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进口巴曲酶与国产降纤酶治疗急性早期脑梗死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对160例急性脑梗死(颈内A.系统、<72小时)患者进行随机化分组,分别予以巴曲酶及降纤酶治疗,其它常规治疗类似;同时监测治疗前后Fg、PT、APTT.结果巴曲酶组及降纤酶组的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88.75%、65.00%和86.25%、63.75%,两组治疗前后的Fg值明显下降,PT及APTT值则无明显变化.结论在急性早期脑梗死的治疗中,巴曲酶组和降纤酶组具有相似的近期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降纤酶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和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第2d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Fg)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60.00% vs.36.67%),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显著少于对照组(5.00% vs.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纤酶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态,降低Fg水平,发挥抗凝作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依达拉奉+巴曲酶)26例、对照组1(巴曲酶组)26例及对照组2(丹参组)26例。三组病例于治疗前、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ESS)、巴氏指数(BI)评定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g)含量测定。结果治疗14d后,三组ESS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P〈0.05,P〈0.05),但治疗组ESS下降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组BI评分显著高于两个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1 F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提高显效率,降低Fg水平,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I)后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后肾功能不全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除给予常规治疗外,治疗组给予巴曲酶,剂量为d1 10BU,d3和d5各5BU,均加入生理氯化钠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疗程15d后进行疗效评定,并对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率及血脂等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基本治愈率73.8%,对照组34.2%,治疗组基本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各项生化指标对比提示巴曲酶的抗凝降纤作用突出。结论: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肾功能不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王天仁 《河南医药信息》2010,(19):150-150,152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血塞通注射液和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2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16例采用血塞通注射液和巴曲酶治疗,对照组110例采用维脑路通及复方丹参治疗,两组对症治疗相同,比较两组疗效和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率21.55%,总有效率82.90%;对照组分别为10.91%,60.00%。治疗组基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分别〈0.05,〈0.01)。结论联合应用血塞通注射液和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对神经功能恢复及血液流变性的改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巴曲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病例随机分为巴曲酶组、低分子肝素组、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巴曲酶组患者给予巴曲酶10BU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d;低分子肝素组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10d;联合治疗组给予巴曲酶10BU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d,及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10d。于治疗前、治疗后7d,14d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在治疗前、治疗后10d进行凝血指标检测。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巴曲酶组(77.5%)与低分子肝素组(70%)(均P〈0.05)。各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和巴曲酶组经治疗,血浆蛋白原含量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联合治疗组5例,巴曲酶组1例,低分子肝素组2例出现轻微皮下、牙龈出血,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巴曲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较好,优于单独使用巴曲酶或低分子肝素,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单用降纤酶及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以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血浆纤维蛋白原(Fg)含量变化标准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78.9%)、NDS减分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Fg水平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夏磊 《中国实用医药》2009,4(1):157-158
目的观察巴曲酶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62例,应用用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巴曲酶10U、5U、5U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于入院第1、3、5天各静脉滴注1次。对照组40例,应用巴曲酶,用法同联合治疗组巴曲酶。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学改变及临床疗效。结果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82.5%、47.5%;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93.3%、69.2%;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两组均未发现出血性脑梗死。结论巴曲酶、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其改善血液学及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单独应用巴曲酶,且安全。  相似文献   

9.
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54例观察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用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三组(每组18例):联用组(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依达拉奉组、巴曲酶组,分别于治疗后15d、60d和120d观察治疗效果、纤维蛋白原水平、国际化标准比值等变化情况。结果联用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4.4%,明显高于依达拉奉组(66.7%)和巴曲酶组(66.7%)(均P〈0.05);联用组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国际化标准比值与依达拉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巴曲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组与巴曲酶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一种药物,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0.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降纤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与对照组5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0%,对照组66.0%(P<0.05),降纤酶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降纤酶起溶栓作用,对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92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尤瑞克林+巴曲酶)32例、巴曲酶组31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29例。观察3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的变化。结果 3组治疗前NIHSS评分无差异,在治疗后14、28dNIHSS评分显示: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巴曲酶组有所改善,对照组恢复最差,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所有病例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尤瑞克林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胡敏  孙玮  徐武平  张媚 《医药导报》2004,23(6):0400-0401
目的:观察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基础药物为右旋糖酐40注射液,每日500 mL,静脉滴注,连续用药14 d。治疗组同时加用巴曲酶,首剂10 U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点滴,其后5 U隔日静脉滴注,共用3次,总剂量20 U。评价药物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83.3%和46.7%,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明显疗效,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3.
我们应用降纤酶(巴曲酶、DF—521)与抗血小板聚集(阿斯匹林、ASA)联合治疗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观察,并与单独治疗组进行了对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用巴曲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方法:120例脑梗死的患者分为联用组(巴曲酶加依达拉奉)、巴曲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联用组治疗后各时期ND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及巴曲酶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巴曲酶联用能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和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使用依达拉奉,34例)和对照组(不使用依达拉奉,36例),疗程14 d.分别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同时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等.结果 治疗14 d,治疗组(88.24%)与对照组(52.78%)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P<0.01):两组NIHSS评分、ADL评分、PT和APTT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4 d两组FDP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和奥扎格雷治疗ACI疗效明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降纤酶与右旋糖酐-40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比较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比较降纤酶与右旋糖酐_40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经CT证实的急性脑梗死58例,分为2组,均用常规治疗(脑活素、甘露醇),降纤酶组32例,加用降纤酶10IU(d1~3),5IU(d4~6)各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静滴),共用6d;右旋糖酐组26例,加用右旋糖酐_40,500mL,静滴,qd,共用7~14d。结果:降纤酶组用药24h内起效12例,快于右旋糖酐组(2例),P<0.05;2组治疗4wk的总有效率降纤酶组84%略高于右旋糖酐组(69%),P>0.05。降纤酶有非常显著的降低凝血因子I、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细胞比容和血栓指数Q值的作用(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优于右旋糖酐_40。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降纤酶联合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以随机抽样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降纤酶10u静脉滴注,1日/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助注射谷红注射液。2周后观察2组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基本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纤酶与谷红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脑梗死疗效好,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巴曲酶与阿司匹林治疗高龄老人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方法将44例患者分为巴曲酶组及阿司匹林组各2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巴曲酶组在治疗前5d加用了巴曲酶,阿司匹林组加用了阿司匹林。结果①巴曲酶组临床疗效优于阿司匹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好于阿司匹林组,治疗过程中血纤维蛋白原水平波动大于阿司匹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相似。结论与阿司匹林比较,巴曲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高龄老人急性脑梗死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降纤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方法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降纤组41例及对照组37例。前者除基础治疗外,同时给予巴曲酶降纤治疗,后者仅给予基础治疗。结果降纤组在脑梗死急性期治疗后ES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1).临床总有效率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降纤组及对照组在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中的安全性无明显差异,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仅降纤组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应用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是显著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与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用组、降纤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作神经功能评分和凝血常规检测。结果联用组及降纤酶组治疗后Fbg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联用组神经功能评分减少,明显优于降纤酶组(P<0.05)及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与降纤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