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肾功能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屑病是一种有明显微血管改变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虽然一般认为银屑病的损害只限于皮肤,但也不排除肾脏等内脏血管出现相同的病变。综述未用过肾毒性药物治疗的银屑病患者的肾功能表现,发现部分银屑病患者尿液中白蛋白的排出量有微量增加,因此认为微量蛋白尿可能是银屑病患者肾小球功能障碍的亚临床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银屑病患者肾脏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53例银屑病患者,其中男38例,女15例,平均年龄(46±12)岁,以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53例个体为对照组。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估银屑病的严重程度。所有患者及对照组均行尿液分析包括尿常规及尿沉渣镜检、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微量白蛋白。其中尿微量白蛋白30mg/L认为病理性白蛋白尿,对尿液检查异常的银屑病患者进行肾活检。结果:①银屑病患者和对照组的尿常规分析及镜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平均24 h蛋白尿、尿微量白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银屑病患者病理性白蛋白尿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分别为24%和2%,P0.01)。②银屑病患者的PASI分数与24 h白蛋白尿显著相关(r=0.458,P0.01)。其中9例银屑病患者有肾功能异常,4例进行了肾活检,证实2例为肾小球肾炎,且均为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结论:银屑病患者中肾脏异常并不常见,而病理性白蛋白尿发生率显著增加,且与银屑病的严重程度相关,提示银屑病患者可能存在早期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测定银屑病患者皮损处角质形成细胞中NGF的表达情况。结果:大多数银屑病患者皮损处表皮全层均有NGF表达,其中基底层为强阳性,棘层和颗粒层为阳性,角质层为弱阳性,阳性信号表达部位主要位于细胞质,核膜亦有表达。正常皮肤多数仅在基底层有表达,少数于棘层和颗粒层有微量表达,其基底层为阳性,棘层和颗粒层为弱阳性,阳性信号表达部位均位于细胞质。银屑病患者皮损处角质形成细胞中NGF的表达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1)。结论:NGF与银屑病的发病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天然免疫紊乱与银屑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不明,长期以来认为银屑病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多基因遗传病,但近年来发现银屑病患者体内存在天然免疫紊乱现象,表明天然免疫紊乱可能是银屑病发病环节中的一个因素。目前关于银屑病患者体内的天然免疫紊乱现象正逐步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银屑病被认为是一种系统性疾病,但许多皮肤科医生很少重视银屑病患者并发的眼部损害。银屑病并发的眼部损害包括眼睑炎、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葡萄膜炎、鸟巢状脉络膜视网膜炎和紫外线诱发的白内障等,其主要的致病机制包括银屑病斑块直接累及、银屑病的相关免疫介导的炎症过程以及银屑病治疗过程引起眼部损害。其治疗应在控制原发病银屑病的同时,结合眼科专科进行治疗。认识银屑病并发的眼部损害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综述银屑病并发眼部损害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200例寻常型银屑病调查分析,发现121例为长期主动吸烟者,68例为长期被动吸烟者,二者占94.5%,可见银屑病患者主动/被动吸烟比率相当高,而且大部分病例均在主动/被动吸烟后几年发生银屑病,作者以此现象在讨论中提出六个方面有意义的探讨,并认为:吸烟是诱发银屑病潜在危险因素,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200例寻常型银屑病调查分析,发现121较为长期主动吸烟者,68例为长期被动吸烟者,二者占94.5%,可见银屑病患者主动/被动吸烟比率相当高,而且大部分病例均在主动/被动吸烟后几年发生银屑病,作者以此现象在讨论中提出六个方面有意义的;并认为:吸烟是诱发银屑病潜在危险因素,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银屑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在我国银屑病发病率为0.3%。通常认为银屑病属于慢性炎症疾病,可累及机体多个系统。高尿酸血症是导致痛风、痛风肾及痛风性关节炎的直接原因。最近几年银屑病并发高尿酸血症在不同地区有报道,但结果不一致。国外学者认为银屑病患者并发高尿酸血症发生率较高,但国内学者发现银屑病并发高尿酸血症发生率的结果差异较大,也有学者认为两种疾病间无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银屑病是一种以皮肤代谢发生障碍产生慢性鳞屑性皮损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认为是遗传背景下由多种因素通过多种途径引起的患者表皮细胞增殖加速、角化不全及炎症反应。我们对银屑病的诱因进行了多因素研究,系统调查了364例银屑病患者首次发病前经历,对银屑病的诱因进行了多因素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体液免疫的变化杨磊,黄殿芳,高美华山东滨州医学院附院皮肤科(邮政编码256603)银屑病病因复杂,目前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对其免疫学紊乱的结果报告极不一致。本文通过对62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Ig、C3和CIC的检测,探讨其体液...  相似文献   

11.
【摘要】 以往认为银屑病属于非瘙痒性皮肤病,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瘙痒是加重银屑病患者疾病负担的因素之一。本文主要阐述瘙痒在银屑病中的临床特点,关注神经源性炎症中神经肽异常表达和神经末梢异常分布在瘙痒发病机制中作用,介绍治疗银屑病对瘙痒症状缓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T细胞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因不清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过去认为银屑病是由于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异常或炎症导致,认为角质形成细胞是发病机制中的关键因素[1]。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研究的进展,这种观点有所改变,许多学者认为T细胞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T细胞是银屑病发病机制中主要的效应细胞 近来研究表明,银屑病皮损中浸润的T细胞有重要作用。一些特异性T细胞免疫抑制剂,如抗CD3和抗CD4单克隆抗体、以IL-2为基础的淋巴细胞选择性毒素、T细胞免疫抑制剂如环抱素A和FK506,在银屑病治疗中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3.
银屑病病因不明,有免疫学说、感染学说等,国内曾有人应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和DNA原位杂交技术分别从寻常型银屑病鳞屑和皮损组织中检出乙型肝炎病毒(HBV)成分[1,2]。并认为HBV在银屑病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或者就是部分患者的发病原因。为了进一步探...  相似文献   

14.
天然免疫紊乱与银屑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不明,长期以来认为银屑病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多基因遗传病,但近年来发现银屑病患者体内存在天然免疫紊乱现象,表明天然免疫紊乱可能是银屑病发病环节中的一个因素。目前关于银屑病患者体内的天然免疫紊乱现象正逐步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银屑病患者的染色体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屑病是一种难治的慢性病,病因复杂,机理不清。有人认为是多基因遗传或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或显性遗传病[1]。近年陆续报道银屑病并发白血病的病例增多[2]。然而对其染色体研究较少,且结果也不一致。本文观察了14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变化。报告...  相似文献   

16.
银屑病又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难治的皮肤病,至今原因不明。近年来诸多报导认为与微生物和免疫有重要关系。我们实验室对银屑病的微生物、免疫方面开展了研究,本文报告我们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补体和数种电解质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7.
银屑病患者常接受PUVA疗法。流行病学研究认为PUVA治疗是银屑病患者皮肤癌的一个危险因素。这在实验动物中已得到验证,但还不能肯定在接受PUVA治疗的银屑病患者中,皮肤癌发病率的增高是源于PUVA的致癌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斑块型银屑病,治疗前后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IL-17、CD4的表达,为阐明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20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和10例正常人对照者皮肤,308 nm准分子激光照射治疗前后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IL-17、CD4表达。结果银屑病患者皮损中可见IL-17、CD4+T细胞浸润,主要集中在真皮浅层血管周围;而正常皮肤组织仅有微量CD4+T、IL-17细胞表达。采用308 nm准分子激光照射治疗后患者皮损IL-17、CD4阳性水平均显著下降(P0.001)。结论银屑病患者皮损内IL-17、CD4细胞数目增多,表示其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显著降低皮损中IL-17、CD4阳性水平可能是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银屑病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银屑病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关节炎症,与银屑病伴发,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可以使本病得到控制。大部分患者银屑病早于关节炎,因此,皮肤科医生在早期诊断、治疗该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皮肤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应时刻警惕银屑病患者可能合并的关节损害,有责任为他们提供可靠信息及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20.
银屑病性关节炎的内用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文献作者治疗银屑病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主要集中在柳氮磺胺吡啶、低剂量甲氨蝶呤及环孢菌素A三种药物上。认为对患者的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对传统的非类固醇抗炎剂治疗银屑病性关节炎的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其一是该类药物可以增加花生四烯酸产生,使银属病加重;其二是控制关节损害疗效不佳。同时也不主张糖皮质激素应用,因为可能使银屑病加重或使其顽固难治。生物技术疗法是近来研究的热点,远期的疗效正在进一步的观察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