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肾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CHF)患出现肾功能不全即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的问题,逐渐引起人们注意。广义上讲心肾综合征是指心脏和肾脏中一个器官对另一个器官的功能损害不能进行代偿,最终导致心脏和肾脏功能的共同损害。狭义的心肾综合征是特指CHF引起的进行性肾功能损害,并导致肾功能不全,通常认为是CHF发展到终末期的一种表现。心肾综合征发生率高、预后差,对其发生机理所知甚少,尚无有效治疗措施。本就近年来心肾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发病机理及治疗等研究进展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广义的心肾综合征是指心脏和肾脏中一个器官对另一个器官的功能损害不能进行代偿时,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心脏和肾脏功能的共同损害.狭义的心肾综合征是特指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出现的进行性肾功能损害,并导致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在CHF患者中的发生率很高,且是一个独立预后指标,其预测意义至少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相等.目前心肾综合征仍是临床治疗的难题.本文综述了心肾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以及防治等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
心肾综合征(CRS)是指心脏或肾脏中一个器官的功能不全导致另一个器官严重而持久的功能损害,反映了心肾之间相互作用的双向性。临床CRS并不少见,约25%的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存在肾功能不全,慢性肾脏疾病  相似文献   

4.
心肾综合征(CRS)广泛定义为心肾的病理生理紊乱。心脏和肾脏中一个器官的慢性或急性功能不全可能诱发另一个器官的慢性或急性功能不全,急性(或慢性)心脏或肾脏功能不全相互影响、相互加重,导致心肾功能急剧恶化。  相似文献   

5.
心肾联合损害是指慢性心力衰竭(CHF)和慢性肾功能不全(CRF)共存,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心脏和肾脏的损害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加速心。肾功能衰竭。近年多个大型研究证实了卡维地洛的心脏保护作用,小规模临床及实验研究也肯定了对肾脏功能的正面影响,一些研究也证实了卡维地洛改善CHF合并CRF患者的心肾功能的作用。本研究设计了单盲,随机,对照试验,旨在评价卡维地洛与卡托普利联用在治疗慢性心肾联合损害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心肾综合征临床防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肾综合征是指心力衰竭(CHF)患者出现的进行性肾功能损害,并导致肾功能不全,是一种同时伴有心肾功能异常的渐进的、严重的病理生理状态,加速单个器官的衰竭。通常认为是CHF发展到终末期的一种表现。现对其临床防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出现肾功能不全即心肾综合征的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广义的心肾综合征是指心脏和肾脏中的一个器官对另一个器官的共同损害。狭义的心肾综合征是特指慢性心力衰竭引起的进行性肾脏损害,并导致肾功能不全,通常认为是慢性心力衰竭的终末期的一种表现。近年来,随着老年化社会的逐步形成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心血管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和代谢紊乱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内外科治疗的进展使许多心血管疾病病人在疾病的急性期得到了有效的治疗,病情发展到终末期的病人也明显增加,并常存在肾功能不全,出现心肾综合征,预后差。现将湖北省当阳市长坂坡医院2001年-2005年收治的40例心肾综合征病人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心肾综合征为心脏或肾脏中一个器官对另一个器官的功能损害,不能进行代偿,最终导致心脏和肾脏功能的共同损害。临床呈现心肾衰竭、肾功能恶化及利尿剂抵抗三者之一,或更多表现的进展性心肾功能调控障碍状态。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可能与肾内血流动力学障碍、神经介质紊乱等有关。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未能奏效的容量超载患者应予超滤治疗。血管加压素受体拮抗剂及选择性腺苷A1受体拮抗剂等新制剂的相关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近期有望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心肾综合征是心脏和肾脏功能紊乱的病理状态,在此状态下,两者之中一个器官的急、慢性功能不全,能导致另外一个器官急性或慢性的功能受损。心肾综合征分为5种类型,该文主要介绍了心功能不全为原发因素的心肾综合征1型和2型的发病机制和诊治进展。  相似文献   

10.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在心肾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心肾综合征.心肾综合征暂无明确的定义,通常定义为心脏和肾脏的病理、生理紊乱,一个器官急性或慢性的功能障碍可能引发另一个器官的急性或慢性的功能障碍~([1]).  相似文献   

11.
<正>心脏和肾脏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当其中一个器官功能损害时会影响另一个器官功能,目前被定义为心肾综合征(CRS)~([1])。心功能不全时通过心输出量的下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激活、中心静脉压的升高等导致肾损害,如肾灌注下降、肾血管阻力增加、肾瘀血,从而出现肌酐升高、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等;反之,肾功能不全时因RAAS激活、高钾血症、钠水潴留留等导致心肌劳损、  相似文献   

12.
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最早由Ledoux于1951年提出,当时仅指心功能不全时引起肾功能不全。200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立心肺和血液研究所召开专家会议,将CRS定义为慢性心力衰竭引起进行性肾功能损害、利尿剂抵抗、心脏容量负荷过重而使心力衰竭治疗受限等情况[1]。随着对心肾功能相互作用认识的加深,Ronco等[2,3]于2008年提出了目前被大多数人认可的CRS定义,即心肾功能在病理生理上的紊乱,其中一个器官的急/慢性病变可以导致另一器官的急/慢性病变,强调了心/肾双向作用。根据心肾疾病发病的急慢和先后,将CRS分为5个亚型:I型CRS(急性CRS),主要是急性心功能障碍导致急性肾损伤;  相似文献   

13.
心力衰竭(心衰)和肾功能不全是临床上常见的综合征.据报道[1],在因急性心力衰竭入院的患者中,19%~45%的患者出现了肾功能恶化.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或使原有的肾功能不全进行性加重,即心肾综合征( cardiorenal syndrome,CRS).近年来,CRS日益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依据其临床表现,中医多将CRS归属于水气病、心悸、喘促、胸痹、痰饮、水肿等范畴.心脏与肾脏相互影响、互相作用导致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速了多器官的功能衰竭,使病死率增加.目前对于CRS的认识还十分有限,是临床处理的棘手问题.本文将分别从中、西医角度对心肾综合征相关机制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4.
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syndrome,CRS)是近年就心肾联合损害提出的新诊断,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组合,病程进展快,预后凶险。2007年,Ronco等^[1]提出了心。肾综合征的定义,即心肾功能在病理生理上的紊乱,其中一个器官的急性,慢性病变导致另一器官的急性/慢性病变。流行病学数据显示,30%的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  相似文献   

15.
心力衰竭是对全球健康有重要影响的疾病,尽管我们已经有多种药物和非药物方式来治疗心力衰竭,但是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仍然为50%左右。临床上心力衰竭患者伴有肾功能不全的比例是很大的,且肾功能不全导致心力衰竭患者症状进一步加重。这种复杂的作用机制是心脏和肾脏之间的病理生理失衡所致,心脏疾病促进肾功能损害,肾功能的损害进而反馈,加重心血管疾病,二者之间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多种神经体液及血流动力学机制参与这种心肾功能的反馈,包括心脏钠尿肽的减少,增加水钠潴留,增加机体的容量和改变器官的重塑。在动物实验中证实了肾脏去神经术促进心力衰竭动物的水钠潴留,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脏功能。随着经导管去神经技术的研发,此技术有望在临床上应用,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尤其是在有药物禁忌证的心力衰竭患者中。  相似文献   

16.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玮  陈彬  黄从新 《山东医药》2007,47(34):115-116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由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综合征,是心肌收缩力减弱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导致器官和组织灌流不足,同时出现体循环和(或)肺循环淤血的表现,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是心脏病患者的重要死因。据WHO统计,CHF发病率逐年升高(全世界发病率近2%)。我国2000年抽样调查显示,慢性充血性心衰(CHF)患者达360万人,患病率0.9%,65~74岁者为1.3%。因此,治疗CHF、延长患者的寿命极其重要。本文就CHF的最新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杨晓君  宋广  李晓峰 《山东医药》2009,49(49):64-64
心肾综合征是指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出现进行性肾功能损害,并导致肾功能不全;通常认为其是慢性心衰终末期的一种表现,患者病死率很高。血清B型钠尿肽(BNP)主要由心室分泌,是反映心室负荷过重及左心功能的心脏标志物,主要用于心衰诊断。2004年1月-2008年12月,我们对48例老年心肾综合征患者进行血清BNP检测,旨在探讨其血清BNP变化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心肾交互性疾病即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是一种由于心脏或肾脏中的一个器官出现急性或慢性功能不全从而导致另一器官同样出现急性或慢性功能紊乱的一种病理状态。虽然CRS目前的治疗手段已经在不断的改善,但是其难以兼顾心脏容量与肾脏灌注的缺点一直无法克服,从而导致了CRS预后差,病死率高。探寻CRS新的诊疗手段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大量有关微小RNA(micro RNA)在心血管及肾脏疾病中的调控作用研究表明,miRNA可以作为诊治心脏、肾脏相关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及治疗新靶点,为CRS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心与。肾之间的相互作用最近受到很大关注。因为流行病学资料提示,即使。肾功能稍有降低,都是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心肌梗死(MI)和心血管外科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子,肾功能减退可能是由于心脏功能减低、压力受体功能减低所致,亦可能是单单由于。肾脏疾病所致,本文全面温习。肾脏功能不仅是心。肾综合征的一个标志,同时还是其中的一个致病因子,不论心脏病在先、肾脏病在先,它们都启动日后的病理生理事件。  相似文献   

20.
肾脏和心血管系统相互影响的病理生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肾功能改变和慢性肾脏疾病(CKD)的心血管并发症认识的深入,促使人们重新评价心廊管和肾脏这两大系统的相互影响。心肾系统中某一部分的衰竭使得另一部分衰竭的治疗难度显著增加,据此提出了“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