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苯氟嗪的固有稳定性,了解影响其稳定性的环境因素。方法:双苯氟嗪在高温、高湿、强光条件下放置0、5、10 d,采用HPLC、滴定等方法考察性状、熔点、含量、有关物质、风化性或吸湿性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双苯氟嗪各项质量考察指标变化不大。结论:试验结果表明双苯氟嗪性质比较稳定,但对光﹑热稍显敏感,包装、贮藏应注意遮光、密闭。  相似文献   

2.
氟苯桂嗪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氟苯桂嗪(Flunarizine)的化学名为:1-〔双(4-氟苯)甲基〕-4(3-苯基-2-丙烯基)哌嗪。它是一种高效钙拮抗剂本文选用氟苯为原料,经烃化、水解、还原、氯化和缩合等5步反应制得氟苯桂嗪。其化学反应式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双苯氟嗪(Dipfluzine,Dip)对谷氨酸损伤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作为研究对象,用谷氨酸建立海马神经元损伤模型,通过测定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J)H)泄漏率和胞内游离钙浓度(Ca2+)变化,观察双苯氟嗪对谷氨酸致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双苯氟嗪可显著提高谷氨酸损伤海马神经元存活率,降低LDH泄漏率,对谷氨酸诱导的海马神经元细胞内ca2+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双苯氟嗪对谷氨酸致海马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谷氨酸诱导的细胞内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了毛细管GC测定双苯氟嗪中二氯甲烷、乙醇、甲基异丁酮3种有机溶剂的残留量。方法 采用HP-INNOWax毛细管柱,FID检测器,DMF为溶剂。结果 3种有机溶剂完全分离,在所考察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r为0.999 9~1.000 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98.7%,98.9%,RSD分别为2.1%,1.9%,2.0%。结论 本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双苯氟嗪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6.
氟苯桂嗪治疗慢性荨麻疹4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于1992年用氟苯桂嗪治疗俯头痛,将一同时患慢性荨麻疹多年的患者治愈,以后试用氟苯桂嗪治疗慢性荨麻疹44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44例中,男28例,女16例,年龄15~68岁,平均37岁。病程均在1个月以上,最长10年,其中1~3个月21例;3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双苯氟嗪原料药和注射用粉针剂的含量及其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 采用Restek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缓冲溶液-乙腈-甲醇(43∶10∶47,用磷酸调节pH值至3.5),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30nm,柱温为35℃.结果 盐酸双苯氟嗪在19.74~592.2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1.000 0,平均回收率为99.4%,相对标准差为1.0%.结论 本方法准确、简便、灵敏,可用于盐酸双苯氟嗪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和有关物质检查.  相似文献   

8.
双苯氟嗪对氯化铝致痴呆大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双苯氟嗪(dipfluzine)对氯化铝致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氯化铝制备痴呆大鼠模型,灌胃给予2个剂量双苯氟嗪(3.0和10.0mg/kg)60天,跳台仪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生化分析法测定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antioxidativecapacity,T AOC)。结果学习记忆测试结果显示,除记忆测试中双苯氟嗪3.0mg/kg对错误次数无明显影响外,2个剂量均可缩短模型动物的反应时间及累积电击时间,延长跳台潜伏期,减少错误次数,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生化指标测定显示,双苯氟嗪10.0mg/kg可显著增强模型动物脑组织中SOD活力和T AOC,降低MDA的含量,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双苯氟嗪3.0mg/kg组脑组织中MDA含量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SOD和T AOC亦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剂量组各指标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苯氟嗪对氯化铝致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这种改善作用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双苯氟嗪 (dipfluzine)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及体内致突变毒性。 方法小鼠灌胃给予双苯氟嗪 ,计算LD50 ;微核实验设 6组 :空白对照组 (水 )、溶剂对照组 (5g/L羧甲基纤维素钠 )、阳性对照组 (环磷酰胺 )、和双苯氟嗪 3个剂量组 (2 .8、1 .4和 0 .7g/kg) ,于给药 2 4h后取骨髓 ,计数各组骨髓细胞微核率 ;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 :小鼠给药与分组同微核试验 ,分别于给药 1 2、2 4、4 8h后取骨髓进行染色体畸变分析。结果小鼠灌胃给予双苯氟嗪LD50 为 (5 6 81± 6 5 0 )mg/kg ;剂量分别为 2 .8、1 .4和 0 .7g/kg时 ,微核实验和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中 ,各给药组骨髓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 ,也无剂量反应关系 ,实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双苯氟嗪在小鼠体内无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脑表面大体摄影评价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水肿变化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建立脑表面大体摄影评价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水肿变化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法诱导小鼠持续性局灶性脑缺血,于缺血后10、30min,1、3、6、12、24h取脑,用数码相机作脑顶面及侧面摄影;然后切成6片1mm厚的脑片进行摄影;最后,恒温烤干脑组织测定脑含水量。以MedBrain-2软件计算脑表面及脑片面积,评估脑水肿程度。结果:脑表面摄影测定面积的方法显示小鼠局灶性缺血后1h开始,缺血侧的脑面积明显增加,与脑含水量的结果一致。该方法测量脑水肿与脑含水量及脑片体积测量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脑表面大体摄影法是客观、定量评价局灶性脑缺血后脑水肿变化方法的一种补充,具有简便、敏感、不需前处理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甘露醇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孙顺杰 《疑难病杂志》2005,4(4):208-209
目的探讨甘露醇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对入选的51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发病24小时内入院应用甘露醇组(35例)和24小时后入院应用甘露醇组(16例);48小时和2周后复查脑CT,通过对比脑水肿的变化,分析脑出血发病24小时内应用甘露醇对脑水肿的影响。结果发病24小时内使用甘露醇组48小时出现脑水肿加重者5例(14.3%),2周后21例(60.0%);24小时后使用甘露醇组48小时出现脑水肿加重者1例(6.3%),2周后3例(18.8%)。两者48小时CT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周后CT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2周后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发病24小时内不适当应用甘露醇可使脑水肿和病情加重。因此,脑出血患者早期使用甘露醇应慎重。  相似文献   

13.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侧脑室微量注射技术,观察了精氨酸加压素(AVP)对急性缺血性脑水肿的作用。结果表明,沙土鼠脑缺血15~120min,皮层、纹状体、下丘脑的 AVP 含量均明显升高,缺血不明显的桥延部,AVP 含量则无明显变化;且缺血不同时间的皮层 AVP 含量与皮层水肿呈非常显著的相关性.侧脑室注射AVP 后,缺血性皮层水肿显著加重,并表现为良好的剂量-效应依赖关系.而侧脑室注射 AVP 抗血清后,缺血性皮层水肿明显减轻。提示 AVP 参与了急性缺血性脑水肿的病理生理过程.脑缺血时,脑内 AVP 含量的升高,可加重或促进缺血性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缺血大鼠炎症反应及病理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75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醒脑静组,每组25只,模型组与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ml/Kg·体重),醒脑静组腹腔注射醒脑静注射液(4ml/Kg·体重),均为每天2次,共5d。然后对模型组及醒脑静组大鼠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造成急性脑缺血模型,术后药物剂量加倍注射1次。观察三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a(TNF-α)、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水平、脑含水量、脑组织病理形态。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CAM-1水平、脑含水量显著高于醒脑静组和对照组(P均<0.01);光镜下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可见,模型组损伤最明显,醒脑静组次之,对照组损伤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血清TNF-α水平与ICAM-1水平呈正相关性(P<0.01);血清TNF-α、ICAM-1水平与脑含水量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脑水肿程度、减轻病理损伤,提示醒脑静注射液对脑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He LY  Wang J  Zhang B  Dong WW  Luo Y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3):3063-3067
目的 应用无创脑电阻抗测定探讨脑梗死患者脑水肿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 分别测定200名健康志愿者、107例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的脑电阻抗及其变化,通过多媒体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头颅CT上水肿的体积,并与脑电阻抗(CEI)测定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健康志愿者左右大脑半球CEI值分别为(8.0±1.0)和(8.0±0.7),左右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及3~6 h连续监测前后CEI值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2)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梗死体积大于20 ml者CEI阳性率最高为80.0%,20~50 ml者为75.9%,大于50 ml者为83.3%明显高于体积小于20 ml者(42.9%).(3)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起病后梗死侧CEI值逐渐升高,病后3~5 d,病灶侧CEI值明显升高与正常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3天两侧值分别为9.2±2.1和8.8±1.8,(n=91,P<0.01);病后5 d 两侧CEI值分别为9.2±2.3和8.6±1.9,(n=84,P<0.01),病后7 d病灶侧CEI值呈下降趋势(8.9±2.2比8.7±2.3)(n=68,P>0.05).(4)梗死侧CEI值的变化与梗死体积呈正相关关系;病后24 h,r=0.682(n=31,P<0.05),病后3 d,r=0.602(n=56,P<0.05).结论 CEI测定可较敏感地反映脑梗死患者脑水肿的变化,CEI值越高,则提示脑水肿越重,梗死体积越大.病灶体积大于20 ml者检测阳性率最高.该方法为临床进行动态、床旁连续无创性脑水肿检测提供了新的有意义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大鼠脑缺血后脑组织钙及脑水肿对学习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大鼠左大脑中动脉电凝梗塞模型,在梗塞后不同时间测定脑组织含水量、总钙与Ca2+-ATP酶的变化。脑梗塞后6小时病灶侧脑组织含水量已有明显增加,同时脑组织总钙亦增高,但是Ca2+-ATP酶活性降低,至手术后48小时达最峰值。术后10天用暗环境被动回避试验作为行为指标,该模型出现学习记忆障碍,本实验结果为治疗脑梗塞和学习记忆障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 10例重症缺血性脑水肿病人进行颅内压监护 ,观察其颅内压变化并指导治疗。同期对照 38例。结果显示 :缺血性脑水肿的颅内压变化及治疗效果有其特殊性 ,有效的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bloodletting puncture at Jing-Well points in the distal ends of the finger and toe on survival rate,survival time,and brain edema in rats with cerebral ischemia.METHODS:Fifty-four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normal,sham operation,model,bloodletting puncture at Jing-Well points in distal ends of finger and toe,and puncture without bloodletting at these points.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Longa’s method.The brains were taken 48 h after the model was established.Brain water content,brain density,brain coefficient,survival rate,and survival time in each group were measured.RESULTS:After bloodletting puncture,the survival time of the rats was prolonged,their brain water content and brain coefficient were reduced,and brain density was increased.CONCLUSION:Bloodletting puncture at Jing-Well points in the distal ends of the finger and toe can improve function in ischemic brain edema.  相似文献   

19.
脑损伤后谷氨酸含量变化与脑水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脑损伤后早期神经细胞外液谷氨酸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 按谷氨酸含量测定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测量伤侧皮质谷氨酸含量,用干湿法测量脑损伤后伤侧皮质水含量。结果 创伤性脑损伤后15min神经细胞外液谷氨酸含量明显升高,伤后30min达高峰,伤后6h已开始降低,伤后24h降至最低值;脑操作后伤侧皮质水含量于伤后30min开始出现,6 ̄24h最明显。结论 脑损伤后谷氨酸迅速释放是引起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第一线抗脑水肿制剂( 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 及辨证地进行边补边脱液体疗法治疗小儿急性脑水肿的效果。方法 根据脑水肿协作组1988 年通过的小儿急性脑水肿诊断标准〔1〕进行早期诊断。自1990 年1 月至1997 年2 月,全国9 所医院,对小儿急性脑水肿2279 例,采用第一线抗脑水肿制剂及辨证地进行边补边脱液体疗法治疗。结果 病死率降低至17 .2 % 。结论 降低小儿急性脑水肿病死率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早期诊断及治疗;②正确使用第一线抗脑水肿制剂;③辨证地进行边补边脱的液体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