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德国链激酶(SK)与国产重组链激酶(rSK)在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CCU病房1996年3月~1997年12月静脉溶栓治疗AMI49例,分为SK组25例和rSK组24例。2组分别用SK及rSK150万单位60min静脉滴入,伴随用药2组相同。结果:血管再通率SK组68%,rSK组6667%(P>005)。溶栓距发病≤6h;前壁梗塞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SK组1429%,rSK组1333%(P>005)。梗塞血管再通组病死率为303%,明显低于未通组的25%(P<001)。轻度出血并发症:SK组120%,rSK组125%,无颅内出血。一过性低血压发生率SK组120%,rSK组83%(P>005)。结论:SK和rSK用于静脉溶栓治疗AMI疗效肯定,副作用小。rSK价格较低,更适于国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期间血清一氧化氮(NO)的动态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30例AMI患者行溶栓治疗(UK100 ̄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在溶栓前和溶栓后第2、4、6天分别取静脉血检测血清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并同步检测血气分析。结果 治疗组溶栓前NO、SOD、TAO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研究表明[1,2 ] ,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应用链激酶 (SK)溶栓治疗 ,能明显降低AMI的病死率。我们观察了 1996年 2月— 1997年 6月间初次AMI接受SK静脉溶栓治疗的老年患者 36例 ,以探讨其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1 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 所有 36例接受溶栓治疗和 2 7例未溶栓的AMI患者均为住院患者 ,均符合WHO诊断标准。SK由新加坡ehring公司提供。给药方法 :SK5 0万IU加入生理盐水2 0ml中在 15min内静推完毕 ,SK 10 0万IU加入生理盐水10 0ml中在 45min内静滴完毕。溶栓再通标准根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德国链激酶(SK)与国产重组链激酶(r-SK)在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CCU病房1996年3月 ̄1997年12月静脉溶栓治疗AMI49例,分为SK组25例和r-SK组24例。2组分别用SK及r-SK150万单位60min静脉滴入,伴随用药2组相同。结果:血管再通率SK组68%,r-SK组66.67%(P〉0.05)。溶栓距发病≤6h;前壁梗塞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47 例急性心肌梗塞(AMI) 患者,早期再灌注对QTc 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对47 例AMI予以静脉溶栓,并于溶栓后第24 小时,判定是否再通。在溶栓前及溶栓后作同步记录12 导联心电图测量QTcd 与50 例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 AMI组溶栓前与对照组间QTcd 差异有极显著性(821 ±115ms VS 378 ±167ms P< 0001) ,前壁与下壁梗塞之间QTc 离散度差异无显著性。静脉溶栓后24 小时QTcd 显著降低(831 ±112ms VS 562 ±148ms P< 0001) ,而未再开通组QTc 在溶栓前后始终保持着较高水平,恢复速度显著慢于开通组。11 例溶栓前有恶性心律失常者其QTcd 明显长于无心律失常者(931 ±82ms VS812 ±110ms, P< 005) ,溶栓后再通QTcd 降至623 ±84ms,室性心律失常消失。结论 成功地溶栓再灌注可使QTcd 显著降低,改变其自然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6.
韦红卫  张林潮  蒋芳勇 《四川医学》2000,21(11):984-985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尿激酶(UK)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治疗中的溶栓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168例AMI患者分为Ⅰ、Ⅱ两组,分别给予100万IU UK及150万IU UK治疗,观察溶栓再通率、急必期病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溶栓再通率Ⅰ组为61.90%,Ⅱ组为71.6%;急性期病死率分别为7.0%和6.2%;不良反应发生率100万IU UK轻度出血2.4%,上消化道出血2.4%,脑出血1.2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48例AMI的病人进行溶栓治疗,用国产尿激酶(UK)2.2万IU/kg另入100ml葡萄糖液内静点,12h后皮下注射肝素7500u,每12h一次,用3-5日,滴水激酶前口服肠阿斯匹林0.3,以后0.3/日,3-5日后改为50-150mg/日维持,至出院,对其疗效评价,结果显示,发病至溶栓时间6h内者再通率明显高于6h以上者尿激酶剂量大,溶栓的效果好,不良反应轻,便于不能开展经皮冠脉内直接溶栓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尿激酶( U K) 剂量、病人年龄、开始溶栓时间及辅佐硫酸镁( M S) 对溶栓疗效的影响,322例急性心肌梗塞( A M I) 中的151 例随机分为 U M 组( U K+ M S,76 例) 和 U K 组(75 例) ;未用 M S 的246 例又按剂量分成100 万u( Ⅰ) 、150 万u( Ⅱ) 、200 万u( Ⅲ) 组,按年龄分成60 岁( Ⅳ) 、61 ~70 岁( Ⅴ) 、> 70 岁( Ⅵ)组,按发病时间分成2 h( A) 、2 .1 ~4 h( B) 、4 .1 ~6 h( C) 、6 .1 ~12 h( D) 组。结果为 U M 组病死率及治疗后主要并发症均低于 U K 组;Ⅰ组的疗效与Ⅱ、Ⅲ组相近,而出血少而轻;虽Ⅵ组的病死率高于Ⅳ组( P< 0 .05) 、 D 组的再通率低于 A 组( P< 0 .01) ,但Ⅵ组及 D 组疗效也较满意。提示 U K100 万u 30 min 内静滴是安全有效的;高龄( > 70 岁) 患者及发病6 .1 ~12 h 溶栓仍有较大价值; M S 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溶栓辅助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导联U波倒置在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入院ECG胸导联上有无U波倒置,将41例首次前壁AMI病例分成A组(n=11)和B组(n=30)。测量住院期间ST段抬高导联数(NST)和异常Q波数目(NQ)、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峰值(PCPK)和Kilip心功能分级。结果A组NST、NQ、PCPK和Kilip分级均显著低于B组(NST:3.6±1.57对4.8±1.19,P<0.02;NQ:2.9±1.70对4.3±1.24,P<0.01;PCPK:1505±689IU对2919±1375IU,P<0.005;Kilip分级:1.6±0.69对1.8±0.94,P<0.005)。结论在前壁AMI中,入院ECG胸导联U波倒置可能是梗死面积较小和心功能较好的心电标志  相似文献   

10.
蓝春梅 《医学文选》1999,18(3):518-519
近年来,由于溶栓疗法的广泛开展,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病死率有了明显的下降。我科自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采用尿激酶(UK)溶栓治疗AMI26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本组26例,男性22例,女性4例,58~69岁,平均659岁。均经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查确诊为AMI,其中前间壁心肌梗塞11例,下壁心肌梗塞11例,广泛性前壁心肌梗塞4例。本组病例均在发病后3h内入院,既往无心肌梗塞病史。12 治疗方法 选用中外合资黑龙江飞峡制药…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98~2000年观察44例急性心肌梗塞(下称AMI)溶栓后心衰发生及纠正情况,以探讨心衰发生的原因、部位、时间及治疗措施。 1 临床资料 本文44例,男24例,女20例,最小年龄43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59.5岁。溶栓开始时间,6小时以内 33例,12小时以内1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国产尿激酶(下称UK)加速静脉溶栓,即UK50万单位加入生理盐水20ml 10分钟静注,UK50万单位加入生理盐水22ml接着静滴,半小时用完,后接肝素钠100mg加人250ml葡萄糖水静滴4~5天。 2 结果 …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96年1月~2000年12月应用国产尿激酶(UK)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患者静脉注射溶栓治疗3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符合WHO的AMI诊断标准,按全国AMI尿激酶溶栓方案放宽溶栓时间到24h 以内。本组中男24例,女14例,平均年龄59.8岁。梗塞部位:前壁+广泛前壁17例,下壁13例,下壁+右心室+正后壁5例,高侧壁3例。发病至开始溶栓治疗时间3h以内2例,6h以内25例,12h以内8例,24h以内3例。 1.2 给药及观察方法:持续心电图示波监测,18导联心电…  相似文献   

13.
使用大剂量和中剂量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9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旨在比较它们的溶栓效果、副作用和再闭塞等方面的差异,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96例均符合WHO制定的AMI诊断标准。随机分为UK50万U治疗组(甲组)和UK200万U治疗组(乙组)。甲组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41~75岁,平均(53.4±4.7)岁;乙组64例,其中男48例,女16例,年龄42~69岁,平均(54.5±5.3)岁。适应证:①持续性胸痛超过30min,含服硝酸甘油片后症状不缓解。②…  相似文献   

14.
张桂馨 《中原医刊》1999,26(12):35-36
我院自1993年1月至1997年12月对3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AMI患者38例,男27例,女11例。年龄41~69岁,平均59岁。其中广泛前壁11例,前间壁8例,下壁6例,前间壁、下壁5例,前侧壁4例,广泛前壁、下壁2例,下壁、后壁、右室2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且无溶检禁忌证。2 治疗方法2-1 溶栓前:住CCU病房,常规描记12导联心电图,下壁AMI时加做V7~V9、V3R~V5R导联心电图。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  相似文献   

15.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3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旭  张登鹏 《中原医刊》2000,27(11):15-16
目的:观察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溶栓时机及临床疗效。方法:39例AMI患者,用UK静脉溶栓治疗。半小时内输注100~150万单位。结果:①临床判断梗塞相关智力这再通24例,再通率61.5%,2小时内、2~4小时、4~6小时及6~12小时内相关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0.0%、72.7%、57.1%和44.4%,死亡4例,病死率10.3%;并发出血3例,出血率7.7%。②溶栓再  相似文献   

16.
黄伟杭  曾冲 《广州医药》2000,31(4):30-30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发病机理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致急性血栓形成[1]。目前多采用静脉溶栓作为早期再灌注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链激酶(SK)、尿激酶(UK)、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等。SK已证实为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近年有文献报道[2]SK加速静脉滴注的方法治疗AMI能够提高再通率,减少病死率。我院于1998年1月-1999年11月用此法治疗AMI病人30例,现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3]:入选指征:①胸痛持续>30min,含服硝酸甘油无效,②心电图至少两…  相似文献   

17.
1998年12月至2000年7月,我们应用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符合AMI溶栓治疗入选及排除标准的20例患者,男16例,女4例,年龄46~80(平均 62± 7. 5)岁。梗死部位:下壁 4例,下壁+后壁8例,下壁+右室2例,前壁5例,下壁+后壁+广泛前壁1例,其中前壁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3例(Killip分级Ⅲ级3例)。 1.2研究方法: 1.2.1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参照“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法参…  相似文献   

18.
我们于1996年5月~9月对在我院献血的2004名献血员进行了RH(D)阴性的筛选工作。1 对象与方法11 被检对象沈阳市郊健康献血员2004名,分布在东陵区、新城子区、苏家屯区和于洪区。12 材料与试剂采血当日不抗凝血用09%NS稀释成1%红细胞悬液。盐水抗D血清(IMMUCRINC,USA)。8×12孔V型聚乙烯微量加样板。13 操作过程131 最佳稀释血清选择:(1)将标准血清稀释1∶25,1∶50,1∶100,1∶200倍;(2)将D阳性的4人红细胞分别稀释成1%红细胞悬液;…  相似文献   

19.
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主要进展。本文拟对我科1993~1996年采用综合治疗的36例及1997~1998年采用综合治疗加溶栓治疗的23例AMI患者作一比较,以期了解溶栓治疗对死亡率的影响。1 资料及方法1.1 综合治疗(对照组)包括持续心电监护及AMI常规治疗。综合治疗加溶栓治疗(治疗组)除持续心电监护、常规治疗外,给予尿激酶(UK),120~150万u溶于150ml生理盐水中半小时内一次静滴,同时每日口服阿斯匹林150mg。1.2 分别采用χ2及t检验,对两组患者的年龄、…  相似文献   

20.
①目的 观察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RA)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②方法 按溶栓药物不同将94例AMI病人分为2组,rt-PA组(55例)先给负荷量rt-PA10~15mg,余量35~40mg用微量泵于30min内泵入,继以50mg于60min内泵入,特殊情况可适当加量,尿酸氧化酶(UK)组(39例)将UK150万单位于30min内泵入,肝素不作常规应用。③结果 rt-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