素(P〈0.05,RR为1.68,95%CI=1.07-2.64)。结论农村社区老年抑郁症发病率水平高于预期,老年女性是农村社区老年抑郁症的高危人群,应作为重点干预对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综合评价鲁西南滨湖地区居民的碘营养状况。方法 按整群批质量保证抽样法 (LQAS)对山东省微山湖、东平湖周围碘营养状况性质未定的滨湖 4县 (微山、金乡、鱼台、梁山 ) 1 9个乡镇 4 2 81例 8~ 1 0岁学龄儿童甲状腺肿大率、智商、尿碘、水碘及盐碘等指标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4县以乡镇为单位 ,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差别较大 ;外环境水碘含量高低不一 ;内环境尿碘水平较高 ,体内碘除来自当地饮水和粮食外 ,可能不同程度地受到居民食用碘盐的影响 ;金乡、鱼台 2县儿童智商基本呈正态分布 ,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微山县儿童智商水平略向低值偏移 ,与对照组进行U检验P <0 0 1。结论 鲁西南滨湖地区同时存在缺碘区、适碘区和高碘区 ,几种情况交错存在 ,呈片状、灶状或点状分布 相似文献
13.
泰安市社区居民艾滋病预防知识现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社区居民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进一步采取健康教育和促进措施。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泰安市泰山区4089名社区居民进行艾滋病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 社区居民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正确率较高,对性传播、血液传播、垂直传播的正确认知率分别为87%,90.2%。90.2%,对一些非传播途径认识不清。半数居民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恐惧心理。多数居民还没有将预防艾滋病付诸于实际行动。结论 要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尤其是对非传播途径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江西省成年居民代谢综合征(MS)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3年7-10月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江西省10个疾病监测点抽取5 959名≥18周岁成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江西省成年居民MS患病率为11.71%,标化患病率为9.95%;其中,MS各组分指标超重或肥胖、高血糖、高血压和血脂紊乱的检出率分别为28.28%、22.59%、27.79%和25.57%;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婚姻状况为已婚/同居/分居/离异/丧偶和静态行为时间≥3 h/d是江西省成年居民MS患病的危险因素,女性是江西省成年居民MS患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江西省成年居民MS患病率较高,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静态行为时间是江西省成年居民MS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SARS流行期间公众心理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SARS流行期间公众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量表,对2844名学生及城市社区居民和农村居民进行SARS流行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结果(1)SARS流行期间公众心理健康状况较全国常模差。(2)不同类群公众在SARS流行期间心态变化不尽相同,产生的心理卫生问题也不同。结论(1)SARS流行期间公众的心理危机问题值得关注。(2)SARS及其它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的心理危机干预非常必要,但要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了解安徽省皖南地区3~6岁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现状.
1.对象与方法:2006年3-5月对皖南地区学龄前儿童的意外伤害进行了现况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皖南地区16所幼儿园内3~6岁学龄前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共计2385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西农村地区伤害发生率与伤害防治安全知识的认知水平之间的联系,为有效合理制定伤害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样本人群,对27987人进行伤害现况调查,同时在样本人群中再随机抽取1000人进行伤害认知水平(KAP)调查。将数据资料以EPI2002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皮尔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广西农村地区伤害发生率为20.43‰,项目县各类伤害发生率不同,各项目县伤害防治安全知识水平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伤害的防治认知率与发生率之间呈显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691,P<0.001)。结论针对广西各地区伤害的发生特点,开展伤害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高伤害防治安全知识的整体认知水平,是有效降低伤害发生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山东省农村居民农业伤害现况.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0个行政村从事农业生产及相关活动的人员为调查对象.2009年5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分4次进村人户面对面访问,现场填写调查问卷,调查农业伤害发生情况.采用SPSS 13.0软件录入数据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11902人,有837人在1年中曾遭受≥1次农业伤害,粗发生率为7.03%,标化发生率为7.36%,其中男性发生率(9.01%)高于女性(4.10%),X2=105.53,P=0.000.以≤14岁年龄组发生率较高(9.50%),X2=9.70,P=0.008.商业性农业服务人员伤害发生率最高(12.94%),尤其是建筑维修和生产物资运输工种,伤害发生率分别为16.80%和15.59%,高于其他工种(X2=167.30,P=0.000);在各种道路和田间伤害发生比例大,分别占28.79%和28.08%,且以农业生产活动和物资运输活动为高,分别占38.00%和27.97%;以6-8月伤害发生率最高(47.43%).伤害外在原因前三位类型依次是器械伤(31.42%)、运输伤(24.13%)和跌落伤(20.19%);损伤部位以四肢伤居多(56.39%);意外自伤占76.82%,意外他伤占11.47%;以轻、中度损伤为主,分别占60.22%和30.34%.因伤死亡7人,病死率为0.84%,死亡专率为58.81/10万;因伤致残72人,病残率为6.05‰.伤害自身原因中以"不知道如何防护"比例最高(29.87%),其中女性高达45.41%,"过度疲劳"和"处置不当"分别列第二、三位,而男性第二位的是"处置不当".自然环境因素中以"气温高、湿度大、风速低"居多(14.93%),其次是"坡道、急转弯、交叉路口缺乏标志,无准备"(12.19%)、"天黑光线差"(10.87%)、"雨雪路滑"(10.51%)和"儿童无人监护"(10.27%)等.损伤后以门诊处置居多(50.18%),门诊费用182.76元[第50百分位(P50)];住院率为27.72%,住院天数7.57 d(P50),住院费用2840.00元(P50),因伤休息5.9 d(P50),间接损失233.16元(P50).结论 调查地区农业伤害发生率高且危害严重,应开展相关行为干预及生产技能培训,注意降低劳动强度,改善环境状况和特殊工种的防护.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related injuries among rural residents in Shandong provinc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among agricultural profession-related workers in 20 villages with multistage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in Shandong province. Four times face-to-face interview were conducted by trained interviewers, including 32 students and local medical personnel under constructed questionnaires.Accidental injuries occurred in the activities or in the agricultural profession-related jobs were recorded, from May 1st 2009 to April 30st 2010. Data was input and analyzed by SPSS 13.0 statistical software. Results A total of 837 cases reported at least 1 job-related injury out of the 11 902 people who had been surveyed in one year. The crude incidence rate was 7.03% and the 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e was 7.36%, higher in males (9.01%) than in females (4.10%), X2= 105.53, P=0.000.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 14 aged) had the higher incidence rate (9.50%), X2=9.70, P=0.008.People working in the area of commercial service related to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d the highest incidence rate (12.94%). In particular, those occupations that related to agricultural construction or materials appeared to have had higher incidence rates as 16.80% and 15.59% respectively, than other kinds of jobs (X2= 167.30, P=0.000). There were higher proportion of injuries occurred in the roads (28.79%), in the fields(28.08%) during labor work(38.00%) transportation(27.97%), respectively.The seasonality of agricultural injures mostly occurred between June and August, accounted for 47.43%. Major external causes related to injuries were instruments or tools (31.42%) being used,transportation (24.13%) and falls (20.19%). Wounds on limbs took the majority (56.39%). The accidental self-inflicted injury occupied 76.82%, while accidents to passive injuries occupied 11.47%,other kinds accounted for 11.71%. Most of the accidents caused mild or moderate damage, accounted for 60.22% and 30.34% respectively. 7 cases died of injuries, with the fatality rate as 0.84% and the mortality rate was 58.81 per one hundred thousand. 72 cases ended up in disability caused by injuries,with the morbidity rate as 6.05 per thousand. Answers to the major internal causes of injuries appeared to be: "did not know how to protect oneself" (29.87%) with females (45.41%) in particular,followed by "over fatigue" and "inappropriate treatment" which took the 2nd place in males. Major natur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injuries would relate to "high air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but lower wind velocity"(14.93%), "unclear signs on the country road"(12.19%), "the sky was cloudy or dark"(10.87%), "slippery road caused by rain or snow" (10.51%), "kids were unintended" (10.27%) etc.Most of the wounded received treatment clinically (50.18%), with the percentile (P50) of medical cost as 182.76 RMB (Yuan). The proportion of inpatient was 27.72% and with percentile of time as P50=7.57 day and cost as P50=2840.00 RMB Yuan. The wounded had a rest of P50=5.9 days, with an indirect cost as P50=233.16 RMB Yuan.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agricultural profession-related injuries was high, with serious harm.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and awareness of injuries should be enhanced, together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伤害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安徽省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的特点,为体育专业大学生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不同年级分层整群抽样,采用自编调查表对安徽省2所高等院校1~4年级体育专业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率为60.53%,一、二年级学生伤害发生率为56.81%,三、四年级学生为67.31%(P<0.01);<20岁伤害发生率为56.10%,≥20岁为72.02%(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伤害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学校类型和压力状况;田径、球类等运动项目伤害比例最高;伤害主要发生在上课中;受伤的原因主要为动作不规范和自己注意力不集中.结论 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率较高,应加强运动伤害的健康教育,针对运动伤害的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