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进行健康指导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22例病人血液透析(HD)前、中、后实施健康指导和心理支持,并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估.[结果]病人疾病保健知识、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病人接受治疗护理的顺应性在健康指导后明显增强(P<0.0 5).[结论]对MHD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和心理支持,具有可行性,但要注意病程、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衰竭维持血液透析病人的健康指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对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进行健康指导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22例病人血液透析(HD)前、中、后实施健康指导和心理支持,并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估.[结果]病人疾病保健知识、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病人接受治疗护理的顺应性在健康指导后明显增强(P<0.0 5).[结论]对MHD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和心理支持,具有可行性,但要注意病程、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进行6个月的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血液透析常规护理。两组在血液透析开始时及6个月后分别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SAS总分和SDS总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的SAS总分和SDS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 MHD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可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抑郁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80例病人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干预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为期16周的心理干预,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SDS评分及SCL-90量表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采用中文版SF-36量表调查100例MHD病人生活质量状况,总结影响其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并从认知干预、心理干预、营养指导、家庭干预4个方面进行新的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前后病人的生活质量及自护能力,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预防透析并发症,提高病人的自护能力和自我价值,减轻经济负担,从而全面提高了MHD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血液透析(MHD)病人院外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3例MHD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病人在院内均接受MHD病人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前收集资料、评估,制订计划,完成基线调查。院外通过微信平台对干预组进行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末、干预6个月末采用自行设计的疾病知识问卷、健康相关行为量表及液体依从性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3个月末及6个月末,干预组病人疾病知识得分、健康行为得分及液体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信平台应用于MHD病人延续性护理中,可以明显提高病人的疾病知识水平,帮助病人建立健康相关行为,改善液体依从性,最终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病人对门诊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的态度和透析期间体验。[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14年12月—2015年1月对厦门市14例MHD病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MHD病人对门诊HD治疗的态度可划分为认为HD治疗是生存的唯一途径、无可奈何和对门诊透析室感到恐惧和压抑3个主题,对门诊HD治疗期间的体验可归纳为围绕门诊HD治疗进行日常活动、病友间交流认同感低、容易撕毁透析期间的"健康协议"和期望有多种HD模式可供选择4个主题。[结论]了解MHD病人对门诊HD治疗的态度和其治疗期间的体验,应根据病人的心理认知状态和需求,改进和完善综合性健康护理模式,是今后改善MHD病人生存质量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抑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病人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S)于2007年2月—2009年12月对广州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MHD病人317例进行追踪调查。[结果]HAMDS得分是MHD病人的危险因素,其值越高,死亡率越高;年龄也是MHD病人的危险因素,年龄越大,死亡率越高。[结论]本研究提示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对MHD病人抑郁状况的评估,并对病人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从而降低MHD病人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脏内科血液透析中心进行血液透析的青年MHD病人127例,采用中文版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EQ-5D-5L)、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病人进行调查,并收集病人人口学资料及白蛋白、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数据。[结果]青年MHD病人EQ-5D-5L评分为(0.84±0.13)分,PSQI评分为(7.78±4.41)分,GSES评分为(6.76±2.12)分。病人EQ-5D-5L评分与PSQI评分、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P0.05)。个人年收入、每日尿量是青年MHD病人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青年MHD病人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不高,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病人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健康干预措施,重视多学科结合,维持或改善病人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疾病管理能力与自我感受负担及生活质量相关性。[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应用疾病管理能力量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WHOQOL-BREF)对120例MHD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疾病管理能力与自我感受负担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MHD病人疾病管理能力总评分为56.32分±4.36分,自我感受负担评分为36.25分±3.58分,生活质量总评分为72.25分±4.85分。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可知:MHD病人疾病管理能力与经济负担、情感负担、身体负担及负担总评分呈负相关(P0.05),而与生活质量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MHD病人疾病管理能力与自我感受负担及生活质量关系密切,通过提高病人疾病管理能力将有助于减轻病人自我感受负担,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春兰  袁利  陈永华 《护理研究》2005,19(5):415-416
[目的 ]评估心理干预措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方法 ]对 2 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心理干预 ,用SCL -90自评量表对干预前后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 ,并与国内常模组进行比较。[结果 ]心理干预前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SCL -90评分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且干预后与国内常模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P >0 .1)。[结论 ]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孔繁莹  李秋洁  王丽波 《护理研究》2007,21(20):1805-180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诱导期病人实施循证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2003年3月—2005年12月66例病人应用循证方法通过人员培训、确定问题、查询并评价文献、临床护理实践、及时评价与反馈,在健康教育前后采用自制问卷及SF-36量表对病人健康教育效果和健康状况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66例病人在健康教育前后知识掌握、行为改善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生理健康改善明显(P<0.05),但心理健康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人满意度由同期的93.5%上升到98.7%。[结论]循证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和病人的参与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自护赋权与引领督导并重式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9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82例,以信封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教育管理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护赋权与引领督导并重式护理干预,比较2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和营养评价指标。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2.758,P<0.001),各营养评价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自护赋权与引领督导并重式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开展营养管理干预,可显著提升其自我管理行为水平,改善其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4.
石元珍 《护理研究》2007,21(32):2927-2929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配偶生活质量,以期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对病人配偶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法]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9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配偶及62名已婚正常对照者进行评定。[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配偶的总体生活质量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均较正常对照组差,其中以心理健康和躯体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最大。[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配偶的生活质量较正常对照组差,并涉及身心健康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背景:在接受肾移植前后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大多要做血液透析治疗,此时患者的不依从现象是比较常见的,不依从行为与患者的死亡率密切相关,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有益于改善生存率,并提高生活质量.目的:调查分析护理干预对实施肾移植前后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对比分析.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和血液透析室.对象:选择2006-02/04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透析室因肾功能衰竭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48例,其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22~77岁.均能读懂问卷并愿意参加;患者对治疗和调查项目知情同意;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2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4例.方法:干预组给予6个月的护理干预,即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发放健康宣传材料、个别指导、集中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主要观察指标:分别在护理干预前和干预3,6个月后采用自我管理行为问卷和简明健康调查问卷评估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结果:血液透析患者4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护理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自我管理行为问卷和简明健康调查问卷总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的自我管理行为问卷评分和简明健康调查问卷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0.05).干预组干预6个月后的自我管理行为问卷总分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护理干预明显改善了肾移植前后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提高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不宁腿综合征(RLS)现状,为透析病人RLS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135例进行RLS现状调查。RLS诊断标准是按照国际不宁腿综合征研究小组(IRL-SSG)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RLS的患病率为18.5%(n=25);单因素分析表明,维持性血液透析RLS病人与非RLS病人在性别、高血压、皮肤瘙痒、透析时间、血清镁、血清铁、甲状旁腺素、血清磷等人口学和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4个独立影响因素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RLS的发生显著相关,分别为每日饮酒(OR=2.832,95%CI=2.023~3.378),血清铁(OR=1.560,95%CI=1.274~1.740),血清镁(OR=1.927,95%CI=1.792~2.219),女性(OR=1.307,95%CI=1.187~1.534)。[结论]每日饮酒、血清镁、血清铁、女性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RLS的影响因素。因此,临床工作者应针对相关因素制定相关干预措施,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RLS发生率,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规范血液透析(HD)病人的健康教育模式,减少健康教育资源的浪费,提高HD病人健康教育质量。[方法]对我院血液净化中心15 0例维持性HD病人有关血液透析知识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存在问题制订出HD病人健康教育的临床路径。[结果]HD病人掌握疾病相关知识的程度、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饮食控制等自我护理技能明显提高。[结论]HD病人健康教育路径是一种适合血液净化中心特点的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血液透析患者护理需求的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妙娟  楼爱仙 《护理与康复》2011,10(11):943-945
目的 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需求.方法 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2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患者的护理需求进行调查,并提出对策.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需求包括透析治疗安全有效无并发症、舒适、健康指导、情感支持等.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有护理需求,要进行针对性护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短信教育对血液透析间期患者体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2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3个月的患者按透析单双日分组,单日治疗的患者为短信教育组(46例),双日为对照组(46例)。短信教育组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患者在透析间期每天7:00~7:15接收护士发的教育短信;19:30~20:00护士接收患者反馈的信息。对照组进行常规教育。结果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短信教育组低于对照组(P<0.01);液体摄入依从性,短信教育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间期的患者进行短信教育,有利于提高MHD患者限制液体摄入的依从性,使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值控制在规定范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控制超滤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为期2个月的强化健康教育,并与强化健康教育前进行比较。结果:强化健康教育后患者超滤量占干体重<5%的例数较强化健康教育前增多(P<0.05),强化健康教育后患者超滤量、透析后体重、透析前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健康教育前降低(P<0.05)。结论:强化健康教育可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超滤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