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血管病缺血性中风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观察闭塞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39例脑血管病的脑脊液分光光度测定轻型桥脑出血(附12例临床及随访报告)表现偏侧纯感觉性卒中的双侧脑出血(附1 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自发性脑叶出血(21例临床与CT分析)小脑梗塞(附3例报告)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脑动脉畸形的经验 体会巨型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颅内压增高对出血性中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的影响颈总动脉结扎治疗颈内动脉瘤的远期效果高血压性丘脑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病人红细胞电泳与血浆成份 测定小脑静脉性血管畸形Pss治疗脑血栓形成经CT证实的…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脑脊液生长抑素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SS)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66例急性脑梗死(ACI)、43例急性脑出血(ACH)、15例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及40例对照者的血浆SS含量,同时测定部分患者及对照者的脑脊液SS含量,并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SS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尤以ACI组及SAH组比对照组差异更显著(P<0.05,P<0.01),脑脊液SS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CI组P<0.05,余者P<0.01),3周内动态观察SS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SS参与了急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脑血管病脑出血的CT与病理对比分析不伴偏瘫的完全性失语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3例报告影响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因素(综述)颈椎侧方穿刺致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报告脑梗塞病人双侧颈动脉B—扫描和超声脉冲 多普勒血流测定对比观察自发性小脑出血手术适应证的探讨胞二磷胆硷治疗脑动脉硬化痴呆13例胞二磷胆硷治疗脑卒中疗效观察轻微椎一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视觉诱发电 位研究馄合性中风—一种应予重视的中风类型动脉硬化性混合性中风枕叶脑梗塞的半视野视觉诱发电位改变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死亡率的探讨棍合性中风3例报告枕叶出血6例报告原…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病为临床常见病,我们在临床发现很多脑血管病人合并心电图及心肌酶改变。笔者自2004-01~2004-06观察了160名急性脑血管病人的心电图及心肌酶,现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来自本院神经内科急性脑血管病住院病人,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并经CT或MRI证实。病程<3d,年龄41~80,平均(65.32±4.52)岁;男96人,女64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4人,出血性脑血管病66人(其中脑出血患者34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2人)。合并高血压病112人,合并糖尿病35人,排除既往有器质性心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103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情况,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14-01—10收治的103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和(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对比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 103例患者中心电图异常62例,异常率60.2%;其中49例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异常25例(51.0%),46例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30例(65.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7例(87.5%),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P0.05);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ST-T改变、Q-T间期延长、心律失常、心肌缺血、T波改变、异常Q波、明显U波等。心电图异常与病变部位有关,病变位于丘脑患者心电图异常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5);心电图异常患者死亡8例(12.9%),心电图正常患者死亡2例(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意识障碍36例,心电图异常率83.33%(30/36),无意识障碍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47.76%(3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血管病的心电图异常率较高,且异常类型较多,心电图变化可作为判断病情及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临床救治脑血管病患者时,应加强心电图异常的认识,采取有效综合治疗措施,改善脑血管病预后。  相似文献   

6.
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血管病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以癫痫为首发的中风与癫痫的内在关系以及提高中风的早期诊断及治愈率,我们对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血管病54例进行分析。  资料 我科1990年至1996年入院的623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54例是以癫痫为首发的,男性28例,女性26例,年龄27~86岁,平均年龄64岁,既往均无癫痫史及癫痫家族史,全部病例均经CT证实。按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1],其中脑出血21例,脑梗塞2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混合性中风4例。  病变部位及大小: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外,皮层病变33例,皮层下病变12例,两者兼有4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与血管活性物质的关系。方法 测定5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血栓素B_2(thromboxane B_2,TXB_2)、6-酮-前列环素F1α(6-keto-prostaglandin,6-Keto)及血浆和脑脊液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活性,同时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法(transcranial Doppler nltrasonography,TCD)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平均血流速度(Vm)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TXB_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6-Ket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发病后血浆ACE活性无明显改变,但脑脊液中ACE活性高于对照组(P<0.01);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第4~5d的变化最为显著(P<0.01)。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血浆TXB_2、6-Keto与脑脊液ACE水平均发生明显变化,结合TCD检测结果,推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与血管活性物质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急性缺血性中风的血浆和脑脊液精氨酸加压素含量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4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脊液和血浆AVP含量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患者脑脊液AVP含量明显升高(P<0.01),而血浆AVP含量却无明显变化(P>0.05)。病情重者脑脊液AVP含量比轻者升高明显,头颅CT所示脑梗塞体积愈大,脑脊液中AVP升高愈明显。伴有颅内压升高的脑梗塞病人脑脊液AVP含量是所有病人纽中最高的,且脑脊液AVP含量与颅内压呈正相关(γ=0.882 p<0.01)。结果提示,AVP参与缺血性脑水肿的病理过程,患者脑脊液AVP含量的变化可反映缺血性脑水肿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国外有人发现脑损伤后出现钙的改变,导致脑细胞功能障碍。作者观察到脑出血与脑梗塞有血清钙的减低,是否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存在这样问题,国内尚无人报告。为探讨血清钙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间的关系,我们测定了20例正常人和5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血清钙含量并对一些临床指标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500例被证实或可能是脑血管病的住院患者做了CT扫描,其中231例进行了脑脊液分光光度法测定(Kjellin法)。64例经脑血管造影、手术或尸解证实为脑血管病的患者,用脑脊液分光光度法测定和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结果:所有32例脑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硬膜下血肿的患者,脑脊液分光光度法测定均示出血型表现;32例脑梗塞患者,分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血管病后癫痫发作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研究急性脑血管病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发作时间及类型、有关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除外引起癫痫的其他脑部和代谢障碍疾病后,并除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多发性脑梗塞后,每例均经头部CT或MRI证实的急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随访其癫痫发作的情况。结果:本研究包括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044例,癫痫发生率为5.36%(56/1044),各病种发生率分别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9.35%(12/62),脑出血4.33%(19/440),脑梗塞4.61%(25/542)(其中脑栓塞9.09%,脑血栓形成3.99%,P<0.05)。82.1%的癫痫于发病内两周后发作。癫痫发作的类型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部为全身性发作,脑出血和脑梗塞以部分性发作为主。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外,癫痫发作与病变部位有关,脑血栓形成患者可能与病变大小有关。脑出血和脑梗塞合并癫痫一月内死亡率较未合并癫痫者死亡率高。结论: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发生率为5.36%,多数于病后两周内发生,发生率以蛛网膜下腔出血较高。癫痫发作与病变部位有关,累及皮层或邻近皮层者为多,可能与病变大小有关。合并癫痫的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血管病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脑血管病常并发心脏损害,由于其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因此令人关注。为了研究急性脑血管病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笔者对我院2001年1月~2002年4月收治的32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行头部CT扫描定性和定位,并行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分析急性脑血管病病变性质、部位、严重程度及其与心电图改变的相互关系。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320例患者,男174例,女146例;年龄32~77岁,平均52.5岁。其中脑出血140例(包括4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组),脑梗死180例(不包括腔隙性脑梗死,脑梗死组)。所有入选病例诊断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脑脊液生长抑制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了生长抑素(SS)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66例急性脑梗死(ACI)、43例急性脑出血(ACH)、15例急性蛛风下腔出血(SAH)患者及40例对照者的血浆SS含量,同时测定部分患者及对照者的脑脊液SS含量,并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SS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尤以ACI组及SAH组比对照组差异更显著(P〈0.05,P〈0.01),脑脊液SS含量均显  相似文献   

14.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急性脑血管病.SAH占出血性脑卒中的20%,严重的并发症使其致死率和伤残率较高.我科2007-01~2008-06应用脑脊液(CSF)置换术治疗重症SAH 2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982年来,我们测定了67例神经系统疾病脑脊液的酸硷气体变化。结果发现pH值的改变对临床病情观察及予后判断,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现将其中44例急性脑血管病的检查结果作一简单介绍。一、临床资料 44例中男34例,女10例,年龄为39—87岁。缺血性脑血管病32例,脑出血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二、标本采集与测定方法常规腰穿成  相似文献   

16.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再出血、脑积水是严重的三大并发症。本文对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分组对比观察,得出脑脊液置换对SAH具有较好疗效,但也存在一些禁忌证及不良反应,观察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自1974年Byer首次报告脑血管病的心电图改变以来,急性脑血管病常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本文对急性脑血管病的心电图异常进行前瞻性研究,探讨其对判断预后的价值及临床处理。本文总结了我院1993年11月~1998年12月资料完整的急性脑血管病人50例心电图改变,并讨论其发病机理及临床意义。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龄32~75岁平均56.6岁。系我院1993年11~1998年12月住院病冽,均经临床及CT确诊。其中脑出血30例,脑梗死1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均在入院后常规做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与入院前心电…  相似文献   

18.
本文收集我院1982.4~1986.3急性脑血管病住院病人中做ECG检查者416例,其中连续192例行血清酶测定,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的心脏损害问题。 心电图改变 缺血性脑血管病242例,ECG异常163例;脑出血112例,ECG异常9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2例,ECG异常44例。主要的ECG改变为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前者以窦性心律紊乱多见,房室  相似文献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的心电图改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引起心电图改变首先由Byer于 1947年报道 ,其后SAH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国内外亦有较多报道 ,且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对心脏的影响 ,现对我院神经科 1991年 1月~ 2 0 0 0年6月收治的 7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急性期心电图改变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病例组 72例SAH患者 (既往有心脏病史者除外 ) ,其中男 30例 ,女 42例 ,年龄 13~ 78岁 ,平均年龄 5 2 .11岁 ,所有病例均经临床病史和体检诊断和脑脊液检测或CT扫描证实。对照组 6 2例 ,为随机选择门诊健康体检者 ,其中男 2 8例 ,女 …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心电图异常者69例(76.6%),其中63例无心脏病史和体征。心电图异常以缺血性改变(49例)和心律失常(30例)为主,Ⅲ~Ⅴ度的病人均有心电图异常,死亡6例和病情恶化的3例均有心电图显著改变。提示大多数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有心电图异常改变,并与病型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